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7900000025

第25章 存在与危机(1)

本章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一个普遍的误解:误把自我实现视为一种静态的、不真实的、“完美的”境界。于其间人类一切的困难问题皆已超脱,人类“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个超乎人性的宁谧或忘我的情境中。实际的经验并非如此,正如我曾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所指出过的一般。

为了澄清这一事实,我可以把自我实现描述为一种人格的发展,它可以使人从年轻时由于种种缺陷而引发的难题中解脱出来,或由精神官能症的(幼稚的、空想的、不必要的、或“不真实”的)问题中解脱,因而使人能够面对、处理,并把握生命中“真实”的问题(也就是人性内在、终极的问题,是无可避免,且永远无法解决的有关“实存”的问题)。自我实现并不是说没有问题了,而是从过渡性的、不真实的问题转移到真正的问题上。举个令人震撼的例子,我甚至可以把一个能接受自我、具有洞察力,但患有精神官能症的病患,称为能自我实现的人。因为自我实现这个语词也可以定义为“能了解,并能接纳自己内在的人性状况”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勇敢地面对和接受人性的“各种缺点”,甚至欣赏它,并以之为悦,而不是努力尝试去否定它们。

也就是这些难题,这些即使是(或特别是)最成熟的人也都必须面对的真正的难题,正是我将来所要处理的,例如,真正的罪恶感、真正的悲哀、真正的孤寂感、健康的自私、勇气、责任、以及对别人负责等。

当然,随着人性高度发展而来的,除了有种了解真理的真正内在满足感,而不是感到愚弄自我之外,还有一种量(和质)的改进。人类大部分的罪恶感,就统计数字而言,多半是精神官能症,而不是真正的罪疚。能够解脱于精神官能上的罪恶感,就意味着罪恶数字的减少,虽然真正的罪疚仍然可能存在。

不仅如此,人格高度发展的人同时也拥有较多的高峰经验,而且这些经验似乎也更为深刻(虽然这些并不是“根深蒂固的”或阿波罗式的自我实现)。换言之,虽然一个比较完美的人仍然会有困难与痛苦(甚至更大的困难、更深的痛苦),便是,这些困难和痛苦在量上都比较少,而快乐在质与量上却比较多。简而言之,一个人由于已经达到人格发展的较高层次,他在主观上便会更加感到幸福。

能自我实现的人比一般平常的人更能找到一种特别的知识——存有之知。或以人性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由于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不再有问题,作为其特性之一的存有知亦同样隐伏着某种危机。

1、存有之知的主要危机在于无法付诸行动,或至少变得踌躇不前。存有之知就是无需判断、比较、谴责或赋予价值。同时,它亦无需任何决定,因为下决定就是准备行动。而存有之知却是被动的观望、欣赏、并且不加干涉,也就是“无为而为”。当一个人在观赏癌细胞或细菌之际,由于被动地沉浸在理解广浩知识的喜悦中,而为之感到震憾、赞叹、惊异,这他必定不会造次作为。一切的忿怒、恐惧、想要改进现状的欲望、想要予以扼杀、破坏、谴责的欲望,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论点(比如“这点对我不好”,或“还是我的敌人,它会伤害到我”),这一切念头都戛然而止。错或对、好或坏、过去与未来,这一切都与存有这知无所瓜葛,并且也都不具任何行动。就存在主义的意义而言,它根本不是在世的存有。而就寻常意义而言,它甚至不是合乎人性的。它有若神明,充满悲悯之情,无所行动,不予干涉,无所作为,并且无关乎以人性为中心的意义之下的友谊或敌人。唯有当知识转向缺陷之知,才可能有所行动、决定、判断、处罚、谴责、以及对未来加以计划。

因此,主要的危机就在于存有之知与行动之间的水火不容的情形。由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于此世的在世存有,行动乃是必要之举(行动指自卫性、或攻击性的行为,或是指从观者的角度而言,所谓以私我为中心的行动)。一支老虎从其“存有”的观点来说,拥有生存的权利(苍蝇如此、蚊子如此、细菌亦是如此),然而人类同样亦然。因此,其间便有着无可避免的冲突。由于自我实现的需求,结果必定得杀掉老虎,即使“知道老虎本身是一种存有”的认知与“杀死老虎”的行为有所抵触。就存在而言,某种程度的自私和自我保护,以及对于必要之暴力,甚至残忍作某种程度的忍让,对自我实现的概念来说,都是根本且必要的。因此,自我实现不仅需要存有之知,也需要缺陷之知——它亦是自我实现所必要的一个特色。这点意味着冲突、实际的决断和选择必然包含在自我实现的概念之内。同时也表示,攻击、挣扎、奋斗、不明确性、罪恶、懊恼,一定都是自我实现“必然的”附带现象;并且也意味着自我实现,同时涵盖了欣赏与采取必要行动两方面。

因此在一个社会中,便可能产生某种工作上的划分。只要有人替他做,观赏者便可以以逸代劳。我们吃牛排,用不着亲自操刀宰牛。这一点,高斯坦就会以笼统的方式指出过。脑力受损的病人可以无需使用抽象作用、忧虑烦恼,便能活着,因为有别人保护他们,有别人替他们做好他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同理,自我实现(至少就特殊专长的自我实现,在一个讲究分工的社会,愈来愈不可能了)。比如爱因斯坦,晚年时已是极为杰出的大专才,这种成就,该说是因他的妻子、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友人,及其它因素之助。爱因斯坦能够放弃多才多艺的发展而定于一专,且获致自我实现,乃是由于别人之助。如果他孤零零处在一个荒岛上,也许仍能达到高斯坦所谓的自我实现(亦即在世界所允许的范围内,将其各项能力发挥到极致),但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一个特殊才能的自我实现者——一如他所曾是那样——甚且可能一无所长,比如他可能死于岛上,或焦虑于自己既显的才能(因为无法发展),或也可能就此堕入缺陷之需的生活层次中。

2、存有之知以及观赏式的理解所导致的另一个危机,在于它会使我们变得较不负责任,特别是帮助他人的。极端特殊的例子就是婴儿,“放任他”意味着阻碍他、甚至扼杀他。我们对非婴儿、万人、动物、土壤、树木、花草也都有责任。外科医生如果在手术中,失神于肿瘤的奇异之美,很可能害死他的病人。如果我们喜爱奔腾的洪流,就不会去建水坝。这不仅对受害于无所行动的人如此,对观赏者本人亦是如此;因为他必定会感到罪恶——为他的静默和无所行动所带给别人的恶果而愧疚。(他一定会感到罪恶,因为他多少都“爱着”他们,他的爱心认同于他的“兄弟们”,这表示他关心他们的自我实现,而他们的死亡或痛苦却会断绝他们的自我实现。)

在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心理治疗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中,都可以发现此种两难困局的最佳例范。要把这种关系看成“自成一格”的关系是很容易的,但我们须面对一个事实:(老师父母、医生)在辅导成长上,有其无法旁贷的责任———也就是指设定限制、纪律、处罚、不予满足、故意给予挫折、能引起或忍受敌意等方面的问题。

3、行动的抑制和责任的丧失,必定导致宿命论,亦即, “会来的一定会来。世界本来就是如此。早就注定了,我实在无能为力。”因此丧失了意愿,丧失了自由意志,成为一种最糟糕的宿命论,这当然有害于任何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4、缺乏行动的观赏态度,一定会被受害者所误解。他们会认为这是因为缺少爱、缺少关怀与谅解。这种情形不仅会阻止他们朝向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并且由于它可能会“教导”他们认为世道不良、人心险恶,因此也会导致成长的退化,而结果他们对人的爱、尊敬与信赖也将退化。这便意味着世界在儿童、青少年、或软弱的成年人眼中益形腐化。他们把“无为而为”解释为轻忽或爱之缺乏,甚至藐视。

5、正如同以上所举之特例,纯粹的观赏包含着不写作、不帮助、不教导的意思在内,佛家认为群支佛不同于菩萨,群支佛只为自己求得光明,不管他人。而菩萨则虽已得到光明,但是有感于只要有别人未受光明,自我的解救便不完美。我们可以说,为了他自己的自我实现,他必须离弃存有之知的喜悦,以便帮助其它的人,并且教导他们。

佛之光明是否纯属个人私有?或者它同时也必然属于别人所有?属于世界所有?写作与教导有时的确令人远离喜悦或忘我的境界。这就表示必须放弃天堂来帮助别人上天堂。禅学或道家所谓“一旦你用言语道断,它便不再存在,不再真实”,这是因为获取经验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经验它,任何方式的语言皆无法予以描述,因为它是不落言诠的,此一说法是否正确呢?

同类推荐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 送人游南越

    送人游南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小雨记事簿

    小雨记事簿

    这里是‘小雨记事簿(之心里话)’,呢,可以算是每天的心里话吧,主要是身边没人会每天听我倾诉吧-.-日记是每天的所观所感,可以是人、事、物、景、感等等,对我来说,杂七杂八都可以,当然了,贵在坚持最好,相比自传,自传应该是一种回忆的感觉,算是回忆录吧,所以这里小雨希望可以坚持下去,每天都有所记录是最好的了,有没有人关注也不是很在意了,这样就不会很困扰了,有个发泄的地方,却不用怎样在意效果,这样也是不错了,是吧,嗯,虽然这样说多少有些落寞,嘛,算了,表纠结介些细节啦-.-
  • 灭尽天意

    灭尽天意

    胡乐拿到《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这是天下一等一的邪门武功,修炼之后,就能成为天下一等一高手,谁知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一点都不玄幻,好好一本武功,怎么就扯到生物化学去了。胡乐又拿到《如来神掌》,这是天下一等一的绝世神功,修炼之后,就能横行天下所向无敌,谁知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一点都不玄幻,好好一本旷世绝学,怎么就讲到量子力学去了。胡乐又拿到《八九玄功》……胡乐又拿到《一气化三清》……胡乐绝望了,这个世界能跟玄幻扯上边的就是自己穿越的事,其他的全都跟玄幻不沾边,这是一个不玄幻的世界。老天爷,你咋能这么不玄幻呢?
  • 冥王乖乖:妩媚魔王来敲门

    冥王乖乖:妩媚魔王来敲门

    初见时,他冷漠无比,她却想收他做男宠,十几年后,他推到她,她却羞愤无比“陌!你个混蛋!”他扯着领带“哦?今晚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混蛋!”未遂……他为了她倾尽一生,今生,他为了保护她献出了生命,前世她为了守护她们的爱情献出了生命,他却为她殉情,打破六界之间的禁忌之恋,强行修改六界条约,只为伴他一生。权利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抉择六人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小樱新作强势登场!这回真的是很(bu)正经的小说!(认真脸!)(本作日更,作者群:480420842——作者默菱雪樱QQ号:1916575958)
  • 铁血独立营

    铁血独立营

    1937年,日寇侵略,民不聊生。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抵抗侵略者的势力,共产党,国民党联合作战奋勇杀敌。王大庆,小王庄一个唯一幸存的村民,全村几百人都死在了日寇手里,为了报仇,他被迫上山当了山匪,随后带领山寨兄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成立了一支番号为独立营的分队。杀敌日寇闻风丧胆,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
  • 前清之旅

    前清之旅

    讲述了姐妹俩穿越到前清皇太极时期的故事,见识了清太祖与清太宗开拓清朝的风光岁月。既要守护江山,还要应对宫内的尔虞我诈。亲情、友情与爱情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净世狂主

    净世狂主

    落叶纷飞,战士奔赴沙场。一坛烈酒,显我男儿本色。手提三尺青锋,踏歌而行。夕阳如雪,染红万里河山。一道孤影,印出万千战魂神弃大陆修炼等级,凡之境,人之境,将之境,帅之境,王之境,皇之境,灵之境,地之境,天之境,圣之境和神之境。灵魂境界为后天境、先天境,灵婴境和神婴境。意念微动,杀人于无形。
  • 掠天

    掠天

    “徒儿,为师有事,要去自己的世界一趟。”“师傅多久回来?”“具体不知,最少也是二十年吧,到时候回来为师自会找你,你自己先下山去吧。”“好。”少年看着那凭空消失的青年,脸上略微有些无奈,他的师傅,总是这么神秘……“回家吧,也不知道父亲和母亲见着我,会是何等的惊讶,毕竟七年前,他们或许都以为我死了吧!”少年喃喃自语,随即捡起一旁的方天画戟,向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