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300000002

第2章 金耀基 中国现代化文明的转型

金耀基:1935年生,原籍浙江天台。台湾大学法学学士、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著有《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大学之理念》、《中国民主之困局与发展》、《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的现代转向》、《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等。

金耀基

我初晤金耀基先生时,他已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荣退,才有空闲和我海阔天空地畅谈。印象中,他的研究室放了不少烟斗,后来大学校园里禁烟,有一次听他半开玩笑说:因为不能抽烟,所以回学校就少了。退休后,金先生喜欢旅游和写书法。游山玩水的成果是散文集《敦煌语丝》,与《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成了“语丝三部曲”。金先生前后送过三次书法给我,一次比一次好。

每次深谈,我总觉得金先生在看似悠闲的退休生活中,无时不在思考“大”问题。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进程,是他最难忘情的关怀。在辛亥革命百年之时,我在电话里提到想请他谈这个题目,他爽快地答应了。初稿整理出来后,金先生很认真地校订,几乎是重写了。

近来我读金耀基先生的《从传统到现代》,此书在1966年出版,当时金耀基三十一岁,何以见解如此独到?1966年10月10日,金耀基在台北新店为此书写的自序中感慨:“华夏文明,上国衣冠,竟沦到若有若无的凄局,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临这样一个文化绝续三千年未有的变局,除非血已凉、心已死,又焉能作太上之忘情!”1966年正逢国史上天崩地裂的运动,知识人心灵深处的巨大震荡,至今依然泛起涟漪。

金耀基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他认为在19世纪末,清王朝在西方势力侵凌下,屡战屡败,不止有亡国,且有亡天下之危。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是为求中国之富强,为争国族之独立与自由。一直到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历史长远的视角来看,不能不说是承接洋务、维新、辛亥以来的中国现代化的步步启开。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型文明走向中国现代型文明的一个“现代转向”。

金耀基认为中国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三个主旋律是洋务运动(从农业到工业)、维新运动(从经学到科学)、辛亥革命(从帝制到共和)。政治主旋律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所开启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走上了共和的不归之路。清代末叶,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百多年来,我们始终都是在变局当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学术文化、政治行政,都出现了数千年没有的面貌。他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看作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秩序中的种种变化。传统的文明秩序,诚如陈寅恪所说的是基于儒家的“三纲六纪”。这个文明的规范秩序自19世纪末以来一步一步地被解体了,而一个新的中国的现代文明秩序的重构工作是从清末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展开的。新的现代文明秩序从传统中蜕化演变,从19世纪到现在,还在转型之中,是跨越三个世纪的文明转型的“漫长革命”。

李怀宇: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百年了,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你怎么评估辛亥革命对此后中国的影响?

金耀基:这一百年,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长途中,有几个是现代化的标志性年份,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其一。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的体制上,是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帝制,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远景。这个政治秩序就是共和民主,也就是人民共和。中国的共和政治可以说是传统政治的一个“现代转向”。这个转向是以武昌起义为表征的。这个历史性变化跟过去的政治变化完全不一样,它不是一种朝代性的转换,是国家体制的转换,是传统的君主帝制转向了一个民主共和的体制。一百年前发生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从此走向共和的不归之路,但是共和之路非常崎岖坎坷,不时出现共和倒退,甚至反共和的情形,如帝制的复辟,军阀的割据。五四新文化运动标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其中民主的旗号是肯定并回应辛亥革命所象征的共和的正当性。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英文为“Republic of China”,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直接带来的共和。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文为“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以人民为国家的主体,都是以民主为共和的本质。

辛亥革命诞生的共和是一个早产的婴孩。武昌首义后,孙中山自美国返回,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但那个时候革命党力量根本不够,全国处于半分裂的状况,真正有力量的是袁世凯。所以,只能通过袁世凯去说服,或是强迫,让清朝皇帝宣布退位。避免法国大革命出现的大流血,袁世凯成功使溥仪逊位。孙中山就把总统位置辞去了,袁世凯成为大总统。袁世凯于1915年废除共和,恢复帝制,纪元为“洪宪元年”。但是不足一年,袁世凯死了。不过一年许,又有张勋的辫子军复辟,溥仪再登皇位,改元“宣统九年”。真令人有不知今日为何日之感。辛亥后几年有这么大的反复,显示那时候对于民主、共和这些观念,一般国人不清楚,就是很多政治人物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对共和的认同了。所以,袁世凯背叛了共和,张勋这个土军头就更不知共和为何物了。袁世凯之称帝,是共和之悲剧;张勋之复辟,则是共和之滑稽剧。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没有一个共和可以成长的大气候,此后十年,便是军阀割据称雄的局面,直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北伐统一。回看百年辛亥,在共和诞生之后,共和的权威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皇权受命于天的权威既倒,共和权威又不能立,这就出现了一个政治上的“权威的危机”。自军阀时代起,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政治秩序,多数时候不是靠“权威”,而是靠“威权”来统治的。这就表现为“强人”政治或“伟人”政治,都是“人治”,都与造神运动有关,这与“共和权威”的核心“法治”就远了。

李怀宇:君主立宪也是晚清许多人探讨的一条路子,在1911年以前,为何君主立宪和共和革命两种声音都在中国此起彼伏?为何最后革命压倒了立宪?

金耀基:君主立宪是康梁的路子。君主立宪维持了君主的位置,但统治的权源还是来自于人民。清末,清朝皇权衰败,国势危殆,以族国前途为念者,皆有救亡图强之心,当时就出现了康梁的君主立宪和孙中山的共和革命两种声音,两条路子。前者是英国政治现代化之路,后者则近法国政治现代化之路。辛亥革命之前有过几次起义,都告失败,相对而言,君主立宪这条改革之路由于朝野相呼应,势头较好。在日本的留学生中,君主立宪派的声望也是高过孙中山的革命派的。但是,清廷改革的步伐太慢,也太迟,慈禧死后,君主立宪之路已到尽道,立宪派中人也越来越多同情、认同革命一路。而革命派在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精英壮烈牺牲,碧血黄花,感天动人,像林觉民写的《与妻书》,读之能不动容?这些精英为革命成仁之精神与谭嗣同为维新改革而赴义之精神,同样感人至深,对世人的震撼当然很大。

鸦片战争丧权辱国之后,一败再败,国将不国。王朝的合法性,统治的权威性,基本上已经衰败了。李鸿章说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个大变局里,清廷皇室也知道非改革不足以适应危局,到了清末,即便慈禧也同意了君主立宪,此即所谓“晚清新政”。新政中有一项我觉得是大手笔、大事件,就是1905年的“废科举、设学校”。就我记忆所及,好像张之洞、袁世凯都是推手。“废科举、设学校”是中国文化、学术的“现代转向”,即是从经学到科学,所以,我是把1905年废科举一事看作跟1911年辛亥革命一样重要的。

中国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三个主旋律是: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洋务运动开启;二、从经学到科学,由废科举、设学校开启;三、从帝制到共和,由辛亥革命开启。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军事国防的现代化,此后扩及修铁路、电报、电灯、媒体等工商业领域,一直延伸到今日。百年来,中国从一个农业文明一步步走向工业文明。诚然,洋务运动本身是失败的,甲午一战是失败的表征,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之路。讲到晚清新政,1905年的“废科举、设学校”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一个现代转型,中国过去的教育与科举,都以四书五经为核心,1905年以后,学校里的课基本上转向科学如数学、物理等,经学在大学里已退出了。诚然,新政的“废科举、设学校”对于清朝命运没有发生太大作用,这件事其实做得太迟,也不够,但这件事却开启了此后百年学术、教育、文化的变化,意义深远。

中国文明的转型中,政治转型的主旋律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所开启的。辛亥革命之后,帝制是已经过去了,中国已经命定地走向共和之路。共和路,因为缺少一个共和的权威,所以始终没有能建立起现代的人民民主的政治秩序。但是,共和的价值却没有人会反对,可以说,没有人会公开说:“我是反民主的。”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口号与孙中山在辛亥首义后说“人民都是皇帝了”,皆是民主真谛的诠释。所以,在意识形态上,在观念价值上,民主共和的理念是胜利的。我要指出,君主立宪与共和革命固然是救亡的两条路子,但两者所立的政治体制都是独裁、专制的反义,两者实际统治的权源都建立在民意之上。君主立宪中的君主只拥有一些象征性的权力,是族国的认同对象。在英、日、泰三国,君主权力是有别的。这两条路子的最大分别,一是体制内的改革,一是体制外的革命。清末,体制内的立宪之路断绝后,立宪派也就转向革命派了。所以,武昌首义后,全国十几个省都纷纷响应,其中大都是立宪派人物。君主立宪之路,重要的是清朝贵胄(此时慈禧已死)自我断毁的。在这里,也值得提出一点,君主立宪派虽然把皇权稀释了,但君主的大位仍然是满族帝系中人来坐,并且是万世一系坐下去。这在当时有强烈排满大气候下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在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中是不存在的。这是清末君主立宪运动不能成功的另一个因素。

李怀宇:如果评价历史人物的话,辛亥革命时代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袁世凯。你对袁世凯如何评价?

金耀基:袁世凯是个政治“强人”,用传统讲法,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清末,新军是他训练的,新军不像传统的湘军、淮军,有新观念、新装备,可以说是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一个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袁世凯也是个改革派人物。不要忘记,他是李鸿章提拔出来的,他属于洋务派里面的人,这个人是有本事的。辛亥革命前后,他可能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但必须由他去说服或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之后他取代孙中山,后来正式成为民国大总统,当时他被誉为“中国第一华盛顿”。国人对他是有期待的,但我想,他并不想做中国的华盛顿,他对共和没有一种真切的承诺。他对于总统的权力受议会的种种制约很不舒服,而客观上,他认为中国不能行共和之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西方两位杰出的学者都觉得中国没有实行共和的条件。英国的布赖士(J .Bryce)就建议恢复君主制。而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harles W.Eliot)介绍给袁世凯做顾问的古德诺(Frank J .Goodnow)博士,是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他就认为中国缺少法治、个人权利观等,无法实行民主政治,故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企图。所以,最后袁世凯断然称帝,背叛了共和。袁世凯的时代性的限制还是很大的。袁世凯晚年走到历史的反面上去。

李怀宇:有人说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很多愿景,办实务好像没有太大的建树。你对孙中山如何评价?

金耀基:相对于袁世凯,孙中山不仅有时代感,还有时代的先见性。他掌握到世界性的历史潮流,他是走在历史前面的。说到“办实务”,当时很多人叫他“孙大炮”,这不外是说他是一个空想家。事实上,孙中山从决志革命时起,便一直在呐喊,唤醒国人认清中国身处的危境,呼吁国人革命图强的必由之路。我们看他手著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等著作,其视野之阔大,其论述之通达精辟,以及其中透露的救亡图强的心志,不仅非当时的政治人物可比,即使百年来的政治人物亦难得一见。孙中山虽然见到民国之生,但他深知民主非一蹴而就,所以对民主的发展,提出了“三阶段论”,即是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这在政治发展上说,是有意义的。这可见他对民主是有承诺的,但对实现民主则抱着很实际的态度。至于说到办实务,孙中山一生都在奔波,都在思考、演讲、写书、计划。他能不能做实务?我不知道,他很少有机会做实务,不过,他对中国的实业的发展有许多具体的方略策划,譬如建铁路,设港口,他能够把中国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宏图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计划,很充分显示他可以是一个办实事的实行家。但是,时代没有给他机会。我不想去美化他,更不是也不应把他神圣化,但是很肯定他,特别是他“天下为公”的志怀。

李怀宇:在1911年之后,孙中山提出的建国思想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金耀基:1911年武昌首义,共和诞生,这是孙中山建国思想的第一步实现。但新生的共和,命运多舛,开始有帝制的复辟,之后更进入十年的军阀割据。就“建国”而言,仅仅维持共和国不堕而已。但当时的“社会”却有不错的发展,即使在通商口岸与军阀的统治区,学术文化、工商业都有一定的进步。蒋介石的北伐统一后,一个现代国家的雏型已出现,不平等条约也渐次废除,而社会经济与学术文化上都继续有发展,但政治上只属于孙中山讲的军政期。1937年日本侵华,中国的现代化工作遭到中断,1945年抗战胜利,但不久中国即进入国共的内战,1949年国民党失败,退据台湾。在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的共和建国思想,没有得到太多的实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的建国之路。

在国共内战时,出于多种原因,国民党召开全国国民代表大会,实行宪政,但这出还政于民的大戏,弊病百出,不但未能收拾日渐丧失的民心,更暴露了一党民主的虚饰与腐败。国民党到了台湾,开始了戒严,“宪政”也就冻结了。从那个意义上讲,孙中山“还政于民”的思想在政治领域上是被冻结了。但是,孙中山另外有些想法,国民党痛定思痛为了生存也开始付诸行动,最突出的是土地改革。从全亚洲来说,台湾的土地改革也影响到以后台湾工业化的成功发展。当然,1980年代后是台湾现代化成功故事中最值得肯定的,这也是孙中山的思想在台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孙中山恐怕是两岸一个政治共同语言。孙中山一生的目标是建立中国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同时,他对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推崇的,在他心中,民主共和是现代国家的本质,他也推崇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王道精神,那是中国在构建世界秩序上的重要资源。他是一个有历史与世界眼光的人,他的百年前的思想,在今日全球化的时代,对中国两岸仍然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理念上,以共和立国,民主立国,这与孙中山政治的终极意愿是一致的。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在经济现代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世界上享有了名实相符的大国地位,与孙中山当年革命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惨境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应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话。但是,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的强国,一个普受世界尊重的现代国家,就不能不在政治上有进一步的改革。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定、稳定的政局。民主政治常予人一个产生乱象的政治。但讲到底,它不存在问题。黄遵宪百年前就说“太平世,必在民主”,实是有卓见的。中国三十年的经济现代化,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条探索实践之路,能取得巨大成绩,尽管也出现许多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的问题。政治现代化,也应该有当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的精神与勇气,这个路子可能慢,也可能出些小乱象,但比较稳健,同时能够过河,走上彼岸。

清末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讲到底,是中国传统型文明走向现代型文明的漫长道路。这是中国文明的转型。中国文明转型的三个主旋律中的政治主旋律是1911年辛亥革命开启的。政治主旋律是“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型。这个转型是中国文明三大转型中最慢的。创建中国共和的孙中山仍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摄影:林津鹭)

同类推荐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为了最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科恩画像,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科恩,西蒙斯一路追寻科恩的足迹,从科恩的出生地蒙特利尔开始,途经科恩曾驻足过的伦敦和希腊小岛伊兹拉,再到科恩音乐事业的发迹地。无论是循着科恩的足迹走过孟买的小巷,探访他入住过的切尔西旅馆房间,还是精细入微地剖析科恩的诗与词,西蒙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科恩之谜的答案。在她富有洞悉力的笔触下,科恩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一个男人的种种经历真实地浮现出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热门推荐
  • 神化时代

    神化时代

    天地巨变,动植物异变,虚空生物降临,人类从此进入黑暗的时代!昔日那在财富榜上叱咤风云的土豪巨富,再也不能挥洒着钞票买下世界!昔日那光彩照人的超模女神,亦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活着,是幸存者的唯一追求!在血与火的炼狱里,有一部分觉醒者,踏上了被神化之路!
  • 雷砾疯行

    雷砾疯行

    如果不能与你一起雷厉风行,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疯行天下……曾经,我一直以为,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你是我的故事。可是,我却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一味的以为天注定,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心不够坚定。“我躲你是因为我怕你,我怕你是因为我爱你。”“因为有了你,我学会了忍受孤独。”“砾儿,我将自己许配给你吧。”“阿砾,我愿意等,等你看清自己的心。”“阿砾,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我不要脸。”
  •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本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先生最具影响力的六部作品: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和《林肯传》。这些作品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书与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本教材讲述了网络营销中的技术、网上市场调查、网络广告及效果测评等九章内容。各章后均设本章小结、本章网站资源以及思考题三部分。
  •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文艺版:她,中东军火商的继承人;他,黑道少主。那年他遇到了她,一次次的相遇像是一条条的红线,将两人紧紧缠绕在一起,这究竟是孽还是缘?剧场版:灯红酒绿的酒吧中,一个长相妖娆的女人走来,“帅哥,一个人?”“两个,还有一个在我肚子里。”“……”
  • 重生之名门毒女

    重生之名门毒女

    沈漓十七岁嫁给君澜,敛尽锋芒,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对夫君情深意重。仍抵不过无上的权利与诱惑,一场精心设计的捉奸在床,她被深爱着的夫君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亲手送入地狱,从此暗无天日,骨肉分离。夫君踩着她的血泪扶摇直上,官拜丞相。妹妹夺了她的一切得尽荣宠,享遍繁华。宠我,弃我,最终怀着满腔怨恨受尽烈焰焚身之痛。如今重新来过,沈漓发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 当现实照进梦想:城市“蚁族”的奋斗哲学

    当现实照进梦想:城市“蚁族”的奋斗哲学

    本书一方面给读者心灵上的指导,让迷茫的年轻人找到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有实用的地方,比如:如何找工作,如何适应残酷的职场竞争,如何跳槽,如何增加收入和理财等。
  • 岳柱臣传

    岳柱臣传

    本文以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的时间段,为历史背景,呈现了以岳柱臣为代表的武术家,在国家遭受外辱,人民罹患苦难之际,挺身而出,以一介武夫之力为国献身的悲壮故事。文中既有关天培、曾国藩、左宗棠、琦善等历史人物,也有陈长兴、杨露禅、董海川等技艺超群的武术宗师,还有岳柱臣、张屠蛟等虚构的艺术形象。在虎门大战,火烧圆明园,大败江南大营等历史事件中,穿插江湖武林的恩怨情仇,真假虚实之间,故事已经开始。
  • 所谓废柴:腹黑三小姐

    所谓废柴:腹黑三小姐

    原本只是小学生一枚,却被无端陷害。内心的平静让她心惊,路过澡堂,异光突现,却是来到了闻所未闻的妖界。为了报这陷害之仇,她过了堪称绝望的半年。再次回来时,却得知罪魁祸首不过是被幻灵控制而已。轻笑叹过,她选择离开学园,和唯一的朋友步入星光镜,却是来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但为何连下人都给她脸色看?那些穿越小说不是说只要天赋好就无敌的么?她也天赋好,可都被身上的封印毁了!不仅压制修为被当成废柴,还有坑爹诅咒!不是雌性桃花朵朵,就是坑爹吃货,所谓心灵的创伤就是如此……为了小命,为了摆脱诅咒,只能怒升等级,双倍的升级!身边附带嚣张大神和贪玩主神……却堪比摆设。而当她好不容易和小伙伴们到达巅峰时,却……
  • 鸿天剑

    鸿天剑

    手持一把鸿天剑,闯荡江湖,经尽磨难,最后猛然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已经踏上了一条逆天之路!为何大宋皇陵供奉着他的神位?为何家家户户都奉他为神?他何德何能竟能得举国敬仰?他有何不凡竟能震慑天下?…………华山论剑有何蹊跷?地下幽洞有何奥妙?红尘秘境有何机缘?天外天之战有何辛秘?其中惊险你可知晓?其中隐秘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