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600000035

第35章 让我们共同找回迷失的家庭教育(2)

孩子为什么作业不做,他为什么撒谎。人天生就有逃避惩罚的,追求快乐的!这个世界绝然不会有人寻着挨揍!我们花时间用心去思考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了吗?我们看到自己做事上的失职吗?我们给予他的爱真实吗?我们给予孩子爱的方式对吗?

我们大概好久都不记得有一个家用电器是手电筒了,这手电筒的使用似乎都得把光线对着四周,然后我们得以看清楚周围被照亮的世界,但唯一我们不做的是我们很少照自己,那自己身上的花花绿绿的事与物都让我们难以看到!

总之,无论我们的教育专家如何大声疾呼——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但我们的家长始终都认为自己没问题,有问题也是孩子的问题,所以我们无须学习。我们永远都是没问题的,我们一直都是神圣的!

非到“病”到“奄奄一息”才投“医”吗

我们都太忙了,不知道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不知道孩子是需要我们指导的,不知道孩子是需要我们与其交流的……

以前遇到一个老来得子的家长,他年轻时是村长。听说他在全村是很有威信的人,可命中无子,但老了老了,老夫人生了一儿子。那是宠爱之极,可这孩子如同生在皇亲国戚家里。最终适应不了现在的学校生活,他开始逃学,甚至逃跑到家人找不到的地步!这老村长眼巴巴指望这孩子成龙的,结果,这孩子就是不往学校去,在家里也跟家人各个都是仇人似地!这家人的亲戚了解到有家庭教育的专家来做讲座,就打电话咨询我们。我盛情邀请这村长夫妇先来听听免费的讲座,看情况再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现在的问题!结果是我差点把他们家亲戚的电话打烦了,这对夫妇才来听讲座!然后,回访时,他亲戚说老夫妇说,讲的课没有针对他孩子的问题!

中国人一项接受新事物不快,这跟中国厚重的文化大概有关系,所以中国的心理咨询、心理学的发展一直都不是很快,中国老百姓也不接受这新鲜事!遇到问题,有医也不投,因为不相信这神乎其神的所谓“科学”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国内的热心于心理咨询事业的小专家、小爱好者们投入而建立才心理咨询公司存活的几率自然也就小之又小!

当然我不是为了替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心理咨询的爱好者们说话,我支持心理咨询事业的心是有的,但没有替鱼龙混杂的咨询师们说话的心思!我只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在易于解决的时候解决!

但我们很多人却喜欢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确实有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心理专家,但我们也确实有为心理咨询的真正高手!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只可惜我们没有想过去找!也或许我们有其他众多的理由不愿意去找!所以,那就等着到了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去请“大家”,花“大银子”去解决吧!

有“病”不要乱投“医”

我们的孩子一遇到问题,那家长惊慌失措到处开始寻医问药!每个“医生”、“专家”所开的“药方”是不一样的,因为心理学的流派不同是其一,其二“学者”们的知识背景与经历不同,自然所给的“药方”也不同。我们人急功近利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吃”了一周的“药”,看没效果,就开始抱怨“医生”,两周没效果,就开始指责“医生”,三周没效果,就开始换“医生”……我们都知道吃药,药效的发挥作用是需要时间的,但我们从来不知道心理、行为的矫正那更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大的耐心等待!结果只能是乱“投医”!

我们人都很奇怪,我们完全相信“便宜没好货”!凡是免费的家庭教育讲座都是无需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听的,凡是收费低的都是没价值可言的!但凡是开价高的人士却都完全被列入我们认为的专家行列!我们对他们抱有绝对的信心!我们都有“崇拜”心理症结!凡是有博士“帽”的,凡是有高级职称的,我们都要供为神!至于结果如何,我也说不清楚,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我们都知道,心理治疗、行为矫正都需要时间,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是有陪伴成长的,我们的专家们往往没有那闲工夫陪我们走过这段路!

我们有的家长要求,“能不能把某某博士的联系方式给我”!(我想完全不可能会告诉你!)

“能不能让专家给我们孩子做心理咨询!”家长继续追问!

我可能会告诉你“那专家心理咨询一个小时几千块!”

那家长说“钱不是问题!”(可问题是专家没有时间赚那银子!)

专家一句话确实能指点迷津,但我们却无法做到一次性翻天覆地的变化,除非我们有上帝一样的悟性!让我们上一次“心理访谈”,我们就能彻底改变吗?我不信这个!

我们确实不知道谁能帮助我们,我们没有甄别的条件,也没有甄别的能力!那就慢慢了解吧!

我建议,我们每个学校几乎都有心理老师,听听他们的建议,这些老师他们本身一直在学校工作,思想比较正直,他们尽可能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他们即便把学生转介给社会上的咨询师,他们也基本上是对这些咨询师有了解的。

我的一些学生家长一见孩子情绪出了问题,学校心理老师,他们连见都不见,就直接把孩子带到一些精神科医院去了,我们相信有很多医院有心理医生,但现在医院的心理医生的背景往往是精神科专业背景,一不小心就给孩子开来抑郁症的药了。我这不是在否认精神科医生,但有很多情绪是可以通过运动和其他方式进行调解的。所以,建议一些家长先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先给个初步的建议。现在学校的心理老师基本上都是专业出身,而且在学校长期工作,对于学生的了解很多,能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鉴定,如果孩子真的该去医院看,他们也能在后期对孩子做相应的心理辅导。因为药物治疗期间,必须做相应的心理辅导,才能让孩子适应变化。

看“病”未必非得找“西医”

家长们最喜欢的就是能直接找到方法,这来的直接,即简单、又实用,称得上是方便快捷。可千万种方法,我们可以在网上到处搜索,最后发现不是方法不实用,就是方法不对口。有家长经常会这么说,“我从来没有居高临下与孩子交流呀!”;“专家说的那些方法我都试过呀,怎么到我孩子身上就不顶用呢!”;“类似这样的表达‘妈妈接受你所有全部的现状!妈妈很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的!’,我也说了呀!”……

我们真的很有理由抱怨,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寻着方法,我们一直在努力钻研我们的策略!可我们每每都是失败的!这让人很沮丧,太无助了,没办法了!谁家摊上我家这孩儿,谁倒霉!

可我们看看我们的着眼点吧!我们意味地追求方法,我们想过这太急功近利了吗?

我们的每个孩子没有完全一样的,但我们却想至少可以找到能与自己家孩子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我们找到了相似。但遗憾的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太想像医生切除肿瘤一样了,“斩草除根”未必是我们的追求,但至少也要“立竿见影”吧!这是我们的想法,事情未必就是如此发展!我们都知道中药与西药的区别,西药见效快,疗程短之优势,但其副作用也大。中药见效缓慢,且疗程长,但副作用小。我们现在随着发展的飞速,在解决问题上也希望能“快刀斩乱麻”!可我们心理咨询也好,心理治疗也罢,却没有我们想找的心理、行为问题解决的“西医”、也没有相应的“手术治疗”的“刀叉器械”。

所以,我们还得有耐心,至少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付出代价,甚至是成倍的代价,或许与我们曾经错过有关系!这也不是上帝在惩罚我们,也不是上帝虐待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都是正常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同样一句话,却完全传递相反的信息!例如:我恨你!这里可以表达情人之间的爱,也可以表达敌人之间的恨!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我爱你!”但它可能完全不表达我们的意思!语言除了传递信息,还传递感觉!如果我们这句话“我爱你”实际上是在我们处于焦虑、无助和期待他人爱我们的时候表达给我们的孩子的时候,这句话却是另外的意思“孩子,你看我多爱你,你也应该爱我!”简单的说“孩子,你应该爱我!”

我在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亲爱的家长们是否看懂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内在的爱没有,我们的所有方法都是不会有效的!因为我们人是有灵性的,我们能感知到语言背后真实的存在!我们千万也不要以为幼小的孩子可以被糊弄过去!然而,相反,如果我们有爱,我们所有的行为会携带着爱并流动着爱,即使我们的行为有时候会错,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爱的传递!大字不识的家长也有很多培养出了杰出人物的,这我们不怀疑吧!他在教育子女上不会有什么先进的方法,但他有爱!这就是他的孩子成为名人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的内在需要修复,需要调整到丰盈,那我们真的需要修炼自己,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寻找教育子女的方法上!当然我先要爱自己,世界上可能不会有爱别人不爱自己的人!要想给予孩子爱,那我们要先爱自己,当我们内在富足了,也就有能力爱孩子了!那时候,也无需钻营所谓的方法了!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任何知识都要与我们以往的知识产生连接,并重新规整,然后才是使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新旧知识有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况,必然就要出现新旧交替、新旧整合过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有一个适应、习惯的过程。总之,我们需要时间!但我们的家长没那耐心,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不转好,我们哪有时间等呀!熬不住呀!理解万岁吧!可惜人发展的规律不会因为我们没耐心就改变!

我写这本书时,一直有好心的朋友、同事提醒我要多有些方法指导,现在的家长太务实了,有了方法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书更有利于发行!但我们的问题看不到、思想观念不改、内在缺少爱的能力,就如同这脑子不改,只要求我们的手改变动作,但让我们失望的是我们的手却受大脑的控制!结果我们还是只能出现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迷茫,越走越错的远!

总之,我们的家长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不“生病”也要“营养保健”;家有“病儿”一定不要等到“病”到奄奄一息时,再去想办法;在选择就“医”时,一定要先咨询一下学校的相关老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个等待的过程。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自己要成长。

45.要自我先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成长的意义,成长是一辈子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成长一定是从自我修炼开始的;成长一定是让我们内外趋于和谐的……

越是寻找捷径,越是走远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能的功利主义者,即便在家庭教育的历程中也没能超越这本能。不论我们阅读什么书,好坏的标准一律定为“实用”,唯一看重的就是这书能否“对症下药”,还要方便快捷。更准确地说,这本书有没有相应的可操作性。凡是能直接上手操作的书都是好书,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能如此幸运地找到这样书,即便在这书和方法遍地飞舞的年代里,最初我们很有感触的书和那里讲的方法一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发现基本上都不对劲。我们可知这世间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所有的人都不是一样的,所有发生的事情也都不是一样的。当然,即便得相同的“病”,吃同样的“药”,“疗效”都也很可能会不一样。我们自然就会发现寻找世间最有效的方法完全会是徒劳的。但还有很多人都在“痴心梦想”地爬行着,难以走出来。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最初是要思考一下如何骑,但等到自己真正学会骑车了,就不必再用脑子了。在家庭教育上,很多书都会有方法,这方法第一要操作,操作时有时候难免会难以把握火候,不是多了就会是少了,这样的操作还没练到位,更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游刃有余”,就发现这方法用到这孩子身上已经产生了“免疫”功能。然后,然后再换“招数”,这一招接一招的出,结果就一个—无效。当然更多的时候就是压根对不住症。当我们每每在想走捷径时,都往往在走弯路。

爱自己,才能有爱的能力

在我们教育子女上疲惫不堪时,却有人行云流水般顺利。比如说这“惩罚”,有很多书上说“惩罚”不能用,有些说一定要有度的使用,然后分门别类的说哪些情况可以用和哪些情况不能用。我们身临其境的“用与不用”时,可能会发现无论怎样都是个错。但对于有些父母在这方面怎么都会有效。也可以说“多一分嫌多,少一分不少”,原因只有一个——她所使用的任何方式方法都有爱的流动。我们哭是一种发泄,她哭可能就会是一种感激。

母亲在哺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营养,如果自己的营养就出现了问题,所产生的奶水也会有问题,孩子就会生病。比如有的母亲不注意饮食,忍不住猛吃生冷食品,就会很快导致孩子拉稀。这倒问题还不大,如果一个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过程,传递给孩子的爱里融入了很多自私的成分,那孩子就惨了。爱不仅在母乳中会流进血液,也会在养育中得以传递。如果这些都不纯净,那一定会在孩子生命里的某个时候,毒性发作。结果当然也不会仅仅孩子很惨,惨的自然会有那母亲。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生命的源泉,这源泉一旦被污染了,孕育出来的生命定会招到污染。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生命循环。

同类推荐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
  •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本书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了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个误区,让父母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了解他们渴望的需求,寻找有效的沟通之道,唤醒沉睡的教育灵魂,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蕴含无限潜能的生命个体。
  • 母婴护理保健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母婴护理保健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每一个新家庭,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更应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为下一代的哺育、成长提供最佳的先天条件,怎样孕育子女,并轻松地面对分娩以及产后月子里的调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编著了这套妇幼保健丛书,为每一个新的家庭提供了一套最佳最新的保健方案。
  • 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了让父母更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全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好习惯,分别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以帮助广大妈妈从纷乱的各种习惯中理出头绪,并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热门推荐
  • 三国梦境

    三国梦境

    一次莫名的邂逅,我被带到这个莫名的梦境世界。据说它是三国时代的复制品,虽然不是历史却胜似历史。生活中人们称呼我为周宇坤,梦境中人们称呼我为赵云。那么,我到底是周宇坤还是赵云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我只明白一个道理:我就是我!
  • 风水尸

    风水尸

    她是赫赫有名的警界之花,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然而却被同僚当成是一尊好看而无用的花瓶。在一次杀人案件中,她们队成功抓获了一名变态杀人魔,可是受害人的尸体却怎么也找不出来......他是吊儿郎当的风水师,经常口不择言,举止荒唐。然而深藏在这荒诞之下的高深莫测又有几人能识破?当严肃的警界之花遇上了看似浪荡的风水师,又将上演怎样一场你追我赶的戏码!(本文纯属瞎诌,请勿模仿!已有完结作品《道长的尸新娘》)
  • 欲望之海

    欲望之海

    欲望是人生存的基石,没有欲望,人将陷入生存的困境,面临死亡的边缘。然而,如果让欲望无止境的扩展,任其膨胀,也将陷入一个可怕的深渊,同样也将威胁到生命。本书以真实的现实人物和故事为基础,以女主人公雪清从困境走向成功,又由成功走向失败,最后走向毁灭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以雪清为主的几个欲望非常强烈的人物,用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把欲望变成深不可测的大海,当欲望成了浩淼的深渊,将毁掉人的一切。
  • 校园励志青春:圣之乐恋

    校园励志青春:圣之乐恋

    “很多事情我都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田昱苧…我喜欢你!”“你不要再管我了!你每天无时无刻在我脑海里打转,一点一点霸占我的时间!你知不知道你很烦!我讨厌你啊!”“看到你就控制不住自己…就像现在……一步一步地把你吞噬”“希望我出道第一次站上的舞台,身边有你。”
  • 听说你会魔法

    听说你会魔法

    兰度现在只想把自己灌醉,直到失去知觉,然后没准哪一次醒来,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世界。但是两个月以来,兰度已经失败过多次了,不同于所知的何一种语言、文字、建筑、食物,以及夜半清醒的时候,天空中挂着的七个月亮,都提醒着他身在何方。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邪夜灵轮

    邪夜灵轮

    必杀之局,谁能扭转乾坤?绝世厄体,谁能涅盘重生?生死之间,灭族之际,谁又能惊天逆转?邪夜之光,夜光之威,何时又能重现世间?苍狼少主,修天命,悟奥义,转灵轮。控虚星,主生死,握命运。破苍穹,动乾坤,释天下。新人新书,拜求大家支持。有意见尽管提,小梦会多多采纳。
  • 那些年的事那些年的人

    那些年的事那些年的人

    作为女主的她,初中进入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开学进行了一周军训,然后进行正常上课。军训期间她结识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个女孩长得很是清纯,留着一头乌黑的秀发。后来他们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中,紧张中不时的带有趣味,奇葩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会有着怎样的未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吧。
  • 帝国前行录

    帝国前行录

    作为一个穿越到玄幻位面的屌丝大学生,唐泽不出所料、不足为奇、不可思议的获得了一个黑科技系统,唐泽表示他爱科学,他爱自然。看各种黑科技如何占领玄幻位面,看唐泽如何从一个屌丝蜕变成一个帝王。
  •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萌妻养成:妖孽娘子缠上神

    原名《吃货小仙妻,赖定美厨神》张奎无意中救了一个小吃货,结果把自己要定亲的戒指都给弄丢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天上还掉下一个儿子,两个吃货,可怜家里穷,都快被吃光了。认识这小吃货,她自己来历不明不算了,弄到最后张奎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历不明了。有丈夫有小孩了,怎么死不承认,还来纠缠不清,怎么张奎自己内心处好像也被这小吃货给迷惑了。到最后这才发现,这是自己前世种的因,到现在来要还掉自己的果。如果张奎不说,也许她的身份就永远不会被拆穿吧。就算有沐青会去调查,但是张奎还是相信,没有人能知道她真实的身份的,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妹妹给破坏了,让张奎差点失去了她,也确实失去了,但是他相信他一定能把她找回来的,不管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