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9600000220

第220章 困守夏阳

朱温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往夏阳,等他进入夏阳城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王铎的兵马已经到了城下。朱温在城墙上事先准备好了八架投石车,还没等王铎的人马站稳脚跟就给他们先发射了一轮大石,砸倒了五六十人。

之所以先用大石是为了瞄准,朱温用望远镜看了看投石车的击打范围,下令调整了一下投石车的角度,换上了大号的震天雷,紧接着给王铎来了一阵号炮欢迎礼。直把王铎的人马炸的人仰马翻,大号的震天雷那就是炸药包,说白了就是炸弹,那威力在这种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吓人。

受惊的战马立时就炸了群,四处乱窜,数千匹受惊的战马炸群,无数的骑兵被抛下马来,不少步兵被无情的践踏,仅仅是一轮轰击,就让王铎的阵营乱了套。

朱温拿着望远镜欣赏着混乱的敌阵,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残酷的战场上需要的不是仁慈,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只有用一切办法把敌人消灭、俘虏或者打散,才能让自己更加安稳的生存下去,这是战场上铁一般的定律。伟人也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话,这一点朱温当然清楚。

既然要打,就不能有任何的仁慈,把敌人打趴下自己才能够站的更加的理直气壮,才能够睡的更加的安稳。朱温虽然不是残忍之辈,可他却不想把自己放到砧板上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生死,为了生存,为了跟随自己的两万兄弟,为了两个无依无靠的侄儿,他都必须活着,想活着就一定要把敌人打趴下。

就在王铎的军队好不容易快约束好的时候,朱温又一次下令发了八枚炸弹过去,敌军又一次发生大的混乱,敌军已经不受约束了,很多人不听指挥的往后退却。王铎也是感到郁闷非常,他终于知道为什么王重荣和杨复光坐拥大军却无法对付一个只有两万人马的朱温了,他果断的下令大军回撤五里,撤出了朱温的击打范围之内。

王铎急忙命人联系渡河的王重荣,准备两路人马先会合,之后再商讨应付之策。

朱温在夏阳的四面城墙上每一面都架了八架投石车,让朱温有些担心的是火药带的有些少,不能尽情的发射炸药包,要不然的话想守住夏阳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朱温急忙让吴标带着手下的一帮人连夜赶制火药,一边亲自在城墙巡逻,观察敌情。并急忙派人出城通知潼关的胡真分一路人救援合阳,现在张存敬敢去了合阳,不过只有三千人马,根本不足以守城。

形势十分紧张,敌军可是有五万人马呀,朱温虽然有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如果敌军真的不计损失强行进攻的话,夏阳确实堪虑。不过庆幸的是无论是王铎还是王重荣都不希望因为拿下朱温而有过多的损折,这一点让朱温有了喘息的机会,可以从容的调集潼关胡真的人马护卫合阳,这样两城互为声援,还能够多支撑一些时日,可一旦敌军知道城中根本没有大量的火药的话,后果就堪虑了。

不过幸亏暂时唐军还没有靠近城池的打算,毕竟刚才朱温的炸弹攻势给王铎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让他这个大唐的兵马都统根本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战马两次炸群,伤亡不下三千人。他总共也就两万人马,一下子伤亡了三千多人,不心疼那是假的,是以他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之前一时半刻是不会在发出大规模的进攻了。

王重荣吃了一些苦头想来也一定会变的十分谨慎,可两路人马有五万人,足以把夏阳城围得死死的,朱温想出城也是千难万难。所幸的是朱温军中配备了不少的望远镜可以随时观察敌军的动静,而敌军根本无法看到城中的动静,这一点已经让朱温占了很大的便宜。

唯一让朱温担心的是长安方面会不会派援军来,这一点至关重要,即便是朱温再能战,这不足一万人的兵马也不够看的,何况现在城中火药根本没有多少,朱温有点后悔没有撤回同州了。最起码同州城高壑深,城中粮草和火药配备都不少,足以坚持个一年半载的。

可夏阳就不同了,一个小县城,城墙还是土夯的,跟同州那种大城的砖石结构根本没法比,城中库房虽然也有些粮草,加上从王重荣那里劫获的一小部分粮草也只能够朱温消耗个三个月。如果三个月之内长安方面没有援军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现在庞师古也不能再一直做朱温的亲兵统领了,他和朱温轮班主持城中的防务,以防城外的人马搞什么突然袭击。夏阳城只有两座城门,但由于城墙不高,是以朱温在四面城墙上都配备了人手和投石车。本来不多的火药被分成了四分,四面城墙上各有十余个手拿望远镜的人时刻观察着敌军的动向,一旦他们大军想向夏阳靠拢,进入投石车的射程之后就在他们人堆里来一枚炸弹,炸他个人仰马翻再说。如是者几次,唐军只能远远的围着夏阳城,接连几天不敢进攻。

虽然大规模的进攻敌军不敢,可小规模的骚扰还是有的,最主要的是敌军也弄来了几辆投石车,幸亏朱温有望远镜,发现的早,在敌军的投石车还没有发射之前就被朱温的投石车抛出巨石砸烂了,毁坏投石车这种东西朱温还舍不得用火药,因为城中的火药储备本来就不足,虽然吴标的人手已经在赶制,但由于夏阳城中原料极其难找,是以生产速度缓慢。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半个月,杨复光这个大唐的天下兵马都监也来到了前线和王铎会合。跟王重荣三人商议破城之策。杨复光的意思是朱温是个人物,如果能招安那是最好,实在不行就只能除掉了。

可说的简单,想除掉朱温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他们根本接近不了夏阳城。唐军又制作了十余辆投石车,只有其中两架来得急投出两块巨石,还没有瞄准好,落在了夏阳城城墙的五丈之外。接着就被朱温的投石车消灭,其他投石车根本连发射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打成了一堆碎木屑。

这就是拥有望远镜这种高科技东西的好处,可以料敌先机,在敌军有所动向之前,把敌军可能带来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类推荐
  • 青云曲

    青云曲

    三流小职员叶展因意外溺水,成了未知世界的大汉帝国山村小屁孩。为了活得滋润,为了实现迈入地主阶级行列的光荣理想,咱得努力啊!
  • 匪影溃灭记

    匪影溃灭记

    一条运河流经古老的济宁,商贾也因此汇聚与此,使此地繁华一时。在民国时期那里也流传着许多绿林豪杰,土匪响马的故事,作为济宁市的一个传奇人多小梁子(陈德山)是怎样由一个普通人变为了土匪,而共产党又怎样一步步消灭以小梁子,刘本功为主体的国民党?而在这期间共产党的为民族谋生存的人文主义也深深的感动着老百姓,使工农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红日永远照亮山河
  • 芸其黄矣——故梦旧

    芸其黄矣——故梦旧

    因一句长生不老的传言,入宫,封为公主。城破国亡,第二次逃离皇宫,却发现一切都不过一场只为天下苍生的局。或许人生命数既是如此,注定万劫不复或是庸了余生。苕之华,芸其黄矣。似盛,实悲。
  • 琴声传

    琴声传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故民多愿杀富以济贫,天不患不均而患不公,故天多惩恶以扬善。为政也者,顺乎民而应乎天。顺乎民者,养民以时,不与民争利;应乎天者,教民法治……
  •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集)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集)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与《三国志》《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套装上下册)》从《汉书》一百二十卷中,选取“纪”10篇,点评了刘邦、刘盈、吕雉、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共12位人物;选取“传”41篇,点评了陈胜、韩信、季布、萧何、张良、贾谊、李广、司马相如、司马迁、东方朔、杨雄、王莽等共131位人物。
热门推荐
  • 世界各地神秘事件

    世界各地神秘事件

    UFO出没、”死亡之海“翻腾、飞机坠毁、海岛怪湖杀人……一件又一件的神秘离奇事件,究竟是天然形成还是人为祸乱呢?
  • 灵祖

    灵祖

    诸天万域,万族林立,漫天神佛,立位居之。可为何偏偏要将我卷入其中,害我昊天分崩,家破人亡,妻离子弥,尔等却如同看戏般推衍着我的道路,走向你们的心之所愿。既如此那就让我用你们的血来临刻一幅死亡的画卷,来偿还所欠之因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 徐门娇

    徐门娇

    徐昭装了无数的乖,人都说徐家四小姐乖巧软糯好颜色。不曾想,却被某人拆穿了。徐昭表示,定要离某人远远的。躲着躲着,却是一路稀里糊涂成了皇后娘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千骨之画骨之爱

    花千骨之画骨之爱

    这是一部甜文小说,小说里花千骨还是会转世,但是记忆不会消失,摩严也会渐渐接受花千骨,霓漫天也会变好,画骨会幸福的在一起,他们会有两个孩子,其他的就敬请期待吧!
  • 诡葬

    诡葬

    营子里的火神庙被炸,神像里居然砌着一口血色红棺,谁也没想到这口血棺里居然还躺着一个浑身赤裸的绝色女尸,我为了阻止了想猥亵女尸的王秃子,却意外被女尸折腾一夜……
  •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需要不断清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打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扫掉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扫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打扫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潜能。生命的难度也就在于此。
  • 薄荷源少年

    薄荷源少年

    在我的人生中是他。。。。自从我认识了他我就感到很开心。
  • 重建明朝

    重建明朝

    穿越成了明朝靖江王的世子朱若极,这可是根红苗正的皇室子弟啊,此时清军已经攻破在南京的南明政权,看着这纷乱的世界,朱若极唉声叹气的,“我只想活下去,为什么这么难。”
  • 安愁

    安愁

    “业火焚烧,啧,真是可悲的结局啊……”她一心复仇,而他却强势又霸道的闯进了她的心。宿命的戏耍,终究让他们渐行渐远。她逃避,销声匿迹。而宿命,却让她再次卷入那些腥风血雨。“我们……再也不可能了……”【哎呀,简介废了啦】
  • 山茶花开

    山茶花开

    青山绿水的山间无一不美,飘渺的云在山间漂浮,花儿遍地的的山脚下流传着花医的故事,而她每天为花儿们浇水,水袖轻挽,只见容颜清丽,山下救了一名失忆却俊美的男子,陪着她度过孤独的日子,原以为他会一直这样陪着她直到老去,她以习惯他的存在,直到他开口要离开时,她不折手段去留住他,宁可自己受伤,也护他周全,却只换来一句,‘我不爱你’当他意识到心里最真实的那句话时,她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