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在野外条件下,如果没有食物,依靠水一个人仍可以生存将生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要是没有了水,可能在几天时间里就会死亡了。
水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再说,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在野外如何高效地使用水、寻找水,饮用安全的水吧!
一、把水留住,才能坚持更久
在野外如果你长时间喝不到水,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据统计,人体脱水1%时会感到口渴;脱水2%时会感到不适;脱水3%时会食欲不振;脱水4%时会感到恶心;脱水5%时会感到头疼;脱水6%时会感到头晕;脱水7%时会有语言障碍;脱水8%时会呼吸困难;脱水9%时会无法行走;脱水10%时会意识模糊;脱水11%时会有吞咽障碍;脱水12%时就会虚脱。
那么在野外如何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呢?首先你要学会如何合理地利用水,如何让你身体的水分减少流失。毫无疑问,在没有找到水源之前,你要把仅存的每一滴水如是珍宝,决不能为解一时之渴,毫无理性地狂饮。
只要你还能够坚持和忍受,就不要在找到水源之前把水全部喝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水离你还有多远。同时,你还要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为了将身体内的水分消耗降到最低,以下的措施可以采取。
☆寻找一块阴凉处,呆在那里多休息
☆远离一些较热的物体,避免阳光的照射。要尽量选择阴凉的路线行进,比如离开柏油路或汽车,减少水分的蒸发;
☆不要食用一些容易吸收体内水分的食物,如压缩饼干,甜或咸的食物;
☆不要喝酒,因为酒会消耗身体内的水分。也不要喝饮料,这样会让你变得更渴;
☆烟是绝对不能吸的,它会让你加快脱水的速度,感到每个细胞都会被榨干;
☆尽量不要说话,这会令你口干舌燥,加快水分的流失,也不要张开嘴呼吸;
☆如果可能的话,要将运动量要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在你找到水源之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身体水分的流失,这些方法也许能够对你有帮助。不过要解决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尽快找到水。
二、获取生命之水
在野外获取饮用水的方法很多,只要认真学习,亲身体验,这些方法的难道都不大。要想不变成“葡萄干”就记住下面这些野外获取水源的方法吧!
(一)雨雪冰露皆能饮
在野外获取水源的简单方法便是收集地表上雨、雪、冰、露。
1.收集雨水
如果在干渴的时候能遇到一个下雨天,那那绝对是救命的甘露。雨水是较为安全的饮用水,一定要想尽办法把雨水储存起来,机不可失时不在呀!
收集雨水的方法很多,你身上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工具。比如将雨衣铺在地上,折成一个小水池的形状。帽子可以直接用来接雨。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还可以将一件外衣脱下,衣服吸收雨水后,用力拧紧即可拧出雨水收集于水壶中。
2.收集露水
雨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露水却是几乎每天都有的,特别是是在从里之中。露水四季皆有,尤其在秋天特别多。在晴朗无云,微风飘拂的夜晚,由于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散热比空气快,温度比空气低,当较热的空气碰到这些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便会发生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留在这些物体上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露水。
想要采集到露水,就需要在太阳出来以前行动,只要太阳一出来,露水很快就会蒸发。如果露水很多,而且在一些大型的植物叶子上聚集,你可以直接将水壶最准这些叶子进行收集。如果露水较少,或者植物的叶子很小,你可以找一块吸湿性较强的布,在草地上拖来拖去,等到布上吸满露水后,再将布上露水拧出来,盛到容器里就可以饮用了。
你还可以自制一个露水收集器,这种方法在植物稀少的地区尤为适用。方法如下:挖一个浅坑,铺上一块塑料布或其它不吸水的材料。然后,在上面堆放一些清洁的光滑石头。石头上的凝露会滴在塑料布上。到第二天一早移出石头,塑料布上便会收集到露水了。
3.收集雪水
雪水不能直接饮用,但是在白雪茫茫的天气里,雪覆盖了地表,令你难以找到其他水源。采集雪水要尽量选取树枝或地表上层的干净雪层,将雪融化便可以得到水。很多雪才能融化为一小杯水,所以你要尽量都收集一些干净的雪,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水。
雪收集完毕之后,就是要用火来融化雪。如果你随身带有点火的工具最好,如果没有就采取野外取火的一些方法来生火(具体的生火方法将在下一章中介绍)。雪水叫煮沸消毒后,经过沉淀才能饮用。这是因为雪在下落的过程中,吸附了空气中的很多污染物质。
4.冰水
在冬天获得冰不是难事儿,即使没有河流,你也可以从很多地方获取冰。比如树枝上和岩石上悬挂的冰柱,都是可以获得的水源。冰水的融化方法与雪水相同,也要煮沸之后才能饮用。切忌,饮用冰水和雪水都要尽量每次少喝一些,待寻找到更为清洁的水源时方可畅饮。
(二)耳聪目明,地下有水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军远征孤竹国,打了一个打胜仗。但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士兵和马匹都被渴块了,几乎瘫痪在路上。这是因为当时正是冬季,所经之路河溪都以干涸,只有找到水才能使军队继续前进。此时,大臣隰朋提出了一个找水的办法,他说:“蚂蚁夏天住在上的北面,冬天会搬到山的南面。在蚂蚁窝的附近肯定会有水。”齐王马上命令士兵到山的南面去寻找蚂蚁窝,结果很快就在蚂蚁窝附近找到了水,军队得以自救。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它告诉我们在地下蕴藏着暗流,而草木的生长分布的情况,鸟类、野兽和虫子的活动情况都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地下水的线索。
1.观察植物寻找水
很多植物都是水源的代表性植物,如果在潮湿的地面上看到了芨芨草、白刺、三角叶杨、梧桐树、柳树、盐香柏、香蒲等植物,说明地下水源就在附近。芨芨草指示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米左右;茂盛的芦苇指示地下水位只有1米左右;如果发现喜湿的金戴戴、马兰花等植物,便可知这里下挖50厘米或1米左右就能找到地下水。如见到马兰花、拂子芽等植物群,就可断定那里不太深的地方有淡水。
★知识链接:芨芨草
芨芨草是高大多年生密丛禾草,茎直立,坚硬。须根粗壮,根径为2-3毫米,入土深达80-150厘米,根幅在160-200厘米,其上有白色毛状外菌根。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在低洼河谷、干河床、湖边,河岸等地,为中等品质饲草,对于中国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区,解决大牲畜冬春饲草具有一定作用,终年为各种牲畜所采食。
芨芨草的分布与地下水位较高、轻度盐渍化土壤有关,地下水位低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不宜生长。芨芨草可为牧区寻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
在干旱的沙漠和茫茫的戈壁滩,如果你见到了柽柳、铃铛刺等灌木丛,这些植物告诉我们,这里地表下6~7米深可能就会找到水;有胡杨林生长的地方,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一般只有5~10米。
★知识链接:怪柳
柽柳又名垂丝柳,西河柳,是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是中药材。柽柳具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还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的功效。
竹林从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河有关的岩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例如在广西许多岩溶谷地、洼地,成串的或独立的竹丛地,常常就是有大落水洞的标志。这些落水洞,有的在洞口能直接看到水,有的在洞口看不到水,但只要深入下去,往往便能找到地下水。
地下水位的深浅,可以通过一个试验来探测:将地上挖一小坑,用盘子扣在坑底上,上面盖些草,早晨盘上有小水珠时,地下水位高;挖1米的坑,在坑中点燃多烟的草木,若烟柱呈弯曲状升起,地下水位高。
2.观察动物寻找水
除了观察植物,你可以观察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以此来寻找水源。有昆虫、苍蝇、走兽、飞鸟的地方,附近一定有水。这是因为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等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动物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因其潮湿凉爽,蚊虫通常在此成柱状盘旋飞绕。
鸟群会在水源上空盘旋吗,特别是在早晨和晚上,留心它们的叫声,你可确定它们所在的水源地点。这是因为鸟类每天至少一次会飞往附近的水源地饮水。鹌鹑习惯在傍晚时飞向水源地,清晨时离开;斑鸠群早晨和傍晚飞向水源。
野兽生活在野外,它们的栖息地不会离水源太远,所以也可以寻找野兽的洞和窝,在附近寻找水源一定会有收获。
3.观察地形寻找水
细心地观察野外地形,根据地形的变化去寻找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如果你见到一条干涸的河床里,尤其是两山之间的一道河沟的河床,这里极有可能找到地下水。选择河道转弯处外侧,找到一个最低洼的地方,然后往下挖,直到发现湿沙子。再继续往下挖2米左右,一般就可以有水渗出了。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寻找地下水必定要寻找低洼的地。四面高,中间低的掌心地,或三面高、中间或一面低呈簸箕形的地区,以及群山间的低洼地,都是可能找到水源的地方。
在石灰岩和熔岩地区,沿着穿过熔岩走向的峡谷岩壁可以寻找到水。雨后,水从岩石渗透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渗透到岩石峭壁的底部。与岩石地带相比,在松散的沉积地,水会更多且容易找到。在泥土斜坡的表面或泥崖脚下的潮湿地方,可挖出水。
在草原地区,寻找牧民曾经停留的地方,那里肯定会有水源。牧民常年在草原放牧,他们清楚地知道草原上每一处水源地,并在那里停留放牧。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当地牧民都习惯在附近山顶或地势较高处用石头叠高作为记号,以作为寻找的水井标志。
★特别提示:找到水源不要着急喝
由于水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和流动,特别是地面水流经地域很广,一般情况下很难保证水源不受污染。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一些矿山的开采使得重金属深入地下水,污染企业的排污也是地下水受到污染。所以当你只是挖到或找到浅层水的时候不要急着喝,首先要进行判断水是否有毒。如河川的石块有异常的茶红色或黄色,此处河水不喝为好。如果水中没有鱼类或其它生物栖息,就更要慎重。即使没有这些问题,水里也可能会有寄生虫或细菌,最好也要煮沸之后在引用。
(三)植物就是储水器
在野外很多植物中蕴含着大量的水分,它们直接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饮用的水源,关键是我们要认识这些植物,并牢记在心里。
最方面常见的便是木髓,嘴嚼木髓可防止脱水,但不要咽下。很多植物的根茎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可以饮用,比如北方到处可见的茅草,其根茎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味道甘甜。再如,仙人掌的果、未成熟的丝兰花、龙舌兰的花茎、晚上开花的仙影拳的根等都会含有较高的水分,这些植物都可以成为水的来源。有些植物是有毒的,其中的水分不能饮用,所以要分辨清楚。
在北方,桦树是很好的水源提供者。初春,用刀子在在桦树杆上钻一个深几厘米的小孔,插入一根细管,便会有液体源源不断地滴出。将液体通过细管接触水壶中,一个晚上便可以收获1-2升的液体。白桦树的液体很快会在在气中就会发酵,因此应该立即饮用。
南方的丛林中还有一种储水的竹子,这种竹子通常生长在山沟的两旁,直径约10厘米左右,青翠挺拔,竹节长约50厘米。选择竹子找水时,应先摇摇竹竿,听听里面是否有水的声响,无水响的竹子不必砍。另外,检查竹节外表是否有虫眼,有虫眼的竹节里的水不能喝。取水的方法是将竹节一头砍开个洞,将水倒入碗里,也可削一根细竹管插进竹筒里吸。竹节内的水既卫生还带有一股淡淡的竹香。
在南方还有一种随处可见的仙人蕉,它的芯中有大量的水。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砍断,干净的液体就会滴下来,同时它的芯也可以用来充饥。
西南边疆密林中的扁担藤,别名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因其形似扁担而得名。它是一种常年生的植物,通常缠绕在树干上。藤长约5-6米,藤面呈灰白色,叶色深绿,叶面宽约3~4厘米,呈椭圆形,比一般树叶稍厚。砍断藤子后,你可以看到一条条筋的断痕,很快就会流出可供饮用的清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进山,一般不带水壶,就靠这种天然水壶中的清水解渴。
另外,很多可食用的野果子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比如野生的葡萄、猕猴桃等。有一些植物的根含有很多水分而且很接近地表,比如水树、沙漠橡、血木等,你可以把它们挖出来,砍成小断,剥皮后,吸取它的汁液。
★取水绝技:植物取水妙招
在野外要想碰到那些可以直接取出水分的植物,往往是受地理环境限制的。当我们找不到那些植物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下面的取水妙招:用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来的水分就会取集在袋里。天气越热,蒸发量越大,得到的水就越多。利用这个方法,每天获取的水边能够满足人体的所需。
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从植物中获取水分,都不要急于饮用,要先观察一下是否有杂质,以免喝下去导致身体不适。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千万不要饮用一些带有颜色或是有特殊气味的不明液体,因为它们很可能会有毒。
(四)日光蒸馏器,留住地表水
除了以上的方法可以获得饮用水,在特殊的环境中还可以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日光蒸馏器,把地下的水吸收上来。用这种方法,每天收集到的淡水,足可以满足一个人的饮用需求。
日光蒸馏器的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挖一个直径大约1米,深约0.5米的坑,在坑中央放一个清洁的容器。如果可以采集到植物的枝叶,可采一些放入坑内,以增加水的收集量。
第二步,用一块塑料布将坑口覆盖,用一些重物将塑料布的边缘压紧。
第三步,在塑料布中央放一块小石头,使塑料布成一倒置圆锥体,使塑料布的最低点正好在容器上方,但不要碰到容器。
日光蒸馏器制作完毕。白天,阳光会使坑内的土壤和空气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并逐渐饱和,到了晚上,饱和的水汽会在塑料膜外的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小水珠,从塑料膜上落到容器里。
(五)让海水和盐碱水可以饮用
1.淡化盐碱水
在自然界中很多水的盐碱含量很高,尤其在沙漠地区,水源大都是盐碱水。这种水含有钙、镁、钾等阳离子以及氯化物、硫酸根、重碳酸根、碳酸根等阴离子。盐碱水会使人体的细胞脱水,越喝越渴,造成身体的不适,发生呕吐。所以矿物质含量大于0.6%的水未经过处理不能饮用。
淡化盐碱水的方法,一个是采用前面介绍的日光蒸馏器的方法来收集蒸馏水。另外我国长期居住在盐碱地区的居民也发明了一些土办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用地椒草来处理盐碱水。方法是在1公斤含矿物质0.37%~0.72%的盐碱水中加入0.1-1.9克的干地椒草一起煮沸。这种方法不能改变盐碱水的味道,但是可以止发生肠胃不适的发生。
如果在冬天,可以通过结冰淡化的方法来处理盐碱水。将盐碱水装满一个容器,等待它结冰。当有三分之二的水结成冰后,把水倒掉。然后将冰融化,再等有三分之二的水结成冰后,把水再倒掉。此时的水便可以饮用了,如果味道仍不佳,可在重复上述步骤。经过多次处理后,盐碱水便会被淡化。
2.淡化海水
面对茫茫的大海,我们却没有水可喝,这是很悲惨的事情。如果能将海水淡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冬天,淡化海水可以与淡化盐碱水的方法相同,那就是结冰淡化。具体方法同上,这里不再介绍。除了采用结冰方法还可以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也就是将海水用火加热使其蒸发,再将水蒸气收集起来,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淡水了。在加热海水时,把毛巾贴到锅盖的内侧,蒸馏水的水珠就会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将毛巾吸收的蒸馏水拧一个容器内,这样就会得到淡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些中国和英国海员,在没有人迹的荒岛上,就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地制造淡水而维持了76天生命,终于等到被英军飞机发现而获救。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确定除非万不得已,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这是因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盐量的四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短时间喝少量海水,会有利于延长生命。有人试验,每隔一个半小时喝一次,每次50毫升,每天只喝500毫升,连饮4-5天后,再喝淡水,结果试验者体内新陈代谢很快恢复正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个失事的水兵,在黑海中漂游,他们饮用海水止渴,其中一名连续喝了34天,他在头两天只能用又苦又涩的海水润润喉咙,以后就喝一两口。到了第三天,渴得忍耐不住便大量地喝,一昼夜喝了2000毫升左右,然而,他却活下来了。看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海水也是一种应急的办法。
三、学会鉴别,不喝有毒水
在野外获取的水,需要在仔细鉴别后方能饮用,这是一方面因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水源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矿物质。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鉴定水源的性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以及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与坏。
(一)颜色告诉我们答案
当水较浅时,纯净的水为无色透明,而较深时则呈现为浅蓝色。你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澈说明水质越好,水越浑浊说明水里含杂质越多。水的颜色随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如含有腐殖质的水呈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的水呈淡绿蓝色,含高价铁或锰的水呈黄棕色,含硫化氢的水呈蓝色。
(二)味道提醒我们注意
清洁的水没有气味,而被污染的水则带有一些异味。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有咸味,含铁较高的水带有铁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药味。你可以把水装进饮料瓶里,但不要装满,把瓶盖拧紧,来回地晃动几下,让水中的气味儿挥发出来。然后,打开瓶盖将鼻子靠近闻一闻,如果问到异味则说明水不能直接饮用。
(三)温度变化让我们小心
地表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的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是有机物污染所致。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
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水迹清晰,则水质较好,水迹有异常颜色,则水质较差。
此外,要注意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裂缝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一二米的沙地中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从河湖中直接提取的水清洁。
★故事连接:危险的水
有些水的颜色、气味儿和温度异常,会让我们提高警惕,对它们敬而远之。可是在原始森林中,许多小溪、河流表面看起来清澈见底,会让我们有直接饮用的欲望。不过,你要小心了。这些看上去洁净的水,实际上却含有多种有害的病菌。人一旦喝下去就会染上象痢疾、疟疾这样严重的疾病。
1943年2月在缅甸作战的英国特种部队在丛林中行进300多公里,因为水的问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三分之一的队员死亡或患病而不能继续前进,最后英军不得取消预定的远程渗透作战。
可见,在原始丛林中,一定要将水煮开再喝,切不可盲目地直接饮用地表水。
四、学会净化,喝到放心水
如果你发现寻找的水源不能直接饮用,那么就要采取一些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才能够喝。切忌,无论多渴也不能喝下不洁净的水。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最简便消毒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水煮沸,要持续沸腾三分钟以上。在海拔较高地区时间要延长,海拔每增高1000米,煮沸时间可增加3-4分钟。煮沸的同时,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碳,搅动水使其通风变凉并恢复其味或加上一小撮盐。
使用净化水药片也是简单的方法之一。净水药片可以药店买到。一般情况下,1片净化水药片足够净化1升清水,2片可净化1升浊水。净化后的水在使用前,要让其沉淀30分钟。
如果净水药片,也可以用医用碘酒代替,它也可以和消毒片一样净化水。在每升水中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较浊则每升水中滴入8-10滴碘洒。摇匀后再等20-3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家用漂白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家用漂白剂为5.25%亚氯酸盐钠。每升清水加2滴,浊水加4滴。把水摇动一会,沉淀30分钟后用。
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么食醋也是很好的消毒物品,在过滤后的水中加入一些醋,摇匀后静置30分钟便可饮用。
(二)植物的神奇净化功能
在野外,以上介绍的那些消毒物品也许你都忘记携带了。那么就来寻找一些可以净化水的植物吧,它们会帮上大忙。
一般说来,含有粘液质的野生植物具有净化饮用水的功能。比如贯众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掌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粘液质,都含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阶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合,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沉底,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
其中,仙人掌、霸王鞭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而且净水时用量很少,产生的絮状物又能沉淀析出,用净化饮用水最理想的植物。用野生植物净水,最好挑选新鲜的植物,将其捣烂磨碎。使用时在一桶水内放4克左右植物糊,搅拌3分钟后再静止10分钟,浊水即能澄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用植物净化水虽然絮状物沉淀时能除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但是没有消毒作用。因此,饮用水最好再加少许漂白粉或碘酒进行消毒。
★知识链接:贯众
贯众是一种陆生的蕨类植物,根状茎粗壮直立,叶丛生,革质,羽状复叶,小羽片呈镰刀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细长密被褐色细毛。贯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常见于林下沟边,墙根等潮湿的地方。
贯众具有抗菌作用,在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农村中,贯众被用作饮水消毒或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据称,对皮肤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三)自己DIY一个净水器
除了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消毒和净化水以外,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净化器,其原理就和家里用的净水机基本相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一个可以放东西的容器,比如喝完的饮料的塑料瓶、竹筒、帆布袋、罐头盒等,实在找不到这些,可以将衣袖或袜子的一端打结利用;
第二步,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细砾石,然后铺一层沙子,一层炭粉。按照这个程序多铺几层,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在容器底部钻一些小孔,净化器就做好了。
我们把水倒进容器,水就会经过层层的渗透,净化之后滴下来。这个方法很实用,你不妨在出发之前在家里试验一下。当你把浑浊的水倒进去,而滴出来清澈的水时,相信你会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