登陆注册
3223800000056

第56章 1937~1944年:国难(6)

1942年后,中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了,教育事业兴旺起来,柏溪逐渐热闹起来,更需要担任基本英语的教师。我就向范先生介绍几位西南联大前后毕业的同学,吴景荣、叶柽、沈长铖3位;柳先生推荐了他以前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的4位高足曹鸿昭、李田意、高殿森和张镜潭;后来又来了叶君健(武汉大学)、刘重德(北大)、左登金(清华)和李蔚(清华)4位;范先生自己的高足张健在我到柏溪第二年也从校本部调到分校工作了。这样,柏溪的英语教师队伍强大了,而大家和睦相处,共同热心地担负着大学基本英语的教学工作,而且各自在课外从事研究和编译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相处得很好。我必须在这里强调这一点:这就是范先生很高明的办学思想,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门户成见,博大胸怀,爱护人才、发挥人才和提高人才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和作风的确是非常值得今天大家,特别是文教界年轻的一代思考和学习的。

在这里,我想只要引用一下解楚兰女士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上的《纪念范存忠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中的一段话,就可以明白了: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沙坪坝。当时的生活是艰苦的,办学条件很差,还要躲避日本飞机的狂轰乱炸。但在他主持下的中央大学文学院和外文系却群贤憬集。他利用了当时人才集中大西南的有利条件,从各方面罗致专家、学者,使得当时院系保持了相当的规模。对于聘请教师,他一向主张选贤任能,不搞宗派,兼收并容,不拘一格,有蔡元培的作风。他非常爱惜人才,十分重视选拔有学问的年轻人充实师资队伍。他当时提拔、培养或派遣出国的年轻教师如吴景荣、张健、赵瑞蕻等,解放后都在高校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和教学工作。”

上面引文中解楚兰女士所提到的我认为十分重要,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地阐明了范先生的人格力量,也正是我那时所见和感受到的。在校本部任教的有楼光来、商承祖、柳无忌、徐仲年、初大告、李茂祥、陈嘉、沈同洽、李青崖、孙晋三、丁乃通等教授,有的是原在中大的,如楼先生、商先生和徐先生;有的是在重庆新聘请的,如柳先生、初先生、俞大纲先生和孙先生等。在柏溪方面,除吕先生等5人外,其他的都是外校外文系毕业的,如许孟雄先生等;从西南联大来的就有吴景荣、沈长铖、叶柽和我等8个人。吴景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和研究院,1944年,范先生聘他为副教授,在分校教外文系一年级学生。1948年,范先生为他写推荐书给当时设立在南京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得到批准,到英国留学进修。解放后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后又调北京外交学院任副院长。

我在柏溪4年多,从未看见过或者感受到同事间的不和、伤感情、吵架、彼此有意见、互相攻击、勾心斗角等恶劣现象,这实在太难得了。大家除努力教书外,时常在一起谈心,切磋学问。

那时我们每人都担任3班英文课,每周上课9小时,课文总是细细讲解,两周或三周作文一次,也够忙碌的。范先生非常重视各系科的基础英语教学,认为这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决不可或缺的课程,而且他十分强调必须认真研读现代英美优秀散文,走循循善诱、熟读深思、潜移默化的路子。他主张一开始就应该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感觉。他坚决反对结合某个系的专业来学习英文,比如数理化英语、工科英语等。关于这点,直到晚年范先生都没有改变,始终坚持,曾同我谈过几次。正因为这样,所以1944年春开始,范先生就亲自指导我们重编英文教材,每篇课文有详细注释,编成3本书,入选的都是现代英美散文名家,随笔、小品或者短篇小说等的作者。

范先生每个月至少到柏溪一次看望我们,十分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相聚一起,随意谈天,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遇到什么问题时,总虚心征求意见,提出改进的办法。他时常鼓励我们在教好书外,多开展些学术活动,多搞出些东西。1943年初,设立在沙坪坝的“时与潮”社创办了一个大型月刊《时与潮文艺》,请外文系教授孙晋三先生任主编,孙先生便约请外文系教师多帮助,写东西。范先生在这个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好几篇文章。这几篇东西给我的印象深极了,直到如今我仍然可以体会得到当初细读时的激动心情。我第一次拜读范先生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文章,就被他的深入仔细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论述、精辟的见解、踏实老练而又生动有味的文采所吸引住了。

我在柏溪住了4年多,我的感受是十分亲切而丰富的。直到如今,我仍怀念着那段生活,那些充满着友谊和师生之情的岁月。那时生活清苦,起居条件差得很。我们住的宿舍的墙是竹子编的,外边涂上一层灰泥;没有玻璃窗,只有土纸糊的木框架。生活是艰苦的,景荣、张健和我3人有时分抽一包从重庆带来的上等香烟。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小火炉,买些木炭烧着取暖,度过重庆冬天多雾气的严寒。大家又找来洋铁罐,上边挖几个小孔,插进灯芯,倒满菜油,再弄个铁架子放在罐上,架子上摆着搪瓷杯子,火一点,就可烧开水,泡茶喝,或者煮东西吃了。就在这样的境况里,在“炉火峥嵘岂自暖,香灯寂寞亦多情”这样的诗句所描绘的心态中,我们教学、读书、翻译、研究,大家都愉快地努力工作着。

那时在柏溪还有不少位中文、历史的教授、讲师,同事朋友如罗根泽、吴组缃、朱东润、王仲荦、管雄等先生,我们也经常来往谈笑,在一个食堂吃饭,相处得极好。有的教师家住沙坪坝,每周来柏溪上课一两次,如国文系的伍叔傥、杨晦先生;有的家住分校,每周一两次到校本部讲课,如罗根泽先生。

那时,在抗战艰苦时期,在日本鬼子飞机经常空袭下,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坚持教学上课,坚持学术研究,弦歌不辍,在大后方为中华民族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年轻的一代。

中央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范存忠先生的教导下,经历过抗战八年,风风雨雨,经得起考验,不但没有丧失元气,反而比以前壮大了,而为复员后的中大外文系,以及解放后的南京大学外文系打好了更坚实的基础,为这个大学的外国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

这会儿,我再次梦回柏溪,仿佛再次望见那嘉陵碧蓝的江水;我仿佛仍然带着一把伞,肩头挂着一个旅行袋,沿着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的长长的堤岸,在4月初某个清晨,从柏溪慢慢走向沙坪坝,去看望我的亲人,再次去拜访我的老师柳无忌先生,再次跟范存忠先生在松林坡散步聊天,向他请教……

8、1937~1944年:处处开花D

[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7年),福建医科大学前身之一。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湖南师范学院(1938年),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38年),云南农业大学前身之一。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38年),云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云南大学森林系(1939年),西南林学院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之一。国立中正大学(1940年),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前身之一。延安大学(1941年)。延安民族学院(1941年),中央民族大学前身之一。延安外国语学校(194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前身。太行工业学校(1941年),中北大学前身。]

1、创建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期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1982年更名福建医学院;1996年恢复校名福建医科大学。

2、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陕西汉中组建而成,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系、浙江大学航空系、南京大学航空系在南京组建而成,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又整体迁并。西北工大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3、1938年创建的湖南师范学院,即今湖南师范大学,集自然之神秀、汇人文之灵杰。“蓝田日暖溆浦林深衡岳云开麓山枫晚,六十年岁月峥嵘流光溢彩;诸子言精六书字古五经义奥四史疑多,三千士风华发越远绍旁搜。”

4、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由******、******等老革命家亲自倡导创立;1946年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曾更名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以美术部为基础组建成东北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

5、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

6、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创建于1938年;1946年联大复员北返,师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建国后定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并入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

7、发端于1939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1978年独立设置云南林学院,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

8、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1948年成为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迁入北京,1950年中法大学并入;1951年改名北京工业学院,当时就是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定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9、创建于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更名江西师范学院,1969年成立井冈山大学,1972年恢复江西师院,1983年更为今名江西师范大学。

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1949年更名南昌大学农学院,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劳动大学总校合并,1980年更名江西农业大学。

10、1941年,****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此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外国语学校、新文学干部学校、行政学院、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等又相继并入。1958年,延安大学在原址恢复重建。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只是,此“延大”非彼“延大”也!

11、1941年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语系民族语文专业相继并入,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是90年代初普通高校由学院升格大学之潮中走在比较前列的一家。中国民族类院校排头兵,中国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

12、1941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曾是华北联大、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部分;1952年独立成校,原名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名北京外国语大学;1980年前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中国外语类院校排头兵,中国翻译家的摇篮。

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迁至哈尔滨,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后易名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56年改为由高教部直属的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其校训为“博学慎思,参天尽物”,富有传统,联想无穷,可谓非常精彩。

13、1941年,由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1949年改称华北第二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1963年成为当时国防工业8所本科院校之一,是我国常规兵器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摇篮;1993年更名华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北大学。

同类推荐
  • 邱少云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邱少云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年仅26岁。
  •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秘密

    秘密

    这里埋藏着一个隐藏2000多年的富有、成功、健康的秘诀。自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这个秘密,这个决定人类发展的终极“大秘密”。许多次它被发现过,后来又丢失了。古代的各个种族、部落也对此都有过模糊的暗示,这一点可以从古时候传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得到证明,如阿拉丁和他的故事,或者,阿里巴巴和他的打开财富大门“芝麻开门”的咒语。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传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智者、先知,他们能够看到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当中的真理和秘密!知道这些的人,他们都有幸成为改变其国家、民族甚至人类命运的伟人。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完整的披露过这个秘密!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 柳影随风

    柳影随风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也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散文作品集。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精品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四季音符、流光掠影、似水禅心、悠悠情韵、说三道四共。这些作品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是启迪思想、反映人生的好作品。
热门推荐
  • 华严经文义纲目

    华严经文义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女夕颜

    魔女夕颜

    恶魔睁开了嗜血的双瞳,灵魂与肉体,都可以成为买卖!而她不曾对魔鬼乞讨,却莫名被迫签下黑色契约,而他正用冰冷的指尖,抚摸着她……为了让她复活,他甘愿沦入地狱,成为神秘“无间当铺”的主宰!与之纠缠,只为要回她欠下的孽,与她十世的合卺之夜,有的只是交换,没有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身穿越之仙铃夭夭

    真身穿越之仙铃夭夭

    纳尼?!穿越这么神奇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本小姐有爹有娘有兄长,才不是内些爹不疼娘不爱的老中二!赶紧给我穿回去!
  • 奴尊

    奴尊

    我只想这天、这地、这人,再也不能对我有任何羁绊。
  • 狩猎时间的偷窃者

    狩猎时间的偷窃者

    A市出现了一名突然衰老的年轻女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类似事件居然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官方消息认为事件因未知病毒引起,并将其命名为“TimeStealer”。随之而来的恐慌和猜疑弥漫整个城市,过分绷紧的状态似乎有随时崩溃之势。为感染者做身体检查的医生蓝铭年,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事件并非单纯的病毒引起,其中,不乏人为因素。顺着线索沿路调查,接近真相之时意外竟接连发生,看似明朗的结局却是迷雾重重。
  • 大学生活吐槽录

    大学生活吐槽录

    “大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好好努力,熬过三年,上了大学就解放了!”“大学才是学生的天堂!”这些话,恐怕绝大多数莘莘学子早在耳边听了无数遍,他们也应此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但真正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作者,一个大三学生,想把关于大学的一些“真相”传达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一家之言,带有很大的个人价值观倾向,希望大家多多海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性阅读,拒绝撕逼。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感兴趣的部分。
  • 首席溺宠:靳少的娇萌妻

    首席溺宠:靳少的娇萌妻

    上一辈子被渣男虐死的柳苏,竟然碰上了重生这等好事!重活一次,她要反虐渣男,走上人生巅峰!但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人家重生混得风生水起,系统带她装X带她飞。而她得到的系统竟然是一颗藏在她脑里的肿瘤,更坑爹的是她还要跟那颗肿瘤平分寿命!系统:想活命吗?帮本少爷找一个身体,让本少爷上他身就好。柳苏:怎么上?系统:你(XX)上(OO)他,本少爷上他身。柳苏:……男主:柳苏,你是不是有病?!你不碰我,为什么还不让我碰你!柳苏:说好地反虐渣男,走上人生巅峰呢!系统:走,上人生巅峰!男主:我就是人生巅峰!柳苏:……
  • 回复巅峰

    回复巅峰

    晋帝王.游大陆.步巅峰.兴家族.战幽冥.报恩情.升尊神.飞宇宙.俯天地.问三界.诸恶神.斗苍穹
  • 危险关系:总裁请止步

    危险关系:总裁请止步

    从见到苏叶开始,杜衡就暗暗下决定要把她娶回家。十七年来,他一直耐心等候、精心呵护,舍不得她受半点儿委屈,极尽所能地把这个小公主宠上了天。他费尽心机,如愿让她和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同一张*本上,可短短三年的时间,她却对他说:“杜衡,我们离婚吧!”离婚?呵呵,做梦!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头猪敢动他杜衡养的白菜!
  • 西游之五百年前

    西游之五百年前

    在五百年前未取经之时,猪八戒还是天蓬元帅,悟空也还是美猴王,那个时候究竟是怎么样的,紫霞仙子又是什么角色,佛与仙又如何,尽在五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