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4800000029

第29章 加勒比海盗——“黑珍珠”的诅咒(1)

故事一 叱咤风云的“海上王”:德雷克、基德船长、黑胡子、罗伯茨、黑山姆……

“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或1535~1596年),英国探险家、著名海盗。据说他是在麦哲伦之后完成环球航海的第二位航海家。他的地位和经历在历史上最为特殊。

德雷克是一个权欲极强、办事严厉、情绪狂暴、孤僻多疑和盲目迷信的人,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同代人中是十分罕见的,人们把他称为“铁腕海盗”。有一次,海上发生风暴。他叫喊道,这场风暴是由身处船上他的一名敌对者引起来的。他说,他的敌对者是“巫师、巫婆,兴妖作怪,妖魔都是从其箱子里出来的”。自然,那个人必须马上处死。

德雷克成为一个海盗,并不是因为智力过人和敢于冒险。他只是一个大股份公司的总经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才这个股份公司的大股东。女王用自己的私资装备了船只,并与这些海盗们分享利润,同时从这个“冒险事业”中索取绝大部分收益。而德雷克就成了“官营海盗”的典型代表,甚至有人嘲弄说他是女王豢养的“海狗”。

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而赞助人就是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终身未婚)。其时英国虽然已开始过渡到生产力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但由于原始积累不够,还并不是什么航海大国。

那时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人。早在15世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赞助下发现了美洲大陆,后来麦哲伦又完成了环球航行,使得西班牙对海洋的认识远远超过其他欧洲国家,率先进入美洲;葡萄牙人则开进了印度。1519年,西班牙人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之国,在毁灭了阿斯特克和印加这两支玛雅人后裔后,彻底控制了南美大陆,控制了秘鲁金矿。为垄断与亚洲和美洲的贸易,他们封锁航路,严禁一切他国船只来往,非西班牙的船只甚至连太平洋都没有见过,太平洋变成了西班牙的私海。英、法等国虽有怨气,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通过奴隶贸易分一些油水。

1568年,德雷克和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5艘贩奴船,通过大西洋、加勒比海前往墨西哥;翌年又从加勒比海到达中美洲。他们企图强占中美洲一些西班牙人的城市,以便与当地的西班牙种植园主展开免税的自由贸易。但由于受到风暴袭击,船只受到严重损坏。起先,西班牙总督同意他们进港修理;但在几天后突然下令攻击,将英国船员全部处死,仅有德雷克和霍金斯逃离虎口,捡了一条命。德雷克不明白为什么西班牙要屠杀无辜的商人,更想不通的是新大陆的财富凭什么只有西班牙才能享受。从此以后,他就有了一颗仇恨西班牙的心。他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向西班牙复仇,就此确定了其一生的轨迹。

1572年,德雷克召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横渡大西洋、加勒比海,躲进巴拿马地峡,像当年的探险家一样,横穿美洲大陆,第一次见到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丛林里,他们蹲守了近1个月后,抢劫了从秘鲁运送贵重金属的骡队,又抢下了几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地返回英国,洋洋得意地成了英雄。这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黄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证明了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召见,并很快成为女王亲信。女王下令招纳志士专门劫持西班牙商船,德雷克是第一个参加的人。而关于他和女王之间不可告人关系的传闻,在历史上也颇多微词。

1577年,在伊丽莎白支助下,德雷克再次从英国出发,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后院胡闹”。当他们派出军舰追击时,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并受到当地的巴塔哥尼亚人款待。德雷克这样描述他们:“他们是一些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在基督教教徒中从来没有感受过像他们对我们所表示的同情和关怀。他们给我们拿来最丰美的食物,他们把款待我们认为是他们的幸福。”在德雷克做环球航行时,他的船上还带着一个乐队,以便当场可以为新大陆的土著演奏,以博得他们的惊喜和愉悦。

但由于西班牙的封锁,他们无法通过狭窄的麦哲伦海峡(一种说法是他们先通过了麦哲伦海峡,在进入太平洋以后,被风暴赶到了德雷克海峡)。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金鹿”号同船队其他伙伴失散,被向南吹了纬度5°多,来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那就是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极大陆的一部分。但此时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竟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他高兴地向大家宣布:“传说中的南极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后来,这里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

但德雷克仍一直沿着美洲大陆西海岸向北到达今加拿大,途中又劫持了大量黄金白银和宝石,并把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一带领土划归“伟大的英国联邦女王”的领地;再向西横渡茫茫太平洋。1579年8月22日穿过北回归线,9月底到达马里亚纳群岛,接着是菲律宾群岛、马鲁古群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翌年9月26日驾驶“金鹿”号(1937~1970年,英国的钱币半便士上一直以它为图案)回到阔别已久的普利茅斯港,再次成为“民众的英雄”。

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维多利亚”号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而且是真正的走遍全球,并且德雷克还是第一个自始至终指挥环球航行的船长(众所周知,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人做成三明治吃掉了)。德雷克带回了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丰富了女王腰包,伊丽莎白赐其皇家爵士头衔。更重要的是,德雷克为英国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大大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而且他还发现了宽阔的德雷克海峡。自此以后,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的海了。

德雷克把他的海盗行径从小安的列斯群岛一直扩大到西班牙本土的海岸附近。此后,他又在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对西班牙人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的袭击。按照秘鲁的西班牙副王的说法,他“给新教派的异教徒、加尔文主义信徒、路德派信徒以及其他强盗们开辟了通往太平洋的道路”。由于这条新海盗航道的开辟,大大损伤了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关系。西班牙驻英国大使强烈要求对这个海盗严惩不贷,并要求归还被他抢去的全部财物。但是英国女王并无意归还,还对德雷克倍加关怀和宠爱。

作为一个探险家,德雷克的业绩到此为止。但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海战专家,他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1587年,伊丽莎白处死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天主教女王玛丽亚·斯图亚特,西班牙对英宣战,积怨已久的两国终于拔剑相向。但当时英国海军还非常弱小,仅有34艘战舰,根本无力与西葡联盟(自1580年至1640年,两国实行联合)作战。危机时刻,德雷克带领25只海盗船赶到。沿着西班牙海岸,德雷克开始“外科手术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内,击沉和烧毁33艘西班牙船只。按德雷克本人的说法,他是想“纵火烧一烧西班牙国王的大胡子”。5月15日,德雷克舰队又突袭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舶锚地。在混乱当中,千百艘船只相撞沉没,损失无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提角要塞,扼住地中海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1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588年5月20日,由10个支队、130条船舰、8000多名水兵(为有效地进行登陆作战,舰上还有1.9万名陆军士兵)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起航,7月19日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布阵。英国方面,除34艘皇家海军战舰外,还有私人船舰60艘。前锋是由34艘战舰组成的“德雷克(时为海军中将)支队”,德雷克表兄——海盗船长霍金斯也赶来帮忙,两人准备一起为当年死于墨西哥湾的同伴们报仇。英方总指挥是霍华德勋爵,西班牙方面则是麦迪纳公爵领军。

此时的西班牙战舰仍旧是以老式楼船为主,这种船非常大,除了水手外还装满步兵,火力配备主要以重型加农炮为主。作战时,西班牙海军亦仍旧使用古老的“横队战术”,即让舰船肩并肩前进,用舰首炮轰击后,靠近敌船打接舷战。17年前,西班牙人就是凭借着这种战术取得了勒班托海战的胜利。但此时英国人却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术,他们的战舰多为船身轻便的快帆船,除了水手外不带任何步兵,灵活迅捷,更易于转向和突进,而且根本舍弃了接舷战这种落后的方式。用德雷克的话说:“海上的事要由船来解决,和步兵没有关系。”

在火力配备方面,英国人使用轻型长炮,且多布置在两舷。战斗时,则采用德雷克发明的“纵队战术”,即让舰船首尾相接地排列,用舷炮轰击。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主角。就这样,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便已注定好。而英国海军的装备,都是使用劫掠自西班牙宝藏船的财富。(遗憾的是,几百年之后的中日甲午海战,丁汝昌仍旧命令北洋水师以“横队”迎战日军的“纵队”。)

7月22日晨,英国舰队借着顺风,以“一条单长线”队形楔入西班牙舰队。由于先进的战术和灵活的机动性,没有一艘船被西班牙陆军抢占。到7月25日,西班牙已损失了1/10的舰船;而英国方面则汇合了西莫尔勋爵与荷兰方面的援军,使舰船总数达到136艘。7月28日晚,在德雷克等人建议下,霍华德下令采取古老的火船战术(恰如三国时期的火烧赤壁),西班牙舰队阵脚大乱,无法保持队形,英舰趁机突击。从29日上午9时到下午6时,双方舰队在没有编队的情况下,互相混杂,三五成群地对射,直到都没有炮弹为止。西班牙损失了近一半船只,死伤1400人,个个筋疲力尽,病得半死;英军则一船未沉,且死伤不足百人。

马克思评价说:“这场战斗,或者不如说这场追猎战(因为英国人在所有的出击点均具有明显优势)一直持续到天黑。西班牙人勇敢战斗,但是他们的笨重船只不适合在近岸的水区航进,也不能展开机动灵活的战斗,西班牙人遭到了全面失败,损失惨重。”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英西大海战。自此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取代其成为海上霸主。而德雷克则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登上世界海盗史的最高峰。1596年,他因痢疾病逝于巴拿马。

英国文化中有一首民谣叫做“德瑞克的鼓”,大意是说,如果英国蒙难,只要德瑞克的鼓又响了,他就一定会回来拯救英国。

但西班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雇佣北非巴巴里人和马耳他人袭击英国船只。从1609年到1616年,英国损失了466艘商船。

冤死的基德船长

因为日本宇野比吕士的漫画《海盗王子》,“基德船长”这个名字比任何一个海盗更加让人熟悉。他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海盗船长。他的一生不断与命运抗争,却总没有好运气,于是充满传奇色彩,极富悲剧意味。

真实的基德船长即威廉·基德(1645~1701年),出生于苏格兰港口城市格林诺克(一说是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5岁时父亲过世,后来全家移民到新大陆纽约殖民地,自少年时期他就开始了漫长的航海生涯。到20岁时,他已经是一个常年在海上漂泊、见多识广、具有丰富航海经验及高超驾驶技术的船长。

17世纪时,许多苏格兰水手获准成为士兵,以对抗攻击苏格兰商人和渔船的荷兰人、法国人。1689年英法开战时,基德应征入伍,获得当地总督的许可证,当上武装民运船(其实也是海盗船)“布莱斯特·威廉”号的船长,在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海一带同法国人和海盗作战,屡建战功,甚至还得到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亲自嘉奖。1691年5月,基德和一个富有的寡妇结婚后,在曼哈顿岛南部买了一幢豪华的房子,然后生儿育女,过着舒适、平静同时也平庸的生活。

然而,从小以四海为家的基德,很快就厌烦了陆地上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习惯了在海上漂泊,也习惯了水手们的豪放和侠义。1695年,作为富商的基德路过伦敦,接受充当武装民运船的任务,其中包括缉拿大海盗亨利·埃夫里和托马斯·图。此年12月,基德驾驶38米长、配备了36门火炮与150名水手的三桅帆船“冒险”号,开始了他另一种海上生活。次年9月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活动。

然而,不幸的事情很快降临。由于这一年中没有任何收获,为稳定水手们的情绪(其中本来就有不少是出身海盗),基德被迫偷抢了一艘印度商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船长声称,困窘之下的基德袭击了由该公司保护的莫卧尔帝国使者船,并干脆将此豪华船据为己有)。

但是,在一次对法国商船的劫持中,对方竟然悬挂出了“米”字旗(大英帝国联邦国旗),但另一说仅仅是该亚美尼亚商船的船长系英国人,基德不得不撤退。可是,倒霉的是“冒险”号仍然被认了出来。基德也就此被打上海盗的恶名,成了与亨利·埃夫里齐名的通缉犯(按照当时法令,只能攻击抢掠非本国船只,一旦出现打劫本国船只的情形,不管什么原因都会被取消政府承认的一切权力而被定为罪犯)。

1698年4月1日(不知当时有没有愚人节),基德在其手下水手们(他们在马达加斯加投靠了海盗罗伯特)的胁迫下正式成为海盗,横行于南印度洋,被称为“海上恶魔”。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坚信“只要回到英国解释一切,那都会好起来的”。最后,他带着13人踏上了回乡之路。

他们回到加勒比海之后,得知已被列入海盗名单,于是弃船前往纽约,希望能为自己辩解。1699年7月,波士顿的贝洛蒙特(他是马萨诸塞等地的首任总督,也是当初基德从事海上活动的建议者和合伙人)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便用花言巧语把基德骗进港。在被收回几份可以作为证据的文件(包括与贝洛蒙特的协议、首相佐莫斯勋爵签署的特许证等)后,基德被逮捕,在狱中受尽残酷折磨,精神几乎失常;并被抄家,但是只找到1111盎司的黄金、2353盎司的白银,以及1磅多的钻石,而其他宝物藏在哪里无从得知。据说在到达纽约之前,基德将财宝埋藏在了长岛西端的加迪纳斯岛上。

同类推荐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热点时政类畅销书。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实现战略顶层设计,以更方便、更流畅、更及时、更高权限地协调各部门,既对短中长期进行战略规划,又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国内外突发事件。本书从热点时事出发,既从总体介绍各国国家安全机制,向读者展示其安全机构设置、性质、职能、权限、统属关系、反应程序、历史沿革等内容,又结合典型历史事件、突发事件分析比较其机制的优劣,成败因果。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当血流尽的时候

    当血流尽的时候

    我们一起从神的战争,聊到英雄的故事!再从繁荣兴盛的璀璨世纪,看到文明融合的黄金纪元!时代的交替,历史的浮沉,总避免不了流血!当血流尽的时候,一切都将落幕!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武运通天

    武运通天

    这是武者为尊的世界,拥有元气种子方可成为武修,修炼到达极致,排山倒海,撕裂天地。天才般耀眼的父亲神秘失踪,废物无法修炼的儿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世人白眼。一卷来自修仙世界的《苍茫大道》包罗万象,法诀,阵法,符箓,炼器,炼丹……少年从此一飞冲天,成为武者世界中唯一的修仙者!傲视天下!
  • 蜜糖融化我的心

    蜜糖融化我的心

    洛氏集团的千金洛亦菲和他的哥哥洛凯傲即将面临着集团破产的危机,而他们的父亲洛天海会怎么处理呢……
  • 遁一

    遁一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天之道缺,以身化道。长生大道,身化道一,追逐逝去的一。诸葛如慧,李元霸如勇。天之缺一已经归回,遁去的一,逝去的一。不幸少年确实承接那大道的一,少年名缺一。
  • 梦里的生死游戏

    梦里的生死游戏

    这个世界有神。她最近迷上了一个游戏,一个名叫梦魇的游戏。嘘~天黑了,梦境要开始了~肖潇是名普通人,然而她最近被梦境所困,梦里是她最不愿经历的背叛,离别,甚至是源于内心的恐惧。梦真实的令她错以为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她该如何是好?她不知道,下一个梦是什么,这种生活,何时才是个头……
  • 豪谱

    豪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界仙缘

    三界仙缘

    大道如青天,云游四海间。扶摇九万里,逍遥蓬莱仙。一介穿越客,萧景元一心求仙问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奈何,心猿出世,风起于青萍之末,席卷人妖仙三界,大劫将起。至此,一段叱咤山海、力挽狂澜的传说,也逐渐拉开序幕……
  • 骑车去元朝

    骑车去元朝

    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天,2000多公里,越过草原、荒漠、高山与湖泊,东西横跨蒙古国,追寻那已经消失的伟大民族的遗迹……文化行者郭建龙再次上路,将茫茫草原变成脚下的路途,以单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继续他的文化之旅。在本书中,他不仅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了沿途所见的草原、沙漠、雪山、湖泊等瑰丽风景和动人传说,并且再一次带领读者,去一同遭遇那些在蒙古大地上存在过的、已经消失的和继续生存的民族,一起走入大草原的历史长河,享受旅途中的精彩与奇遇。
  • 离天魔神

    离天魔神

    吾欲顺天而行,奈何苍天负我,今日化身为魔独斗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