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000000042

第42章 仁义大哥(2)

刘备与曹操相比,也是有条件行王者之术的。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就其血统来讲不能称其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他来匡扶汉室自然就没有刘备名正言顺,所以曹操不是以仁义道德为旗号,而是崇尚实力;刘备有高贵的血统,这样他就有了名分上的优势。及至入西蜀而称帝,也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绝不会像曹操那样被打上“篡汉”的印迹。两者的行为和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效果却相差甚远,最关键的还是刘备始终都沾有正统和血统的光。所以,仁义道德对刘备来讲,既是一把保护伞,又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工具。三国时期,仅仅靠王者之术是不可能实现雄图大略的。赵蕤在《反经》中说:“由此看来,在争霸的时代实行王者的教化,就不合时宜了。在强国之世,实行霸者的威政,也是行不通的。若时逢人心狡诈,正道不行之世,却要施行先王之道,广泛推行德政教化,就好像是有小孩溺水,急等善泳者拯救,却向其家人报告说赶快去救火一样的荒谬。其本心可能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能说他是‘通于时变’吗?”可见统治者要取得好的统治效果,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顺应时事的变化,而不能墨守成规。陈寿讲得很明确,刘备正因为不能变通,机权干略不如曹操,所以只能狭守一隅,而不能实现其更远大宏伟的抱负。不过刘备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有“机权干略”,在王者之术下也要行霸者之术,诸如杀吕布、掩真心、取益州、入西川等等方面也运用了权术。就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的仁德之术,体现在五个主要方面:一、恭敬。纵观刘备的一生,由小及大,为人处世无不以恭敬而处之。他三让徐州:一方面,自己实力不够,怕因领徐州而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则深感自己才少德薄,难以担当大任。在颠沛流离多年之后,他听取了水镜先生的意见,诚心诚意地寻求贤才,三顾茅庐不乏恭敬谦逊之语。他的恭敬相应地换来真诚的相待。所以,尽管他尚处位卑势单的境地,却无处不受尊敬。如他投曹操,曹操待如上宾;他奔袁绍,绍亲出邺城二百里相迎;其部众散而复聚,足见其凝聚力之强。二、宽厚。《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宽厚之处颇多,最突出的一例是,他入主成都后对其部下所作的人事安排。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同时,对刘璋等亦行宽大处理,“设一大宴,请刘璋收拾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绶,令将妻子良贱,尽赴南郡公安住歇”。当然,刘备的宽厚中也含有心计。如在如何夺取西川的问题上,他与庞统、法正发生了分歧。当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时,庞统主张设宴以杀之,法正也积极支持,但刘备却不同意,说:“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表面上看这是刘备宽厚的又一体现,但实质上刘备的战略眼光要远得多。刘备大军入川,刘璋的灭亡只是迟早而已,刘备此时所虑并不是解决刘璋,而是要解决民心所向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不能由他刘备来背“同室操戈”的坏名声,他要设法找到有利的借口,待民心顺又有正当的理由时,他也不会心慈手软的。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刘备的心思的确要高人一筹。

三、诚信。讲究信义、信用这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君臣之信、朋友之信、兄弟之信,都要求彼此之间真诚相待,不受恶语的中伤,也不怕敌人的离间。坦诚不二,始终如一,这也是刘备仁德的重要内容。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结下“鱼水关系”,从此便将军国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对其言听计从。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则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成为千古佳话,其中“信”字起了核心作用。刘备为信守“桃园誓盟”不惜丢弃江山而不顾,东征伐吴以雪关羽被杀之恨,此乃“信”所致。及夷陵败溃,白帝托孤,对诸葛亮嘱以身后大事,也是“信”之所致。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只剩下百余骑,奔到天明,未见敌人来追,方才歇马。正凄惶间,糜芳报说,赵子龙投曹操去了。但刘备坚信子龙决不会背叛,可见彼此相知之深,信念之坚。而正是由于这种信任,刘备手下才出现了一批甘愿肝脑涂地、至死不渝的仁人志士,其事业也才能得以壮大。四、勤敏。在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人欲横流、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单纯地讲宽厚是不行的,具备了机智和敏捷素质才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对此刘备有充分的认识。虽然从总体上看刘备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明目张胆地运用霸术,但其机谋权变的本领还是有的,这为他壮大自己的实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实刘备是大智若愚。他在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下曾与曹操有过几次交锋,但终以他胜曹败为结局,可见其智虑之深。第一次是荀为曹操献“二虎竞争”之计,力图挑起刘备与吕布的矛盾,但刘备在接到曹操来信后便已识破其计谋,因此一方面敷衍曹操,一边又暗中实告吕布,破坏了曹操的计谋。接着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使袁术攻刘备。刘备得诏书出兵讨袁,明知是计,但又不敢违抗,只因张飞醉酒误事,被吕布袭了徐州,曹操是一计被破,一计得逞,打个平手。第二次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一语道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一惊,不免失态,但又能随机应变,借用“圣人迅雷风烈必变”来掩藏过去,使曹操没有完全窥视出刘备的真心,这次是刘备胜。第三次曹操与刘备擒杀吕布后,曹操对刘备实施控制,而刘备则日思脱逃之计。突报袁绍已破公孙瓒,而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于是刘备自愿请兵半路截击。曹操虽然同意却并不放心,叫朱灵、路昭两人暗中牵制刘备。途中刘备催促急行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不受笼网之羁绊矣!”曹操此番又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刘备老实是错误的,他在许多问题上也是善于玩弄权术的。再如白帝城托孤,孙盛就指出:“苟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涂。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意思是说,如果认为所托的是忠贤之人,则不必说这种话,如认为所托非人,说这种话就会给他作为篡位的借口。毛宗岗对此也疑道:“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话乎?”其实,这是刘备为保其江山设下的又一计谋。他明知刘禅是扶不起来的,而诸葛孔明才是国家之脊梁,孔明掌权要废后主易如反掌,所以他才说出以上话来,其目的在于封住孔明之口,锁住孔明之行。果然,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毕,叩头流血。同时,刘备还让李严也为托孤大臣,实为达到牵制孔明之用。可见刘备也不愧为一代枭雄。五、慈惠。君惠臣忠,刘备也确实能努力做到通过自身的修养来吸引人心、军心和将相之心。他在任平原令时,经常和部下同席而坐,同簋而食,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众多归附。君主在统御群臣时存在一个双向运动的问题:一方面,君王要努力作出表率,要为民众办实事,对臣下要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群臣受其恩泽,就能尽职尽忠。相反,作为君王如果暴戾无道,视民众如草芥,视群臣如走狗,****可反之,群臣亦可弃之。刘备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他把自己的战略重点放在了争取人心上,而不是争权夺利上。这从他推行仁政、爱护百姓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刘备初次遇见徐庶的时候,有这么一段精彩的对话。徐庶对刘备说:“我想看看明公的马。”刘备下令把马牵来。徐庶看后说:“这是的卢马,虽然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以骑。”刘备告诉徐庶这匹马救了自己的事情,徐庶还是说:“这是救主,不是妨主也;最后这匹马一定会妨一主。我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您心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赠给他,只要妨过了此人,然后骑它,自然便无事了。”刘备听后脸变了颜色,说:“您刚到这里,不教我走正道,便教我做利己害人之事,我不敢再求教您了。”这时,徐庶笑着说:“一向听说刘皇叔仁德,不敢轻信,所以用这些话来试探啊。”刘备也改容起谢。徐庶说:“我来到这里,便听到新野人唱一首歌:‘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您的仁德啊。”即使刘备请来诸葛亮做军师后,对于军师的计谋也要按照仁德的标准去执行。当诸葛亮劝说刘备趁刘表病危的时候,夺取荆州的控制权,刘备却搬出“不合道义”的理由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说:“新野地小,不可久居。听说刘表病危,可趁此机会,取荆州以安身,不然难以抵抗曹操。”刘备说:“你说的话很不错,但我刘备接受了景升的恩惠,怎么忍心夺取荆州。”诸葛亮说:“今天如果不夺取,后悔莫及!”刘备则说:“我宁愿去死,也不忍心作负义之事。”刘表病情越来越重,派人来新野请刘备去托孤,刘备于是带着关羽和张飞到荆州见刘表。刘表对刘备说:“我已病入膏肓,不久就要死了,今天特意托孤于贤弟。我的儿子无才,恐怕难以继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刘备哭着说:“我一定尽全力辅佐贤侄,决不敢有自领荆州之意。”这边伊籍和刘表的长子刘琦来找刘备,请求刘备趁曹操还未到达荆州前,以吊丧为名,把刘琮诱出来,顺势拿下,杀掉他的同党,这样荆州便可以转到刘备手中。诸葛亮认为此计可从,但刘备哭着说:“我的兄长临危托孤于我,今天如果抓了他的儿子而夺占他的地盘,死后到九泉之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我兄长呢?”诸葛亮说:“如不这么做,现在曹兵已到宛城,我们如何拒敌?”刘备说:“不如走樊城以躲避他吧。”刘备完全不顾曹操大军的追击可能使自己全军覆没的危险,带着数万荆州士民缓慢前行,结果屡屡被曹操追上,百姓死伤惨重,刘备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力量也基本消耗殆尽。尽管这样,刘备仍不担心自己的力量是不是会被彻底消灭,而是为随行百姓的死伤痛哭不已,足见刘备是不顾一切地高举“道义”招牌。刘备十分心疼跟着他逃跑的成千上万的百姓,他决不会丢下这些百姓。虽然刘备告诉百姓:愿意跟随者一起走,不愿意跟随者留下来,但百姓们说:“我们就是死,也愿意跟随刘皇叔。”结果,这些百姓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冒险渡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见此状哭着说:“为我一人而使平民百姓遭此大难,我还不如一死!”说完,就要投江,左右急忙救止。张飞保护着刘备,且战且走。到天亮喊声渐远,刘备歇马一看,只剩下百余骑,百姓、家眷及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人,都不知下落,刘备大哭:“十数万生灵,都因跟随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都不知死活,纵然是土木之人,也要悲伤啊!”刘备多次悲痛而落泪,这种感情流露,有助于树立他仁德宽厚、爱民如子的形象。试想谁不愿意跟随真诚对待自己的主人呢!即使自己的主人现在处在危难中,也不愿意抛弃自己。也许就是刘备这种“道义”的招牌吸引了众多的知名人士转而投靠他的。赤壁之战后,周瑜得了南郡,刘备占着江南的公安,荆州士民叛曹投刘者络绎不绝。周瑜也是一代英雄,而且近在南郡,荆州人为什么不投他去呢?这说明刘备确有过人之处。

对待民心,刘备使用“仁”,部下劝他攻刘琮,他不肯,却去刘表的墓前大哭,这一哭把荆州的民心都带走了,最后孙权竟不得不把已到手的荆州让给他。攻益州时,庞统劝他急攻,他认为民心未得,先要厚树恩义,时机到了才肯用兵。表面上看来有点迂腐,实际上却隐藏着大智慧。刘备既仁德宽厚,又承汉室之正统,其用人必以德才兼备。他与曹操不同,曹操是唯才是用,只要是人才,不论其品德修养。所以,曹操阵营中虽然良智良才众多,而奸诈之辈也不少。如司马懿虽然为一时之俊杰,但他又不愧为曹操的门生,其奸诈擅权之术不在曹操之下,曹氏天下终究为司马氏所取代,而且还把曹氏集团的大部分人都杀了。魏将钟会、邓艾在灭蜀之后,也多怀异心,钟会首先叛变,继而两败俱伤,可见曹操是自食其果。相比之下,刘备则坚持采用王者之术,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唤起部下的忠诚,蜀汉政权虽人才相对较少,却几乎没有人真正叛逃,始终没有被篡权的危机,在这一点上,刘备做的要比曹操成功。用人大师

刘备在军事上不具有第一流的韬略,但是在权术上,他却是三国中最高明的。他白手起家打天下,不靠死拼,而靠巧取,其中的奥秘,全在用人上。他的用人之术,无论曹操还是孙权都不能相比。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求贤若渴公元201年,刘备驻兵新野,荆州豪杰归者日益增加。刘备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缺少优秀的谋士,因此留心寻访人才。当时襄阳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刘备找他询问天下大计,司马徽推荐隐居的“卧龙”诸葛亮;另外,受到刘备器重的徐庶也推荐诸葛亮。两人不约而同地推荐同一个人,引起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三顾茅庐”的故事已传诵了一千多年,但人们所推崇的只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所显示的英明预见,而对刘备访贤、用贤的识见和气量却认识不足。实际上,刘备“三顾茅庐”比诸葛亮“隆中对”更为难能可贵、更具有深远影响。因为才智之士几乎到处都有,可是能够访才、识才、用才的明主却累世难见。这正是刘备的超人之处。刘备的势力从弱到强,土地从无到有,事业成就虽然并不太大,但得来却很不容易,他所以能反败为胜,最终建立三分基业,不能不说是他善于访才用人的结果。只要是人才,刘备就会想尽办法留住,为此他还差点遇到危险。由于和鲁操势不两立,他在荆、益二州建立了北伐的根据地以后,曹操便派了一位刺客混进西蜀,大模大样地来见刘备,和刘备畅谈伐魏的形势,说对刘备怎样有利。刘备觉得他和自己志同道合,不但没有怀疑他的身份而且还视为奇才,就连坐的位置,也不知不觉地向刺客靠近了一点。刺客因刘备的侍卫不离左右,一时难以下手,正迟疑间,碰巧诸葛亮进来。刺客的神色顿时有些慌张,诸葛亮一看,心知有异,正想追问,那个刺客找了个借口出去了。刘备虽也看在眼里,但因求贤若渴,仍未怀疑他是坏人,并且还对诸葛亮说:“我刚才找到了一位奇才,想把他留下,让他帮您处理公事。”诸葛亮说:“这人在哪里?”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热门推荐
  • 国色天香缘

    国色天香缘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婚夜的一场大火,将她的一切都毁灭了。重生归来,她,变为绝世美人。但面纱底下的真面目,却是心狠手辣的地狱修罗。世人皆说她恶毒,但又有谁知晓她心中的怨愤。且看她左天香如何搅动风云,傲视天下!只是......这个为她倾尽所有的男人又是谁啊??
  • 仙游本记

    仙游本记

    性格相貌不同的两兄弟,机缘巧合下,一同踏上修仙路。各自又将会有怎样的遭遇?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被谁操控着?
  • 抗日之特种狼牙

    抗日之特种狼牙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我想和你好好说说话

    我想和你好好说说话

    趁着年轻,我们似乎可以肆无忌惮的往前冲,去享受青春专属的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些疯狂的事情,去犯错,去争论,去说服,去幻想,去期待,去述说梦想,但似乎故事都不是按着我们期待的那样去实现的,清晰的东西莫名的变的模糊,甚至开始质疑。看见了躁动不安,看见了人性的弱点,那华丽丽划过的疼痛叫什么?
  •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你不懂得人际交往,即使容貌出众、精明能干,也可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如果你拥有完美成熟的社交形象、圆融通达的社交手法、淡定从容的社交心理、恰到好处的社交分寸,你就可以在职场中运筹帷幄,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以期帮助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进而使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无论你是花季青涩的少女,还是历经风雨的成熟女性,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获得幸福的秘诀。
  • 逆天杀手:绝世王妃

    逆天杀手:绝世王妃

    她美若天仙但嚣张霸道,得罪了不少人。可她是筱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筱可琪。她有着绝世容颜,却是黑道top杀手,有着让全世界人们都恐慌的名号---微笑的死神。谁又会想到这微笑的死神还有另一个身份。当然这样一个传奇也有跟很多人一样的地方,她是一个吃货,一个宅女。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会高兴过头,自己把自己摔穿越了。
  • 吴船录

    吴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年的恋千年的等待

    千年的恋千年的等待

    她,身为副总裁她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在她眼里只有他哥哥,再无他人,却因为一个镯子,她穿越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国家,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在古代开阔视野。。。。。
  • 古家魔女修神记

    古家魔女修神记

    女主古绫音由气体产生灵智转生成人,家庭和睦。不料,一场偶遇,差点遭遇灭族之祸。因此,绫音决定加入修仙门派,誓要报仇。看女主如何一步步地提升实力,消灭敌人,结得良缘。在修仙的道路上闯出属于她的精彩人生,成为那至高无上的存在。本文慢热,女强。嘻嘻喜欢的亲来看看吧。。修仙等级:练气期、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化神期、炼虚期、合体期、大乘期、渡劫期。
  • 曙光利刃

    曙光利刃

    丞相之子,天生武术废物,仍然是天之骄子,受到万人追捧。一日抄家,沦为乞丐,万人唾骂,感受到世态炎凉,为了血洗耻辱,为了咸鱼翻身,踏上艰难的征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