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汇收支连续出现赤字,以致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二是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外汇储备的价值减少了。所以,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一、关于外汇储备下降问题
国际收支项目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这两个项目同样重要。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贸易的收支。如何避免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同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没有出口竞争力,就会影响国际贸易收支,使顺差减少,甚至变为逆差。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都把技术创新看成是危机过后本国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据。所以它们不惜投资,不惜投入人力,力求在技术创新上有大的突破。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不抓紧自主创新,不抓紧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将来是要后悔的。在经常项目中,非贸易收支也很重要,比如旅游业就是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同样可以带来外汇收入,服务外包更是新兴的增加外汇收入的渠道。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定不能错过机会。
根据最近科技界的探讨,国际上今后在四个方面将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第一,新能源。因为新能源能够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改造,对于以后的发展是很大的带动。如果新能源技术提高了,不但会继续扩大汽车行业的国内市场,而且会占领一部分国外市场。
第二,新材料。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新材料的使用将带动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和轻工业全行业的技术改造,所以新材料开发的前景是好的。
第三,生物科技。生物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能够带动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医药行业也会有重大的推动,使这些产业的产品有更大的竞争力。
第四,环保产业。这一领域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因为这不仅影响出口竞争力,而且影响能否可持续出口的问题。
2008年,我在欧洲讲学时,曾与欧洲经济学家讨论。他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少消费就是环保。比如说,少用纸张就是环保,不用一次性筷子就是环保,家庭节能就是环保,因为生产任何产品都要排放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讲,家庭的节能减排是大有潜力的。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排放二氧化碳多了,它所生产的产品就不能出口,就会失去国际市场。
产业的突破能使产品竞争力增强,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需要自主创新。我们在几个省调查时得知,许多企业家仍认为自主创新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事情,同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也有些企业家提出,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可以自主创新,比如说至少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第一,设计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意,设计才能创新。比如,生产服装、靴鞋和玩具,设计上的创新是最重要的。
第二,原材料选择可以有突破。一套时装、一双靴鞋、一件玩具,如果能选择一种新的、更环保的原材料,会怎么样?也许更受欢迎。
第三,节能。因为节能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节能符合环保标准。
第四,营销方式的创新。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营销方式上同样会有大的突破。
第五,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家族经营制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需要规范化。内部发生了产权的纠纷,就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
由此可见,任何类型的企业都需要自主创新,也有可能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收支项目的重要因素。
在资本项目上,为了保证外汇储备不至于大幅度下降,要采取两个重要措施。第一,要坚持改革开放,在国内创造更适于外资进入的投资环境。比如说,要讲信用,要使投资环境更好、使基础设施更完善,政策不能多变,这样外资就会不断地进入,而且不会发生大范围撤离的情况。第二,为了在资本项目上不至于出现大的波动,要防止民间资本非正常地大量外流。民间资本非正常地大量外流是影响外汇储备的。因此有关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一定要有连续性。
2005年2月******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所谓的“非公经济36条”,但到目前为止“非公经济36条”还没有完全落实。而且民营企业家对于政策是很敏感的,如果他们发现政策倒退了,资本就很可能非正常地流出国境。这会影响外汇储备。
二、关于外汇储备贬值问题
某种外币的贬值可能是该国国内经济波动的结果。那么,我们能做什么?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任何一种硬通货,包括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有时还包括日元,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各占多大的比重,要全盘考虑,不能偏重、偏轻。外汇储备币种的构成是历史形成的,不宜变动过快、幅度过大,但是应该心中有数,要逐步进行调整,使之合理化、优化。
第二,外汇储备的范围应该扩大为外汇黄金储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黄金价格动荡,但由于黄金供给毕竟有限,所以仍有升值的趋势,所以要增加黄金储备,把它和外汇储备放在一起,对于我国将来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是有利的。而且在黄金价格下跌时,可以抓紧时间多购买黄金。
第三,要建立外汇资产储备的理念。目前外汇储备是单纯由外币构成的。实际上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讲,既有外币所构成的外汇储备,也有可以较快变现的外汇资产作为储备。外汇资产如果能够较快地变现的话,可能比外币更好。我国的外汇资产所占的比重不如日本。日本虽然由外币的储备构成的外汇储备少,但外汇资产多。所以要想办法增加我国的外汇资产,比如在国外购买土地、购买矿山,在国外购买那些效益好的企业的股票,这些都是外汇资产。总之,增加外汇资产是十分重要的,外汇资产的保值功能更明显。
第四,利用外汇储备作为信贷资金,对外贷款可以带动产品的出口和工程的承包、劳务的输出。这样就可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把国内经济带动起来。
第五,即使外汇储备是由外币构成的,也可以用活外币的储备。把这么多的外币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损失,因为机会成本增加了,再加上有些外币在贬值,损失更大。所以要用活外币储备,包括进口先进的设备、进口短缺的原材料和燃料,以及进行海外投资。
可以设想,如果外汇储备减少了,甚至外汇储备不多了,我们能够进口这么多食用油吗?因为我国的食用油供不应求,要在国内生产出足够的食用油,需要多少亩土地?上亿亩的土地可能还不够。这上亿亩的土地从哪里来?没有这么多的地,怎么种大豆来生产这么多食用油?但如果我们用活外币储备,就可以到国外建农场,在那里种大豆、加工大豆、生产食用油,运回来的是我们自己的农场和加工企业生产的食用油,所以要用活外汇储备。
只要做到上述这五个方面,那么国家外汇储备就有抗风险的能力了。
这里还有必要提出“藏汇于民”的理念。以上所谈的是国家外汇储备,而“藏汇于民”所指的是民间的外汇储备。如果把国内外汇储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家外汇储备,二是民间的外汇储备,那就更全面了。民间是可以储备外汇的,包括企业拥有的外汇和私人拥有的外汇。民间的外汇储备同样能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要知道,民间的外汇储备由于机制灵活,分散持有,信息来源多样化,所以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外汇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民间(无论是企业还是私人)总会随时采取对策,力求保值,避免受到损失。民间外汇储备越多,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就越有保证。当然,民间持有较多的外汇,市场风险也会增大,但这主要是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的问题,只要制度齐全、完善,“藏汇于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利多弊少的。
三、对外汇储备安全的进一步研究
关于当前国家外汇安全,还有五个重要问题想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第一个问题: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条件下,人民币大幅升值,快速升值,显然是不可取的;置市场机制于不顾,硬性地规定一个兑换比率,那就更不可取了。那么,人民币小步升值、缓慢升值的利弊得失何在?要比较。由此需要探讨的是:如果人民币小步升值、缓慢升值确实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应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什么样的对策是有效的、可行的?
第二个问题:外汇储备的数量有没有上下限?最优外汇储备的数量概念是怎么得出来的?外汇储备占GDP多少为最优?把外汇储备与其他国民经济的指标连在一起计算,是否更好些?这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也许“最优外汇储备量”概念不一定可信或可靠,那么能不能建立符合转型发展中国家现状的、合理的外汇储备量标准呢?
第三个问题:外汇储备不仅是一个数量概念,还包括了质量概念。根据外汇储备数量的多少,设计出一种预警机制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说外汇储备连续几个月降低多少,就逼近警戒线或突破警戒线了。但外汇储备有没有质量指标?质量标准在哪里?怎样确定外汇储备的质量指标?怎样把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在一起综合考察,以便将来建立一个有关外汇储备安全的预警机制?
第四个问题:要研究世界其他同我国经济联系较多的国家的币值变动趋势。既然外汇储备中的外币的升值和贬值同我国的外汇储备安全有关,那么就应当对其中同我国经济联系较多国家的币值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包括近期分析和中长期分析。以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变动来说,就需要有专门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并提出研究报告。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准备进行海外投资和准备扩大外汇资产储备的比重同样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第五个问题:要加强对汇率决定的理论研究。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如国际收支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等)显然已不足以解释当前的汇率决定问题。即就西方的新汇率决定理论而言,较为流行的是以货币学派理论为基础的流动性汇率模型。但流动性汇率模型过于强调货币供给的作用,偏重货币流量分析,并通常以商品市场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为前提。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当前的汇率决定,尤其是在各国政府对本国货币供求有较大干预,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某些关键性商品价格依然受到寡头垄断控制的条件下,它能否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汇率变动的原因,是大可怀疑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