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800000024

第24章 吕碧城:“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2)

其一,在乙巳年(1905年)二月间,英敛之虽然对吕碧城已有所不满,但是仍然筹编《吕氏三姊妹集》。在3月1日天津《大公报》千号纪念日,刊出了《吕氏三姊妹》的序跋各一篇,序中详述英氏同吕氏三姐妹的交往经过,高度评价吕氏三姐妹的诗词,极力推崇她们的高风亮节,认为“碧城能辟新理想,思破归锢蔽,欲拯二万万女同胞,复其完全独立自由人格”。“梅生性豪爽,有古侠士风,言吐慷慨,气度光昌。素不屑弄事词翰;然落笔清灵,极挥洒之致,亦颇与乃姊乃妹并驾齐驱,各树一帜,何天地灵淑之气独钟于吕氏一门乎?”其二,英敛之还在《吕氏三姊妹集》序中说:“予久蓄兴女学之志,惟苦于师范无人。得此天假之便,乃奔走组织,获诸君子力,为天津公立女学堂。”吕碧城在天津创办官立女学堂,可以说是英氏集合了众多朋友们的力量助她成功的。然而吕碧城与英敛之友谊之裂痕,恰从女学的事权争执上而产生。

同时,吕氏姐妹之间也时有分歧与争执,英氏和梅生的友谊或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对碧城还更深切些;后来梅生在事前不让英氏知情的情况下结婚,这其中定有不能互谅的隐情存在。但是,最后终于绝交的仅碧城一人而已,这正是她一生难于自解的一个难题。她最后所以皈依佛法,独身以逝,恐怕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位志高而倔强的奇女,以独身主义终其一生,成为她必然的结局。

从现存英敛之1907年阴历九月十三日日记所记看,英、吕二人绝交的直接原因是:“碧城因《大公报》白话,登有劝女教习,不当妖艳招摇一段,疑为讥彼。旋有津报登有驳文,强词夺理,极为可笑。数日后,彼来信,洋洋千言分辩,予乃答书,亦千余言。此后遂不来馆。”就这样,二人分道扬镳了。当然,他们最终的分歧,还在于信仰上的不同,一个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另一个却执著地走向了佛门。尽管英敛之曾苦口婆心,而吕碧城却始终“沉哀凝怨”,所维系的不过是一段“道义交情”罢了。由此也可见东西文化在俩人关系上的深层矛盾及其纠葛因素。

在《大公报》期间,吕碧城连续撰写多篇倡导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论中国当以遍兴蒙学女学为先务》等。

在这些文章中,吕碧城指出,“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于母教”,“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中国自嬴秦立****之政,行愚民黔首之术,但以民为供其奴隶之用,孰知竟造成萎靡不振之国,转而受异族之压制,且至国事岌岌存亡莫保……而男之于女也,复行****之权、愚弱之术,但以女为供其玩弄之具,其家道之不克振兴也可知矣。夫君之于民、男之于女,有如辅车唇齿之相依。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同时吕碧城还指出,维护旧礼法之人闻听兴女学、倡女权、破夫纲之说,即视为洪水猛兽,其实是为误解,“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合完全之人,以成完全之家,合完全之家以成完全之国”。提倡女子教育,就是要通过新文化和新文明的洗礼,使旧礼教桎梏下的女子成为“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对于家不失为完全之个人”的新女性,最终“使四百兆人合为一大群,合力以争于列强”。

吕碧城的这些观点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吕碧城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声名鹊起,而其在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开阔视野和非凡气概,更是受到时人的广泛推重。在1905年的《书怀》诗中,吕碧城写道:

眼看沧海竟成尘,寂锁荒陬百感频。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忧愿做新民。

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

谁起平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此诗传唱一时,当时任袁世凯幕僚的沈祖宪、曾任清廷内史的缪素筠(又名缪姗如。云南昆明人,擅长书法、绘画,封三品女官。慈禧时常赏赐给大臣的字画,上面虽有“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的玺印,其实是出自缪素筠的代笔)等人纷纷唱和,缪素筠有诗云:“雄辩高谈惊四筵,娥眉崛起一平权。会当屈蠖同伸日,我愿迟生五十年。

”她还写诗赞吕碧城曰:“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驾崩,清朝遗老遗少们为之惶惶不安,仿佛慈禧一死,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有人甚至将慈禧的画像挂到万寿山排云殿里,希望得到她的保佑。这时,吕碧城却填了一阕《百字令》: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文中大意,慈禧在主持朝政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边疆大片领土、国库中大把银钱,全都送给西洋诸国,她到阴曹地府后,哪有脸面去见汉朝的吕后与唐朝的武则天?文边还配有作者手绘慈禧画像,亦是丑态可掬。题咏在慈禧的画像旁,登于报上,此时正值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际,这篇不到百字的小文,如同滴落油锅中的火星,炸起了一片喧嚣。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甚至动了杀心,吕碧城闻讯,不得不离开报馆,前往欧美游历。

1904年6月10日,借住在英敛之家中的吕碧城正在看书,门房举着一张名片进来禀报说:“来了一位梳头的爷们儿。”吕碧城接过名片一看,上书“秋闺瑾”三字。等到门房将此人引进来之后,吕碧城但见来客身着长袍马褂,一副男人的装扮,头上却梳着女人的发髻,长身玉立,目光炯炯,英气勃发,气度非凡,一看就不是寻常之辈。此人就是后来号“鉴湖女侠”的秋瑾,当时正准备留学日本。秋瑾亦曾以“碧城”为号,因此许多人经常将吕碧城的诗词误为秋瑾之作,而秋瑾读吕碧城的作品,亦曾有引为同调之感,所以此次留日之前,特来登门拜访。

吕碧城和秋瑾交谈之下,不禁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晚,吕碧城即将秋瑾留宿在自己的住所内,彻夜长谈,同榻而眠。对于国家的积弱凋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的危机忧患,两人在观点上可谓一拍即合,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各有选择。秋瑾试图劝说吕碧城跟她一起东渡扶桑,筹划革命。可是吕碧城自称是个世界主义者,虽然同情革命派,但并没有政治上的企图,相反,她更愿意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转移社会风气,以为将来济世救民作准备。

次日清晨,迷蒙中醒来的吕碧城一张开眼,不由大吃一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双男子的黑缎皂靴。再抬头一看,只见秋瑾正坐在床边的梳妆台前对镜扑粉。吕碧城这才想起昨日之事,不由莞尔一笑。

吕碧城和秋瑾的此番相会不足四天,却一见如故。二人约定,秋瑾去日本从事革命事业,吕碧城则在国内倡导舆论,遥相呼应。秋瑾还慨然取消其“碧城”之号,让与吕碧城专用,成就了两位卓异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就《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一度也使自己陷于险境。

1916年秋,秋瑾遇害近十年后,吕碧城与友人袁克文、费树蔚等同游杭州,途经西泠桥畔的秋女侠祠,回想旧事,感而赋诗云:

松篁交籁和鸣泉,合向仙源泛舸眠。

负郭有山皆见寺,绕堤无水不生莲。

残钟断鼓今何世,翠羽明珰又一天。尘劫未销惭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

其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当时各界名流纷纷追捧吕碧城,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用吕碧城自己的话说:“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令人不解的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却终身未婚。有人说,这是因为她早年被人退婚而留下阴影所致,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事实上,后来与之交往过的社会名士不乏其人,如英敛之、杨志云等均与其有过感情纠葛,严复、张謇都为她的婚事操过心,但吕碧城却宁愿独身终老而不曾踏入婚姻的大门。

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比吕碧城大9岁),汪精卫年纪太小(与吕碧城同岁)。另外,根据近代天主教史学家方豪先生考证,《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十分爱慕吕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误会。史学家梁元生先生也在英氏日记中发现了英敛之写给吕碧城的词:“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发慈悲一声。秋水伊人,春风香草,悱恻风情惯写,但无限悃款意,总托诗篇泻。”确实情意绵绵,流露着一片深情。

吕碧城是这样与友人说起她的情感感悟的: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任大总统,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筹安会的一批人积极充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吹鼓手。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民国初年,吕碧城在北京见过天台宗高僧谛闲,若有所悟。不过吕碧城真正开始信佛,根据她自己的记叙,是在1929年前后。当时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孙夫人偶然在街头“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学小册”,孙夫人对此不屑一顾:“当这时代,谁还要信这东西!”但吕碧城立刻说:“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此为学佛之始。”吕碧城信佛后,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传动物保护。1929年,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大力提倡素食,“护生戒杀”。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硝烟比中国更浓。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先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购的一所房子中,后搬入东莲觉苑。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吕碧城特别喜欢小动物,她曾养有一对芙蓉鸟,每日亲自喂食,还养了一条狗。一次,狗被一个洋人的汽车碾伤,吕碧城随即聘请律师和那个洋人交涉,并送她的爱犬去兽医院,等到狗的伤完全好之后,事情才告了解。上海一位报人叫平襟亚,从中得到启发,以此为素材,写了一篇名为《李红郊与犬》的文章刊登于《笑报》上,其中女主角行为落拓怪异。吕碧城读后,认为自己被影射,侮辱到了她的人格,于是诉之于租界法庭。该作者知道吕碧城与英国领事馆的人相交深厚,闻讯赶紧躲到苏州。吕碧城寻不到他的踪迹,便将他的照片寄往沪上各家报馆,要求自费刊登大幅广告,通缉平襟亚。但各报均未答应。于是吕碧城又到处放风:“如得其人,当以所藏慈禧太后亲笔所绘花卉立幅以酬。”吓得平襟亚终日足不敢出户,为消烦解闷,撰写长篇小说《人海潮》,半年脱稿,一经发表,轰动一时,平襟亚由此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亦堪称一段逸事趣话。

张爱玲说,“中国人不太赞成太触目的女人”,早在爱玲出世前半世纪,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清朝,却有一位才女高调彩衣大触世目。她便是吕碧城。

吕碧城喜欢穿绣有大幅孔雀的薄纱舞衫。苏雪林曾供奉一张吕碧城照片——吕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枝,美艳有如仙子。

孔雀,羽衣华美,是“百鸟之王”、“鸟中皇后”,吉祥、善良、美丽、华贵,一般女子,见之情怯。而吕碧城,却喜着孔雀装的彩衣。孔雀,契合了她的心性,是她的服饰语言。在历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才女像吕碧城这样高调。孔雀衣,穿出了吕碧城飞扬的才气与雍容。

《琼楼》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江城梅花引》搴霞扶梦下苍穹。怨东风,问东风。底时朱唇,催点费天工。已是春痕嫌太艳,还织就,花一枝,波一重。一重一重摇远空。波影红,花影融。数也数也数不尽,密朵繁丛。恼煞吟魂,颠倒粉园中。谁放蜂儿逃****?花历乱,水凄迷,无路通。

《清平乐》冷红吟遍,梦绕芙蓉苑。银汉恹恹清更浅,风动云华微卷。水边处处珠帘,月明时按歌弦。不是一声孤雁,秋声哪到人间。

《长相思》枫叶红,柿叶红,红尽江南树几丛,离人泪染浓。山重重,水重重,水复山重恨不通,梦魂飞绕中。

《南乡子》雨过涨留痕,新水如云绿到门。几处小桃开泛了,前村,寒食东风别有春。重读断碑文,宿草多封旧雨坟。蝴蝶一双飞更去,春魂,知是谁家坏绿裙。

《浪淘沙》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踏莎行》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一剪梅》一抹春痕梦里收,草长莺飞,柳细波柔。珠帘十里荡银钩,筝语东风,那处红楼。别有前程忆旧游,几日韶华,赋笔生愁。长安云物恋残秋,铃语西风,那处红兜。

同类推荐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宁夏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行业褒奖规格高、社会影响大、事迹突出感人、引领时代的先进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张存哲、杨芳、马彦清等。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猩红之旅

    猩红之旅

    传说中,在无垠的星辰海洋中央,有一颗金色的大树,上面长满了可以实现人们任何愿望的果实。
  • 暗夜的秘密

    暗夜的秘密

    人类统治着困兽大陆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根据《史记·地令传》中的记载,在暗夜一代年间,人类在精灵族的帮助下,经过数百年的战争,终于将矮人和巨人赶出了大陆,独自霸占了这片困兽大陆。但和平并没有了降落这片大陆,人类的贪婪欲望腐蚀着人类的内心,人类对于其他部落的地域争夺不停的在这片大陆之上上演。人类间的争夺领域之战一直延续到暗夜二代年间才得意喘息,人类的三大国家也就此诞生:木生国,水灵国,火屠国。持续了一百年的战火,也让三个最强人类国家的第一代国王深深的知道了战争的可怕,从此之后,三国签订了和平协议。这份协议让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 灭绝江湖

    灭绝江湖

    少年南宫或,自幼出生武林世家,以上古后羿射日后所留神箭所制的一把“后羿剑”,称雄江湖,被称为“后羿剑客”,因助刀尊之女探明其父生死之因,却在途中被神秘的无面人暗袭身受重伤,被一代奇人天剑所救,不但习得被武林人士称为剑术之巅的天剑绝学,还明白江湖上的种种仇杀及阴谋,是因一本无上剑道秘笈“灭绝剑谱”所引起,复出江湖力屠青城掌门,夺回灭绝剑谱之“异式”。与此同时,因其剑谱面世,武林正邪各派纷纷骚动,而南宫世家也却因此引起家族惊变,巧幸少侠得到能吸功力的后羿神剑之助,使得内劲大增,又以自己的天生智慧终发现江湖上的种种祸端奇源便是已归隐武林的“沧浪八卫”之首所为……
  • 只为你创造这修罗炼狱

    只为你创造这修罗炼狱

    我活在这界上只为一个人。如若他死了那我便杀尽天下人为他祭奠!!!等级小说中会提到。
  • 旧春归

    旧春归

    他,是一方巨贾,是医学圣手,拜师无量山上。她,是被流放的女囚,是大吏之后,埋名朵邑乡下。命运之手将他们聚拢,又拨离。他相思入疾,她独守三年。他白衣怒马,拔剑引弓,烈烈风雪中只为护她心切;她貌若天人,落月照花,低眉颔首,只愿一世跌进他的胸怀。天下大乱,权谋的旋涡中他为美人,只得夺江山。背负罪名的官宦之女与名动天下的燕王谋士在乱世硝烟中的生死虐恋。靖难之役,关乎天下大运,更关乎兰杜毋望的人生命运。在这一场宏大的等待之中,明月先生最终御马归来,超越生死的爱情必然开出花来。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 你好,瑾王

    你好,瑾王

    他是王爷,并不闲散,也不过多参政,只是只要这个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从来都是披甲上阵,义不容辞。他生性硬朗,不苟言笑,他一身戎装,又或者一袭简单的白衣,都那样绝美倾城,世人只记得传言中的瑾王冷清淡漠,却也杀伐果断,论手段计策他当之无愧的绝世奇才,论容颜试问天下都无人匹敌那天外之姿。只是,任谁能想到,这丰功伟绩,这热血青春,这让敌军闻声就吓破军心的瑾王。并非男儿身。来自21世纪,军事世家,前世的成就也足够令人发指,年纪轻轻就跻身于世界顶级特种部队X-70战队高级将领,年仅26岁。却在执行任务中不幸遇难,天妒英才也好,英年早逝也罢。金瑾确实阴差阳错中却带着前世完整的记忆重生在这个所谓大金的国家。
  • 一见钟晴:陆少,宠妻无度

    一见钟晴:陆少,宠妻无度

    阴差阳错,叶又晴包养了初回国的陆氏老板。一朝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时,骗走了她爱情的陆老板,正怀抱失而复得的白月光,心花怒放。几年后,两人再次相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贵女风云

    贵女风云

    身处朝堂间,祸福旦夕至。因遭奸臣暗害,居官清正的户部左侍郎被廷杖致死,且家产悉数籍没,妻女充作官妓。一夜之间,谢允真由备受荣宠的名门贵女沦为犯官之女,官妓之身,是碾落成泥,还是绝境奋起?是谁怜惜允真的飘零身世,是谁暗恨允真的丽质天成,是谁在黑暗中冷冷筹谋,是谁对允真暗动真情,至死不悔?这一生,谁是谁的棋子,谁又是谁的宿命?只是,落子之后,君须记得,举手应无回,宿命从此定。
  • 墓行

    墓行

    我是秦王,我在墓中行走。一卷天书引发的种种悬疑,好友孟尝的失踪,王教授的疯狂设想,长生不老的终极诱惑,人性纠缠的天罗鬼寺,敦煌的大慈悲菩萨,一切的谜团,都要我来为你们一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