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8800000035

第35章 民族乐派(3)

巴托克(B·Bartok,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出生于匈牙利(今罗马尼亚)瑙吉申特米克洛什,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1899-1903年就读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受到勃拉姆斯、李斯特、理查.施特劳斯等音乐风格的影响,1903年创作了一首以19世纪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科苏特为主题的交响诗《科苏特》,这是他唯一的一首交响诗,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代表作。

从1905年毕业后,他结识了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同年他们开始深入匈牙利乡村收集民歌,以后又将触角伸向东欧、西亚、北非等地。1934年,匈牙利科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个带薪职位,鼓励他进行民歌的收集和出版工作。他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因其民间音乐的研究活动而停止。

1905-1939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在此期间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原始主义音乐特征的作品,如钢琴曲《粗野的快板》、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等,由于这些作品的创作手法过于激进,其的刺耳音响受到普遍质疑,因而这一类作品当时在国内并不受欢迎。另一类是以民歌为基调的作品,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小宇宙》,管弦乐《匈牙利素描》等。1917年,他的芭蕾舞剧《木刻王子》和独幕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1创作)在布达佩斯成功上演使他获得世界声誉。1940年以后,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其作品明显减少。

巴托克还是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1903大学毕业后,他作为钢琴演奏家长期在国内外从事各种演出活动并享有匈牙利著名钢琴家的声誉。他还从1907-1934年间受聘担任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40年,由于匈牙利国内政局动荡,巴托克不得已离开匈牙利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民间音乐整理与研究工作。在美国期间,他几乎没有获得登台演奏钢琴的机会。1945年因患白血病在纽约去世。

巴托克在世时,其音乐作品常常受到种种质疑,他去世后,音乐界给予他很高的赞誉。他视为20世纪匈牙利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巴托克毕生致力于对匈牙利及其周边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和研究,前后收集各地民歌6000余首。他对其所收集的民歌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来源和变迁方面的分析,并撰写出三部相关论著和数篇文章。

作为作曲家,巴托克是20世纪新音乐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旋律既可以建立在五声音阶、全音音阶以及种种不规则音阶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正规的自然音阶和伴音音阶的基础上,民间风旋律或音调比比皆是。他的和弦,喜欢在传统三和弦上加一个大二度或小二度以增加刺激性,或用二度堆砌成音簇。他的音乐大部分是调性的,只是调性场不太明确,和声层面往往形成多调性并置。器乐在巴托克的音乐创作中地位突出,其中,钢琴作品数量最大。

2. 柯达伊

柯达伊(Z·Kodaly,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自幼从父母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92-1900年间就读于纳吉松波特中学,在校期间学校乐队曾演出了他的第一首管弦乐曲。1900他年被两所高等学府(布达佩斯大学和李斯特音乐学院)同时录取。他一方面在布达佩斯大学攻读民俗学专业,并于1906年以学位论文《匈牙民歌中的诗节结构》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于1905年毕业。毕业那年他结识了巴托克,并开始到匈牙利乡间搜集民歌。1906年到巴黎进修一年作曲,1907年起在李斯特音乐学院任教。1907-1914年间,柯达伊除了继续民歌搜集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关注匈牙利中小学的音乐课程,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逐渐形成了以歌唱而不是器乐演奏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体系;还和巴托克一起创办了一个专门演出现代音乐的机构;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音乐作品从他的笔下流出。1907年,柯达伊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讲师,1919年起,柯达伊历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副院长和院长。1934年,柯达伊和巴托克应匈牙利科学院之邀,对其所收集的全部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出版。在巴托克去美国之后,柯达伊就独自担任起了编辑工作,最终在1951年出版了第一卷民歌集。1942年,柯达伊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退休。1967年于布达佩斯去世。

柯达伊与巴托克是好友,在音乐学研究方面,两人同为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研究者,都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音乐创作方面,两人同为作曲家,不过,科达伊的音乐风格与巴托克截然不同。在创作手法上,柯达伊远不如巴托克激进。柯达伊的创作立足于浪漫主义音乐传统,借鉴匈牙利民间音乐的丰富滋养,将浪漫主义音乐技法与民间音乐素材巧妙结合。柯达伊属于20世纪的传统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哈里·雅诺什》、《纺纱房》,合唱《匈牙利诗篇》,管弦乐《哈里·雅诺什》组曲、《孔雀变奏曲》、《夏日黄昏》等。此外,他还撰写出版了《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论匈牙利民间音乐》等著作,编辑出版了《匈牙利民间歌曲》4册。

柯达伊十分关心匈牙利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提出以教唱本土母语民歌作为少年儿童进入音乐学习的先导,是他们通过音乐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他强调音乐课的民族特色是美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唱歌、游戏、跳舞合而为一的音乐课。他率先提出对现行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案,即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

四、波兰民族乐派

波兰地处欧洲中部,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早在17世纪,波兰的民间音乐(如:民间舞曲波罗乃兹、马祖卡等)就已传入西欧各国,成为音乐家的创作素材。19世纪波兰作曲家肖邦大量地采用波罗乃兹、马祖卡等波兰民间舞曲素材创作钢琴音乐,使欧洲艺术音乐界对波兰民间音乐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不过,这些并不足以表示波兰民族音乐具有世界性地位。19世纪末,在欧洲民族复兴运动浪潮的推动下,波兰民族乐派随之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有:莫纽什科和席曼诺夫斯基。

1. 莫纽什科

莫纽什科(S·Moniuszko,1819-1872),波兰作曲家、指挥家,波兰民族歌剧创始人。出生于立陶宛乌比埃尔。1927-1830年和1831-1836年,先后在华沙和明斯克两地读中学。1837-1840年在柏林,学习作曲和指挥。1840-1858年住在立陶宛维尔纽斯(Vilnius)。在此期间,他为维尔纽斯和明斯克的剧院写作了一些小歌剧、喜歌剧和戏剧配乐,如《新堂吉诃德》、《夜宿亚平宁山》等。他一生****收集了民歌270余首,对波兰民歌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46年,他以诗人沃尔斯基(W·Wolski,1824-1882)描写农奴生活的长诗《哈尔卡》作为题材创作了同名歌剧。这部歌剧于1848年在维尔纽斯首演(2幕)。1858年在华沙剧院上演(4幕),最终获得成功。《哈尔卡》的成功为莫纽什科赢得了声誉,华沙歌剧院认可了莫纽什科的才华,莫纽什科遂于1858年定居华沙,被聘为华沙歌剧院指挥。在此后的10多年中,他相继创作出充满民族主义与爱国热情的《闹鬼庄园》、《帕里亚》等歌剧和以《克里米亚十四行诗》为歌词的藏塔塔。晚年被聘为哈沙音乐学院教授。1872年因心脏病在华沙去世。

莫纽什科是19世纪下叶波兰最杰出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以歌剧为主,他将波兰民歌、民间舞蹈音乐元素和西方歌剧创作技巧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波兰民族特色的歌剧。他共作有歌剧15部,其中,《哈尔卡》被认为是第一部波兰民族歌剧。此外,他还作有管弦乐曲和艺术歌曲。

2. 席曼诺夫斯基

席曼诺夫斯基(K·Szymanowski,1882-1937),波兰作曲家。出生于乌克兰蒂莫斯祖卡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901年赴华沙学习作曲,1905年赴柏林学习作曲,并在柏林学习期间与一些波兰青年作曲家组成“波兰青年音乐”协会。1907-1914年间,他游历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领略了各地的音乐风貌,回国后专事作曲。1919年移居华沙。1920-1921年间,他曾两次访问美国举办音乐会,受到评论家和公众的欢迎。1924-1926暂居法国。1927-1932年期间担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致力于波兰新一代作曲家的培养工作。繁重的工作消耗了席曼诺夫斯基的健康,他不得不在1929年间出外疗养。1937年,席曼诺夫斯基于瑞士去世。

席曼诺夫斯基十分强调弘扬波兰民族精神,强调提升波兰音乐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他的创作集中体现出多元化互融特征,理查·施特劳斯的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斯克里亚宾的“神秘”风格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其代表作有:歌剧《罗杰王》、芭蕾舞剧《哈尔纳西》等。

五、挪威民族乐派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由于地域偏远,18世纪以前的欧洲主流音乐文化对它的影响不大。挪威的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从19世纪挪威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背景下产生的。19世纪下半叶,随着民族意识不断高涨,挪威民族乐派逐渐形成。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格里格、斯文森、辛丁等。

格里格(E·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卑尔根的一个商人家庭,母亲是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钢琴家。格里格早年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9岁时就写下了最初的作曲习作《德国主题变奏曲》。1858年,格里格接受了挪威小提琴家奥莱·布尔(Ole Bull,1810-1880)的建议赴莱比锡音乐学院求学。1858-1862年间就读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期间,勤奋刻苦,接触到了西欧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其中肖邦、舒曼对他影响颇大。但繁重的学习导致他健康受到损伤,终生都身体积弱。毕业后他赴斯堪的纳维亚最活跃的音乐中心丹麦哥本哈根,师从丹麦作曲家加德(N. W. Gade,1817-1890)学习作曲并从事音乐创作。

1864年,格里格与挪威作曲家諾德拉克(R·Nordraack,1842-1866)等人一道创立了著名的民族音乐复兴组织-“欧特尔珀社”,由此发起了一场挪威民族音乐复兴运动。1866年,诺德拉克去世,格里格独立肩负民族音乐复兴的重任。1867年他移居奥斯陆,以教师和指挥为职业。1867-1871年间,他完成了最著名的《钢琴抒情曲集》(10册,共66首),这些作品洋溢着挪威民间音调特色,创作手法轻灵素雅,一首首小品犹如一幅幅挪威民族民间风情画。1870年在罗马结识李斯特,李斯特视谱演奏了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赞扬。1873年,格里格回到故乡卑尔根,1874年,格里格获得挪威政府颁发的终生年薪,这使他能够摆脱教学和指挥的工作,专心从事作曲。同年,他应易卜生邀请为戏剧《培尔·金特》配乐,该戏剧于1876年的首演成功,为格里格获得了世界的声誉。同年,该戏剧配乐又被编创为两套管弦乐《培尔·金特》组曲。1894年和1906年,分别在剑桥和牛津获得名誉博士学位。1907年格里格于卑尔根去世。

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也是北欧国家中第一个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曲家。他深入山区乡间搜集民歌,并将这些民间作品进行改编或作为创作素材。其音乐技法逐渐突破了德-奥音乐传统技法的束缚,民族性特征日渐突出。格里格的创作与挪威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他的作品总是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他很少在作品中直接引用民歌素材,而是将挪威民间音调作为旋律创作的素材,由此发展出一种曲调优美、诗意盎然、格调优雅、和声精致音乐。他的音乐具有挪威民间清新明快的节奏特色。格里格的创作以钢琴音乐为主,一生中从未创作过歌剧。除上述作品之外的代表作品还有:钢琴曲《挪威民间生活素描》、《挪威农民舞曲》,弦乐曲《两首悲调》,歌曲120余首等。

继格里格之后,挪威民族乐派传统由斯文森(J·S·Svendsen,1840-1911)和辛丁(C·A·Sinding,1856-1941)继承,两位是继格里格之后最重要的挪威作曲家。斯文森早年就读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长期居住国外,主要从事作曲和指挥工作,创作有两部交响曲、四首《挪威狂想曲》等作品。辛丁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长期居住德国并在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在无调性音乐流行的时期,辛丁的音乐风格仍然坚持调性音乐传统和民族特色,擅长于创作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一生中作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等器乐作品和250多首艺术歌曲。

六、芬兰民族乐派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境内湖泊众多,素称“千湖之国”。芬兰于12-19世纪初期间划归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划归俄罗斯管辖。1917年12月,芬兰在苏联“10月革命”成功、俄罗斯帝国的灭亡之后宣布独立,建立了芬兰共和国。早在18世纪下叶,西欧文化便开始大量地涌入芬兰。19世纪,在欧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大潮的猛烈冲击下,使这个昔日远离欧洲主流文化区域的小国开始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首先在政治上,强烈要求摆脱俄罗斯的统治,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其次在文化上,强烈要求摆脱对西方文化的依赖,主张复兴与创造具有芬兰民族特色的文化。随着民族复兴运动的风起云涌,芬兰的音乐家们也纷纷效法欧洲各国民族乐派的举措,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与创造运动,芬兰民族乐派亦即产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西贝柳斯。

同类推荐
  • 爱跳肚皮舞

    爱跳肚皮舞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肚皮舞变成了女人们的秘密武器,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自信。在充满中东梦幻情调的乐曲中,忽而像蛇一样妩媚地扭动着腰肢,忽而像燃烧的火焰那样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浅笑嫣然,眼波流转,像流水,像波浪,把双臂想象成天使的翅膀,用扇跹的舞姿点燃奔放的热情,自由地用身体表达着自我。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颠龙倒凤:纨绔公子要出嫁

    颠龙倒凤:纨绔公子要出嫁

    一时心软,留下祸害,使自己陷入绝境。一场阴谋令她涅般重生,成为景家的独苗苗,皇都的纨绔公子。一次意外使他们碰面,当狐狸遇到狼又会擦起怎样的火花……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代嫁:庶女邪妃

    代嫁:庶女邪妃

    她是特工界令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指挥官后继人,代号绯色。一次意外惨遭搭档背叛而陨落。她是落魄将军府的庶女,资质平庸胆小懦弱,一朝被欺,落湖惨死。当心思缜密手腕毒辣的她,将软弱的她取而代之,凤眸一睁,惊才绝艳风云变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是嗔是恨是痴是念

    是嗔是恨是痴是念

    青春的爱不恐惧燃烧,即使最后烧成灰烬也在所不惜。这份爱潜藏太多危险了!她相依他为命......那个秋冬给他们留下太多痛的记忆。
  • 天降腹黑老公:萌妻你别跑

    天降腹黑老公:萌妻你别跑

    新文《隔墙男神:呆萌遇腹黑》已发布,求支持。“安陵宇,你给我滚出去......”十岁的白萌萌看着一脸色眯眯盯着自己胸部打量的大男孩,一脸的羞愤,震怒地吼道。“前后都差不多,又没什么可看,真不知道以后谁会看上你......"安陵宇双手抱胸,背靠着门,痞子般地吹了一个口哨,不以为然地戏谑道。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值,白萌萌不断的换男朋友,原来的丑小鸭,一转眼,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白天鹅,安陵宇终于着急了。
  • 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了失败是成功的奠基石,它让人在愈挫愈勇中积蓄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本书告诫人们,失败没什么可怕,人生正是在失败中渐渐充实、圆满。
  • 行猎

    行猎

    一个少年从部落走出来,为的就是成为一名修行者……
  • 妖魔灭仙

    妖魔灭仙

    妖魔苍穹天,乾坤混沌颤。以妖魔之神,练就仙命之路。遥望众仙府,杀出仙魔路。吾欲妖魔,弑神杀仙。血染鸿蒙天道,力荡苍穹仙路
  • 我21岁的特工女友

    我21岁的特工女友

    深夜突遇美女校花,却阴差阳错的发现,全校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神,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表面酷酷的小妞,实际上却是一个菜鸟特工,秦铭一个堂堂黄阶后期的高手,却被美女胁迫,无奈的担当起了这个酷小妞的全职保姆,额,不,是全职男友!
  • 废柴逆天:误惹邪魅妖王

    废柴逆天:误惹邪魅妖王

    前世,她遭爱人背叛,家族全灭,背负血海深仇,与渣男同归于尽!一朝穿越、风云再起!今世的她,不再犯贱!修武道!踏天命!魔武双修!召唤神兽!凤临异世,谁与争锋!他,妖冶潋滟、肆意张扬、邪魅入骨、狠辣暴戾、霸道强势,乃是万千大世界独一无二的妖王!遇上她,就注定了他的天翻地覆,从此一生的沦陷,永世的追逐!他认定的女人,就一定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