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本是汉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又是当世名儒,因受奸臣石显排挤,心中积愤,自杀了。他的死,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是石显陷害致死。
此时,石显已任中书令。他听到这种议论,胆战心惊,担忧天下儒生群起而攻,就想出一个计策,前去结交一位经学名家。此人名叫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以博通经义、品行高洁而闻名当世。宣帝时征为博士,做过凉州刺史、河南令。元帝初即位征为谏大夫,多次向他询问政事,虚心听取他的意见。贡禹鉴于连年歉收,郡国贫困,朝政腐败,曾几次上书抨击朝廷奢侈,建议元帝选贤任能。诛奸邪,罢倡乐,修节俭,轻赋役。这些建议多被元帝采纳。朝臣多仰慕贡禹,乐于同他交往。
石显要结交贡禹,不是因为贡禹提出的建议利国利民,而是要借助贡禹的盛名,来掩盖自己的罪责。石显登门拜访,贡禹不便拒绝,只好虚与周旋。为了讨好贡禹,并表明自己为国荐贤,石显多次在元帝面前称赞贡禹的美德,又荐举贡禹为光禄大夫。后值御史大夫陈万年死,又荐举贡禹继任。这时,许多人都认为石显能如此荐贤举能,怎会嫉妒、诲毁萧望之呢? 贡禹虽多次上书元帝建议诛除奸邪,但却无一次涉及宦官、外戚。这分明是贡禹以此表示对石显荐举自己位列三公的感激之情。
石显借荐举贡禹的美名给自己涂上一层脂粉,隐藏起凶相,装饰成善面,蒙蔽那些不知者或糊涂者的眼睛,以解脱害人的罪责。然而风头一过,石显仍专权横行,凶相毕露。现在看来,石显结交贡禹,就是典型的“势利”行为。既然与人交往要视其利用价值而定,但对方的“利用价值” 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那些厚黑之人会结交有名望的人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掩盖自己的不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