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2600000021

第21章 区域矛盾(4)

1.区域发展差距的定性分析标准

关于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理论界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对区域差距不必大惊小怪,区域发展差异是必然的客观历史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区域发展差距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会天下大乱。在此,对于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提出一个定性分析标准,供理论界参考。这个标准包括两点:

第一,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的人口大国,区域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有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是,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容纳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区域经济差异已经引起劳动力的过度流动,使得某个区域的城市就业压力较大,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和城市正常生活,那么就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的表现。民工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劳动力过度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的国策之一。如果区域差距引起不发达而资源丰富的地区长期依赖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支撑和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从而引至经济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的表现。

2.生产要素流动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辩证分析

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不少学者寄希望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来缓解区域矛盾,实际上对这个观点需要辩证分析。“威廉姆森法则”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得出了国民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呈现倒U型关系的结论,地区差距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会扩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会逐渐缩小,即先发散后收敛的趋势。但是,这一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的观点必然存在许多限制性条件,例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基于人力资源之上的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的接受水平和区域长远发展潜能。这里,讨论一下生产要素流动性问题。

第一,生产要素流动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基本条件。如果对资金流动性加以限制,那么就会促使不同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趋异或者发散,扩大区域之间的差距。

第二,生产要素流动会遭遇一些障碍。劳动力从低收入区域向高收入区域流动不仅受到户籍等制度性障碍的约束,而且必然会遭遇诸如信息成本、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障碍;资金流动也受到落后区域的制度环境、高信息成本、人力资源及自然资源、配套设施建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第三,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区域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资金流动可能对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或者GDP的增长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沿着均衡的增长途径趋于收敛或者缩小区域差距;而劳动力流动则可能对区域收入水平的趋同或者均衡增长起决定性作用。

第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其流动的方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如果引入收益递增概念、产业聚集趋势和生产技术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就可能导致生产要素不会由发达区域流向落后区域甚至出现逆向流动,发达区域就会保持甚至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使市场体系越来越偏离均衡状态,从而区域之间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导致区域差距缩小的设想化为泡影。这一过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现象和各国增长经验相一致。

(三)协调中国区域矛盾的基本原则

协调区域矛盾,统筹区域发展,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层面的战略要求。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建立跨省区市的区域经济体与发挥各省区市积极性的关系,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指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等各种区域都得到发展,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发展,物的价值和人的发展都得到全面实现。

2.努力促进区域合作,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原则,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协作,缓和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矛盾,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种区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区域关系融洽。通过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新格局。

3.从大国国情和区域实际出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域广大,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等千差万别,必须坚持坚持区域发展多元化原则。从统筹区域发展的四大区域来说,各自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西部主要是落后问题,东北主要是萧条问题,东部主要是膨胀问题,中部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从各个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而且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现实基础。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协调中国区域矛盾的基本对策

促进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及政府决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时不能不涉及非市场力量——政府行为。政府的决策或者制度的制定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或者经济运行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地完成,政府缩小区域差距的意愿及其左右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区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的作用可以通过长远规划,逐步实现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

1.调整区域政策,继续推进西部开发

调整区域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发展,是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深思熟虑、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以来,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区域人口较少,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远低于东部区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新一代集体对以往正确决策的坚持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西部区域,难点也在西部区域,特别是在西部区域的广大农村。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进而言之,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西部区域发展滞后,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发挥西部区域优势,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空间;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同时,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大多数都在西部,大江大河源头也在西部。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众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第一,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基础设施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西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陆续新开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大为增加。一些枢纽机场的改建扩建和支线机场的建设、铁路和水运等交通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高速公路的2/3左右都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建成的,交通干线、水利枢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通信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了明显加强。西部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退牧还草取得较大进展,天然林保护、水污染治理、江河源头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展开,对西部区域的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体制创新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尤其是国家西部区域“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西部区域“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实施国家西部区域“两基”攻坚计划是,是党中央、******扶持西部区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区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西部区域的“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西部区域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2006年对西部区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于农村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区域,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区域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两基”攻坚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2007年,现代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园,生活在相对闭塞环境中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共同成长进步。

第四,西部区域民众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西部区域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商品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上迈出了新的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确立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优势观、人才观、合作观,在开发体制上逐步形成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型西部开发机制。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西部区域人民看到了西部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但是,西部区域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与其他区域特别是发达区域的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必须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2.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区域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区域崛起,鼓励东部区域加快发展,在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分工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合作,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这是党中央把握规律、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区域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际公路和西电东送工程。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大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植被保护,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边境贸易。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东北区域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2003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区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2007年******批复正式公布《东北区域振兴规划》。《东北区域振兴规划》以“一条主线”、“六个加快”为核心展开,即: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施东北区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实施东北区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是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东北区域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同类推荐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技巧和心得,虽然主要针对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秘笈”实际上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是适用的。大同小异,其他语种的译员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吸收。考虑到自己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还专门采访了10多位优秀的成功翻译人士,多角度介绍了他们做翻译的经验、心得,比如女士做翻译应该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小语种译员的从业心得以及营销策略,等等。希望能“授”读者以“渔”。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王牌女侦探

    王牌女侦探

    一桩桩连环杀人案,一个特邀成立的CM部,蛛丝马迹之下,精巧杀局也敌不过玲珑心肠的缜密追查。职场上,她是冷静睿智的刑警精英;情场上,她是有苦难言的负心人。校园少女神秘死亡,一把神秘的钥匙,线索直指三年前的一桩旧案:京城权少被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法庭,轰动全国!彼时她家破人亡流落异乡,他前途尽毁饱受屈辱。三年后,他卷土重来,当她被他找到,爱恨纠缠的背后,竟是不死不休的谜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狼宠

    狼宠

    初见,他是她在雪地里捡的奴隶,惊才绝艳。离散后重遇,他已是摄政王,而她是在逃女犯。心已深陷,忽而发现他的惊天秘密。一场情殇,江山几易其主。她只想无争过此一世,却偏偏,逢此,大争之世!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无限之客旅

    无限之客旅

    曾幻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以四海为家。这是一个本已对生活失去热情的男人,被命运所呼唤,穿梭在无限的幻想世界里找回自我的故事。PS:本书设定主要引申自zhttty,观沧海,咆哮的风月,同时向所有为无限流事业添砖加瓦的先驱们致敬。
  • 惊世毒女:废材三小姐

    惊世毒女:废材三小姐

    凤瑾,从小被认是天生痴呆,一觉醒来,早已换了个灵魂。且看她如何逆转,炼仙丹,契神兽。。。
  • 三国之吕布称霸

    三国之吕布称霸

    特种兵易风在一次的歼灭战中,糊里糊涂成了三国战神吕布。一代英雄吕布就得死于“白门楼”吗?易风是现代人,具有知晓历史的前景。既然老天让自己来了,那么我就逆天改命,我就不信自己知道历史后,还是斗不过命运?
  • 末日之境

    末日之境

    世界在末日之时,101位英雄拯救了世界,这新世界早已与原来世界不同,寒风在一次奇遇之中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 三国之真无双吕布

    三国之真无双吕布

    花开花落间,已是一个小小的轮回,当吕布舞戟于虎牢关前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有如蝼蚁般的废柴,战曹操、败刘备、得徐州,每一次的战争,都让世人惊叹他的勇武,但最后他失败了!被曹操缢死在白门楼前,撼世将星就此陨落,爱其者,皆叹之,怕其者,皆庆之。能力十足的吴振源,因失恋,酒后一不留神,出了点意外。论学习,他是K市的文科高考状元,轮竞技,自打出娘胎以后,就没挨过揍,论爱好,三国粉丝中的铁杆吕布迷,论人品,处男一枚。诸葛亮对刘备道:“主公,只要东吴肯与咱们联手抗吕,纵还荆州,也比亡国强啊”孙权皱眉道:“父亲倒是与吕布有些交情,可惜,英年早逝,孙仁,你怎么看?”郭嘉呕血道“告知..主公....先...伐..吕布”一代鬼才,气绝之时,仍双目圆睁!貂蝉依偎在吕布怀中嗔道“我们姐们两个陪你,你只是睡的还好吗?”
  • 影后谋婚,Boss请小心

    影后谋婚,Boss请小心

    她本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明星,一场阴谋却让她失去了一切。三年后,她换身归来,却成了他最憎恨的仇人!他恨她,报复她,她却轻勾红唇,抱着他的脖子璨笑道:有爱才有恨,你越恨,表示你越爱,你恨我入骨,便爱我入骨。
  • 超品兵王

    超品兵王

    低调小商贩,邂逅逃婚千金大小姐,无奈卷入是非中,再掀世界雇佣兵之王荣耀:颤抖吧,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