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三:我认为要发展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年轻人互相交流、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日本留学或是来日本工作、旅游。日本也有很多留学生和公司员工去中国学习、生活。为了能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我在参加今年在宿务举行的东亚峰会时,提出了《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我们计划今后连续5年,每年都邀请6000名青少年访日。当然,我也期待其中能有很多中国朋友来日本访问。年轻人对相互的文化、历史、现实多加以了解非常重要。我想这可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有利于共创两国的未来。
水均益:我好像还听说日本政府准备为今年到日本访问的第100万个游客颁奖,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属实?
****晋三:我还没听说,也许负责这次活动的大臣对我也采取保密措施呢。但我想也许这可能是真的,我希望中国人多多来访,争取达到100万人次。
水均益:您会接受******邀请您访问,在下半年再次访问中国的邀请吗?
****晋三:我去年10月访问过中国,此次******总理将于4月访问日本,我考虑在今年年内访问贵国。
水均益:因为******说您上次的地方时间太短了,地方也太少了,所以可以下一次在中国看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中国的情况。
****晋三:下次再去中国,我希望时间能更充裕一些,我还很想能和中国的民众进行交流。
★中曾根康弘:绝不能忘记历史悲剧(2006年12月11日)
中曾根康弘是中国人熟悉的政治家,这位日本前首相一直主张实现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曾根康弘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1947年当选日本国会议员,时年29岁。他先后在日本内阁中的运输、防卫、国际贸易与工业等部门担任要职,1982年到1987年担任日本首相,现为日本世界和平研究所所长。
2006年12月11日,本报记者到他现在的事务所砂防会馆拜访。
日本人很会利用汉字,八十八岁在日本被称为米寿,2006年正是中曾根康弘的“米寿”。当他的秘书田中茂把我们引进事务所时,中曾根康弘已经迎候在此。88岁的他身板挺直,思维敏捷,与我们畅谈了近一个小时。目前,中曾根康弘(以下简称“中”)不仅给日本政治刊物写署名文章,还在闲暇时画油画。
今年54岁的胡鞍钢(以下简称“胡”)为清华大学教授,在2005年的一次会议上与中曾根相识,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才有了这一次的对话。
中:咱们今年2月份见过,在韩国首尔参加韩日中三国贤人会议时。
胡:您在会议上阐述了东亚地区特别是三国合作的前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您对世界问题的看法分析非常有深度。
中:不敢当。我学习很不够,但是不管怎么讲,我非常重视与中国政治家的交往,我与******总理、******先生以及历代的政治家都有交往。我想,对今后日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我还要继续尽我最大的力量。
胡:今天很重要的目的是想听一听您对中日关系发展以及东亚地区发展的看法。
中:我不见得有您所期望的水平和能力。不管怎么说,日、中、韩三国团结一致,共同发展,是东亚地区乃至太平洋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希望以后不仅仅是三国“贤人”在一起开会,更重要的是三国的首脑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意见交流机制,那样会更好,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现在还记得******先生讲过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理解******先生这话的本意,是不是包含着包括主权问题在内的,至少在面向未来方面,两国之间无论有什么事情总是可以找到一种对话和解决的方法。在小泉内阁时期没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政权我们期望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胡鞍钢先生您是怎么看呢?
胡:我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二句话是“机遇总比挑战多”;第三句话是孟子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在人为,成在人和。中国处在“地利”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就要推动这个拥有几十亿人口的亚洲地区的一体化。当然,关键还是“人和”。您知道,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保持了28年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中国新的领导人主张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所以我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要比历史好,未来又比现在好。
中:胡****主席所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想,我们非常高兴,也抱有很大的期望。日本是亚洲的一个国家,与各国的情况都是相连接的。所以日本一定要和亚洲各国携手,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小泉内阁在外交方面有点板结了,现在****内阁在外交方面注入了更大的力量,来发展周边外交。
现在东亚地区出现了朝鲜的核问题,目前有了六国会谈的架构,中国在六国会谈里起着主席国的作用,我们对中国的作用抱有很大的期望。朝鲜的核问题,安理会也通过了制裁的决议,我们六个国家一定要保持执行联合国决议的良好的关系。
胡:我本人并不是朝鲜问题专家。根据WTO的数据表明,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确实是与朝鲜贸易增长最快,应该说双边贸易还是互惠互利的。同时朝鲜与韩国的贸易量也在迅速增长。近几年来,朝鲜的经济在迅速恢复中,包括农业。另外您也知道,金正日今年初曾经访问过中国,亲自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已经初步看到朝鲜也在进行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也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当然,朝鲜的核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或者作为学者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和解。
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认为“和谐亚洲”的理想构建,要形成亚洲的一个政治共识,因为和谐本身可能是亚洲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亚洲的和谐,关键是中日之间的和谐、和解、和睦。
中: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可以说,在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是我们日中两国,两国能够携手团结共同发展,对东亚的整体局势会发生重大的有益的影响。日本衷心期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够成功,同样也期待着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取得成功。我想,经过奥运会、世博会,中国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都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我想到2010年,中国的社会肯定会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到那个时候我们两国和平与合作将会更加重要。
胡:确实是这样。******在50年前有一个梦,在1956年他曾经想象到2001年中国能不能将对世界做出较大贡献。我们希望把这个梦变成现实。我们认为,21世纪正是中国崛起的时代,更是中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时代。那是什么贡献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称之为是三个“公共”:第一是为这个地区提供“公共知识”,比如像科学知识,气候、环境、灾害的知识,也包括发展的知识。第二是提供“公共产品”,比如像安全,朝鲜半岛的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就涉及到整个亚洲地区的公共事务。第三个是“公共空间”,扩大各个国家之间的公共空间。过去理解经济学的“公共”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范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现在把这个“公共”概念从国家扩展到亚洲乃至全球。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与对亚洲乃至对世界的理解。
中:听您这么一席话,我就放心了,那个时候中国确确实实成为大国啦!正因为中国有这个贡献的能力,中国才称得上世界大国。我们非常高兴中国能够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然,日本有自己存在的问题,中国也有自己存在的问题,各自国家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国家来解决。在解决本国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对方国家给予各种配合和帮助。
胡:但是中日之间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历史问题。我不知道您作为过来人,怎样看待,又怎样面向未来?
中:第一,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过去,要时刻把这些历史问题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对于过去的历史问题是认识很清楚的,我们要把这种经验教训传给后代。我想,对日本民族而言,这样的历史悲剧一百年也不应该忘记;同时我们要积极面向未来,两国都要携起手来,积极面向未来。比如说在我执政时候,建立起来的日中21世纪委员会,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我那个时候没有到21世纪,现在进入21世纪了,那个时候我就建立了21世纪委员会,现在是怎样在21世纪加以实现的问题。在我执政的时候,我跟胡耀邦先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此后我又跟******先生建立非常好的关系,我觉得和******先生的交往,受益匪浅。我希望我跟中国领导人的这种关系,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我们两国的领导人必须携起手来共创未来。
★斯考克罗夫特、弗里德巴格: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2006年3月1日)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这是曾在白宫决策层工作过的美国前总统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和前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弗里德巴格的观点。最近,《日本经济新闻》的记者采访了他俩,并以《是加深相互依赖避免矛盾还是加强日美印同盟面对威胁——美国的对华观依然摇摆不定》为题,刊发了这篇访谈:
斯考克罗夫特:加深相互依赖关系避免斗争
记者问:由于中国崛起,因而在美国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美中对立不可避免;另外一种认为相互依赖可以防止对立。
斯考克罗夫特答:中国依靠美国市场。我们在应对财政赤字方面也依赖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双方相互依赖的关系加深。如果把中国当作敌人来对待,那就会成为敌人。另外,即使不能把中国作为盟国,也没有理由得出双方争斗与对抗不可避免的结论。中国至少要竭尽全力解决国内问题。
问:对华接触派和强硬派中的哪一派会长期成为美国政府的主流?
答:自从尼克松总统以来,历届总统都同样重视对华政策。里根总统起初对中国持严厉批评的态度,现在的布什政权也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但是,里根政权和布什政权都修正了其原来的立场(改为现实路线)。这一事实客观地证明了如下两点:一是所谓的现实是什么,二是美国政府应采取何种行动。
在现政权中,副国务卿佐利克表明了保持平衡的方针。既不轻易乐观,也不悲观。把中国视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者”。我早就一直坚持这种观点。
问:前国务卿阿米蒂奇强调了日美等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性。
答:我无法同意这一点。这是心理上的错误做法。由于日本、印度和美国是民主主义国家,因此进行合作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给人留下我们团结一致敲打中国的印象,那就是错误的。
问:美国期望日本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希望日本帮助美国同中国进行接触,从而使中国成为对世界有利的一员。我们不希望日中增强敌意。
弗里德巴格:通过加强同盟应对“中国威胁”
记者问: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弗里德巴格答:中国军队的增强是极其令人担忧的因素。但是,我最为担忧的不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扩大。如果中国伴随着富裕和强盛而成为自由与民主的国家,那么,我们就能够共存。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问: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朝接触与遏制的哪个方向倾斜?
答:美中围绕在亚洲和中东等地的影响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我们注意到中国在玩外交游戏,企图通过东亚峰会来排除美国。20世纪90年代曾经展开是对华接触还是遏制的单纯议论。美国现在正在采取把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战略。
问:上述两种因素的比例如何分配?
答:我所担心的是:因接触政策会导致获利而易于持续下去,(针对中国崛起的威胁而)采取防护措施并不容易。美国必须加强并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同盟。最重要的是加强美国同日本和印度的关系。但是,也存在这样的想法:不想挑衅中国。有人主张,平时一定“注意不要把中国当作敌人,警惕过火行为”。
问:结果将如何确定美国的对华战略?
答:我认为,对华关系问题上的严重性比以前更为突出了。对此决策者和分析家也要予以极大的关注。上述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就日美关系而言,应推进更加密切的战略合作。
★****: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记者问(2004年10月13日)
即将访华的俄罗斯联邦总统****10月11日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联合采访,畅谈了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设想,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采访全文如下:
问:总统先生,今年是中俄两国建交55周年,也是您和胡****主席共同确定的“中俄青年友谊年”。请问您在回顾中俄两国关系发展历程时获得了哪些启示?您如何展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这一关系将对建立新型多极化国际秩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我首先想说的是,今年不仅是中俄建交55周年,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所以我想在今天我们会见一开始就向伟大、友好的中国人民祝贺这一盛大的节日,向所有的中国人献上最美好的祝福,祝愿每一个中国家庭幸福。
我们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变化。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经济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我们确实高度重视发展俄中关系。回顾俄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历史时,每一位持客观立场的观察家都会同意以下的观点:近年来俄中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我们成功地消除了过去所有的分歧。目前在我们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一个不能开诚布公进行讨论的问题。我们总是完全从善意出发解决各种问题,我们通过相互探讨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我们极为珍视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双边关系的发展水平。我们知道,老一代政治家为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包括胡****主席和我本人在内的新一代政治家决心继续巩固这一基石,同时还准备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精美、舒适的俄中协作大厦。我们两国在各个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我想,此次访华期间我将同中国领导人一起讨论我们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进一步发展协作的各项问题。
问:今年是中俄青年友谊年,两国为此举办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动。请问总统先生,您如何看待两国扩大青年交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