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200000002

第2章 京宦生涯(1)

惟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1844年10月10日与诸弟书)

【家书】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①,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②,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遣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问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季弟信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余不具。曾国藩像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四年八月廿九日

【注释】

①丁艰:原指遭父母之丧,后多专指官员居丧。

②黜:降职或罢免。

【译文】

四位老弟左右:

昨天,即廿七日接到来信,心情非常畅快,因为回信多所以处处写得详细明白。四弟的七夕诗很好,我已经把评语详细地批在诗后了。从此多写诗也很好。但要有志有恒,才有成就。我对诗也下了工夫,只恨当世没有韩昌黎和苏、黄那样的人来听我作诗吟诵。但是,因为人事应酬太多,所以不常作诗。用心思索,还是时刻不忘的。

我们这些人只有增进道德、研修学业两件事靠得住。进德,增进德行修养,就是指孝、悌、仁、义的品德;研修学业,就是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这两件事都可以由我自己做主,能得以增进一尺,便是我自己进一尺;得以增进一寸,便是我自己的进一寸。今天进一分德,便可算是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存了一文钱。德和业都增进,那么家业便可一天天增多。

至于功名富贵,都是由上天决定,一点也做不了主。过去某官员有一个门生是本省学政,专门负责考试,这个官员便把两个孙子托他为师。后来他的两个孙子在临年考时得了一场大病,到了科考又因父母故去守孝,所以,竟然都没能入学。几年后,两人才都入了学,大的仍旧得两榜。可见入学迟、早,入学时间都是生前注定的。考的方面能否尽力而为在我,但能否考取则听天由命,万万不能产生妄想。六弟天分比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没有考取,不免气世怨命。但正在此时可以对自己衡量一番,加强卧薪尝胆的功夫,切不可以因气愤而废弃学习。

九弟劝我治家的方法,很有道理,很高兴很安慰!自从荆七派去以后,家里也还整齐,等率五回来便知道。《书》道:“不是认识事物难,而是认识了去实行更难。”九弟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久已知道的。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自此以后,当以九弟的话郑重些好,时刻警惕反省。季弟天性诚笃厚实,正像四弟说的“乐呵呵的”。要求我告诉他读书方法和增进道德修养的途径,我写在另外的纸上了。其余不多写。

兄国藩手草

道光廿四年八月廿九日(1844年10月10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告诫家中兄弟,功名富贵是变幻莫测的,不能掌握,只有建立功德和修习学业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功德积一分,我们就能增长一分,学业增进一分,我们就得进一分,但功德和学业的修养需要一天天的积累,不能促成,一分分的积累才能使家业兴旺。他还举了个例子证明人生的事情不能自己掌握,而增进学业,自己能否抓住机会,则是自己能把握得住的。面对挫折,不能听天由命,要继续努力,加强卧薪尝胆的功夫,不可荒废了学业。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成功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有人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成功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把握住。另一方面,是成功的机会的确还没有来。不过,机会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这样才能加速成功的到来。

【经典格言】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

(1850年2月20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日接到家信三函:一系十一月初三所发,有父亲手谕,温弟代书者;一系十一月十八所发,有父亲手谕,植弟代书者;一系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县城所发一书,甚为详明,使游子在外,巨细了然。

庙山上金叔不知为何事,而可取“腾七之数”?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日刚。否则不觉坠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诸弟现处极好之时,家事有我一人担当,正当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①,随便答应,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

父亲两次手谕,皆不欲予乞假归家。而予之意,甚思日侍父母之侧,不得不为迎养之计。去冬家书曾以归省、迎养二事与诸弟相商。今父亲手示既不许归省,则迎养之计更不可缓。所难者,堂上有四位老人,若专迎父母而不迎叔父母,不特予心中不安,即父母心中亦必不安;若四位并迎,则叔母病未全好,远道跋涉尤艰。予意欲于今年八月初旬,迎父亲母亲叔父三位老人来京,留叔母在家,诸弟妇细心伺候。明年正月元宵节后,即送叔父回南,我得与叔父相聚数月,则我之心安。父母得与叔父同行数千里到京,则父母之心安。叔母在家半年,专雇一人服侍,诸弟妇又细心奉养,则叔父亦可放心。叔父在家,抑郁数十年,今出外潇洒半载,又得观京师之壮丽,又得与侄儿侄妇侄孙团聚,则叔父亦可快畅。在家坐轿至湘潭,澄侯先至潭,雇定好船,伺候老人开船后,澄弟即可回家。船至汉口,予遣荆七在汉口迎接,由汉口坐三乘轿至京,行李婢仆,则用小车,甚为易办。求诸弟细商堂上老人,春间即赐回信,至要至要!

李泽县、李英灿进京,余必加意庇护。八斗冲地,望绘图与我看。诸弟自侍病至葬事,十分劳苦,我不克帮忙,心甚歉愧!

京师大小平安。皇太后大丧,已于正月初七日廿七日满,脱去孝衣。初八日系祖父冥诞,我作文致祭,即于是日亦脱白孝,以后照常当差。心中万绪,不及尽书,统容续布。

兄国藩手草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注释】

①著:建立。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接到了三封家信:一封是十一月初三发的,是父亲的信件,是温弟代写的;一封是十一月十八日发的,是父亲的信件,是植弟代写的;另一封是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县城发的,内容很详细也很明白,让我这个在外面的游子,对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都能明了。

庙山上的金叔,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可取“腾七之数”?如果不是合乎道义的,那就不可以轻易接受。要做一个好人,第一要在这个地方下手,能使得鬼服神钦,见识自然能一天天增进,志气也会渐渐变得刚强。不然的话,便会不知不觉地坠落到卑污一流中去,必定有被人看不起的一天,不可以不慎重。诸位弟弟现在正处在极好的时候,家里事有我一个人担当,正应该做一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的人,名声一旦传了出去,信义一经确立,随便说一句,无事不成,没必要贪那些小便宜。

父亲的两次信件,都说不想我请假回家,而我的意思是想天天服侍在父母身边,做不到在他们身边服侍他们,我不得不做迎接他们来我身边的计划了。去年冬天曾经与你们商量回家、迎养的事情,现在父亲不让我回家探亲,那迎养的计划便不可以推迟了。所为难的地方,是堂上有四位老人,如果专迎接父母,而不迎接叔父母,不仅我心里不安,就是父母亲心里也会觉得不安。如果四位都接来,又考虑到叔母的病还没有全好,远道旅行、跋山涉水的又非常艰苦。我的意思想在今年八月上旬接父母亲和叔父三位老人来京城,留叔母在家,各位弟媳妇细心伺候。明年正月元宵节以后,立即送叔父回南方,这样和叔父相聚几个月,我的心也觉得安了,父母能够与叔父同行几千里到京城,父母也安心。叔母在家半年,专门请一个人服侍,各位弟媳妇再细心奉养,那么叔父也可以放下心来。叔父在家抑郁了几十年,现在出来半年散散心,可以观看京师的壮丽,又可与侄儿、侄媳妇、侄孙团聚,叔父也可快乐舒畅。在家坐轿到湘潭,澄侯先去湘潭雇好船只,伺候老人到开船之后,澄弟即可回家。船到汉口,我派荆七在那里迎接,从汉口坐三乘轿子到京城。行李和婢女仆人坐小车,这些事很容易。请弟弟们和堂上老人细细商量,春天就请回信,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李泽显、李英灿来京城,我一定加倍照顾他们。八斗冲那块地,希望能绘个图给我看。弟弟们从服侍病人到办丧事,十分辛苦,我一点忙都没帮上,心里很歉疚也很惭愧!

京城的大小都平安。皇太厚的大丧到正月初七日已经满二十七天了,脱掉孝衣。初八是祖父的冥诞,我作文致祭,就在这天也脱下白孝,以后照常当差。心思万千,不得一一写出,等以后继续再写。

兄国藩手草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1850年2月20日)

【精华点评】

在这封家书里,曾国藩迎养父母和叔父,连途经之处的车马安排都一一安顿好,心思缜密可见一斑。父亲两次书信里都拒绝曾国藩请假回家探亲,曾父为儿子着想、让儿子顾全事业不要为家所累的好父亲形象变得鲜明亲切起来。即使隔着百年历史鸿沟,父母一心为儿女的无私情感与现代一般无二,值得歌颂。

从信中我们还可发现曾国藩不仅孝顺父母,对叔父母也关怀备至。曾国藩的叔父曾骥云(1807—1860),字高轩,只比曾国藩大四岁,年龄的接近,使他与曾国藩的关系异常亲近。幼年时,他们如“兄弟”般相处长大,叔侄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曾骥云处处关怀呵护曾国藩。成年后,即使是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抑或是在京城做官,或是在各地从政治军,曾国藩总是在家书中关心着叔父曾骥云的身心健康、起居生活,像对待父亲那样敬重着曾骥云。

【经典格言】

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日刚。否则不觉坠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

遇牢骚欲发之时当反躬自省

(1851年10月28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

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鹬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将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厥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亦未遽为过时。特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盖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又患目疾,自难见长。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心即甚忧之。近闻还家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则实自弃,不昨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朋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①,如吴枟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枟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值一哂②也。

王晓林(植)先生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余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卸。袁漱六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不得,甚矣!穷翰林之难当也。黄麓西由江苏引见入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才。

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故遽卒。先夕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己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片包解,其实当征之时,是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之,而终不肯吐。所以积成巨亏,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入己也。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惟损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藉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梁侍御处银二百,月内必送去。凌宅之二百,亦已兑去。公车来兑六七十金,为送亲族之用,亦必不可缓。但京寓近极艰窘,此外不可再兑也。

邑令既与我家商办公事,自不能不往还,然诸弟苟可得已,即不宜常常入署。陶、李二处,容当为书。本邑亦难保无假名请托者,澄弟宜预告之。书不详尽,余俟续具。

兄国藩手草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注释】

①抑塞:心情忧郁,内气不通畅。

②哂:微笑,一笑了之。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近来京城家里大小平安,我的癣疾又开始发作了,幸亏还不是很严重,就随它去吧。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

    本书包括崭露头角的突破、艰苦创业的突破、管理风格的突破、经营模式的突破、用人管人的突破、运筹帷幄的突破、战胜挫折的突破、开拓产品国际化的突破,共8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倾世王妃养成记

    穿越之倾世王妃养成记

    她,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职场高手。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他的世界。而他,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顶级杀手。那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樱之恋:十年爱恨风尘如烟

    樱之恋:十年爱恨风尘如烟

    一树樱桃经过细雨的滋润,鲜艳欲滴。一身白衣的男子手握砍刀抵在她的脖子,眉眼冷然,杀气冲天。这把刀跟随他在战场杀过无数敌人,这一次却对着心爱的女人:“楚乐,我以为你是纯洁无暇的天使,却没想到是如此阴险恶毒,不择手段的女人!为毁夏国江山出卖肉体”。“夏靖轩你的心不会痛,里面有夏国,有兄弟,有亲人,唯独没有我,而我的心里只有你给的伤,我的父亲,母亲,哥哥……我们之间只有仇恨!”十年相爱,十年仇恨……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
  • 灵异警察

    灵异警察

    一次阴曹地府的旅行,莫名其妙的成为灵异警察,在地球上捕捉出逃的妖鬼,一次次和死亡作战斗,他,也一步步的强大,斗鬼王,战鬼帝,诛鬼修。鬼界之克星,鬼修之大敌—剑无双!
  • 躺下去会舒服点

    躺下去会舒服点

    《躺下去会舒服点》收录了曹寇的二十一个短篇小说,其中部分在网络刚刚流行的年代就已在文学BBS发表。这些以单纯的文学热情和严谨如工匠的态度琢磨出来的作品,一出手便即成熟,冷静狠雄,风格独具。相较于后来的作品,它们“更加曹寇”。
  • 不存于世

    不存于世

    原创女主,教授尽量不崩,纯兴趣爱好,喜欢就请多多互动吧。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守望者之心

    守望者之心

    经典西方奇幻文,以精灵视角谱写一段守望者的传奇。热血坎坷非种马,希望大家喜欢。
  • 神魂道

    神魂道

    “无魂而锻体七层,年不过五,是为天才。”天才碑上,记录着他的成就,奈何六岁武魂觉醒,他空白一片,连一个黄级武魂都没有出现在他的头顶,天才到废材的落差,没有打击他的信心。反而让他越来越坚毅。十六年前的约定,让他重拾旧梦,通天神魂,让他再一次强势崛起,株荒魂,灭仙魄,他,屹立于金字塔巅峰,他俯视一切小看他的终生。神魂道,神魂道,神之魂,只不过为道。
  • 皇上的专宠御医

    皇上的专宠御医

    一个自异世穿越过来的神医,“靠!搞什么鬼,好歹我也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女,怎么会变成一个八岁的小女孩?”
  • 佛动天下

    佛动天下

    佛法无边,弘扬佛法,度尽有缘!这里是圣魂大陆,有着世人羡慕的武魂;这里没有轮回,众生死后,灵魂随着时间逐渐消耗,直至魂力耗尽而终,众多灵魂选择成为武魂,这也就成为了圣魂大陆人们修炼强大的一种方式!宋钟本是少林寺中最神秘的藏经阁无名神僧之徒,携带者脑海中无数的经书,武功,现代知识,穿越重生,在异世弘扬佛法,引得无数美女为之倾倒,无数强大神秘的魂技,成为世人心中的信仰,拯救大陆的英雄,使得佛法成为世人心中的唯一!新人期待支持,您的推荐+收藏将给予我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