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8800000014

第14章 巴罗克音乐(4)

18世纪的那不勒斯歌剧取17世纪威尼斯歌剧为首地位而代之。不过,18世纪上叶,威尼斯的歌剧演出仍旧繁荣,威尼斯市民的歌剧热情依旧未减。维瓦尔第的首部歌剧《乡下的铜管乐队》于1713年完成,并于同年上演于意大利维琴察。1714年他的歌剧《疯狂的奥兰多》是其第一部在威尼斯上演的歌剧,在以后的许多年中,他为威尼斯的歌剧院先后创作出大量的歌剧。1719-1721,维瓦尔第在曼图亚的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府邸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出工作。1722-1725年间,他为曼图亚、维琴察、米兰、罗马等地的歌剧院创作出大量歌剧。维瓦尔第的许多歌剧一直受到威尼斯人的青睐,它们也是18世纪上叶威尼斯的歌剧院中上演最为频繁的剧目。据维瓦尔第本人称:他一生****创作了94部歌剧。不过只有不足50部歌剧或歌剧片段保留至今。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清唱剧和经文歌。

1737年,罗马教皇下令禁演维瓦尔第的一部新歌剧,理由是维瓦尔第身为修士而不唱弥撒,并于一位女歌手有暧昧关系。1741年维瓦尔第辞去威尼斯仁爱教养院的工作,准备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去另辟天地。在离开威尼斯之前,维瓦尔第将其大部分协奏曲乐谱进行变卖以换取路费。他原本打算在维也纳继续发展其音乐事业,却没曾料到会在抵达维也纳的当年便客死他乡,去世后被葬于维也纳的一处贫民墓地。

维瓦尔第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巴罗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生前不仅在威尼斯享有盛誉,而且在法国、荷兰、英国等地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许多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如:J·S·巴赫等)都把他的音乐作为学习与研究的范本。不过,这种盛誉随着维瓦尔第的去世而消失,他的作品在其去世后竟被世人遗忘了约200年。直到20世纪下叶,人们才对他的音乐重新激起兴趣。他最早引起后世关注的是其出版于1725年的作品第8号中的四首协奏曲,分别名为《春》、《夏》、《秋》、《冬》。四首合为一套出版,出版总名为《四季》协奏曲。

维瓦尔第的音乐成就集中在协奏曲领域。其协奏曲不仅代表了巴罗克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也为古典协奏曲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他的作品中,主调音乐特征明显胜于复调音乐特征,和声结构已具有功能和声的基本特征,这些使他成为后世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先导。

二、拉莫

拉莫(J-Ph.Rameau,1683-1764),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法国第戎,其父是法国第戎的一位管风琴师。拉莫早年随父亲学习管风琴,1701-1722年间,先后在阿维尼翁大教堂、克莱蒙大教堂等处担任管风琴师。1722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和声学》(Traite de l’harmonie),1723年初前往巴黎定居。在巴黎的最初9年,他似乎没有担任过什么职位,只是偶尔参加一些短剧和滑稽剧的演出活动。在1724年和1728年,拉莫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管风琴作品集。1726年他的《音乐理论的新体系》(Noveau systeme de musique theorique)发表。同年,他与一位19岁的里昂音乐世家的闺秀结婚。1730年拉莫与一位名叫普普利尼埃尔的金融家相识,这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1733年,拉莫的第一部歌剧《伊波利特与阿里希埃》(Hippolyte et Aricie)在普普利尼埃尔家里首演,并且于同年10月1日在歌剧院公演。那年他刚好50岁。

普普利尼埃尔曾在路易十五的宫廷中担任了17年的税务官,在巴黎拥有多处豪宅和房产。他常在其豪宅中举办各类文化沙龙,文学家伏尔泰、卢梭等也是这里的常客。普普利尼埃尔也是一位超级音乐爱好者,他的府邸拥有一支14人乐队,几乎每天都举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1733年,拉莫受聘在普普利尼埃尔府邸工作。最初,他在府邸任管风琴师,并负责教授普普利尼埃尔的夫人弹琴。不久,便升为府邸艺术总监,专事作曲、指挥和艺术指导,为普普利尼埃尔的音乐会创作音乐作品。普普利尼埃尔的资助终于使拉莫大器晚成。1745年,拉莫受命担任法王室内乐作曲家。1764年拉莫在巴黎去世。

拉莫是巴罗克时期法国歌剧和管风琴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艺术生涯大约分成两个阶段:50岁以前和50岁以后。50岁以前,主要从事键盘乐器(管风琴和古钢琴)演奏和教学工作、音乐理论(主要为和声理论方面)研究、创作出为数不多的康塔塔和教会音乐作品;50岁以后,以音乐创作歌剧和歌剧芭蕾为主。

作为法国歌剧作曲家,拉莫的歌剧继承了吕利歌剧传统,歌剧注重剧情,音乐以独唱为中心,无须意大利歌剧中那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对比,宣叙调与咏叹调也无须严格交替出现,并不效法意大利正歌剧那种突出炫技咏叹调的做法。歌剧场面较大,上场人数较多,合唱及器乐受到相应的重视,法国宫廷舞蹈在歌剧中不可或缺。一生****创作了包括《伊波利特与阿里希埃》、《普拉蒂》、《游侠骑士》在内的20多部歌剧。他是18世纪法国歌剧的代表。

作为理论家,他认真总结和研究了巴罗克音乐创作中所形成的和声实践成果,他于1722年完成并出版的《和声论》一书被后世誉为近代功能和声理论的奠基著作。在此之后的28年中,他又陆续完成了《音乐理论系统》、《和声的产生》、《和声理论论证》等一系列和声论著。拉莫和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和弦以泛音列为基础;

2. 旋律以和声为基础;

3. 正三和弦是调性的支柱;

4. 和弦有一个原位和多个转位形态;

5. 转调因一个和弦的功能变化而引起。

拉莫的和声理论成为18世纪中叶以后和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三、J·S·巴赫

巴赫(J.S.Bach,1685-1750),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出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演奏。1693年,巴赫就读于爱森纳赫拉丁语学校,并参加学校唱诗班接受歌唱训练。1694年,巴赫的母亲去世,次年父亲去世。失去双亲的巴赫由其长兄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Johann Christoph,1671-1721)抚养和监护,大哥是一位管风琴师,他教授弟弟的管风琴演奏技能和一些作曲基础理论与技法。在大哥的培养下,巴赫的音乐技能快速提高。1699年,巴赫在吕内堡(Lueneburg)圣·米切尔(St.Michael)教堂担任唱诗班歌手。从1701年起,巴赫开始全身心的专注管风琴艺术。1702年,他多次徒步前往汉堡聆听赖茵肯(Reinken)的管风琴演奏,前往策勒(Celle)聆听法国风格的室内乐演奏。1705年他徒步约200英哩赴吕贝克(Luebeck)专为聆听布克斯特胡德(Buxtehude)的管风琴演奏而逗留近一个月。这些经历使他对德国管风琴艺术传统、法国洛可可音乐风格有了充分的领悟,使他的演奏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不久亦成为一个声名远扬的管风琴演奏大师。

1703年赴魏玛安斯特(J.Ernst)公爵私人乐队任小提琴师。同年8月赴阿恩施塔特(Arnstadt)任教堂管风琴师。1707年赴米尔豪森(Muehlhausen)任教堂管风琴师。1708-1817年,巴赫受聘担任魏玛公爵宫廷管风琴师。在魏玛工作期间,他还创作了一些教堂康塔塔和管风琴曲。巴赫因对魏玛公爵给予的待遇不满,于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膝,在科膝的利奥波德亲王(Prince Leopold)府邸担任乐队指挥和键盘演奏家。亲王热爱音乐,尤其酷爱器乐,其府邸拥有一个18人的乐队。他善待巴赫,视其为朋友,巴赫在科膝安稳地生活了6年。在此期间,巴赫完成了古钢琴曲《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1722年)、6首《英国组曲》、6首《法国组曲》、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6首《小提琴奏鸣曲》等名作。172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乐正库瑙去世。当年12月,巴赫向当局提交就任该教堂乐正的申请,接着参加并通过了考试。1723年5月他被当局选中,任命为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指挥和莱比锡乐正”,同时还负责圣托马斯学校里学生的音乐和拉丁文教学工作。1729年,巴赫成为莱比锡音乐协会(Leipzig Collegium Musicum)的指挥。巴赫在莱比锡愉快地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27年。除了排练、指挥、教学工作外,他还创作出大量作品,其中包括5整套全年用的康塔塔,每套约60首,共约300首;另有《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1744年)等;晚年的作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复调艺术的集大成之作。1749年,巴赫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 1750年在莱比锡逝世。

巴赫是巴罗克时期最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键盘音乐大师,巴罗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为魏玛阶段(1708-1717年)和科滕阶段(1717-1723年)。作为宫廷音乐家,巴赫的许多器乐作品创作于这两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为莱比锡阶段(1723-1850年)。作为教会音乐家,巴赫在这个阶段中的创作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其几乎所有的教堂康塔塔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巴赫的作品几乎涵盖当时的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只是从未创作过歌剧。巴赫的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其中大多是为路德派新教礼拜仪式而作的教堂康塔塔,此音乐素材大都取自路德派新教众赞歌,所作的近300首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首,代表作有第80康塔塔《上主是我坚固保障》等。除此之外,还有世俗康塔塔23首,代表作有《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等。此外,他还作有5部受难曲,其中只有《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2部被完整保存下来。巴赫是18世纪路德派新教音乐的杰出代表。

巴赫的器乐创作体裁十分广泛,创作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种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在键盘音乐方面,他不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而且具有高超的音乐创作水平。他一生中写出大量的管风琴作品,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帕萨卡利亚舞曲》等。巴赫是管风琴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把管风琴音乐推向历史的最高峰。

巴赫一生中创作出大量的协奏曲,包括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2首小提琴协奏曲。他十分推崇维瓦尔第音乐风格,将维瓦尔第的10首协奏曲分别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古钢琴协奏曲等。

巴赫是十二平均律制键盘音乐最早的成功实践者。17世纪至18世纪初,一直有人尝试将十二平均律制运用于琉特琴、古钢琴等乐器,但几乎所有的实验均以无果而终。巴赫在认真研究前人实验的基础上,用十二平均律对古钢琴进行调律,彻底解决了键盘乐器全部12个调的音阶之间与生俱来的相互不吻合、转调不顺畅的问题,并为这一类平均律制的键盘乐器演奏专门创作了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将十二平均律理论系统地运用到他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从而在乐器和乐谱两方面完满地证实了平均律的应用价值。他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后世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巴赫是巴罗克时期复调音乐的代表,赋格艺术的最高成就者。他的《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复调音乐的集大成之作,他的创作把器乐对位技巧发展到历史的顶峰。

四、亨德尔

同类推荐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本书精选了徐先生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学术论文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徐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学术贡献。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 中国民乐

    中国民乐

    民族乐器不仅仅是可以发出美妙声音的工具,更是每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载体,是每个民族自我表达他们与宇宙、与大处然、与他人对话的方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音乐艺术又是这一文化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殷商、西周的陶埙、古笛、钟磬古乐,隋唐五代的箜篌、琵琶音乐,还是明清以来的各地方乐种以及胡琴音乐等,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音乐成就。中国民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品。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热门推荐
  • 一笑倾城绝世妃

    一笑倾城绝世妃

    她是一个不受宠的庶女,他是绝世无双的王爷,她隐藏多年,他风华绝代,三生池旁,他说:愿为美人醉,愿为你而死。她嗔怒:你称霸一生,我伴你一世,你不许死。
  • 凌影星空

    凌影星空

    有为了家人,为了爱情,为了生存,为了种族而拼搏的伟大人物……有传说中的远古大神的传奇由来…….也有宇宙星河中那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有亿万种族的精彩的人生。就看主人公诸葛凌风为自己的强者路,为自己家人,为自己的种族生存而从弱小中不断的崛起,一步步登上巅峰,登上亿万种族所仰望的人物。这是一个未来世界,不过它揭秘了荒洪大神的传奇故事,让这小说变得更加精彩。
  • 书中人:翩若惊鸿影

    书中人:翩若惊鸿影

    没想到她所在的世界不过是一本书,而她只是书中的炮灰。得了机会再次重生,她不仅仅要赶走穿越的外来者,还要改变自身被毒死的命运。只是,眼前这个男人信得过吗?那所谓爱情,所谓白首不离,她已是真的怕了怯了。
  • 英雄联盟之少年们

    英雄联盟之少年们

    不轻狂怎能算年少,不放肆怎称天骄。电竞,梦想,少年,羁绊,在这里你将找会那个最快乐,也是最真实的自己。
  • 总裁的伪装新娘

    总裁的伪装新娘

    陆寒,E国最年轻的商界总裁,在E国没有人可以忤逆他的意思,就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得给他几分面子,因为在E国陆家就是权利的象征,陆家老爷子可是下一届商会主席的候选人。陆家一共有三姐妹,姐姐陆熙嚣张跋扈,陆璃活泼可爱,和大姐不对盘,陆雨最小,胆小懦弱,陆老爷子最不喜。三姐妹与陆家金家还有吴家朴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 王俊凯:爆宠甜心娇妻

    王俊凯:爆宠甜心娇妻

    赫赫军功立下的冷情王爷王俊凯,第一次遇见一个小女子,就被人家喊相公?可是那女子是问他要钱?之后,见相亲的女子,又是那女子?还泼辣了许多?从此以后,夜夜被训。“王爷,我要那个。”“自己去买。”王俊凯扔下银两,便走身。“王爷,我想走了。”王俊凯二话不说便扛着女子走进屋里。遇到一个冷情王爷,以后的生活绝对宠宠宠!【本文虚构,切勿上升真人】
  • 大宅门内话管理

    大宅门内话管理

    本书打破了常规管理类丛书的编排模式,分别从大宅门三代掌门人的自身管理特色入笔,基本上涉及了管理的各个环节。白萌堂的沟通管理,选人用人,核心竞争力,权力,决策管理;白文氏的战略管理,人际关系,品牌管理,激励机制,危机与风险;白景琦的创新管理,资金管理,企业文化,计划管理等。全书均从分析剧情入手而展开议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语言引导读者兴趣盎然地学到管理的知识,同时在每一大章的开头还有对人物的介绍以及对其管理特色的点评,每小节的结尾还有一些补充的小常识,希望以此能激发读者的灵感,为现代管理者拓展一些新的管理思想。
  • 盛夏的相遇

    盛夏的相遇

    世界因为有你才完美,舞台上有你这颗耀眼的星星才会让人无法自拔,只为守护你,足矣
  • 《紫颀》

    《紫颀》

    他们是青梅竹马。他是学神级学霸,她是学霸级学神。两个人是被同学从中学开始祝福的。但是,一切都在上大学的时候幻灭了。“王子,一定娶的是公主。”一个人是这么说的。“我不想当灰姑娘,也不会当灰姑娘。”“我承认我怯懦了,我不想再去面对什么。所以,你放过我好么?”“我不想再见到你!”下着大雨的京都大学的林荫小道,随着洁白的雨伞落地,随着钟声敲响十二下,她甩了他。家世,成为了他和她的绊脚石。最后那个赢的人,是谁?
  • 遥远的湖

    遥远的湖

    本书是长篇小说,但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艺术散文。作者在文字上倾注的真情,散文式的三维立体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人物和情节的二度空间。作者并不想在形式上创造什么,只想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更加喜欢用这种方式叙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众多人物的爱情、生活,理想、追求,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充满理想和热情,或渴望灵魂的宁静,或以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或以善良的心期待着幸福,无论结果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会以令人震撼的真实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清新而不失幽默的文笔使读者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