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200000021

第21章 窘困的团练大臣(2)

家中四宅眷口平安。十二日叔母寿辰,男女共九席,家人等三席。亦山先生十四日来馆,瀛皆先生十五日来馆。澄侯弟于十二日晚往永丰一带吊各家之丧,均要余作挽联。余挽贺映南之夫人云:

柳絮因风,阃内先芬堪继武(姓谢);麻衣如雪,阶前后嗣总能文。

挽胡信贤之母云:

元女太姬,祖德溯二千余载;周姜京室,帝梦同九十三龄(胡母九十三岁)。

近来精力日减,惟此事尚颇如常。澄弟谓此亦可卜其未遽衰也。袁漱六之戚郑南乔自松江来,还往年借项二百五十两。具述漱六近状,官声极好,宪眷极渥,学问与书法并大进,江南人仰望甚至,以慰以愧。

杨家滩周俊大兄号少濂,与余同读同考,多年相好。频年先祖、先考妣之丧均来致情。昨来家中,以久试不进,欲投营搏一功名,求荐至吉营。余以功牌可得,途费可赠,保举则不可必。渠若果至吉营,望弟即日填功牌送之,兼送以来往途费。如有机可假,或恰逢克复之日,则望保以从九县丞之类;若无机会,亦不勉强,以全余多年旧好。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至今以为诟病。

近日揣摩风会,一变前志。上次有孙、韩、王之托,此次又有周君之托,盖亦情之不得已者。孙、韩、王三人或保文职亦可,渠辈眼高,久已厌薄千、把也。仙屏在营,弟须优保之,借此以汲引人才。余未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至今以为大愧大恨之事。仙屏无论在京在外,皆当有所表见,成章鉴是上等好武官,亦宜优保。

弟之公牍信启俱大长进。上次谢王雁汀一缄,系弟一手所成,抑系魏、彭辈初稿润色?祈复示。吴子序现在何处?查明见复,并详问其近况。

余身体尚好,惟出汗甚多。三年前虽酷暑而不出汗,今胸口汗珠累,而肺气日弱,常用惕然。甲三体亦弱甚,医者劝服补剂,余未敢率尔也。弟近日身体健否?科四、科六体气甚好,科四比弟在家时更为结实,科六则活泼如常,是为可喜。甲五目疾十愈其八,右目光总欠四分耳。余不一一,即问近好。

再者,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弟现在上下交誉,军民咸服,颇称适意,不可错过时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余生平于敬字无工夫,是以五十而无所成。至于恕字,在京时亦曾讲求及之。近岁在外,恶人以白眼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强,渐近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

弟于恕字颇有工夫,天质胜于阿兄一筹。至于敬字,则亦未尝用力,宜从此日致其功,于《论语》之九思,《玉藻》之九容,勉强行之。临之以庄,则下自加敬。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庶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十五十而无闻也。

兄国藩手草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三日,安五等人回来之后,我接到了你的来信,从信中得知一切。抚、建各府已经收复,只有收复吉安较迟,弟弟当然不能不有所不安,然而在我军的四面围攻之下,收复吉安也当在六、七两个月之内。

最近家中四宅老少都很好。十二日叔母寿辰,家中男女共开了九席,家中(佣)人等开了三席。亦山先生十四日来馆,瀛皆先生十五日来馆。十二日晚,澄侯弟到永丰一带的各家吊唁,均要我作挽联。我为贺映南夫人所写的挽联是:“柳絮因风,阃内先芬堪继武(姓谢);麻衣如雪,阶前后嗣总能文。”写给胡信贤之母的挽联是:“元女太姬,祖德溯二千余载;周姜京室,帝梦同九十三龄(胡母九十三岁)。”

近来我的精力日见衰减,只是做这件事还像当年一样。澄弟说这表明我的精神尚好,没有急剧衰老的迹象。

袁漱六的亲戚郑南乔从松江回来,还了之前所借的二百五十两银子,并告知了漱六的近况。据他所说,漱六现在为官清廉,声誉极好,学问书法上的造诣也提高了,江南人士对他十分敬仰钦佩。这真让我欣慰,又使我感到惭愧。

杨家滩的周俊大兄,号少濂,曾与我同学同科考试,还是多年相好的朋友。这几年,先祖、先考妣去世之时,他都前来吊唁,很是诚心。昨天他来家中拜访,说因多次考试未中,想投身军营以搏取一个功名,拜托我推荐他到吉安营中任职。我认为功牌可以取得,路费可以相赠,保举则大可不必了。如果他果真去了吉安营中,希望弟弟当天填好功牌送给他,并赠送来往的路费。如果恰逢好的时机,碰上攻克吉安之日,则希望弟弟为他保举个九品的县丞之类的功名;如果确实没有机会,就无须勉强以成全我多年相交的旧友。过去在军中,我从不妄加保举、不乱用钱,所以现在人心不附,仍然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

近来揣摩时下风气,逐渐改变了以前的固执想法。上次有孙、韩、王三人之托,这次周君又来相托,实在是情非得已的事。孙、韩、王三人保举文职亦可,此三人眼光很高,对千总、把总之类的武职不以为意。仙屏目前在营中,弟弟必须对他尤其看重,尽力保举他,以吸引更多有用的人才。从前我没有破格提拔次青,以致他沉沦低位,得不到重用,让我至今满心的惭愧和悔恨。无论在京城还是在外地,仙屏都会有出众的表现。成章鉴是上等的好武官,也应破格保举提拔。

从信中得知,弟弟的公文、信函都有很大的进步。上次答谢王雁汀的信函,是弟弟亲自所写?还是魏、彭等人写好初稿之后由你加以润色的?请回信说明这点。吴子序如今身在何处?清详细查明,并询问他的近况,来信告知。

我身体还算康健,只是出汗很多。若在三年前,即使是酷暑天气,也不出汗,现在胸口溢满汗珠,而且肺气越显衰弱,让我忧虑万分。甲三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医生建议他常服补药,但未敢轻易实行。弟弟近来身体可好?科四、科六的身体很好,气色颇佳,而且科四比弟弟在家时更为健壮,科六则活泼如常,这些都是让人高兴的事。甲五的眼病好了十分之八九,右眼视力总差四分。其余的事就不再多说了,顺问近好。

还有,人的一生中,得意顺心的时候是很难得的。如今弟弟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军民拥戴,正是人生得意之时,千万不可错过机会,应当尽心竭力,为自己的人生铸就更大的辉煌。圣人教导人们不外乎“敬恕”两个字,天德王道,有始有终,性功事功,都可以涵盖在内。我生平在“敬”字上没下工夫,所以年届五十,依然碌碌无为。至于“恕”字,在京城时也曾经专门研究过,只是近年远离京城,在外为官,憎恨人们对京官的藐视,再加上本性倔犟,渐渐近于刚愎白用,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的事;说出许多“不恕”的话,至今仍然十分羞愧。弟弟在“恕”字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天分上也胜过我一筹。至于“敬”字,弟弟好像也未曾用心,从此以后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论语》中的九思,《玉藻》中的九容,都应该努力做到。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应该表现得很庄重,这样下去别人才会对你发自内心地尊敬。习惯则成自然,久之则可以成大器,才不至于空话连篇,四五十岁仍然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兄国藩手草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6月26日)

【精华点评】

虚幻的美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在一切顺利的时候,高谈阔论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美丽却不真实,得不到什么实在的东西。顺境的优势在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发展的资本,可以使个人的才能得以自由充分的发挥。但人们在身处顺境时,容易滋生停滞不前、骄傲自满、心浮气躁、意志消沉等问题。顺境也仅仅是一种相对优越的境遇,并非一劳永逸。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福祸总相依,顺境不可能永远伴随左右。在顺境中,就要有忧患意识,要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做好迎接逆境的准备。在顺境中,还要切忌急进求成,要脚踏实地,稳中求胜;要时刻保持清醒,不可大意,不骄不躁,防止马失前蹄。

【经典格言】

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弟现在上下交誉,军民咸服,颇称适意,不可错过时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余生平于敬字无工夫,是以五十而无所成。

无恒则终生一无所成

无恒会终生一无所成

(1858年1月28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

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①,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请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②,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干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请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弟营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每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询,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饷项既不劳心,全副精神请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绝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诫教吾弟吾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折奏事。九江亦即日可复。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若稍参以客气,将以殒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营中哨队诸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家中四宅平安,澄弟十四日赴县吊丧,余无他事,顺问近好。

兄国藩草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第十号)

【注释】

①恒:即恒心。

②孽孽: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回来,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定了湘营到三曲滩,营官成章侄,出是营弁中不可多得之才,弟弟可与他结交。

来信说你意趣不在这里,所以干起来索然寡兴,这是大大不行的。凡人做一件事,便须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贯注这件事,自始至终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坐这山望那山。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我生平犯没有恒心的毛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本应该留心诗字,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了心志。读性理方面的书时,又杂以诗文各集,使学习的路子歧异。在六部时,又不太用实劲去办好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心治理军事,或者读书写字,乱了意志。这样,人垂老了,百事无一成功。就是水军这件事,也是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弟应当以我为鉴戒。现在带兵,就是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以求带好兵的方法,日夜孽孽以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除带兵一件事,一概不管。不可以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官县令,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走我的老路,百无一成,那时悔也晚了。

带兵的方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里说的各条,都要一一讲求。至于口粮,不要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报。弟弟营中既然得了湖北局每月的六千,又得江西局每月二三千,倒是最好的了。李希庵十二日来家,说迪庵想要帮助弟弟军饷万两。又我有浙盐盈余万五千两,在江省,昨天盐局派兵了前来禀报询问,我嘱咐他解交藩库充军的,将来这笔钱,或者可以酌情解送弟弟军营,但弟弟还是不合适请求要这笔款。

军饷的事情就不必再操心了,要尽全力办好前面讲的几件事,要是有多的精力,就去联络各营,结交地方的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是有;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这些都因弟弟说索然寡兴一句话,引发出来的要你切戒的话。弟弟要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以后,必有一番甜美的滋味出来。我生平有缺乏恒心的大毛病,如今老了,不能不告诫我的弟弟和我的儿子们。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进步,亦山先生也请邓先生批改文章。亦山教书严肃,学生很怕他,我家说话随便、行为不检点的老习惯,明年当为两位老师改正过来。

镇江、瓜洲同一天收复,金陵指日可攻下,厚庵放任闽中提督,已去金陵会剿,准许他去折奏事,九江也指日可复。大约战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我开头,弟弟完成,实在寄予愿望。如果稍微掺杂一点客气,将会败坏志气,就不能为我争气了。营中哨队那些人,士气还旺盛吗?下次写信来的时候希望你能说说这些事。家中的四家都平安。澄弟十四日到县城吊丧。我就没有其他的事了,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第十号)(1858年1月28日)

【精华点评】

中国有句成语叫“叶公好龙”,说的是有一个被称为叶公的人,他非常喜欢龙。他的家中墙壁上、走廊上,都贴满了各种各样龙的图画。他整天画龙,爱龙成癖。天上的真龙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感动,于是真龙就来到叶公的家里。叶公看到真龙从天而降,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掉头就跑。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正如叶公一样,对很多事情看似喜欢,但实际上未必是真正的喜欢。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爱好,不可以凭着一时兴趣或者一时冲动就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志趣,最终恐怕也会半途而废,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的学习,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学习需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不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自己“无恒,而终生一无所成”。

【经典格言】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

蛮读蛮记蛮温断不能久熟

(1855年4月15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廿一日春二、维五到,接一信。廿六日唐萍洲官封递到家书一件。廿九日王在十、良五到,接一信。此两次专夫走信均极快,每人赏钱一千。

同类推荐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覆雨凌霄

    覆雨凌霄

    静水湖畔,一只刚刚修炼成人的小鱼妖遇到了一个古怪的人,看上去似乎得了什么大病……小鱼妖一路偷偷尾随着他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家族似乎是收到了什么诅咒,而唯一能解开他的诅咒的就是鱼妖的真身,这就意味着她要牺牲……鱼妖是否愿意为了她而牺牲呢?一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 曙光帝皇

    曙光帝皇

    当身为特种兵的他穿越到修炼大陆,当黑暗降临世间,他能否守住心中的曙光,登上帝皇尊座!让我们一起,在光明的庇佑下,冲击帝皇之位!登上无上巅峰!
  • 重生归来

    重生归来

    大学生苗春雪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和继母联手杀害,抛尸山野,却意外的得到重生的机会,带着满腔仇恨回到南城展开报复,把他们身边的男女朋友,合作伙伴都抢过来。
  • 暗黑之双热圣骑

    暗黑之双热圣骑

    周强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传说中的暗黑破坏神2的世界。更惨的是,这个世界的怪物,还是8PP难度的。周强内牛满面,怪物回血速度居然比自己杀的还快,这叫我情何以堪……幸好,周强还有hackmap这个大神器,冥冥中,周强仿佛听到了神的声音:“加油吧,骚年,在这个专家级模式下,努力活下去。”
  • 试婚记:纸上谈婚

    试婚记:纸上谈婚

    跟风潮流,来试婚。两个无视婚姻、情感看淡的恶男与恶女,在父母的强力压迫下,来了一段极为时尚的潮流——试婚。于是,一场坏男跟刁女的战争开始了,直打的天翻地覆,四野哀号。笑看男女斗,喜迎俏冤家,姻缘自己牵,笑傲美情路。
  • 末世:游戏

    末世:游戏

    毁灭世界的末世令无数人所绝望,但它到头来却是一场游戏多么的可笑在恐怖的丧尸末世前,人类还有心吗?
  • 荣耀武神

    荣耀武神

    战天斗地!这是一个人的传奇!江羽,一介凡体,却登临诸天万界之巅!古往今来,多少强者,能独断万古?舍我其谁!
  • 微醺的夏日

    微醺的夏日

    为什么王希知道王源有女朋友会有那么的反映?当鹿晗遇见王希,会改变王希的一生吗?当TFBOYS遇见EXO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S.A.Y与TFBOYS和鹿晗到恋爱故事。
  •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本书荟萃了百位名人的最精彩幽默与智慧故事,其人物声名显赫、成就斐然,其故事经典鲜活有趣。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更会给你一种博大精深的智慧。除此之外,还将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集纳于本书中,它是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力量。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读者丰富见闻、培植智慧、享受幽默;能够增强读者在特殊场合、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罗婺历史与文化

    罗婺历史与文化

    本书阐述了云南武定地区古代罗婺部的兴起和发展,探寻罗婺文化的源头、探讨武定地区土司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后提出了武定地区彝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罗婺文化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