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9600000185

第185章 狡猾的时溥

中和元年八月初,感化军节度使支详命牙将时溥、陈璠两人率领五千人马入关讨伐黄巢,兵至东都,时溥竟然与陈璠合兵,诈称受了节度使支详的命令,率领人马进入荥阳城北汴河口的河阴县。

河阴本来是一个码头,由于地进东都,是汴渠上的一个重要仓库,主要是临时储存一些江淮地区经汴渠运来的粮食,之后再从河阴仓库经黄河、渭水运往长安。可以说河阴仓是汴渠上的一个重要的粮食水运中转站。

在战乱时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粮食,一旦没有了粮食,就算你有多少兵马也定然会在一夜之间瓦解,因为人一定要吃饭,饭都没的吃了的话还如何能够打仗?

时溥和陈璠商量道:“黄巢兵力足有数十万,我们这区区五千兵马怎么能是黄巢的对手?到了长安还不够人家黄巢塞牙缝的呢!”

陈璠苦笑道:“大哥,这个问题谁都知道,可军令难违,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时溥冷笑道:“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怎么能轻易的用我们的有用之躯去替支详这老家伙卖命?”

陈璠惊道:“时大哥你想抗命?”

时溥道:“何止是抗命这么简单,要说抗命,现在我们已经抗命了,本来我们的行军路线根本不用路过河阴的。”

陈璠疑惑道:“不是时大哥你说支大人命令我们屯兵河阴的吗?”

时溥冷笑道:“我屯兵河阴自然有我的用意,可跟支详这个老家伙没有任何关系。”

陈璠疑惑的看着时溥,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时溥道:“你可知道这河阴是什么地方?河阴城中最多的是什么东西?”

陈璠道:“这河阴本来是仓库,就叫河阴仓,后来才建的县城,城中最多的当然是粮食了!”

时溥冷笑道:“现在天下大乱,金银财宝倒是没有什么用,最有用的是粮食,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的话,想招兵买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必替支详那个老家伙卖命?”

陈璠有些心动,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善类,听了时溥的话当即明白了时溥的意图,道:“大哥的意思是要抢了河阴仓?”

时溥缓缓的点了下头,眼中寒芒闪动,道:“可我们也不能就这么抢了,万一这事儿传了出去的话,这可是调脑袋的事情。”

“大哥的意思是……”

时溥手掌做刀,做了一个挥刀的动作。

陈璠倒吸了一口冷气,杀人这种事他不是没做过,可这河阴县城中这么多人,要说不走漏消息的话除非屠城,把全城的人都杀光,这要杀多少人啊!陈璠道:“如此一来,我们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时溥冷笑道:“你是猪啊!既然我们把城中的人都杀光了,还有哪个人知道是我们抢的河阴仓?到时候人人都会以为是黄巢的人马做的,要恨他们只能恨黄巢,可怀疑不到我们身上。”

陈璠沉思了一下,猛的一拍大腿道:“好!就这么办!”

当天夜里,时溥命人偷偷的杀了看守城门的兵丁,把城门口换上自己的人马,把守住城门,之后时溥一声令下,五千人马齐出动,在河阴城中见人就杀,由于是事发突然,城中的守军根本没有想到时溥竟然能做出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防备,就这么被时溥杀了个措手不及。

几乎没有组织起来什么有效的抵抗,城中的守军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可城中还有很多百姓,他们虽然手无寸铁,可毕竟他们是人,不可能就这么束手待毙。河阴城中整整的闹了一夜,可城中几乎没有一个人逃出去。

在黎明时分时溥和陈璠确认了城中没有一个活人之后,押着数百辆车的粮食一路向东,回徐州的治所彭城去了。

数日后时溥回到彭城,支详也有些纳闷儿这时溥出城没几日怎么就回来了呢,支详素来对时溥不薄,也没有疑心时溥会搞什么花样儿,还亲自出城迎接时溥,一边下令犒劳时溥等人,一边询问时溥此行战果如何。

时溥道:“支大人让我等讨伐黄巢,不过是让我们去送死而已,如今将士们都不想送死,胁迫末将回军彭城,他们听说是支大人下令让他们去讨伐黄巢的,所以将士们对支大人恨之入骨,要杀支大人而后快。还请支大人赶快想想办法吧!”

早已经被时溥收买了的兵将乘机起哄,乱哄哄的道:“支详让我们去送死,我们这就去杀了这个老东西……”

“ 就是,出兵勤王,你自己怎么不去,却让我们去送死……”

众人一边说还一边起哄,有些人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仿佛要冲过来一般。

支详是个文官,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当下心中就没了主意,急忙向旁边的时溥求救。支详两腿发软的道:“时将军,你快想想办法吧,劝劝他们,让他们不要激动,千万不要激动……”

时溥假装为难 道:“支大人,您也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如今您犯了众怒,这样是很难善后的,我哪里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那些兵将鼓噪的更厉害了,已经有人往前冲来,支详的亲兵想上去阻拦,却哪里阻拦的住?支详见事情紧急,头上冷汗直往外冒,害怕的上呀打下牙,道:“时……时将军,你快想想办法,无论是什么办法都行,只要你能把这些人稳住就好。”

时溥假装沉思了一会儿,缓缓的道:“支大人,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我可不敢说。”

支详急道:“都什么时候了,你就不要顾虑那么多了,赶紧说吧!”

时溥假装为难的道:“要想让他们不恨大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您不当这个节度使,只要您把这节度使的印信交出来,封另外一个人做留后,代为处理感化军的政务,把责任都推在那个人身上,将士们自然就不会对您怎么样了。”

支详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可这时候事情紧急,他也无暇多想,毕竟保命要紧,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以后再说。他一挥手道:“好,那就有时将军你暂时担任感化军留后一职,暂时代为处理朝政,等朝廷派了有能力的大臣来担任节度使之后,时将军再让权也不迟呀!”

时溥假装推脱道:“支大人,这可如何使得?我只不过是您的一个牙将,哪里有资格来担任留后呢?支大人您还是另选贤能吧,我怕我不够资格。”

支详道:“你就不要推辞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我还要感谢你给我留了一条路走呢,要不然我可能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句话语带双关,时溥当然也不是傻子,他当然也知道支详也不是傻子,自己的这点儿小算盘哪里能瞒得住这个官场上打滚儿了一辈子的老油条?不过既然支详如此配合,自己也就不能再赶尽杀绝了,要不然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

时溥道:“既然支大人如此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支详当场就向城中守军和百姓们说自己身体欠佳,不能再担任感化军节度使的职务了,就有时溥暂时担任感化军留后,并上表朝廷,请求朝廷另选人选担任感化军的节度使。

就这样时溥成了感化军实际上的节度使,把军政大权揽到了自己的手中。

当天夜里,陈璠找时溥商议,道:“支详对徐州百姓有恩,留着他必有后患,不如杀了他一了百了。”

时溥假意道:“这如何使得?支大人可是封疆大吏,怎么说也对我等有恩,我们哪里能对支大人下此毒手?可如果是支大人回朝的路上遇了强盗,被强盗杀了的话,可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

陈璠当然清楚时溥的意思,当即道:“好,我这就去办,大哥您就静候佳音好了,三日之内必然有消息传出,说支详在回朝的路上遇到了强盗,被强盗杀了全家。都怪我们保护不周,还请大哥到时候给朝廷写一封请罪的折子。”

时溥仿佛没有听到一样,道:“这事儿你可别跟我说,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支大人是我的恩人,我当然要好好护送大人去成都,可现在兵荒马乱的,谁能保证不出什么意外,是吧老陈?”

陈璠心中暗骂:“老狐狸!好人都让你当了,好处也都让你得了去,坏事还都得由我来做,哼!”

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可他哪里敢说出来?嘴里道:“好,那末将就先告退了。”

两日后,支详收拾好了行囊,在五十名士兵的保护下,带着一家老小浩浩荡荡的前往成都,却不料刚到七里亭就遇到了强盗,众强盗二话不说见人就杀。支详正想解释,却被人一刀砍翻在地,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

野心勃勃的时溥在控制了感化军之后,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要的是更大的地盘,更大的权力。他清楚的知道,现状李唐王朝虽然没落了,可大多数藩镇还都没有公然和朝廷闹翻,当然他时溥也不想开这个头,想反的他为了让朝廷和其他藩镇不把河阴屠城的惨剧怀疑到自己身上,他竟然亲自带领八千精锐入关,做出讨伐黄巢的架势,不过他只是在外围活动,哪里敢真的和黄巢的数十万大军正面交锋?

可即便是如此,也得到了身在成都的李儇的嘉奖,李儇毫不犹豫的下诏封时溥为感化军留后,暂理感化军的军政大事。不久又提升他为节度使,数月后竟然又封他为京城东面行营招讨使,协同其他各路军马一同勤王。

同类推荐
  • 大明虎贲

    大明虎贲

    穿越到了崇祯十一年,这一年满洲铁骑磨刀霍霍,起义军遍地狼烟,朝堂上勾心斗角,大明朝已经烂到了根里。特种兵袁啸在执行任务时机缘巧合来到了乱世,依靠着机智与聪明,游走于各方势力的中间,左右逢源,在险象丛生之中,一步步迈向了人生的巅峰。慑服贵族豪强与关内,逐杀满洲于关外,收服李闯与河洛,动兵戈于美洲。看我袁啸,挥挥衣袖,就让整个世界都变成汉人的牧场!李自成不服,那就七擒七纵!满洲人不服,那就将你们全部都赶紧寒冷的西伯利亚,让你们一辈子去牧羊!欧洲人不服,什么,你们也不服,老子专治各种不服!崇祯帝不服,那就算了,谁叫他是皇上呢,给他点面子吧!不过,要把公主美眉嫁给我做小老婆哦!
  • 三国新马超

    三国新马超

    历史上他不是一个忠臣孝子,现在嘛,他是孝子,但绝非忠臣。历史上说他英勇无敌,现在嘛,比起杀人放火,他更喜欢阴谋诡计。历史上说他野心勃勃、兼资文武,现在嘛,他可耻的承认了这两点。历史上说他不是一员猛将,而是一名骁雄。现在嘛,他的确麾下十万西凉铁骑、睥睨天下。不过,他这样做的原因……“丫的,跟吕布、曹操、孙策、周瑜等大佬儿抢老婆,手段不强硬点不行哇!”
  • 民国之纺织霸主

    民国之纺织霸主

    清末民初,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识之士苦寻救亡图存之道。要平外患,需有强军利器;要有强军利器,需建强大之重工业;要建强大重工业,需有充沛的资金投入;要有充沛资金,需培育能盈利之大产业。要抚内忧,需杜绝民乱;要绝民乱,需保民衣食;要解决民众衣食,需提供充足就业;要解决就业,需培育劳动密集之大产业。这是实业救国的逻辑!这是一个后进国家工业化的故事!我们的工业之路就从纺织开始……
  • 汉末风云录

    汉末风云录

    这个时期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但也是人才辈出,武勇与智慧并重光耀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天下即将大乱,“神器”失居,万民涂炭。一方面人心思安思治;另一方面,一些野心家和乱臣贼子,趁机而起,或与乱中窃国,称王称霸,或者鼠窃狗偷,狗苟蝇营;还有一些所谓的仁人志士,则应人顺时,以天下为己任,投入到治乱统一的大业中。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要争取帝位,成就霸业,却是同一的目标。
  •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是一部语言幽默的趣味历史随笔集,深入浅出地调动春秋历史故事,将它们解读为当下潮流时尚的“历史原型”,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重温传统。通过作者严谨地熟读古书,又合情合理地推演补全了淹没散佚于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中的空白,古人以一种充满人性的亲切面目呈现出来,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传递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呢?
热门推荐
  • 乱世皇子之红颜

    乱世皇子之红颜

    她,到底是谁?属于这个世界的王者?天命者呵?她的路从来都是她自己的,属于她自己的!命主,你能预算过去,预算曾经,预算所有,却终究是逃不过命运。你算不出我的命,却算出了你的死因,为什么还要助我,明知是死路,明知道,那是死路呵,为何,为何,还要倾尽所有,只为,命运的牵扯吗。明知道前路是死崖,还是不顾一切的跳下去吗?这样的你,让我如何,如何放的下啊……万年后,你不再是他。异族,这已经逃离了你的预算。还能,还能找回你吗。=========本文为玄幻,跳坑的来!
  •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本书收录作者及其亲友诗词、散文一百六十余篇。运用了古诗、律诗、词曲等表现形式,有记录山水名胜的,有咏环境优雅的,有歌颂政策变化好的,有抒情状物言志的……通过赋诗填词,减字偷声,诗词往来,缘情遣兴,体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酒吞童子

    酒吞童子

    它并不存在,不被世人提起。它确实存在,流传于神鬼之话。它穷凶恶极,嗜血如命。但真实的它却是……
  • 迷雾江湖

    迷雾江湖

    会点三脚猫功夫的小混混克星,皆白家拳十八代传人的青春无敌美少女无意中被穿越到稀奇古怪的迷雾大陆,伴随着身世之谜,经历了一连串匪夷所思又惊险刺激的冒险历程,虽然学艺不精,还好身边总是有帅得没理由的武林绝顶高手争先恐后的当免费保镖,哎呀,淡定淡定。。。。。。
  • 赵奎家的柴垛

    赵奎家的柴垛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千金妾

    千金妾

    京陵凌府被抄封,她被当今权倾朝野的大虞要国收入府中为妾。当凌家被抄的真相石浮水面,她一次次地被推向风口浪尖,失去了家人庇护的她要如何面对这凄风霜雨……
  • 蜀山锁妖录

    蜀山锁妖录

    蜀山——一个传承千年的门派,充满着各种神秘色彩。今日会被什么样的人再次出现传说?童心,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一个山上到死也没说自己名字的老者,一柄从仙界传出的剑号称“无妖魔不可斩”的剑为何千百年来无人知晓?锁妖塔仅仅是锁妖塔吗?现在由童心再来续写蜀山的传奇
  • 校园小神医

    校园小神医

    乡村少年救了华佗老祖的残魂,学得神奇医术,一手治病救人,一手撩妹踩人。小毫针扎人,大毫针扎啥?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