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8800000008

第8章 莫扎特的音乐生活(4)

第一幕,幕布一拉开,就是甜蜜的生活:男仆费加罗和女仆苏珊娜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礼。一个搭床,一个织婚纱。可是好事多磨,眼前还有不少烦恼。伯爵表面废除了“******”,暗地又反悔,成天勾引苏珊娜。伯爵夫人为伯爵的滥情痛苦不堪。初长成的小童仆凯鲁比诺正荷尔蒙泛滥,与花匠的女儿厮磨,调戏苏珊娜,又向伯爵夫人求爱。伯爵于是打发他赶快去从军,费加罗也劝他收收心,幸灾乐祸地唱起著名的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之后,奇怪得出现两极化的评论,甚至有疑似来自阴谋集团的评论—“毫无可取之处”。但所有演职人员都难忘排练时的情景,当歌唱明星贝努奇唱起“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在场的所有人都停下工作来聆听,之后大声欢呼—“太棒了,伟大的莫扎特!”乐手们猛敲谱架喝彩,人群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潮水。后来在演出中,这些精彩的咏叹调都在观众的“Encore”呼声中唱上两三遍,将三小时的歌剧演到六小时。

费加罗想出了个主意,先制造伯爵夫人的绯闻,引起伯爵嫉妒,好把苏珊娜忘在一边,然后再给他一点教训:让凯鲁比诺假扮成苏珊娜去给伯爵送情书,但去赴约的是装扮成苏珊娜的伯爵夫人。大家为这妙计乐不可支。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的闺房里试穿女装,苏珊娜和伯爵夫人想将他扮成女孩混入婚庆的鲜花队,好逃掉兵役。他唱起了“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打动了所有来听这部歌剧的人们,200年来传唱不衰。简朴的民谣式曲调,却充满了美妙的转调,如同眼前这个被心中的爱情撞得晕头转向的小家伙。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叹调,是剧中最优美的抒情曲,她追忆往昔爱情时光,哀叹如今闺房冷清。即使伯爵好色又暴躁,她的曲调里却不见一丝仇恨与愤怒,音乐已刻画了她的高贵善良,她性格里的优柔。

但在婚礼之前又杀出来一个费加罗的女债主,马尔切琳娜,她举着债条大叫,如果费加罗还不了债,就得跟她结婚。于是这里来了一首滑稽的七重唱。如果要从技术上分析,这部《费加罗的婚礼》体现了对位法的胜利。莫扎特写器乐重奏的经验在歌剧中得到尽情发挥。叫人想起他当时在写的另一部乐曲,六首献给海顿的四重奏。这些四重奏是他多年来琢磨海顿、巴赫和亨德尔的学习成果,可见他对巴洛克复调艺术深有研究,后来我们在歌剧重唱中都可听见:不同声部演绎了剧情与人物个性,它们的性格更分明,剧情更冲突,张力充足,从而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对位法:不再受传统结构的约束,声部各自流变而发展壮大。对位法让歌剧不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人们可以在同一场景表演置身于不同时空,各唱各的美梦。

苏珊娜拎着一袋私房钱跑回来,正要替费加罗还债,眼前这一幕叫她两眼发直,费加罗跟那老女人竟然已经拥抱在一起了!原来,费加罗正是她被拐卖的儿子。好了,讨了媳妇又找到娘,费加罗双喜临门。大家抱头又哭又笑,好不热闹。此时音乐尤其繁忙,伯爵又怒又惊,费加罗松了一口气,接着是找到亲人的狂喜与幸福,马尔切琳娜与医生从不可置信到老泪纵横,特别是苏珊娜,从愤怒、错愕、狂怒、到释然、高兴、激动,各人的丰富情绪及情绪的变化,在一首六重唱里统统搞定。在应接不暇,状况频出、各种手忙脚乱中,莫扎特这个踩着光速的天才,竟还可腾出时间来做他的事。各种情绪的穿插无比妥帖,在费加罗与亲人团聚的欢乐里插入苏珊娜的怒火,在众人抱头痛哭之后,一口一个“你妈妈”、“你爸爸”?一直传递到妈妈那里,变成肯定句。

当然《费加罗的婚礼》最经典的重唱曲例,是如今被反复引用而超越了剧情的《写信》。罗西娜和苏珊娜一起给伯爵写一封情书捉弄他时的二重唱。你一句我一句,没有主仆之分,没有情敌之争,只有信里写的那个“甜美的微风,今天黄昏将飘扬,松林中…”的美好画面。

最后的第四幕,场景搬到了室外。充满诗意与魅惑的花园之夜。第四幕曾经被质疑:谁会在结尾之前再一人来一支咏叹调?太拖沓了吧。但这里似乎无计可施,每个人都有心理活动要唱。费加罗听说了苏珊娜约会伯爵的消息,怒火中烧,集合了家中仆役带着家伙候在花园里。分散在城堡各个角落的矛盾在此聚集,期待最终的爆发与和解。没错,《费加罗的婚礼》最终要表达的,就是和解。费加罗看到苏珊娜正在等待伯爵,唱起悲愤的咏叹调,此时碰上凯鲁比诺来搅局,围着伯爵夫人假扮的苏珊娜闹个不停。伯爵夫人走过来,她一开口费加罗已听出了原来这是苏珊娜,他干脆将计就计,跪下跟“伯爵夫人”求爱,“伯爵夫人”气得扇了他一耳光,站在一旁倒抽凉气猛扇小羽扇。莫扎特和达蓬特写到这里,一定乐得直不起腰。一直到最后,罗西娜出场,伯爵无话可说,只好就地求饶。罗西娜以一个五度大跳的曲调原谅了他。这个曲调一出现,尴尬局面仿佛无需过渡就获得了解决,大家幡然领悟,伯爵夫人只不过是开了个玩笑,她从一开始就已决定要原谅他的。这个自大、暴躁的好色之徒,她竟不愿他在众人面前丢脸,赶紧给他一个台阶,一首合唱结束,就剧终了。叫人想起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的结尾处写道:“香颂一曲,问题解决。”

看完我们就明白了,当年《费加罗的婚礼》为什么喜闻乐见,轰动全国,因为它将宫廷艺术搬上街头,兼唱歌,表演,管弦乐和小品逗趣,就像将我们春节晚会上的小品和歌曲搭成一部戏。达蓬特和莫扎特这样机敏的天才,精辟捕捉了日常的戏剧,以歌唱放大幽默感,世俗笑料点缀于迂回的戏剧与音乐的结构中,其生动值得反复玩味。当年皇帝以有伤风化禁演了博马舍这出戏,莫扎特和达蓬特将“有伤风化”的剧情删掉,以音乐替代。两个高手打出了惊险的擦边球。各种奸情败露、险象环生,看似玩笑,看完我们都发现了,200年前维也纳的贵族生活风气也确实蛮****腐朽的。英国乐评人大卫·凯恩斯评价其中一首重音倒错的舞曲,是“对着贵族的屁股飞起一脚。”

如今这部歌剧被认为是具有启蒙思想的大作,获得了音乐史上无可匹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的主角是仆人,是平民。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最聪明强大的都是咱劳动人民。除了费加罗和苏珊娜,还有《唐璜》中的采琳娜,《后宫诱逃》中的女仆,《魔笛》中的帕帕吉诺……平民荣升为主角,这样的歌剧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贵族的腐朽可笑,底层的生机勃勃,男人的愚蠢自负,女人的机敏高贵,如此全民参与,组成了一副18世纪晚期的众生相。在歌剧中,最令人动容的依然是音乐,是莫扎特的音乐中的美、灵动与宽容的本性。就像一位研究歌剧与观念的美国学者保罗·罗宾逊说的:“启蒙运动的重要信念在于确信人类可以战胜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对抗,莫扎特相信我们自身拥有超越对抗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相信和解的可能性。最后的结局就体现了不同阶级的和解。他相信不同阶级之间的和解的可能性。”

《唐璜》

唐璜又名唐·乔凡尼,他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曾诱拐少女,并杀死了少女的父亲。这个恶人在莫扎特的歌剧中被塑造成著名的花花公子。诗人拜伦也曾写了一部长篇诗体的《唐璜》,在他的诗中,唐璜英俊博学,浪迹列国,依旧招蜂引蝶情债无数,但拜伦将他写成了一个好人,一个正义善良的化身。不论善恶,这个人物身上的狂放不羁和冒险精神很有魅力。

1787年,莫扎特和达蓬特相继来到布拉格这座童话般的城市。他俩住的旅馆房间只隔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达蓬特写一段就跑到阳台上递给莫扎特看看。楼下的行人抬头常常看到两个疯子正探出半个身子在阳台上吵架、对骂、讲黄色笑话。有时候他俩写得顺手了,就一起下楼喝一杯。无论莫扎特走到哪个咖啡馆,乐师们都会立刻换上他的咏叹调《你不要再做情郎》,还有一群人齐声高歌,令他心情爆爽。

有一回在咖啡馆,达蓬特认出了一个熟人。这个孤零零坐在桌边的英挺的瘦老头,竟然就是卡萨诺瓦!真的吗?莫扎特兴致勃勃得看着他,就是那个从贵妇到修女都不可抗拒的威尼斯情圣?两人赶忙上前,鞠躬、拥抱,大笑。之后三人常常一起喝酒吹牛。《唐璜》的剧本,卡萨诺瓦可帮了不少忙。两人成天去问他,这个姑娘会如何反应?唐璜如何暗示?那个姑娘会爱他吗?卡萨诺瓦和达蓬特,两个中老年情圣,依旧一表人才,瘦瘦高高地走在街上,一边喝酒,一边高谈,小个子莫扎特走在中间,一路小碎步紧跟着,抬头看看这个,瞧瞧那个,陶醉极了。莫扎特暗中学了一身泡妞绝技,可惜他太忙了,只好全都用在歌剧中。

剧情中处处可见达蓬特的鬼才。唐璜“离不开女人,就像离不开空气”。他的仆人莱波雷洛每天跟着到处晃荡,在他各地寻芳的一夜情中充当双簧、哨兵或替罪羊。有时候莱波雷洛会帮着赶跑某个痴心的女子,他一边掏出唐璜的花名册一边唱道,他在意大利有640个女人,在西班牙有一千个……冬天爱胖女人,夏天爱瘦姑娘,少时爱阿姨,老了爱萝莉…,而唐璜的想法其实非常人道—“如果我忠诚于一个女人,那就是对其他女人残酷”。

《唐璜》中有三位女主角。一位是被唐璜杀死了父亲的唐娜·安娜,她带着未婚夫一路寻仇;一位是活泼的平民新娘采琳娜。唐璜出现乡村婚礼上,差点把新娘给拐走;还有一位是一路追着他讨个说法的痴情女唐娜·艾薇拉。

这里有爱情最丰富的表现。世上有唐璜这样荒唐风流男,就会有艾薇拉这样被猪油蒙了双眼的女人。艾薇拉爱之深,恨之切。即使恨之入骨,唐璜一首虚情假意的小夜曲,就能让她死灰复燃。她是那么可怜、愚蠢,不可救药,最后一幕当她终于识破谎言那一刻,她的咏叹调竟如此深刻悲哀,仿佛不问是劫是缘,眼前的爱情让她发现了自我的意义,爱之于爱之人才有意义。

新娘采琳娜是一个朴素的村姑,她叫人想起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丝。也许她是他心目中理想妻子的模样,能说会道,会跳舞,会唱撒娇的咏叹调,爱玩爱吃爱虚荣,但她真实可爱,心思敏锐,总是叫男人非常舒适。她就是肌肤之亲和一饭一蔬。

像唐娜·安娜这样的贵族少女,文艺女青年,就爱得比较复杂。她四处追杀唐璜,但内心深处对他怀有一份难以启齿的感情,爱她的男人一直跟随她,她却迟迟不肯答应他的求婚。三个女人的性格在爱情中昭然若揭。她们对浪子怀有莫名好感,这种神秘的感情不是“犯贱”,那是人们对冒险、浪子、不羁、漂泊这种浪漫主义生活方式的无限向往,为此世世代代都要拿唐璜编故事。《唐璜》与《女人心》,貌似轻松,其实是深刻的人性反思。

经典的歌曲应接不暇,其曲调的辨识度之高堪称莫扎特的歌剧之最。歌曲太优美,在人们心里久久回荡,几乎把剧情给堵得有点不流畅了。莫扎特此时正在布拉格尝到了大街小巷全民高歌“费加罗”的甜头,灵感喷薄如泉,把唐璜泡妞的调子都写得异常优美,唐璜深情款款地唱,女人心旌荡漾地和,不培养出感情都难。《那么手拉手,一起去别墅》、采琳娜向老公撒娇的《鞭打我吧》,《小步舞曲》,还有最后的《死神之歌》,如今都成了音乐会的返场曲。莫扎特运笔灵活强大,一个唐璜勾引村姑的舞曲,就把一群人的吃喝玩乐给描绘了。采琳娜劝慰未婚夫马塞托的“鞭打我吧”,一首咏叹调已唱出了采琳娜的机智、能干、体贴和智慧,一个身材与性情都很丰满的女人。

很多音乐学者觉得,对于唐璜这个人物,莫扎特被大材小用了。写这样一个花花公子有个啥意义?人们总是要为经典艺术概括中心思想,寻找意义内涵。达蓬特最后几乎有点编不下去了,只好叫死神来把唐璜带去地狱,好让这个故事有点教化意思。这个叫唐璜下地狱的情节多少是为了通过约瑟夫皇帝的审查制度。莫扎特从不做道德审判。在艺术的世界里,所谓的道德感、责任感、良心都未必就是美德,艺术本就是为质疑世间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这些莫扎特或许不曾深刻考虑过,他听从自己的心和惊人的直觉。听了之前那么多歌曲,显然莫扎特和达蓬特的价值观正如约瑟夫·科尔曼所言—“它只是向人们展示,如果没有唐璜,生活会多么单调乏味”。

死神来带走唐璜这一幕如此熟悉,叫我们想起莫扎特的临终故事。这个死神,让人想起他的父亲,就在唐璜首演的那段时间,一天,康斯坦丝跟他说,父亲去世了。

《魔笛》

莫扎特的那些传世歌剧,剧情都有点胡闹。像《唐璜》说的是著名花花公子周游列国泡妞找乐最后下地狱的故事;《后宫诱逃》讲的是官二代异国营救女友历险记;《女人心》则是一个捉弄女人的玩笑开大了,最后有点无法收场;《费加罗的婚礼》表现费加罗筹备婚礼过程中的一系列闹剧横生;唯有《魔笛》有点复杂,混合了魔法、东方神话、打油诗和宗教色彩,据说在当时还有讽刺奥地利腐朽统治云云。

胡闹的剧情,却欢天喜地地演了200多年,这也许说明所谓的经典歌剧,不在教化意义的深远,也不在行头华丽,而是因为有戏。这戏来自热腾腾的生活,来自饱满温暖的细节,让大家看完之后觉得,日子虽然艰难但也还是有苦有乐有安慰。这些歌剧都很长,动辙三小时。各种个性和游戏自行将剧情运转了起来,丰富而逼真,人在其中充满惊喜与无奈。你时刻都能听见这个小个子的兴高采烈的老男孩就藏身歌剧中,他写的是他的欢乐、他的困窘,他的异想天开、哭笑不得,写得如鱼得水,冷暖自知。

《魔笛》改编自童话《璐璐的魔笛》,选自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对于莫扎特的歌剧来说,《魔笛》是一次神化,离开现实生活,将场景搬到传说中的古老东方。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被诅咒,日夜分离,日升月落乱了秩序,人与万物不得生息。王子塔米诺为了寻找解咒的魔法只身远行。

在穿越日夜分界点的地方,他遭遇妖龙袭击,被夜女王的三位侍女救下。醒来时他认识了可爱的捕鸟人帕帕吉诺。夜女王给他一副帕米娜公主的肖像,王子认出了这位梦中情人。多么熟悉的美丽女子,好像半生流浪都是为了寻找她。可是夜女王告诉他,公主被妖孽萨拉斯托掳走,正囚禁在日之国。这妖孽还偷走了大日轮,让日夜分离。王子起誓要救回公主。夜女王赠他可驱魔避邪的魔笛与魔铃,由三位仙童指路,让他带着捕鸟人一起去救公主,并夺回大日轮。

林中,王子见到公主。果然,这命中注定的爱情,让他们一见钟情。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宝石名鉴

    宝石名鉴

    一本装帧设计高端,同时内容非常基础的宝石书,看完之后,令人赞叹——宝石的芳华,千年累积,经过雕琢,流传百世。关键基础鉴定法、选购秘诀、评选等级、基础知识讲解、如何看宝石鉴定书等,让入门者在选择宝石的时候心中有数。26种宝石,世界分布图,令人目不暇接。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声色现场:和苏七七看电影

    声色现场:和苏七七看电影

    电影是一门关于光的艺术。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先在的,就如同大师们是天才。DV时代据说要取代胶片时代了,但大师们的作品不会消失。它们化蝶――化为影碟,飞到我们普通的人眼前。他们和它们都已成为“传奇”。“流言”,说的大多是在商业院线看不到的中国电影。也就是说,听说的多,看到的少。我常常周六去现象工作室――或在别的时间、别的地点为,看个国内导演拍的片子,每回老老实实为中国当代电影做个速记员,渐渐积了许多笔记,也认识了许多年轻的、做着电影梦的人。我传播流言,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在多么热情、勤奋、艰苦地做事情。他们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已成为影像中国的一角,锐角。
热门推荐
  • 代号:拯救

    代号:拯救

    2152年的地球被第三次世界大战摧残,亚洲Z国为拯救环境,净化各种生化污染和辐射将9号特殊部队特工夜狐送回2015年。在未来的四年里,夜狐的灵魂以高诚的身体为载体,完成他对整个亚洲的拯救计划!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美丽王朝

    美丽王朝

    是中国的“阿信”还是中国美容业的“松下幸之助”?一部中国美容业发展的篇年史;一个成功女企业家的成长历程;一本化妆品企业经营管理实录。
  • 皇家校草:丫头你别拽

    皇家校草:丫头你别拽

    “不就是把你的车轮给扎破了吗?有必要我陪那么多钱吗?更何况你也把我的车给弄坏了,我们也两清好吗?”宫依灵不满的对天空大喊。
  • 混沌之中

    混沌之中

    江南八瓣雪,心中一片情。混沌之中,我自归来。
  • 我给时间唱支歌

    我给时间唱支歌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在他们各自心中有着不同的定义,不过有一点相同,在爱情中不管怎样被伤害或去伤害,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期待着爱与被爱。爱,是一种很毒的东西,让人沉迷,像酒一样烈的人痛彻心扉,醇香的迷人陶醉,放的越久时光越慈爱,它还有一个神奇的特点,你永远都不知道。
  • 降夜

    降夜

    虽然这世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但不管多古怪,多么稀奇的事情,只要没人在,只要与人无关的话,就只不过是现象,瞬间即逝的的事。而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这世界上也没偶然,有的只是必然。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养成未来星

    养成未来星

    浑浑噩噩度过五年的李毅,在一次加班之后,意外的回到了过去,假如时间重来,他才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如此的少。在哀叹自己碌碌无为的五年时光,一个名为未来之星的外星系统,带给了他希望。2010年以后,一代天骄横空出世。“文学大师?集团老板?灵魂歌手?金牌编剧?李毅先生这些到底哪一个才是你的本职呢?”某某电视台记者“都不是,这些都是我的副职!”李毅摆了摆手说道。“那你的本职是什么呢?”李毅捂着头想半天,这才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只是一个学生。”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被外星科技调教的故事,这是一个未来之星成长的道路。
  • 初恋的同桌是我男友

    初恋的同桌是我男友

    我很喜欢现在的我,也很喜欢过去的他。那他嘞,以后再说。
  • 五行者传

    五行者传

    爱是相生还是相克,谁说得准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本书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说话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