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000000001

第1章 材料类发明(1)

1.陶瓷

奇迹概览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指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一般是用可塑性制瓷粘土做胎体,用长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通过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从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陶瓷的范围。

最早的陶器仅仅作为器皿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后来随着时代和工业的发展,陶瓷逐渐呈现出其艺术价值。至今,陶瓷已经发展为陶瓷工业。因此,现今的陶瓷主要分为日用、艺术欣赏和收藏以及建筑陶器,陶瓷以它不同的品种和价值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奇迹探秘:

1. 陶瓷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哪个国家的陶瓷最有名?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早在10000年前,中国古人就把黏土塑造成需要的造型,烧制成不同种类的生活器物,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随着陶器的发展,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瓷器。而英文中的“china”是陶瓷的意思,而大写后的“China”就是中国,这就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2. 陶器和瓷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瓷器和陶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瓷器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8000或9000年以前,瓷器的出现则是在商周时代,距今有3000多年。商代时期,白陶的烧制成功标志着瓷器制造的开始。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8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大都在13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较差,敲击时声音发闷;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质坚固致密,敲击时声音很清脆。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粘土,而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得名)。四、透明度不同。陶器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而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走近奇迹

说到陶瓷,就不得不从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出土文物中去寻找古人使用和制造陶瓷的足迹。

1986年,考古学家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器碎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陶片,距今约有10800年到9700年。从这些残陶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古人尚未使用窑炉制陶,而是平地堆烧。其中,陶片的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但它大大地改进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

1973年,考古学家在河北省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中,有大量距今7900年以上的陶器,其中主要有鼎、罐、盘、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大多是素面无纹,部分陶器饰有花纹。由此可以推断,人类的祖先最初用陶器作为储存食物的器皿。

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陶(由于陶坯与大量空气接触烧成的陶器为红色)。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制陶业已比较发达,烧制陶器的土是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部分小型陶器已经采用模子制作了。到了仰韶文化后期,人们不再把陶器直接放在火焰上烧烤,而是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而最能反映当时制陶水平的是细泥彩陶,它的表面呈红色,里表磨光,且造型独特,陶器上还绘有生动逼真美丽的图案,可见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正是这个时期,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发现原材料和烧制温度的变化会导致陶器的质地和外表的不同,因此,瓷器逐渐发展起来。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所以,被后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到东汉时期,历经了1600-1700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为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白釉瓷器的制造逐渐发展起来。到了唐代,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而宋代的瓷器,不仅在胎质、釉料和烧制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这使中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明清时期可称之为我国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当时,景德镇青花瓷器成为我国陶瓷生产的主流。而青花瓷器的发展和盛行,改变了一直以来以青瓷为主的生产格局。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瓷器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因此,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

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

纵观陶瓷的发展史,它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任何一个年代,中国瓷器始终因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界人士的推崇。

⊙奇迹探秘:

3.陶瓷上的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釉都有哪些种类?

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更加坚固,同时也可以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釉的种类很多,由于不同种类的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不同的色彩。

相关链接

【陶瓷的名品代表】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器胚多是手工捏成,胎体以瓷土或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因此是陶器向瓷器的飞跃。

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

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火焰一次烧成。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

知识百科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长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景德镇的玲珑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因此,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2.青铜冶铸

奇迹概览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也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青铜铸造工艺的产生,结束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它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以及军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革命的曙光。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奇迹探秘:

1.青铜冶铸技术是在什么时间发明的?

公元前3500年,古代的中国人把锡和铜混合冶炼成为青铜合金,从此发明了青铜冶铸技术,并用此发明制造出了各种可以应用的工具和器具。

2.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

1975年,中国发现了第一件青铜器,是甘肃省东乡县林家村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

3.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容器是什么?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它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约832千克。该鼎曾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现在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走近奇迹

在距今约5800年的西亚,人类学会了用氧化铜矿石与木炭混合加热还原得到金属铜。但无论是用天然铜还是人工铜制成的工具都比较软,不易保持锐利的锋刃。经过上千年的摸索,人们渐渐懂得在铜中掺入锡,形成的铜锡合金,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具更硬,更易于加工和铸造,于是便出现了青铜。

青铜铸造业在石器加工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青铜器比石器锋利、耐用,并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的优点。

青铜器在中国的发展从夏代开始,到商、周时代、春秋及战国初期达到鼎盛时期,长达1600多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这些礼器用于古代礼仪中,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专门做殉葬用。到秦汉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漆器、瓷器所取代。

夏代是青铜器的发展时期,还处在石器、铜器、青铜器并用的时代,但那个时代只有少部分的青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冶铸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高峰。青铜器被大量应用于生产工具,农具,生产工具包括斧、锛、钻、钻、刀、削、锯、锥等,农具包括锄、铲、,武器有戈、矛、钺、镞。还有用青铜铸造的精美的礼器、乐器、车马器和生活用具等。青铜器的应用对农业的发展及兵器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周这一时期铸造了很多精巧的青铜器,如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河南出土的链鹤方壶等。其中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当然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而这一时期,青铜器逐渐趋向于日常生活用具,如铜镜、带构、货币、玺印、符节等,曾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

从大量的存世青铜器物看,到战国时,我国的青铜手工业,已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炼铜中,不仅掌握了合理的合金配比,还掌握了根据火焰的颜色,用“火焰鉴别法”来判定是否精纯。冶炼中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湿法炼铜,即铜胆法。把硫酸铜或碳酸铜(古称曾青、胆矾、石胆等)溶于水,使成胆水,然后投铁块于溶液中,因铁的化学性能比铜活泼,铁离子会置换出铜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

秦代以后,随着铸铁技术的发明与铁器的推广,在兵器、工具等方面,铁器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陶瓷器皿在生活用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青铜器开始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结束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及文化内涵的变迁,开创了人类使用工具和武器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奇迹探秘:

4.怎么辨别青铜器是在哪个朝代铸造的呢?

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不同的风格,可以从图案,花纹和镶嵌物上进行辨别。

商代的青铜器大多以鸟兽为图案,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 <http://www.*****.com/?w/index.php?title=%E9%B8%AE%E5%B0%8A&action=edit&redlink=1>等。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但是到了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俭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而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华美瑰丽,他华丽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金银错等镶嵌在器物上,金、银及红铜等金属或松绿石、水晶、玉、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青铜器的花纹空隙处,产生了多色彩的效果。

相关链接

【青铜之冠】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7米多深处发掘出两乘大型铜车马,人、车、马的大小均为实物的1/2。铜马车通体彩绘,长3.28米,高1.04米,总重1.8吨。车舆呈方形,箱上有穹庐式车盖,象征天圆地方,车的两轮象征日月。整个铜像做得很精细,马的腿部肌肉具有动感,人的表情面带微笑,连窗上的拉带,马头的缨络都做工精细,一丝不苟。迄今为止,它是中国发现的体型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最逼真的古代铜车马,所以,被誉为“青铜之冠”。

这种高超的冶铸工艺水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其制作工艺是:先分铸,然后用嵌铸、铆接、焊接、销钉固定等方法,组合在一起。车轮用分铸法,先分别铸出车毂和车辐,然后插入榫头固定。铸壁极薄,伞盖最薄处仅2毫米,这要十分准确地掌握铜液和模具的温度才行。现在,这尊铜马车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展出。

知识百科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人类使用青铜器是标志着人类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在青铜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演变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

同类推荐
  • 勇敢的小布头

    勇敢的小布头

    小布头是个小布娃娃。起初,小布头可胆小啦,为了成为勇敢的孩子,小布头经历了好多磨难:坐着冰凉的大车流浪,被不知多少个大白薯砸在身上;被四只坏老鼠扔起来又摔下,砰——啪!好几十次呢,疼不疼呀!还被老鹰啄起带到天上,扔到地下,被盖在厚厚的雪下面,冻死人了!可正是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把他磨炼成一个勇敢的孩子。当他独自深入鼠洞救出小黑熊和布猴子,拿着一根大针和四只老鼠决斗时,连老鼠们都想不明白,那个被他们当成香点心的小娃娃,怎么会变得这样凶!
  • 政治探谜

    政治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政治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本书精心编写的侦探推理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小学生面对扑朔迷离的案件,根据故事中提供的蛛丝马迹,通过逻辑推理,就会灵光一闪,智破奇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书中还设置了让小学生开动大脑的拓展小栏目,趣味十足,让小朋友调节疲劳的神经,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能力。
  • 太空知识探秘

    太空知识探秘

    本书介绍了太空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科普知识,引领青少年朋友追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足迹,走过一个个以现代和未来航空航天为主题的场景,体验波澜壮阔的太空旅程。让青少年朋友在进行宇宙之旅的同时,兴致盎然地探索太空的奥秘。本书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人们最好奇的太空知识,充分满足了青少年朋友探索太空的渴望。
  • 嗜血雄鹰:战斗机

    嗜血雄鹰:战斗机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俩看着蔚蓝的天空,看着自己发明的被称为怪物的飞行器,露出了自豪而富有成就感的微笑。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被裱在了历史的相框里,定格在了所有怀有梦想的人的心里,从此人类学会了飞翔。
热门推荐
  • 位面英雄大乱斗

    位面英雄大乱斗

    王小二兼职了一家半死不活的中介所,有天来了一个叫财神的神棍,新奇世界就此打开。什么?三国第一猛人吕布大战灰太狼?还叫嚣这要整死吕布这丫的!逗比版的嫦娥你见过么?二郎神被皮鞭蜡烛狠狠的摧残你见过么?什么?草帽军团受阻?复仇者联盟请正好闲着...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非人勿扰

    非人勿扰

    我们的人单纯的来到世间却不单纯的成长,然后慢慢的变成了非人。
  • 倚天龙女传

    倚天龙女传

    天!有神灵。地!有生灵。她一女子!出身名门,却流离失所,历经磨难、爱恨情仇,最后羽化登仙。旖旎之中的温文尔雅,高冷之中的极端霸气!恶人见之脸色黯紫,众人见之拜谒半晌,仙人见之敬她三分!何等的霸气、何等的威风!她——南宫飞燕(本文主角),英姿飒爽、桀骜不驯、巾帼不让须眉,引无数英雄俊男尽折腰……人演变为神,需历经磨难,普度众生,方可修得正果!从生灵到神灵,恰如从人间到天堂。这过程,难!肯定难!可她——南宫飞燕(本文主角)却做到了!经历了爱恨情仇,重重磨难!最后羽化登仙!一骑金龙飞燕笑,众人皆知龙女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狂妻

    狂妻

    即便穿越也不愿意被世俗束缚。她是江湖人人喊打的妖女,可是哪一个男人在心里不对她的容貌流连忘返?传说的她后宫美男三千,夜夜酒醉金迷。不管真君子伪小人在她眼里都只分为活人和将死之人。
  • 今生今世情深缘浅

    今生今世情深缘浅

    君恋天涯时,我已过海角。各有芳草栖,不曾花颜绕。相逢似相识,前生情未了。
  • 趋吉避你

    趋吉避你

    著名纨绔、二世祖、打架王祁晃祁二少曾许下宏愿,这辈子要喝最烈的酒,泡最好的妞。然而造化弄人,他看上的这个擅长看相测字风水玄学的小骗子,随便拿了杯白开水,就把他给泡了……酒不醉人人自醉,遇见阮歆,祁晃认栽。这一醉就是一辈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误入豪门

    误入豪门

    误入豪门,东窗事发一夜之间一无所有。面对渣父母还有周家正宗大小姐的逼迫,走投无路周时光攀了个高枝。孟家三爷财大气粗,只是性格奇差,周时光忍了他三年,决定把他踢了。“孟先生你拽我腿做什么?哎你撒手,哎您别跪啊!救命!”
  •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要赢得这些大客户并牢牢抓住他们,是每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重要任务,本书行文简洁,同时借助画龙点睛的框架语言,详细论述如何收集大客户资料、制定有效的大客户拜访计划,如何与大客面议洽谈,如何进行大客户关系管理,如何贡献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