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000000030

第30章 囚者·舞者——《芝加哥》

近来可好。世道好像不太平,听说着闹病闹灾,又听说着打仗了,可报纸电视网络里的信息,痛痒总是隔了几层。昨天晚上看的是奥斯卡颁奖晚会的直播,结果已经知道了,还是去看看这个盛大Pany的实况——是实况吗?看着真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9·11”阴影未散,巴格达已罩在现实的硝烟里,而妮可扶起她晚礼服滑落的黑肩带,盈盈一笑。

艺术,是直接的逃避还是委婉的抗争?TT,这个问题答案何在。在颐和园里看佛香阁,慈禧挪用海军经费给自己操办的生日礼物,可它以美为理由俯视你,让你的价值观道德感模糊,无从取舍。而奥斯卡是艺术,是商业,是名利场,也许,更是一场游园会。在这里,不要找别的什么,记得找自己的快乐。原因可以是钱,绯闻,或者艺术。

最佳导演颁给了罗曼·波兰斯基,而最佳影片是《芝加哥》。二战中的钢琴声与半个世纪后的歌舞升平混响,生与死的主题,在半个世纪后换成了名与利,生存的欲望有着理直气壮的纯洁面目,并在琴声中升华为精神,而名利的欲望同样是理直气壮的,在现实与幻想中,以歌,以舞,不是陈情,而是宣谕。

这是个好片子,尽视听之娱。它有讽喻,而些微的轻嘲之色,转瞬被淹没在欲望的洪流之中一一它的态度是暖昧的,想要隔着距离去冷眼旁观,又止不住流露出逢迎渴盼。镜影里分裂出无数的人,踏着同一节拍。也许半推半就就是主流,进一步退一步,那是策略,面对时机,或不得已。

于是《芝加哥》中最动人心魄的一支舞,是芮妮·齐薇格的那支镜厅里的独舞。她姿色平常,却立志要成为传奇,她的决心如此强大,舞步有如进军,她幻化为双影,三影,无数重影交叉错陈,是反躬自省么?不,是化身亿万。这支舞是一支煽动的舞,号召一场平常人的革命,但不找理想作为旗帜,而直接接通共同的欲望。贫乏苍白的人生不是要升华为朴素圣洁,而是雄心勃勃地,让它丰饶、糜烂、穷奢极欲。道德说,这是沉陷的沼泽,但沼泽之下的地狱,何尝没有狂欢节。如果只此一生,无神论否定了之上与之下的可能性,那么仅就过程而言,下落有着更自然本原的快感——它符合地球的引力定律。

戴着面具的木偶舞是一段没有说服力的教诲,像是色情小说里例行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伏剑斩愚夫”,这两句话也许还成了一包板蓝根,安慰自己有了抗体。而我觉得有趣的,是这个戏设在监狱与舞台间,以一张普通的脸,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表情,让现实与幻想、观众与角色,有了自然的沟通与对照。

因此《芝加哥》中最美的那一场舞,应当是监狱中女囚的各自倾诉。在冰冷的铁栅间,有着柔软生动的肉体,这是囚者之舞。生命与死亡,快感与罪恶,以及血腥里透出来的爱的痕迹,错乱却精工地编辑在一起,由一条红绸作为鼠标,点击着敏感带。在这里,杀戮指向着性,爱指向着死,而一切的温柔与暴烈,都还是由切生生的,身体来概括。也许,是铁栅给了舞者隐秘的动力,被囚的欲望,更加膨胀滚烫——简陋的囚衣之下,她的幻想是华丽的舞裙。这也许不只是形式的唯美对照,而是有意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了真相。囚者与舞者,白玫瑰与红玫瑰,是一切人,是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超我,它们看似彼此仇恨,而又不可切分,边界模糊。它们使芮妮·齐薇格的表情坚决中带有一点茫然——甚至有时还有一点思考的神色,但这神色转瞬而逝,她不要思考,要舞蹈。

这《芝加哥》,真是特别的现实主义。它只关注俗世的问题。这里面,有背叛,有妒忌,有谎言,全都坦荡荡。它不提出救赎的可能,而给了名利之欲一个美满的结局,一个喜剧。它的美是尹雪艳的美,爱情亲情友情一概缺席,身体是存在,精神是虚无,此岸即有现世的酬报,不论将来的洪水滔天。最后,芮妮·齐薇格与凯瑟琳·泽塔一琼斯共舞,走进了自己的梦想。——而事实上,在这样的叙事里,身体也仅只是载体,载着名利的千帆竞逐。

这个影片是文明的成就,名利在施虐的尽头,居然也成就了艺术——这种美的形成,不可否认,TT,我却还是理不清其中逻辑。

而从这个歌舞片回头,去看另一个歌舞片,也关于囚者与舞者,是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它一点也不现实主义,是理想主义,道德主义,的悲剧。

虽然《黑暗中的舞者》用DV拍就,却可以从某个角度,说它的意识形态比《芝加哥》来得更“好莱坞”——如果我们把“好莱坞”理解为一种商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主流总是需要温情的,《芝加哥》太不留情面了,而这黾个温情脉脉的片子,亲情友爱俱全,催人泪下。给我们美,而鼓舞我们以善和爱。

美、善、爱是终极的理想,而肤浅的教诲(对于叙事艺术来说,这种教诲通过故事实现)则将之庸俗化。《黑暗中的舞者》有一个濒临庸俗边缘的危险的故事,而挽救了它的,是比·约克,她的面容与歌声。

她亦是囚者,被囚禁于黑暗之中,而黑暗之中,想像力带来了。现实中没有的光明,表达力将这光明化为歌舞,诚敬颂扬。光明太抽象了。没法用现实的方式来让人信服——还可以有这样的一个世界。而歌舞也是抽象的,与大光明的美有着相似的气质:与现实的疏离。也许正是疏离才能成就美,盲者对光明的歌,是最纯净的歌。而我认为,比·约克有一种极难得的纯净气质。她生得,不是世俗的美,也不是世俗的不美,她与芮妮·齐薇格是两个极端,后者是芝加哥夜总会舞台上的舞女,五色五音五味,感官丰盛到堵塞。而前者是冰岛的歌唱精灵,有一副孩子的天真表情:相信。因着她的相信,所以我们,也才相信了。这种相信不是感官的,是心灵的,她的气质是“脱俗”的。

在《黑暗中的舞者》中,也有两个极美的歌舞场面,一个是著名的用100台DV拍的火车上的歌舞,火车从田野间穿过,蓝天绿树,水光鲜明,她唱着歌,抬头是天,低头是地,这样的美,不是《芝加哥》的人定胜天的带有些悍气强硬的美,而是天人合一的欢悦融洽的美。她笑着看笑着唱。他问她:“你看不见吗?”她还带着笑容,说:“看得见。”而当火车远去,声音消逝了,画面褪色,她坐在轨边,不笑了。

影片到了最后,主题渐渐偏移了,不再是关于爱,而是关于死。死刑前的段落,是她的歌,关于恐惧,以及用以抵抗恐惧的幻想与希望。当绳索套在脖子上了,她哭,喊,世界越来越模糊,但她终于又微笑地唱起歌,低低唱起,越唱越高。“如果愿意,这就是最后的歌”,她在歌声里总是笑的,天堂越来越明亮。比·约克的声音,又薄又实,是一根韧的丝线,直抛到天,又明晦闪烁在人间。

这段戏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杀人短片》是很相似的:对绞刑细节的残酷描写,受刑者面对死亡的恐惧软弱。但是《杀人短片》只能写实,死即是死,而《黑暗中的舞者》可以抽象,在歌声中将死引领至永恒。——歌声兼有身体与心灵的气息,它可以从身体出发,走向精神。这又让人想起《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了,那个唱着《神曲》的薇罗尼卡,听任歌声引领她走向了天堂,情愿委弃了肉身。

《芝加哥》是更重于舞的,而《黑暗中的舞者》更重于歌。前者享受的是中间,名利与身体,后者追究的是两极,生死与爱。而人总是,被囚禁。这些被囚禁的歌者舞者,以歌以舞,想像自由——只有想像的自由,才是彻底的自由。动作与声音的极致的美,是身体的奇迹,与灵魂的通道。

唉,TT,我这样不辞辛苦,以文字来形容歌,形容舞,探究其中的缘由与意义,是不是刻舟求剑了?歌舞之中,身体从现实中抽身而出,任性纵情,想必是件快乐的事。但被囚禁在文字中太久的我,身体如此怯弱,只能以十指的舞蹈,敲出一曲打击乐,在夜半三点,向你投递。且:长歌怀《采薇》。

七。

同类推荐
  • 收藏的江湖

    收藏的江湖

    本书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书风法雨

    书风法雨

    当下书坛浮躁,崇丑尚怪、恶俗吹捧等现象泛滥。本书无意安排一条主线作铺陈式的系统阐述,更关注书法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取向。从书法的本质入手,谈执笔、运笔、临摹、书体的演变、书风的流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千年书法时间与历史的高度,纵谈古今名家佳作,求学书之正道,提出了学书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技法义理和书论考据并重,对流行观点的辨析有理有据,指出经典与时弊的区别,庸陋浅滑与典雅萧散的不同,以廓清迷雾,匡正扶危。秉承作者在诸多领域专业写作的一贯风格,博学敏锐,坦言直击,痛快淋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满映”电影研究

    “满映”电影研究

    《"满映"电影研究》是根据我在北京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今天能够出版这《"满映"电影研究》,心里颇为高兴。有幸结识从前的李香兰——山口淑子女士是我长期从事伪满研究的最大的推动力。关于《万世流芳》等一些宝贵资料是她亲自提供给我的。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热门推荐
  • 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李宗吾以及《厚黑学》,我们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本着严谨的态度,从《厚黑学》中抽取了一些积极健康且较有正面价值取向的精髓加以总结,并结合现在生活的各种现象和困惑,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人情需要厚养,人缘需要厚结。为人处世,非要有“厚”的功夫不可。人情需要“厚”养,人缘需要“厚”结。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就,首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丰厚的人缘。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天师报告

    天师报告

    天生对灵异磁场敏感的主人公李彦,本来是软件公司的小职员,无意中卷入一场阴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死去,自称接受赏金受邀出面保护李彦的神秘人,能处理超自然现象专家的黎白和他的妹妹黎露出现在李彦的面前。为了寻龙,三人经历了蜚兽、凶宅、狐仙、蛊惑、山神一些列“真实”的“灵异事件”,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围绕在他们身边……
  • 剑薇

    剑薇

    一个是网游里的江湖,一个是瞎胡闹的校园两个世界的交织,讲述着一段故事。林鉴,是个好性格的青年,不是坏人,除了不是很勤快,还怕麻烦,基本上不会让人太讨厌。生长于武术世家,所以,在游戏里会比别人稍稍强一些吧。不过在学校里,逃课泡妞什么的,还是得慢慢来呀。
  • 酋长大人很霸道

    酋长大人很霸道

    一朝穿越,苏小米发现自己回到了史前一万年,一个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世界。所有的男人都是从树上结出来的,没有人知道女人为何物,没有人知道女人可以派什么“用处”。她作为未知物种,被最强部落“咕”族族长救下,他的残暴比起传言有过之而不及。于是,她开始了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的宠物生涯,直到她有朝一日偶尔获悉,她居然还有办法回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豪门蜜婚:落魄千金太纯情

    豪门蜜婚:落魄千金太纯情

    (全文完结,放心阅读。)他是商业界的主权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是落魄的名门千金,温柔纯情,不知世事。他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第一天代班的她,就误惹上了冷酷的大boss!她的拒绝让他莫名的火大,抓住她的弱点,威胁道,“我可以让你父亲再次醒过来,条件是……”他俯在她耳边,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她将身心全部给了他,可当她从医院再次醒来时,似乎一切都变了……将她视为珍宝的他,却对她说:“……”
  • 妙手神医

    妙手神医

    继承了龙虎功的潘小花在猥琐师傅的教导下,泡美女,踩坏蛋,治病救人,都市生活逍遥自在;调教傲娇萝莉、逆推强势御姐,情挑美艳总裁!且看潘小花如何在这风骚的大都市中混得风生水起!
  • 创业型老板

    创业型老板

    本书运用作者首创的对称方法与“五度空间”方法与模式,以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为背景,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指出创业不仅是企业形成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管理的一种模式;而创业型老板,既是与时代要求相对称的新型老板,也是与时代要求相对称的老板新的素质结构。创业型老板,是以领袖的心态经商的,人格型、创新型、学习型、合作型、和谐型老板。创业型老板的素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书提出了这一系统工程的基本框架。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学者的分析力度和畅销书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
  • 造梦师之勒曼研究院

    造梦师之勒曼研究院

    神秘的勒曼研究院,科学还是圈套?冷血的黑貘共济会,信仰还是阴谋?一位是天才量子力学的高材生,一位以为是狂热宗教研究者,一位是靓丽的女艺术家,他们究竟会演绎怎样的故事?一部关于梦与现实,科学与信仰,爱情与背叛的科幻小说即将上演!敬请期待!读者交流群:127304591
  • 相识相遇亦相逢

    相识相遇亦相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月老,而月老的职责就是帮他们找到各自的另一半,那么当校草与校花相遇的时候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又会擦出什么火花?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