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8600000005

第5章 求学东瀛(1)

吴觉农的双轨制人生开始了,纵观其此一历史时期的论述和活动,很难判定他将是一个优秀的妇女问题专家,还是一个卓越的茶学家,吴觉农的日本留学期间,两件事情都做的如此出色。

吴觉农在日本的留学,是从东京预备学校学习日本语开始的,然后即赴静冈金谷日本茶业试验场实习两三年。在吴觉农晚年的回忆文章《我在上海商检局搞叶工作的回忆》中,他对在日本学习茶学作了这样一番评价:当时日本的茶业虽然还不很发达,但已运用了一些新的科学方法,如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制造,有的也已利用了机械。我在日本学习的三年间,除在茶叶试验场参加种植和制造茶叶等工作外,曾先后到各地的一些制茶工厂参观,并和他们一道进行实验,也了解到各个厂的生产情况。同时还从他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茶叶资料中,学到了各个国家的茶叶产、制、运、销方面的工作过程。

他还在回忆中平静地说:我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对我国茶叶的历史作了一些研究,那是因了当时各国已不再承认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这一令人痛心的学术现状而即知即行的。

这便是吴觉农随之写出的《茶树原产地考》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期间,吴觉农还经常向上海的《时事新报》的《学灯》、《民国日报》的《觉悟》和《商报》投寄有关茶叶产制、运销方面的各种稿件,并得以发表。

吴觉农茶学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他25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这就是他那篇直到今天还有着最直接学术意义、同时也超越了学术意义的经典之作--《茶树原产地考》和《中国茶业改革方准》。

我们有必要在此把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以使后人能够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来认识吴觉农此一重大的茶人行动。

正如吴觉农自己表达的那样:我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对我国茶叶的历史作了一些研究。据记载,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已把茶叶作为贡品。从西汉时代开始,茶叶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到了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长江南北十几个省,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也在这个期间问世。我国茶叶,在公元六至八世纪传到朝鲜、日本以后,十七世纪前半个世纪开始,又传到了欧洲和南北美州。因此,过去世界上一致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的西面地区。不意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有的人对茶树的原产地提出不同看法。为此,我曾在这个期间就我所掌握的史料写出了《茶树原产地考》一文(发表在中华农学会1923年2月刊行的《会报》第37期上)。

晚年的吴觉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用了最心平气和的口气,这在25岁时的吴觉农刚刚面对这个问题时是断然无法做到的。一切都产生在爱国护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对茶树原产地的考证之背景也是如此。他在文中历数外国人无视事实的现状之后,公开声明说:特草是篇以告海内外学者有怀疑于华茶非中华产茶者。

有什么具体的事件触发了吴觉农、以至他下决心要把这个问题向世界讨之以公道吗?就像鲁迅在日本看到麻木的国民面对屠杀、因而转而弃医从文、以文学救国一样,吴觉农也不是没有遭遇到过这样的刺激。不止一次,有日本的年轻同道或者学生,手里拿着一个梨子或者桔子,在他眼前晃着,问道:中国也有这种东西吗?吴觉农一面觉得这种问题近乎荒唐,另一方面又认为不足深怪,因为日本教科书上往往填着的就是这些水果的日本学名,以至于不少学生认为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东西了。推之于茶叶,也是一样。不少英美人看到茶叶包装袋上印着“CHINATEA”就感到不可思议,问:中国也有茶树么?

在那样一个民族危难深重的时代,吴觉农即便是用了最严正的学术态度来考证此事,但出发点却是完完全全地爱国,因此,通篇文章二万余字,却是热血青年的激昂基调构成,字里行间的那种据理力争义正辞严的口气,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茶树原产地考》通篇是从英国人开刀的,小标题的题目就叫“英人的偏见”。这也难怪,茶叶原产地印度说,正是从英国人开始的。吴觉农开门见山地指名道姓:勃拉克氏在《茶商指南》里说:有许多学者的提议从茶的优越和茂盛上说起来,就主张茶的原产地,为印度而非中国。所以印度的茶树是原来就有的。

然后,吴觉农干脆就用一种嘲讽的口气再举例说:易培生氏所著的《茶》是一本商业上用书,果然没什么价值可言,但是他开卷第一章中说道:“中国只有栽培的茶树,不能找到绝对野生的茶树,只亚萨(印度国土作者注)发见野生茶树曰THE AASSAM ICA,植物学家都视为一切茶树之祖。”

最后,吴觉农又点出一个人名,他读的很细,说:伦敦出版勃郎氏所著的《茶》在第4~5页中大意说:亚萨是茶的原产地,但是发见亚萨的野生树还是十九世纪初。在中国并没有野生茶树的发见,而且古书中主张茶树自生于中国的,从来没有这一种的记载,这是印度说最有力的证据了。那中国种是亚萨种茶树的变种,这是植物学上所主张的。

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任何略稍有茶学知识的人,也知道这些论点的不堪一击,但吴觉农没有展开,他还有第二个要指名道姓的对象。文章第二小段的标题也就成了“日人的附合”。

吴觉农依然首先摆出的是日人的观点:《日本大辞典》卷页数万,出版于1911年,总算是唯一的一部大辞典了,但是关于茶的解说道:茶的自生地在东印度ASSAM及CAEHAR地方,产于该地者为亚萨茶,命名曰THE AASSM ICA,在中国虽有自生之说但尚未证明,日本于伊豆、纪伊的熊野、四国、九洲等暖地的山中,虽也有自生之说,但尚未明了……

吴觉农又进一步摆出证据,说:在1914年出版的《日本茶业史》总论中的标题上“日本的自生茶”说道:“我国(自指其日本)的茶树,虽说是从中国输入茶种而后栽培的一说,但在以前,事实上已有茶树了,所以现在所栽培的茶树说,都是从中国传来者,怕不能断定(2~3页)。”

这一次吴觉农不像对英国人那么留点余地了,或许以为西洋人对中国不了解尚有距离的原因,而东洋人作为邻邦对中国如此缺乏了解便十分可疑了,接下去便说:他们只要真有良心,当然不肯湮灭从前的故事的。

这里已经把话锋转到了批判上,但吴觉农又把主题拉了回来,他依旧还要把这些谬说的由来作进一步的考证,因此,他的第三个小标题的题目便是“各学者对于原产地的传说”。

关于各学者对于茶原产地的种种判断,归结起来,无非几条:主张非中国者;主张中国印度同时者,主张日本者。

综上所述,我们后来的人们大约可以知道吴觉农当时要来做这样一篇文章时的重大意义了,事实上,关于茶非中国原产、茶乃英国殖民地印度所产的论点已经进入了一些先进国家的经典专著,至于英国人,大约差不多就以为是那么一回事了。英国人自从开辟印度茶园制造印度茶叶以后,英国商人公开就叫印度茶为“OURTEA”--我们的茶,议会及政府对于印度茶的入口税,特别减五分之一,这是可以想见的,印度当时属于英联邦,证明印度茶是原产地,就等于证明英国人的茶是原产地一样,在当时茶叶贸易激烈争夺的国际市场上,这怎么会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呢?

吴觉农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所谓学术背后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才立志做出这样一篇文章的。

真正要证明中国才是茶的原产地,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中国的古籍中,关于茶的记载,比比皆是,但吴觉农先生还是专门用了一小章题为“中国茶的原始及茶产地”来历数,然后又用一章题为“中国原产地的证明”来论证。

最后的结论当然是无可辩驳且充满着作者的欣慰和自信的,吴觉农明确地说:中国茶树之起源,既然有如是的古,中国茶叶历史的渊源,又如是的深,我们在近代带了有色眼镜的学者们,虽然所给我们的都是欺人之谈,但是我们这材料绝少,搜集觉得十分苦闷的环境中,倒能收到以上的材料,这是笔者所十分欣幸,而且我深深地记忆着一句“真理不灭了”。我最爱看的一册《茶的历史和奥秘》,是美人韦尔须氏的作品,他在第五节上,论到中国的茶业有几段说得很好,我草在下面,当作我的结论……

……茶和中国是形异而义同的,中国当然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茶的国了。

就此,现在一般英国的学者们,要想把中国以外的国家,当作茶的家乡,他的糊涂和矛盾,仿佛想以阿美利克思(意大利航海家)来替代哥伦布,或是以培根去代替莎士比亚啊!

如果说《茶树原产地考》是一篇拨乱反正的力作,重在纠正谬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那么,差不多与此同时写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则是一篇有指导性建议性的茶之论文。这篇论文共2万余字,发表在《中华农学会报》的第37期上。也就是说,两篇文章发在同一期会报上。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重在攻击对方的谬误,痛快淋漓,那么,下一篇文章,则是对本国的茶叶现状的痛心疾首开始的。1922年的25岁的吴觉农,一提到百年的痛心史,字里行间,大有到了扼腕叹息捶胸顿足的地步:不必说,在这种工商业竞争的舞台上,在这种科学发展强烈的世界中,我们承袭了封建主义闭关主义的余毒,只依恃着自然的一点天惠,两相接触,焉得而不失败,焉得而不落后。

中国茶业现状这样晦暗,失败到这步田地,一言以蔽之,无非人家能够改良,以图进步,我们只会保守,不知道应时势的需要以谋发展而已……可以说失败而又失败,悲观而又悲观……

然而吴觉农不是一个诗人,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科学家。在高涨的情绪之后,往往就来了深刻的思考,绵实的考证,严谨的科学学风,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使他的见地有超越时光的洞察力,以至于今天读来,依旧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吴觉农25岁时的观点,也就成了以后一代代茶人的典范。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本书选取了世界上最卓越的20位发明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命历程、主要发明、人生格言等知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强。
  •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与梁启超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越,抱负不凡。国学名师王阁运授予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杨度与梁启超》把杨度作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梁士诒,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展现出整个波澜起伏的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引人深思,大开眼界。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晚年蒋经国

    晚年蒋经国

    本书主要以大量的历史资料,真实、生动的记述了蒋经国晚年的生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广大读者对了解蒋经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蒋经国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要了解台湾的当代历史,就不可不了解蒋经国的晚年。
热门推荐
  • 奔跑的骨头

    奔跑的骨头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正能量修真

    正能量修真

    少年张太乙意外穿越至法宝内,脱困后带着收集“正能量”的使命而游历四方。在这过程中,却是认识了形形色色之人,见识了诸多修真者在修仙的道路上的喜怒哀乐。长生路上多坎坷,逆天也好,无为也罢,都与我无关。我只求随心,随意。
  • 夫君有情娘子唯一

    夫君有情娘子唯一

    说本姑娘丑,本姑娘平生最在意的就是这张脸了,你竟然说本姑娘丑........没关系,你说吧,但是后果自负,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 随身带着葫芦走

    随身带着葫芦走

    韩东是一个外企的小业务,无意中捡到一个吊坠葫芦,不曾想这个吊坠葫芦竟然让他从二十六岁变回了十九岁的容貌。当他读出葫芦底部的咒语后,意外地走了葫芦空间中,从此开始了对葫芦空间的偷盗生活,里面的物产丰富……
  • 恰则春来春又去

    恰则春来春又去

    她,女扮男装,混入科考,因为一句简单的“阳谋”,荣升状元。一时风光无限,却不料有人把她在朝堂言辞犀利、智谋无双、面冷如霜的形象一举击破。她——是天生相才!他,貌若谪仙,冷静睿智,是当朝皇上的亲弟弟,却因为一个女人的才智破了多年禁忌,一经查实,却发现她竟是癫狂奇异、行为错乱!他——是天生帝王!他,身世迷离,柔和如水,是当朝将军的假儿子,但荣耀背后即是耻辱,从一介文弱书生到不败将军,他的痛苦、他的愤慨,只有她懂,他说她是他心中唯一的最亮的火光。他——是天生将才!
  • 逆世宣言之血战幽冥山

    逆世宣言之血战幽冥山

    那一年警匪交火引发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家庭,夺走了他最亲最爱的人,也毁灭了他的童年,他从此活在复仇的阴影中,为了让自己更强大,他毅然退离了前途光明的军校,只身加入了特种部队,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恐活动中,一个个的信息单元拼凑组合,他逐渐发现儿时的那场大火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而他自己竟然是这个阴谋的关键因素。。。。。
  • 一品封疆

    一品封疆

    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穿越第一天就赶上入洞房,陆英还在那里偷着乐,没想到居然被人谋杀!我床还没上呢!等我上完床!
  • 妖孽兵王

    妖孽兵王

    受当年战死兄弟所托,姜邪回到了夏武市只为守护某个人的安全,然而却因此卷入一场阴谋算计之中,穿插于都市生活,且看姜邪如何红尘炼心。
  • 金箓祈祷早朝仪

    金箓祈祷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雷帝传

    混沌雷帝传

    鸿蒙万界,我为至尊,万劫不灭,神罚雷帝。历经万世轮回,心不改,为同门,为爱人,不惜与天地为敌,身陨魂灭,真灵不朽,弑神灭仙;一量一轮回,一世一战天。且看龙天昊如何踏上巅峰,成就无上至尊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