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100000015

第15章 品德(2)

灵丘有个老人善于养蜂,到年底称量,年收蜂蜜几百斛。于是,他富有得比得上有封地的君侯。老人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产业。没到一个月,蜜蜂就有整窝离开的,他也不可惜。一年多,蜜蜂走了大概一般半,又过了一年多,蜜蜂全走了。他家就穷了。

陶朱公到齐国去,经过时就问,说道:“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这里是欣欣向荣而如今是冷冷清清呢?”他的邻居老者回答道:“是因为蜜蜂。”陶朱公请问其中缘故,回答道:“原来的老人养蜂,园子里有蓬屋,蓬屋有看守。掏空树木做成蜂房,没有裂缝不会腐烂。它们的布置,疏密有间,新旧有序。坐落有方位,窗户朝向有讲究。五个为一组五组为一伍,一人管一伍。照顾它们的生息,调节它们的冷暖,加固它们构架,按时打开和封上蜂房的门窗,蕃衍了后代就按照蜜蜂的习性分窝,少了就给它们合并,不致有两只蜂王同窝。扫除蜘蛛蚂蚁,驱散土蜂和食蝇蜘蛛,夏天不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让它们在冰雪中冷冻,大风吹不会摇摆,雨淋时不会遭浸泡。他取蜂蜜,只是分出蜜蜂剩余的就够了,不用完它们能力。于是,原有的蜜蜂安心待着,新生的蜜蜂生养得好,老人不出家门就收获利益。如今他的儿子就不

然了。园子蓬屋不修理,污秽不清理,燥热潮湿不调节,蜂房的门窗开启关闭没有规律,住的地方摇摇欲坠,出入有障碍,蜜蜂们不喜欢它们蜂房啊。等这样久了,毛虫和蜜蜂同住一个蜂房也不知道,蝼蚁蛀它们的蜂房也不制止,食蜂鸟在白天侵扰蜜蜂,狐狸在晚上偷窃蜂蜜,没有注意到的。只是取蜂蜜就完了。如此又怎么会冷冷清清啊?”

陶朱公对弟子说:“啊!你们几个记住,治理国家对待民众可以借鉴此事的啊!”

此故事以养蜂喻养民,提醒执政者注意:善爱民者,国势兴盛;不善爱民者,国势萧条。只有关心民众的生活,才能巩固统治地位。“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刘基以养蜂喻养民,头脑清醒的人,一听就明白,这是站在君本位说话,是把“天下百姓”当作“待养”的“子民”来看待。爱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权者的统治地位,但元朝统治者却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

朱元璋对刘基的“王道”理论很是看重,专门下旨“特命中书省,凡徐、宿、壕、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郡县,及今后新附土地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令有司尽行镯免三年。”当然,他的这些举措,都意在“安养”百姓,使“黎民不饥不寒”,从而巩固了大明江山。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与做人必须以爱人为先是一样的道理,得天下者必须以爱民为先。正如康熙所言:如珍宝爱惜眷养。要像爱惜珍珠宝贝一样爱民,如此可保国泰民安,举国同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友好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墨子则宣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孙子更告诫“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新世纪的父母,我们更要教育孩子发扬讲文明、有礼貌的风尚,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我们“礼仪之邦”增添光辉。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译文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诚心实意地去做,不要去追求虚名。我自即帝位以来,凡是遇到祭祀天地、祖庙、神佛的事情,都怀着虔诚、敬仰的心思去对待。即使处理日常的朝中事务,对待各位朝中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虚名。所以,我的为人行事,都出于一片诚心,没有丝毫的虚饰之意。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求真务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历代名人教育子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度和处世要求。从古到今,享乐、财富、荣誉一直是许多人生活的目标,只有理想远大、甘愿为理想献身的人,才会有勇气抛开这些。

居里夫人就是一个求真务实,不为荣誉所迷惑的典型范例。摈弃财富,努力钻研,使居里夫人的生活寡淡、清苦。但正因不为物质所累,不为荣誉所动,才使她磨炼了毅力,坚定了意志,终于攀上了理想的高峰,由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都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的长女绮瑞娜?居里也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现象。皮埃尔?居里逝世较早,于是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居里夫人的肩上。实心相待,不务虚名,这是居里夫人对孩子们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她教育孩子的原则。

某天,一位朋友来拜访居里夫妇。她看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耍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一枚勋章,而且是一枚非同寻常的勋章——戴维奖章。戴维奖章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而且只奖给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殊荣。

“玛丽,快看,你女儿正拿着你的勋章玩呢!是戴维勋章。”她认为居里夫人听到会大吃一惊,然后把勋章收藏起来。没想到居里夫人笑着说:“是我拿给孩子玩的。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可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这下轮到朋友吃惊了。“她怎么这样对待荣誉,这样对待勋章呢?”她仔细琢磨着居里夫人的话,联想到居里夫人对待功名、荣誉的一贯态度,感到居里夫人把奖章给孩子玩是很自然的事,不由得钦佩地点了点头:“玛丽,你这样教育孩子,很好!我想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像你一样成为杰出的人物。”

的确,居里夫妇一贯是求真务实的。对她们来说,最渴望的是能够有较好的工作条件,能够不受干扰地安心工作。有时甚到拒绝接受荣誉、躲避荣誉。当法国的文化部长准备授予居里先生勋章时,得到妻子的赞同后,居里先生回信说:“我丝毫没有领取什么勋章的愿望,但我迫切需要有一个实验室。”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的品质不像活泼与聪明等主要来自孩子的本性。这种可贵的品质更多是由后天形成发展起来的。父母的教育培养在这里显得更重要,更要花心思,因为务实这种处事态度的形成,不是短平快式的,它是要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的头脑之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制订计划,落实计划

家长要引导孩子克服计划不落实、决心不兑现,明日复明日、明日又后悔的毛病,注意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同时,指导孩子把大而不可行、多而不现实的计划,简化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案,非必要则不订,凡已订则必落实。不让孩子抱着“空想主义”而心安理得,逐步培养孩子务实求真、说到做到的习惯。

●重视实力,轻视名誉

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运动会拿了冠军,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不过要让孩子知道,荣誉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第一不择手段。一定要凭借实力。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谈能力和知识的掌握,少谈名次。孩子投机取巧,家长一定要批评。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而夸奖孩子聪明。千万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打击孩子。

●帮助孩子丢弃虚荣心

孩子放学回家,缠着妈妈说,“妈妈,我要一个新书包”。为什么呢?是因为同桌今天背了一个新书包。孩子提这种要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硬下心肠,不能答应。自己的东西还很好,没有必要用新的,贵的。多是虚荣心在作怪,互相攀比。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虚荣是可耻的,不但要对孩子晓之以理,还要以身作则才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奢侈,言谈中不要议论攀比,更不能只要面子,而忽略了家庭的经济实力,不能为了孩子而做经济上的透支。也不要自恃财力雄厚,就什么贵给孩子买什么,生怕亏待了孩子。生活、学习用品,实用就行,不一定要最贵的和最好的。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闲暇时,父母多带孩子去郊外,去村庄,看看自然景观,看看不同的生活状况。假期里,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夏令营。让孩子融入集体中,离开父母,体验跋山涉水的生活让孩子既看到繁华,也看到朴素。

●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家务是个好办法。孩子学习忙,年纪小,就做些小事情。比如倒垃圾,擦桌子,盛饭等等。平常也可以帮大人做点事情。帮妈妈倒杯水,帮爸爸拿拖鞋。

有的时候,孩子会想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孩子看见妈妈在熨衣服,熨斗冒着蒸汽,孩子好奇地说“妈妈我大了,我也会,让我来。”做妈妈的在夸奖孩子懂事了的时候,不妨建议孩子先给妈妈叠好熨烫过的衣物。孩子往往叠的乱七八糟,但千万不要批评,而要耐心引导。

●防止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的孩子往往不踏实。没有一般孩子的毅力和韧劲。俗话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做起事情,对待学习,往往偷懒耍滑、三心两意,靠自己的小聪明。往往在学校里,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孩子,反而并不是特别聪明的;而那些聪明的孩子,成绩往往排在中游。所以,对于聪明的孩子,父母也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督促孩子,扎扎实实地学习。概念原理一定要真正搞明白,学习的时间不能因为聪明就减少,高效还要高质。

●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父母爱孩子,希望看到孩子一帆风顺。可是人生难免有波折、挫折,对于孩子也并不是一坏到底的事情。经历挫折,会使自己保持清醒,拥有坚定的意志。一次教训,胜过千言万语。父母不妨有意识的给孩子设点障碍,创造孩子遭受挫折的机会。

孩子大了,要办身份证了。让孩子自己去拍照,去办手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带的照片不够,或者照片不符合标准等。在问题与困难中,孩子会体会到做事的艰辛,成功的不易。

修德之功,在于主敬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与?

译文

孔子说:“鬼神造成的恩惠惩罚确实不小啊!”“他们使天下的人斋戒肃穆,衣冠整齐,毕恭毕敬地从事祭祀活动,人们心怀虔诚、恭敬的心情,就好像鬼神高高在上,在他们的身边。”所以,阳世间有礼乐,而阴曹地府则有鬼神。

我认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因为鬼神会带来灾祸或幸运,而在于他们能使人健全正气。正是这个原因,君子修养德行没有比以“敬”为主更重要的了。一个人内心以“敬”为主,那么,错误、邪恶的思想就难以侵入;自身之外的事能以“敬”为主,那么,轻薄下流的习气也就无从产生。时时刻刻,都怀有“敬畏”之心,这正是君子无处不有敬心的缘故,也是他无处不正派的原因。

《诗经》上说:“无论在下边的,还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的、显赫盛大的。”“正是这个周文王,他小心冀翼,毕恭毕敬侍奉上天,所以他才享有治国平天下的诸多福分。”不就是指此而言吗?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必须心存正义,主持公道,是一切正直、善良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孩子处于德、智、体诸方面奠定基础的阶段,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就能使他们从小对事物、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学会平等地待人,不歧视人,对人有同情心。明末清初的山西提学袁继咸,就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正义感。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今江西)人。天启五年中进士,祟祯七年任山西提学,总管一省教育。此人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从学拜师者甚众。当时,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有一少年,名叫傅山,字青竹(后改青主)。他聪明过人,过目成诵,十四岁考中秀才,显露才华。但傅山看出明朝腐败,危机四伏,难以挽救。于是放弃仕途,矢志研究立身处世的学问,便拜袁继咸为师。继咸教学,重在育人,他时刻不忘教弟子如何做人。他说,人生天地间,做人为根本。一次,继咸给傅山讲书画课,他语意双关地说:“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傅山心里明折,袁老师表面在说字,实则在教育自己如何做人。

由于袁继咸不愿意与阉宦同流合污,而受到阉党巡按张孙振的诬陷,被捕入狱,傅山便和同学薛宗周、曹良直等多方呼吁营救。崇祯九年十月二十日,袁继咸被押上北京,这天傅山和薛宗周跟踪着囚车,同时也从太原出发。并嘱咐他的哥哥傅庚在太原继续动员各县来的生员到北京集合。傅山和他的同学徒步千里到北京后联络生员一百多人,联名上疏,众人推举傅山领头,并由他起草诉状。在他们策动上疏的时候,张孙振多次利用离间、威胁等手段恐吓他们,有胆小的人当时害怕,就要求撤消署名。傅山百折不回,联合全省生员为袁继咸鸣冤,并印发传单,逢人便送,由此获得了广大人民和士大夫的支持。当时朝廷因慑于舆论的压力,于次年四月才审理了这案子,傅山亲自出堂作证,最后判决张孙振所控告袁继咸的罪状全系捏造,同时对张孙振作出了处罚,终于使袁继咸的冤案得以昭雪。

当清兵进攻九江,傅山的老师袁继咸不幸被捕,后解往北京,傅山得知后便跟随到北京,后来袁继咸因誓死不降而被杀。他曾写诗给傅山说“独子同忧患,于今乃别离,乾坤留古道,生死见心知。贯械还余草,传灯不以诗。悠悠千载业,努力慰相思。”傅山看后非常悲恸地说“山亦安敢有负我公!”傅山整理了老师的遗稿离开了北京,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抗清活动。他脱下儒装,换上道服,外号“朱衣道人”,在行医身份的掩护下,走遍了中国许多地方。他目睹中原地区久经战乱,满目疮痍,疫疠流行,人民饱经病痛折磨,便潜心于医,一心赴救,他的诊所,终日挤满了人,有请出诊看病的,他都应允前去,那怕是二三百里的路程,也在所不辞。遇到家里贫困无钱买药的,他还免费给药。相反,官僚豪绅看病,他却避而不见,除非是去看病,他才接诊,但也要求和其他病人一样依次求诊。对于那些名声不好的官吏上门求诊,他往往婉言谢绝,但他对平民百姓则是有求必应。每到一处,总有人请他看病,他便依靠行医来维持生活。

傅山为教育儿子付眉做一个有益于民众的人,每天都和儿子一起上山打柴,把书本放在扁担上,一边干活,一边学习。他还和儿子付眉同拉一辆车,一边拉车卖药,一边讲做人的学问。父子俩为民众看病,从不计报酬,还经常救济贫困之人。

人们常说:“都知道傅山字写得好,但字不如其诗,诗不如其画,画不如其医,医不如其人。”可谓是对一代侠医的中肯评价。

同类推荐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本书介绍了婴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孩子就是孩子,要玩着教育聪明宝宝成长环境什么样接纳孩子,发现他的闪光点天才的家教智慧,你懂吗等内容。
  •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父教”能使孩子远离柔弱脆弱、自私自利、羞怯自卑、自暴自弃、害怕失败等消极因素,赋予孩子自信、坚强、果断、豪爽、独立等优良品质,从此健康成长。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新的“父教”方法。通过简单易行的8招让你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好爸爸。
  • 非常好孕

    非常好孕

    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即使有经验的长辈对备孕、助孕的了解程度也不到5%。孕育健康聪明宝宝不能交给概率,从想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应该遵循科学的饮食、起居、运动,争取怀上一个健康的宝宝。本书总结了妇产专家余月娥35年临床助孕经验,手把手教你孕育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
热门推荐
  • 耀夜王座

    耀夜王座

    风不断,雪不休,形只影单唱晚舟。人影断,心难留,碧波千里人事旧。爱不绝,恨不眠,枯树孤鸦立天涯。道未灭,义盘旋,四海孤岛同为陆。少年事,老年休,远行人儿送孤舟。同相怜,同相爱,玄剑难挡意难忘。
  • 孪生怨

    孪生怨

    “琳妹妹,你吃了我的穿了我的用了我的,大家以后就和平共处吧。”“夏婉,别扯淡了,我和你和平共处了这个文就没得看了。”“......”
  • 胡扯笔记

    胡扯笔记

    这里,有着无敌性的系统;这里,有斗气、魔法、仙术……系统赐予了主角这些,但却又更逆天。斗气功法竟然是发出煤气、氢气、一氧化碳……魔法简直就是个魔术。这些,让主角在异界无敌纵横,玩腻了,撕开虚空回到地球,再入修真界;逍遥仙界;游玩神界;征战圣界,最后立个封魔榜,搅得子坝大陆鸡犬不宁。书友群:292984134(只要是喜欢本书的都可进入)
  • 壹梦

    壹梦

    当丁鸿森走出校园,踏上打工之路,才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地那么简单。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家庭的变故,工作上的困难,并没有把他压倒。且看饱经磨砺的丁鸿森如何在繁华的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我要当冥王

    我要当冥王

    当你遇到一位满口毒舌的杨玉环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不讲文明的李小龙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损人害己的独眼鬼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中二病严重的小乔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极致暴力狂的大乔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自来熟厉害的潘安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智商是硬伤的李瑁的时候。……遇到这群人,你会怎么办?是去你大爷?还是奶奶个熊?又或者是马勒戈壁的?…我叫吴小龙,我要主宰生死,我要当冥王!!!
  • 境界之寂

    境界之寂

    从地狱仰望天堂,看着那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触摸的光明;他本想就此放弃,却发现了一个可能的机会。——————若是注定留在黑暗,我愿为光明而堕落。
  • 疯狂509

    疯狂509

    在这茫茫人海中,有着太多太多平凡的人。你发现你独一无二的同时,你也会发现你的平凡,那么,当平凡的你或是说独一无二的你一觉醒来时发现整个世界变成了不一样的呢?不去思考那些大道理或是生离死别,勇敢而单纯地自私着,这正是我们的特性。而正是这种自私,让我们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里活了下来。相信这只是一场梦,那么,你会在这个世界里用你所得到的和能陪伴你的,你会发现那些似乎和你一样的人身上的不一样吗?你会发现自己的独一无二吗?请在这个世界,嗨起来。
  • 反派王者

    反派王者

    主角性格我喜欢直接给力的,想干人绝不会犹豫不决的。反派就应该有反派的样子,腹黑,冷血,狡诈,心狠手辣,这是我心中反派该有的样子!
  • 猩红大帝

    猩红大帝

    五百年前,一颗陨石从天而降,帝国四分五裂五百年后,另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一天,一个平凡的少年开始了艰苦修炼之路言寒一直以为,自己体内住着一个恶魔,这头恶魔会吞噬自己修炼的任何灵气自从这一天,他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在温养一条经脉,一条不属于常人的经脉
  • 不再让你孤独

    不再让你孤独

    大龄剩女白莉莉,在27岁那年,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三位男子。最后,她会和谁牵手?谁才是真正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