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安帝在位期间,南阳郡人樊英,从小品学兼优,闻名天下,隐居在壶山南麓,州郡官府曾多次征聘他出来当官,他不应命。安帝赐策书征召,他还是不愿意去。同年,安帝又用策书和黑色的缯帛,非常礼敬地征召樊英,而他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安帝严厉谴责州郡官府办事不得力,于是州郡官府把樊英抬到车上上路,樊英迫不得已,才来到京都洛阳。到洛阳后,樊英又称病不肯起床,于是被人用轿子强行将他抬进金銮宝殿,但他还是不肯屈从而接受官职。安帝只好下令将他抬走,到太医处养病,每月送给羊肉和美酒。其后,安帝又特地为樊英设立讲坛,命公车令在前面引路,尚书陪同,赏赐小桌和手杖,用尊敬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向他询问朝廷大政的得失,将他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数月之后,樊英又声称病重,安帝下诏,将他任命为光禄大夫,准许回家养病,让当地官府送谷米、牛肉和美酒。樊英请求辞去职位,有诏书晓告皇帝旨意,不予批准。
樊英刚接到诏书时,大家都认为,他一定不会贬抑自己的志气,而去应命。南郡人王逸平素和樊英很要好,因而特地写信给他,引用了许多古代的比喻,劝他接受朝廷的征召。于是,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而前往洛阳。可是,后来他在应对皇帝的提问时,却没有什么奇谋远策,大家都很失望。河南人张楷和樊英同时接受征聘,他对樊英说:天下只有两条路,即出世和引退。我先前认为,如果你应召出世,一定会辅佐君王,拯救百姓。然而,开始时,你不惜贵重之极的生命,敢于去激怒君王,可是等到做了官,享受爵禄之后,却听不到你有扶正补救的方法,真是进退两难了。
如果一个人在入仕前尚能够慷慨激昂、痛斥时弊,于是你认为他入仕后必会在这些方面作出些重大的改革来,那你就错了。一旦进入了一个圈子,他就成为了圈内人了,为了自身计,就得接受内在的规则的诸多制约,往往会被打磨得与其他人无异(当然,真正的匡时救世之士除外)于是,统治者往往喜欢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如此一来,可使反对之声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