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8800000039

第39章 20世纪音乐(1)

20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各种创新接踵而至的时期。政治变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知识爆炸给全世界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这一切促使了传统观念和文化艺术的大转型。

进入20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步伐似乎在明显加快,音乐创作中的各种新思潮、新技法层出不穷。20世纪上叶,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脚步逐渐放缓,传统的大、小调音乐创作规范面临新音乐的严峻挑战,艺术音乐创作受到无调性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的强力渗透,200多年来所形成的调性音乐创作原则似乎在一步步地解体。以欧美音乐界为中心的新音乐创作或新音乐实验风起云涌,新音乐作曲家各行其道、个性十足,其所建立的新观念、新技法、新方式、新途径千差万别。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能形成任何一套像18、19世纪那样的被广泛认同“常规”作曲方法。

20世纪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成为这个时代传统音乐和实验音乐的共同特征。20世纪新音乐大体有两个发展层面。一个是背离传统的创新层面,另一个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层面。

一、背离传统的“新音乐”。此类音乐创新观念几乎完全抛弃传统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诸如:大-小调式、调性、功能和声、律动性节奏、传统乐器等),背离大众对音乐基本认同的公理(诸如:弃乐音用噪音,弃乐谱用图形,弃演唱演奏用录音素材拼贴),否定人类文明进程中业已形成的听觉审美观念。其中的许多作品仅限于作曲家的小圈子内演绎,具有“实验性”特征,它们与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业已形成的审美习惯形成明显的隔阂,与人类的一般听觉审美的接受能力形成明显的鸿沟。这类新音乐对传统创作方式、传统音乐形态以及听众欣赏习惯几尽排斥与摈弃,在远离现实音乐生活的环境中艰难地摸索着创新。

二、顺应传统的“新音乐”。此类音乐创新观念立足于传统音乐的基本要素,顺应人类听觉审美灵犀的条条脉络向前探索,循着传统与创新的临界线向前延伸。这类新音乐肯定传统音乐技法,吸收民间音乐和非西方音乐的精华,借鉴当代音乐的新成就进行创作品,以激起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内心共鸣为创作目的。这类新音乐注重对传统创作方式、传统音乐形态的继承,顾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希望听众予以认同与接纳,在贴近现实音乐生活的环境中不断地实现着创新。

20世纪新音乐流派与风格的称谓繁多,音乐观念与形式错综复杂。在20世纪的一些成功的新音乐范例中,两种新音乐观念往往相互渗透,它们既可同时存在于一首作品中,也可存在于同一位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中。事实上,欲对各种新音乐作品做出明确的类型界定与划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另外,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民族乐派在20世纪方兴未艾,它也成为20世纪音乐发展的重要环节。20世纪上叶,民族乐派的影响继续扩大,其范围从欧洲迅速蔓延至美洲、亚洲、大洋洲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现了强劲的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势头,其中,西欧和美国的民族主义音乐发展势头尤为强劲。

下面将对20世纪中所出现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音乐现象略做介绍。

$第一节 音乐流派与风格

一、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一词源自美术领域。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画廊展出了法国画家莫奈(C. Monet,1840-1926)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这幅画作没有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因而它被当时的美术界嘲笑为含糊不清的“印象”之作。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绘画技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 德加、C. 毕沙罗、A. 西斯莱、P. A. 雷诺阿等一并称为“印象画派”。

印象画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绘画技法,艺术构思以“朦胧”、“印象”对抗“清晰”、“具象”。他们喜欢在户外观察和揣摩景物在阳光作用下所发生的光、色、影之间的种种效应,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表达瞬间的影像感。印象画派改变了传统画派所强调的突出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印象画派强调运用色彩,突出色彩与光影的完美表达。

图9-1

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全新音乐流派。音乐中的“印象主义”一词首次出现于1887年,当时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用“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一语,来批评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创作的交响组曲《春天》。1894年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首演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那里的评论家则用“印象主义”一词对该作品予以赞扬。同年底他还在巴黎上演了其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905年以后,“印象主义音乐”一词常用来概括那些与德彪西的这种风格一致或接近的音乐作品。

与印象主义绘画相似,印象主义音乐也着力渲染某种含糊朦胧、若隐若现的音乐氛围和奇妙色彩,注重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描绘与柔情抒发。

就形态而言,印象主义音乐主要有以下表现特征:

(1)重视音色处理。常常突破传统,探索新的音色、音响领域。大多数印象主义音乐作品音响细腻柔美,音色独特新颖。为了使管弦乐色彩丰富多变,印象派作曲家努力挖掘各种乐队乐器的音色表现,构建新颖的配器,增加弱音器的使用,强调管乐器的特效音色表现,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的清澈音响。

(2)旋律不再占据音乐的主导地位。音乐中很少出现连续而宽广的旋律线条,而使用短小、零碎的主题动机构成断断续续的线条或充满光影效果的零星细碎音乐片段。

(3)强调和声的色彩性,弱化和声的功能性。除了使用三和弦、七和弦之外,还大量使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缺少三音的空心和弦。和声进行中大量使用变化音、附加音,避免出现正格中止式。

(4)调式、音阶的多样性。广泛采用大-小调式以外的多种调式。如:五声调式、六声调式、教会调式等。采用传统七声音阶以外的其他音阶,如:全音音阶、人工音阶等。

(5)节奏、节拍的不规则性。喜欢采用不规则节拍以使音乐节奏飘忽不定,这与传统音乐的律动性节奏特征大相径庭。

(6)缺乏戏剧性。在营造朦胧、缥缈、神秘、梦幻氛围的同时,自然减弱了浪漫主义音乐所固有的“对比性”特征,辉煌壮丽、气势磅礴的“戏剧性”效果亦随之减弱。

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发展时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它是欧洲传统音乐向20世纪新音乐过渡的桥梁,是20世纪无调性音乐历史的开端。

1. 德彪西

德彪西(A·C·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的昂莱,父亲是一位小瓷器店老板。德彪西的早年生活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举家搬迁到戛纳。德彪西7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并在那里学习了12年。在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就极具创新精神,他的和声习题常常出现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的和弦、为寻求新的音响而不按照教科书的原则行事等“异常”行为,曾屡遭教师们的责备。1880年,德彪西赴俄罗斯担任柴科夫斯基的经济赞助人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教师,由此接触到了许多俄罗斯音乐大师的作品。其中,穆索尔斯基作品中的新颖和声,给德彪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其日后的音乐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4年,德彪西以康塔塔《浪子》荣获罗马大奖。1885年到罗马进修,。1887年返回巴黎。1888年参加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观看了瓦格纳的歌剧。他认为瓦格纳固然伟大,但瓦格纳的道路对别人却是一条“死胡同”。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来自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加美兰乐队演奏,一种与欧洲民间五声音调完全不同的东南亚五声音调的音乐使他感受尤为深刻。1890年前后,德彪西开始与巴黎的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广泛交往,并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沙龙中一些全新的艺术思想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深刻而强烈的影响。

从1890年开始,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艺术轨迹越来越清晰。1894年12月23日,德彪西的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在巴黎上演,这部作品被公认为第一部印象主义音乐的成熟之作。1890年之后,其印象主义音乐杰作源源不断,如:钢琴曲《版画集》(包括:《雨中花园》),《意象集》Ⅰ(包括:《水中倒影》),《前奏曲》Ⅰ(包括:《亚麻色头发的姑娘》、《沉没的教堂》);管弦乐《夜曲三首》(《云》、《节日》、《海妖》),《大海》;康塔塔《被选中的姑娘》,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德彪西50岁前后患癌症,身体日渐衰弱,作品明显减少,于1918年在巴黎去世。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他的音乐色彩奇特丰富,形象朦胧飘忽,集中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参见?页),其音乐风格对20世纪上叶西方音乐创作产生了和大的影响。

2. 拉威尔

拉威尔(M·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出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小城西布雷的一个瑞士血统工程师家庭,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居巴黎。拉威尔从小接触音乐,他7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学习作曲,1889年进入巴黎音乐院学习钢琴和作曲长达16年。师从贝里奥(C. W. de Beriot,1833-1914)学钢琴,师从福莱(G. Faure,1845-1924)学作曲。拉威尔少年时期音乐风格明显受到福莱、夏布里埃(E. Chabrier,1841-1894)等人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青年时期拉威尔的创作表现出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特征。不过,他的创新作品屡屡遭到他所就读的巴黎音乐学院一些学究们的打击。1901年、1902年和1903年,他曾先后三次参加学院举办的“罗马大奖”比赛,每次都因作品的创新性手法而落选。1905年,他第四次提交参加此项比赛的申请竟然遭到学院组委会否决,否决的理由是:组委会评委认为他长期以来不听劝告、固执己见,参赛作品中执意使用了一些不正规的创作手法,认为这种作法有伤学风。此事一经披露,即刻引起当时巴黎艺术界和出版界的轩然大波,一些作曲家、作家、画家和普通的音乐爱好者纷纷站出来为拉威尔鸣不平。这次事件迫使巴黎音乐学院进行行政改组,由平素最赏识和支持拉威尔的福莱出任院长。从此,拉威尔的创新之路铺平了,他源源不断的新作使他的声名与日俱增。20世纪早期,巴黎的艺术生活十分活跃,拉威尔与巴黎一批艺术上反对保守势力、追求创新的艺术家结为朋友,他们自称“捣乱分子协会”,常聚在一起就艺术、音乐、文学和政治展开讨论。这种氛围成就了拉威尔音乐的多样性: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占有优势地位,斯特拉文斯基、米约等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也或多或少地融入其中。1932年,他遭遇车祸,头部受伤。不久出现的偏瘫使他丧失了工作能力。1937年12月在巴黎去世。

拉威尔是一位才思敏捷、勇于创新的作曲家,其创作技法兼有浪漫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音乐的双重特征。他的作品结构规整,织体流畅,旋律优美。色彩艳丽,调性清晰。和声新颖别致,大量使用不解决的七和弦、九和弦。作品喜欢采用标题性名称。他的案头工作严谨认真,对每一部作品都反复推敲、精心雕琢,力求完美。对此,斯特拉文斯基曾幽默地赞赏他是一位“精巧的瑞士钟表匠”。

拉威尔是公认的配器大师,他善于发掘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表现性能,其配器常常呈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效果。此外,他还重视吸收民间音乐的养分,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印度、北非等音乐因素都是他音乐创作的素材。其代表作品有:舞剧《达芙妮与克洛埃》,歌剧《西班牙时光》,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列罗舞曲》、《鹅妈妈组曲》;钢琴曲《水之游戏》、《镜》、《库普兰之墓》、《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等。

二、 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思潮最早出现于1910年前后的德-奥美术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思潮在德、奥迅速发展并很快风靡欧美地区,极大地影响了欧美的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等创作领域。

表现主义美术极力寻求事物的抽象与本质,强调艺术家个人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深层内涵表达,他们常以某种圆润复杂的线条与错落重叠色块,试图勾勒出新奇、怪诞、扭曲的内心幻象,多以表现艺术家个人虚无缥缈内心深处因世间丑恶与罪孽所造成的极度压抑和痛苦。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01年,由法国画家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法国印象画派而首次使用。后经过德国的“桥社”和“青骑士”画家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而最终形成“表现主义”绘画流派。表现主义美术与表现主义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几乎同步。

表现主义音乐强调作曲家创作的主观性,极力于抽象精神与内心深层世界的直接展示。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韦伯恩,三人又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该乐派产生于法国印象乐派之后,是一个宣称与印象乐派美学观念和创作技巧背道而驰的音乐流派。虽然表现主义音乐号称以内心“真实表现”来反对印象主义音乐外在“朦胧印象”,但是就音乐从调性走向无调性而言,两者的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更加远离调性罢了。表现主义音乐力图彻底破除传统观念的一切限制,建立一种取代传统规则的新规则。

同类推荐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古代书画收藏艺术

    古代书画收藏艺术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来源,没有来源的书法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藏当代潜力书法家尽管注重的是“当代”,然而,当代也是从古代而来的。所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历史,对于我们收藏投资当代潜力书法家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沈导你别跑

    沈导你别跑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林夕源,爱上温柔帅气的副导演沈屹晨。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林夕源抛下一切对沈屹晨展开一系列攻势。沈屹晨表示,自己有心爱的女人。林夕源表示,她不是离开了吗?~果然人不能乱说话,如今站在自己面前这个美丽的女子是谁?为了爱情,卑微到尘埃。关于爱情的长跑,最后,究竟谁能拥有谁?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俱可平。
  • 乱始世界

    乱始世界

    乱始世界,不知何时开始,亦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是等待毁灭,还是恢复曾未有过的和平。。。
  • 才艺塑造篇

    才艺塑造篇

    全书分为学习才艺的目的和选择;才艺选择与培养原则;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绘画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美术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的思维能力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误上贼船

    误上贼船

    都说美色误人,曾经程子薰不信。路见不平一声吼,救了学弟蒋一曦一命,就是因为他好看。哪怕从此鸡飞狗跳,麻烦不断! 遇见喜欢的,没事就会犯贱,原来程子薰嗤之以鼻。被威胁,意外住院,被恶作剧推入游泳池,她还高高兴兴地给罪魁祸首蒋一曦补习,置出国归来回首追她的初恋于无物!如果这都不是爱,那快给她崇拜!反正暗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一边帮学弟追喜欢的人,程子薰一边暗伤泪流。却不料小学弟突然霸气侧漏,分分钟想跟她谈恋爱!说好的学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呢?
  • 女娲的宝藏

    女娲的宝藏

    黎洺在图书馆发现了一起案件,目的竟是传说中的”女娲的宝藏“!女娲的宝藏拥有强大的魔力,集齐所有可以融合成补天时剩下的七彩石,方可统治遥远在天边现在又十分混乱的神界。黎洺可以融合成七彩石吗?她又会经历哪些可怕的事件而得以成长?敬请收看——《女娲的宝藏》!
  • 提纲释义

    提纲释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是人间留不住

    爱是人间留不住

    我为了报复攀上了陆戎,他居然嫌弃我……众所周知,我是陆潮生捧在手心的人。陆潮生欠债两亿跳楼自杀,我和他一起入了地狱。为了守住陆潮生的名声,我不择手段靠上了他的债主陆戎。那晚,他狠狠给我耳光,“陆潮生的人,花多少钱做了修复手术?”我妖娆一笑:“两万。”自此,我都难逃陆戎的血腥暴力。那一天,我看着他挽着他的未婚妻夏琤琤走入婚姻殿堂。再恨再爱,我们终究是分道扬镳。
  • 青云路

    青云路

    孤儿出身的楚铭在一场车祸中穿越到了异世界,不是慷慨激昂的汉唐盛世,也不是残忍混乱的五代十国,一个不熟悉的世界,一段没听说过的历史。陌生的世界,只有一个人踽踽独行。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一步一步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汉唐盛世!
  • 佛说诸佛经

    佛说诸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潮侠录

    大潮侠录

    历史大潮不可抵挡,谁能在这大潮中保持自己就能成为英雄!这个历史中有多少人淹没在大潮中,又有多少英雄在推动大潮的发展?极西之地的夷人挑战中原武林,中土竟无人能抗?东瀛人在暗中蠢蠢欲动,又意欲何为?外敌所做之事竟牵涉到华夏的覆灭与否?更有中原本身的野心家趁机作乱。面对外忧内患,中原有志之士群起反抗,写下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下风雨尽在此中闻。===============================================================这里不重练功,只讲江湖上的一件事、一段情悬疑探险类新书《张望冒险传奇》已经上传,请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