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1500000120

第120章 静默的辽阔与温柔(2)

2008年5月12日,也就是汶川地震那天,下午2点过,我跟阿华各在一张床上睡午觉,咪咪在窗台的花架上睡,突然间大地轰鸣,楼房舞动,卫生间的镜子碎裂于地,书架上的书倾倒于地,我懵懵懂懂地醒来,完全不明白怎么回事。阿华也醒来,在那边高喊:“哎呀,罗伟章啊,是哪个在摇我们的房子啊!”我跑进她的卧室,她清醒了,说:“肯定是地震了。”

我们住在七楼,也就是顶楼,外面的声音一点也听不见,只有砖墙挤压的声音,物什碎裂的声音,整幢建筑,如风中的枝条。

我说:“快穿衣服。”

没有一点防震的知识和经验,根本没想到躲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或者跑出屋外,我想的只是,把衣服穿上,免得穿着内裤死去,以后被人掏出来时难看。

我们穿衣服时,咪咪从窗台上跳下来,到卧室门口叫。地板簸得厉害,它站不住,就匍匐着。

阿华安慰它:“咪咪,别怕。”

当我们把衣裤穿规矩,摇晃停止了。

劫后重生得那么突然。

“走!”我说。

咪咪率先出门。可它不是朝楼下跑,而是跑上了楼顶平台。我们平时对它说楼顶上安全些,它就记住了,现在也这么做了,但这是非常时刻,余震紧跟而至,谁也说不清房子会不会垮,这时候跑上楼顶,成了最不安全的跑法。电脑可以丢弃,现金和存折可以丢弃,但咪咪不能。阿华提了个旅行包,上楼找咪咪,我则跑往儿子的学校。电话不通,车也不开,只能跑去。阿华说,咪咪藏在隔热板底下,听到呼唤,迟疑了一会儿,出来了。阿华怕它在慌乱中跑丢,她把它装进了旅行包里。

她差不多是整个小区最后下楼的。

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探视到了自身的渺小,争斗、仇恨、猜疑、算计,如此等等,都变得是那样的没有意义,彼此之间,如同兄弟姐妹般亲热,哪怕根本就不认识,哪怕真的是仇人相见。看到阿华这么晚才跑出楼道,都朝她围过来,嘘寒问暖的,当得知她是为找咪咪才这么迟缓,都骂她是疯子。

咪咪是一只母猫。儿子把它领回家不久,它下楼玩耍时,老是受一些猫的追逐,一追它就往树上爬,叫它也不敢下来。我们当时不知道追它的都是发了情的公猫,以为是它们欺负它,很生气,把那些体形壮硕相貌颟顸眼神凌厉的家伙赶得远远的,再把咪咪接回家。

可很快它自己发情了。它来我们家后,还长了一些个头,证明刚来时它并没完全成熟,这可能是它第一次发情。它一发情,叫声悲惨,如饿婴高啼。有时连续叫,有时突然叫那么一声,吓人一跳。

它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出门去。

每次回来,身上都很脏。

咪咪长胖了,却越来越能吃。阿华说:“胖成这样,还吃那么多!”它不管不顾,照旧吃。有天它跟我们下楼,它走在前面,肚子差一点就刮到了楼梯。邻居秦姨刚好出来,看它一眼,说:“咪咪怀上了。”我们才知道它不是胖,而是怀上了。

怀上之后,它对我们越发的依恋。它体形细长,现在变得又圆又笨。有天阿华抱着它,对我说:“生孩子是件痛苦的事,以后我们去把节育手术给它做了。”

咪咪像是听懂了,飞快地摇着尾巴,把阿华的腿打得啪啪响。阿华马上对它说:“我说的是以后,不是说现在,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让你做一回母亲的。”

2007年2月2日,天还没亮明白,咪咪本来睡在我的被子上,毫无预兆地跳下床,钻入床板底下。床板一直为它开着。它钻进去就没再出来。它一定是生孩子去了。

那天,我弟弟弟媳刚好来,弟媳属虎,据说猫生孩子的时候,属虎的人绝不能进那房间,也不能让它闻到属虎者的气味,不然会“逼”着它,害它难产而死,因此弟媳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既不站到风口上去,更不进去察看。上午10点过,儿子进我的卧室,俯下身,对着黑暗叫咪咪,它没答应。一直到了黄昏,阿华做晚饭时它才出来。它的肚子消下去了,看上去瘦得让人心疼。它不大吃猫粮,阿华便丢下厨房里的事,和儿子去“欧尚”超市为它买来猪肝和鱼,它这才吃了许多。

添丁进口的事情,当然值得高兴。两天过后立春,下楼一看,小区里的两树茶花,一树开了一朵,另一树开了三朵,红如火焰。紧接着下了第一场春雨,路面湿润润的,一只翠鸟歇在我窗前的花架上,叫声婉转如流水。这初始的春天,多么宁静而美好。

2月10日这天,清晨5点过,一只小猫从床底下爬出来,吱吱叫。它母亲出来唤它两次,它都不回去。它是想离家出走吗?可它还站都站不起来,后腿完全在地上拖着。我跟阿华戴上手套(怕沾染了我们的气味,咪咪就不认它这个孩子了),把小东西送到它母亲的身旁——它睁着绿豆大小的眼睛,身体刚好有手掌长——可它又爬出来。反反复复,送了三次。正在给它兄弟姐妹喂奶的咪咪,明显对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很恼火,朝它呵斥。但随即,咪咪用爪子抚摸它,用嘴舔它,它才安静下来。

月底,咪咪为它的孩子搬家,从我的床底下搬到阿华的床底下。它含着小猫的颈子,一只一只地搬运,每搬一只出来,我们就鼓一次掌。我们鼓了六次掌。

天哪,它那么小的身体,竟生了六只!

六只小猫都是纯黄色,这昭示了它们的父亲是谁。那个长着圆脑袋、老是目光低垂的大黄猫,追我们咪咪最勤、最狠,看来是它得逞了。

小猫生长迅速,一个月后就倾巢出动,在屋子里乱跑。夜里,奔跑追逐之声像一支马队,蹄声虽细,却如密鼓。它们还爬上阿华的床,好奇地瞅来瞅去,高兴了,就在床上打滚,或者搂抱成一团,你抓我一爪,我抓你一爪,还互咬耳朵和尾巴。有些调皮捣蛋的,吊住窗帘打秋千,体格健壮的,顺着窗帘攀到窗台上去,全不顾掉下去的危险,大摇大摆地从窗台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

咪咪随时斜卧着身子喂奶。这么一大堆孩子,它的奶水怎么够。它自己看上去还像个孩子呢。阿华去买了若干盒牛奶,倒进几个食盘,并放进一些猫粮。小家伙们蹲在食盘旁边,占强的还把脚踩进去,吱吱有声地掬牛奶;猫粮泡软之后,它们的嫩牙齿也能嚼碎。这样,吃母亲奶水的时候就少了,消瘦下去的咪咪,又逐渐恢复了形貌。

终归有分离的那一天。我们不可能养这么多猫。要把小猫送出去,是件难事。接收的人要爱它们,这是首要的,也是唯一的条件。想来想去,觉得孩子更可靠些,于是儿子在他班上宣布了送猫的消息。响应者甚众。儿子从中挑选了六个,两男四女,让他们来领。对咪咪而言,那是多么痛苦的一天,当它的孩子被带走,在楼道上可怜地叫,只有它能听懂那是在叫妈妈。叫声愈来愈远,愈来愈微弱,被关在家里的咪咪,疯狂地抓门,哀叫,门抓不开,就跳到高高的鞋柜上,彷徨四顾,看能否找到出口。

好些天过去,咪咪都在屋子的旮旮旯旯里,找它的孩子。

又过了些日子,儿子去收养小猫的同学家回访。除一家转送了别人,另五家都养得很好。

小东西长大了许多,再也不认识他,见到他就惊慌地躲藏。为此,儿子非常伤心。

分离的痛苦不仅咪咪在承受,我们同样在承受。

我们不愿让这种痛苦重复,当咪咪的身体复原,就去给它做节育手术了。

那时候我在上海,住在青浦县金泽镇西岑社区山深支路100号。这里白墙绿瓦,自成院落,两米多高的院墙里侧,是一棵挨一棵的香樟树,院中有一花台,花台里种棵马尾松,马尾松并不高大,松针却厚实地铺张,看来是有些年头了。两排带游廊的平房,加上厨房、餐厅、活动室、菜地、鱼塘、鸭舍,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本是个养老院,但现在成了我和20个学友念书的地方:上海市首届作家研究生班。校舍之外就是田野和村庄,旁边一江,叫横江,还有一湖,叫淀山湖。自晨至昏,只闻鸟声,难见人影。要买东西,得走半个多钟头去社区的超市。春天里,江风尚有寒意,呜呜地吹,间有汽船笛鸣,很是让人寂寞。

去的次日,我就用电子信箱给家里写信,抬头是“妻、儿、咪咪”。也是那天,阿华来信,说儿子在上学,咪咪正躺在她腿上,她向它转达了我对它的问候。次日晚,阿华又来信,说去给咪咪做了节育手术,从上午10点,做到中午12点。(医生说,咪咪又怀上了,胎儿已有菜籽那么大)术后,咪咪不睡觉,却一直昏昏沉沉,肚子上缠着绷带,一会儿嗷地叫一声,使人不忍听闻。

阿华抱怨:“你和儿子一向把这类事推给我,说我忍得下心,其实你们对我才真是忍得下心。”

接连两天,她带着咪咪去输液,防术后感染。咪咪拆线之前,她一直围着它忙,别的事都做不了。

那些天,我老是做噩梦。我跟北京的温亚军同住一室,可他未到校,夜里独宿,江风凄紧,雨又一直下,远处雷声隐隐,怪鸟哀鸣,伴以时不时暴起的犬吠,我竟莫名地觉得害怕。醒过来,打开电视,想着咪咪受苦,连带妻儿受累。一会儿迷迷糊糊睡过去,又是噩梦相续。也不止是我,好些同学都做噩梦,隔壁的畀愚在梦里听见马桶哗的一声响,惊醒后马桶真的在响,而他也是一人单住;女生宿舍那边的姚鄂梅,梦见有人来跟她挤床铺,压得她喘不过气。鉴于此,有天校方请我们去朱家角吃了喝了,买来二百元鞭炮,在我们院子里噼噼啪啪地放了一通,祛邪。上海人信这个。

可我依然做噩梦。越做噩梦越想家,想我的每一个亲人,自然也包括咪咪。

断断续续的,我在上海算是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当我回到家,咪咪更活泼,更可爱,初次跟我见面,它还有些怕我呢,绕着圈子躲。我说:“你就装吧!”听见这话,它居然就不再躲了,或者它果真懂了我的意思,被我拆穿,就不再装下去了,又来跟我亲热,跳到我的腿上,细致地舔我的手,一根指头一根指头地舔,指缝处也不放过。它是担心我带进了外面的风尘,已变得不洁。

许多时候,是的,许多时候,我多么希望咪咪真的不是一只猫,而是一个人。但事实证明,它确实就是一只猫。每过些天,它就带回一只老鼠。它咬死老鼠,从不吃,只带回家来,向我们表功,以证明它是怎样在尽着一只猫的本分,因为小区保安曾当着它的面说:“现在的猫都退化了,不咬老鼠了,有些猫甚至怕老鼠。”这话伤了它的自尊,因此它很勤勉地去花园里捕捉。只要得手,就含在嘴里,飞奔回家,把猎物丢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并不希望看到这种景象。我有时想,老鼠实在是世上最艰难的动物,有天敌的捕杀,还有人类的剿灭——隔那么三两个月,小区里就贴出告示:“明天放鼠药,请各家各户管理好自己的宠物。”有回邻居郑叔秦姨家药到一只老鼠,老鼠昏头昏脑地钻到了电视柜下,郑叔请我去帮他把电视柜抬着,他和秦姨逮住黑黑的、光溜溜的鼠尾,将扭动的鼠身拖出,用晾衣竿击其脑袋。这情景我不忍正视,马上离开了他们家。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在西方哲学中,有一种流派让我十分倾心:“物活论”派。简言之,这一流派的观点,相当于东方哲学中的“万物有灵”,只不过走得更远,远到没有边界——即便是一尊石马,既然它雕刻成了马的形状,也便具有了马的灵魂,应该受到跟真马同样的尊重。何况是活着的、有呼吸有体温的生物。我希望自己的内在星空,同样没有边界,能与万物荣辱与共……

最不愿看到的,是咪咪捉鸟。

可它偏偏喜欢捉鸟。

捉鸟有难度,因而更能让它产生成就感。

在咪咪生孩子半个月后,一天下午,郑叔提着鸟笼敲门,说他们要回老家去,请我们把他的两只鸟代养一周。一只小灰鸽,一只腊嘴雀。我当时就有所顾虑,但心想将鸟笼放高些,咪咪就只能望笼兴叹,何况它还有孩子要照顾,该不至于那么婆烦。我在卧室里重了两张方凳,将鸟笼置于顶端。谁知,不到半个钟头,就听到里面发出砰的一声响,冲进去看,鸟笼被咪咪撞倒,腊嘴雀奄奄一息。

咪咪没有咬着它,也没来得及抓它,它是被吓成这样的。我把腊嘴雀取出来,它睁着乌溜溜的眼睛,身子带着奇异的、小小的温暖,但很快,眼睛闭上了,温暖慢慢飘走。它死了。

郑叔交给我时,说腊嘴雀一天叫两次,一次叫在早上7点,一次叫在晚上9点,可我没听到它叫一声,它就死了……

第二天,姨妹开车,带着阿华去成都郊区龙泉驿的洛带镇,买了一只差不多大小的腊嘴雀,放进笼子,算是给托付的人交差(四年过后,我们才把真相告诉郑叔)。

接下来的几天里,搁鸟笼的那间屋,再不敢放咪咪进去。

但楼上楼下的鸟雀,却在我们的保护范围之外。咪咪捉到过好几只。鸟歇在树上,它无法企及时,它就抬头望着,学鸟的叫声,吸引鸟儿下树。当然,再怎么学,也学不像,我经常嘲笑它:“别学了,咪咪,鸟不会听你的。”可它学得那么认真,叫得那样缱绻缠绵,发出的每一丝声音,都是清波荡漾的颤音,对树上的生灵,似抱着无限的情意。直到鸟们展翅飞走,它才很无趣地收起它的伎俩,很不好意思地舔舔自己的颈毛。

但鸟总有下地的时候。它们要下地找食,特别是雪天。

雪天里,我们会上楼喂鸟,将米粒放进食盘,搁在角楼伸出的平台上,距地面有两米多高。即便如此,也难说保险,咪咪弹跳力惊人,总能在不是机会的时候逮住机会。对此,我们教育它多回,说如果你是一只饥饿的猫,我们可以原谅你,也理解你,但你吃得饱饱的,为什么还要抓鸟呢?阿华还把它抱起来,举到面前,盯住它的眼睛,给它讲生命的唯一性,因为唯一,所以可贵,所以成为所有权利中最根本的权利。可话说得再好,咪咪也听不进去。

它毕竟是一只猫。它有它的本能,也有它自己的生命法则。

它朝鸟扑去时,多数时候就像那只腊嘴雀,鸟并未被抓死,只是吓晕了,一动不动,它就把鸟含回来。这时候,如果门关着,鸟就几无活路,咪咪要叫门,嘴里含着东西,不能叫,便把鸟丢下,弄死了才叫——因此,只要咪咪出了门,我们就把门打开,它顺利进屋,把鸟放下,说不定能给鸟一线生机。果然这样救下了一只鸟。那天我们正吃午饭,咪咪不声不响地进来,嘴一松,一只野画眉滚落而出,稍一扑腾,就站起来了。阿华惊呼一声。画眉朝窗台飞去,但玻璃窗是关上的,它重重地撞了一下,又落到地板上。咪咪很愤怒,去扑,被我抱住了腰。阿华将画眉捉住,跑上楼顶,并关了门,不让咪咪跟去。画眉在她的掌心里,张着嘴,细细地喘息。阿华鼓励它飞起来。几分钟后,它试着扇了扇翅膀,然后铮的一声,离开掌心,子弹一样射入灰白色的天空。

2009年的4月,我跟阿华去菜市场,买了十余个运送蔬菜的大竹筐,放到楼顶平台,种花种草种菜。种这些得有土,幸好小区三幢后面有个荒土堆,我和阿华空了就用塑料袋去提来,种上玉米、南瓜、丝瓜、海椒、蔷薇、月季、罗汉竹、向日葵,还种了桃树、枇杷树、樱桃树、桂花树、美人蕉和黄桷兰,有风吹来和鸟带来的种子,只要发了芽,也悉心浇灌,任其生长。某天清早我去背土的时候,咪咪跟我同去,土堆旁树木繁茂,鸟雀甚多,鸟们见了咪咪,拍打翅膀,齐声怒鸣,整个林子,灌满了动荡的声音,咪咪竟吓得伏在地上,不敢稍动。我对它说:“咪咪呀,你要记住,世间有种卑微的力量,联合起来就会变成可怕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 李白全传

    李白全传

    本书包括:习书练剑、辞亲远游、安陆十载、三诏进京、长安岁月、赐金放还、梁园情深、东行南游、虎穴历险、战乱前后、从军获罪、救月升天。作品讲述了一个绝对的诗歌天才;纵横瓷肆,想像瑰丽,如仙人所作;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后人称之诗仙。我辈凯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绝对是人中豪杰。
  •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不但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盟主,也是中唐诗坛的领军人物。韩愈以文为诗,戛戛独造,诗风雄奇怪异;柳宗元的诗深婉幽峭,精艳工致,深得楚骚遗韵。二人的诗歌影响深过错,受到当时及后世许多诗人、学者的高度评价。本书依据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精选韩诗52题67首,柳诗59题63首,按创作时间先后分别编排,对了解二人诗作极有帮助。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矛盾婚姻

    矛盾婚姻

    不想离婚的年轻人来看看,代沟还在,父母的话不能全信,婚姻的选择,在于自己。
  • 王牌兄弟恋

    王牌兄弟恋

    他是一个独生子某一天爸爸妈妈带回来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说他将和他们一起生活。
  •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小小骚年意外穿越唐朝,从此生活发生了无穷的变化
  • 行笔随文散集

    行笔随文散集

    收录一些我写的散文~诗歌~之类的记录一下生活中的文章
  • 武破晨曦

    武破晨曦

    他,身负重振家族重任,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非同常人,与他同出的绝世功法,注定让他站上大陆颠峰,武天地,碎虚空,神兽为伍,红颜作伴,看他怎样踏破红尘,登上颠峰!第一次写书,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啊!等级排行:凝气境,武气境,武元境,破武境,武地境,破天境,武极境,凝空境,破虚境,晨曦境。新书真的不容易,求鼓励,在此求推荐,收藏!
  • 爱上水晶的女孩

    爱上水晶的女孩

    我就站在你不远处,至始至终,缄默不语。逸凯,仿佛从此和你有了隔世的陌生,却忆起我们曾经那么熟悉,那么亲密。时光远去,再也找不回的曾经。如今,你的怀里,心里,眼里,床上早已是别的女子,而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放你走,不重新开始?陪你从青涩走向成熟,苦苦守候了7年的爱情,还是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受了这么多的苦,流了这么多的泪,你却如此决绝,头也不回地远去,和她谈婚论嫁,去做一切我梦想了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事情,这是怎样的一种残忍?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俗话说,为人一师,再生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共同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一套成功的做法。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要摔几个跟斗,交一些学费才会变得成熟起来。这时,如果虚心地拜几位恩师,学一点知识,得到一些呵护,那么,立足就会快些、稳些。一般来说,凡是举止威严、诚实通达的人,就可以尊他为老师;如果仅仅是博学典雅、会做文章的人,则可以与他结为朋友。这样,你的人生道路就能够变得平坦而光明。
  • 后宫奇女子

    后宫奇女子

    “不管如何我都会护你周全,你的命在我的命里,不管有什么危险我都会挡在你的前面,不管你去哪你我都随你天上人间”放下一切生死相随,只为情爱,只为她……她手刃挚爱,化身复仇女神入宫复仇,只为那颗遗失的芳心……复仇之路,纵使前方艰险,亦难挡我仇恨双眼,定让你此生付出代价……长恨一生只因爱太执着……====================================================================请大家多多支持,前进的道路孤寂艰辛,而你们的陪伴,将是千淡前行的最大动力!我需要你们!需要各位的陪伴指教!千淡念希谢谢大家啦!
  • The Great God Pan

    The Great God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盗墓档案MGM

    盗墓档案MGM

    本书由作者:郭银呈个人独立完成,著作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