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100000013

第13章 最怕胡庸医(2)

于是,缺乏什么,狂补什么,拥有什么,卖弄什么,显然是以上这些“为什么”得以在文字中暴露的原因。不是“文如其人”,而是“睹文知人”,这些同行们的内心情结最终是按捺不住的。花言巧语也好,直奔主题也好,转弯抹角也好,卖乖卖快也好,或明或暗,或隐或显,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表现出来。虽然,深沉一点的人讳莫如深,但琵琶半面,欲盖弥彰,蛛丝马迹,仍有踪迹可寻。而那些浅薄的人,情不自禁的烧包,津津乐道的自得,摇头晃脑的炫耀,小人得志的嘴脸,就更不敢恭维了。一位朋友说,每当见这等货的表演,恨不能踢过去几脚才解气,这番话,多少道出大多数革命群众的心声。

因此,曹雪芹将张友士为秦可卿开的药方,抄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可能是他一次心碎的早恋记录?一个极美丽,又是极成熟的女人,对正处于性觉醒期的少年,那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那些曾经在歌德,托尔斯泰等大师笔下写过的场景,又在秦可卿对他启蒙时读到。在贾宝玉心目中,她是色与性兼美的伊甸园里的夏娃,是最早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爱神。所以,云板响起,丧音传来,在情天孽海中的少年贾宝玉(很大程度也是作家自己),能不“哇”的一口鲜血喷出来吗?

虽然,秦可卿之死,是这部史诗中胜过元妃之死,胜过贾母之死的最辉煌的篇章,然而,惊鸿一瞥,流星消逝,魂梦依依,人琴两亡,只有这张存有伊人芳泽的药方,其保存下来的愿望,对一个爱恋得太深的作家来说,那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固然这是作者私衷的表露,但如能给读者一个想像空间,何尝不可呢!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但也不尽然。有的,可以用语言表达,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像国画上的空白,是用来作无边无垠想像的。读者,不光捧着书在那里读,思索,或许是最重要的。因此,与阅读同时的浮想连翩,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感情升腾,在审美中获得愉悦,那才是艺术享受呢!

所以,性灵的文学特质,就怕庸人们在那一一坐实,尤其怕乱施虎狼药的胡庸医式的评家,文不对题,瞎白乱说,有时候,不仅毁了作品,还会毁了作家。

可敬的红学家们,几十年来使《红楼梦》变成作者信史的努力,干的正是这种大煞风景的事。中国有的是足以向全世界骄傲的历史着作和史学大师,但能够进入全球文学视野中的不朽作品和文学大师,实在是屈指可数。好容易有这么一个曹雪芹,好容易有这么一部《红楼梦》,结果,被无数死去的、活着的食客们,生生鼓捣成一部个人的,家族的传记。不朽之作被他们搞得支离破碎,大卸八块,真******让人痛苦。经他们玩剩下来的《红楼梦》,鲜活的诗一般的灵韵,化为乌有,文学全部蒸发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榨干了的柠檬,剩下的只有索然无味。

曹雪芹生前万万不曾想到,他的书能养活这么多人。红学,成为一个行业,不仅可以立足谋生,赚钱养家,还可以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叹,我播下的是龙种,谁成想收获的却是跳蚤。

红学家,是特殊的评论一族,但其中,良莠不齐,跳蚤不少。

于是我想起一张曹雪芹画像,肯定是跳蚤们干的好事了。若大师看到那个面胖,躯肥,体黑,富态,一脸俗气的市侩,就是他本人的话,我估计他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其实,这些作伪者,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都是聪明太过,而常识性的智商甚低的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这个意思了。博士一直到死,也交待不出他《甲戌本》的来路和出处,他说他忘了,也太把别人当小孩子那样容易哄了。同样,从收破烂那儿寻觅出这张不知其谁的画像,冒充曹雪芹来骗钱的主,至少也该去查一查敦诚的诗。那一句“四十萧然太瘦生”的“瘦”字,说明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急火攻心,涌上来的一口鲜血,是可能的。而画像中更类似油盐店掌柜,大车店老板的酒囊饭袋,除了龌龊,还能吐出什么呢?

所以提到敦诚的这首挽曹雪芹的诗,正因为这个“瘦”字。

“瘦”,是曹雪芹贫,病,荏弱,伤感的身世所致。“瘦”,也是作家“四十年华”,时值壮年,灯油耗尽,弃世而去的原因。正是这个“瘦”字,解开了《红楼梦》中,求医问药,看病治疗的场面,为什么如此之多;也解开了大师笔下,健壮之美,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为什么如此之少的疑窦。他肯定是一个北京人所说的“病秧子”,“药篓子”,所以,医疗话题之多,医生人物之多,治病场面之多,药物名称之多,构成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是遐迩皆知的,法兰西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夫人自道,是作家写到情深处的真诚自白。一个作家要想在作品中,写出绝对无我的境界,等于拔着自己的头发,想徒劳地离开地球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惟其曹雪芹如此,贾宝玉也不能不如此,连带着,引为契兄契弟的柳湘莲,秦钟也如此,都是女人气十足的男性。能够披挂上阵,厮杀强虏的英雄人物林五娘,恰恰是“将军俏影红灯里”的一个有男人气的女人。

曹雪芹的“瘦”,注定了他的孱弱体质,注定了他不少与医生打交道,在《红楼梦》中,医生这个行当,是荣宁两府以外社会分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职业,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不必感到意外了。

不知曹雪芹是有心,还是无意,他写的“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为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第十回);给贾母看病的家学渊源,两代悬壶的王御医(第四十二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的那位未必就姓胡,给晴雯看病的胡庸医(第五十一回);“丑道士胡诌妒妇方”中,那个插科打诨,贫嘴聒舌的江湖郎中王一贴(第八十回)。这四位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倒可以看做是某些批评家的肖像写照。

这样譬喻,或许牵强,但人有病,要治,文有病,要评;治和评,这两者,工作对象不同,工作性质却是相同的。不过,治人病者曰医生,曰大夫,治文病者曰批评家,曰评论家,称呼上有所不同罢了。前人云,“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抑扬作品,褒贬作家,剖析潮流,针砭弊端,提倡什么时,谆谆告诫之心,言短意长;反对什么时,循循善诱之情,溢于言表。评家对作家的帮助,某种程度上类似医生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据我所知,中国作家身体健康者有的是,但作品是否也很健康,谁也不敢打保票,因此,如病人需要医生一样,作家需要批评家和评论家,更需要前瞻性的文学理论家。因为,文学家按感觉来写作。评论家按规则做文章,感觉,很难说好或不好,规则,却是能作出该和不该的判断。所以,凭感觉的文学家,常常需要依赖懂规则的评论家指点,这就好比车要靠马拉着走。但是,理论有时可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死的规则与活的感觉脱节太多的话,在文学史上,我们便会看到车推着马走,或者,车拉着马走的评论缺席的现象。

或点石成金,剖璞见玉,或一针见血,弹不虚发,或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或买椟还珠,射不中的。正如医生,有高低之别,评家,也是有好差之分的。遇到高明的医生,药到病除,遇到低劣的医生,聋子治成了哑巴。同样,遇到好样的评家,如醍醐灌顶,遇到差劲的评家,一锅糨子,越搅越胡涂。

深通医道,有儒者风度的张友士,作为评家而论,这是对作家最有帮助的,因为他说真话,行,或者不行,虽然他说得很技巧,你能明白。而且他对毛病所在及其成因,并不隐讳,敢于坦陈他不敢苟同于别人的见解,既不附和,也不排斥,只是切中实际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商量着解决的方案,这就难能可贵。牌头不小,身份很高的王御医,自是大家风范。这样的评家,多泛泛之谈,好原则指导,喜旁敲侧击,你别指望他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能答疑解难,但他言谈中的智慧火花,对作家的撞击,说不定山穷水尽以后,忽有柳暗花明的启发。

而王一贴式的评家,就等而下之了,他那“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的“疗妒方”,按他所讲“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的说法,这就很像经常在作品讨论会碰到的,发表一些不咸不淡看法,不荤不素意见的评家,对作家而言,多么有用说不上,多么无用也说不上,但没有王一贴的口若悬河,口吐莲花,会场气氛还真是热烈不起来。至于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的胡庸医式的评家,来给作家治病,倘若允许我选择的话,我不会挂他的号,不是怕治不好,而是怕被他治死。

所以,医生瞎治,不行,评家瞎评,也不行。治不好病,会死人,评不好文,不会出人命案,也很坑害作家的。海明威就说过,30年代的一些美国作家,由于按评家的教导写作,结果患了不育之症,再也写不出任何作品了。

对于文学,对于作家,碰上王一贴式的评家,吃那等于好话说了千千万,废话说了万万千,也许疗效甚低,但耳朵还是受用的。碰上王御医式的评家,不完全肯定,又不完全否定,顶多要求你删繁就简,去芜存菁,顶多希望你再上层楼,更下功夫,居高临下,或褒或贬,难免会有一点不开心,但不至于休克死人,从此完蛋。碰上张友士式的评家,期望于文学繁荣,恨不能掏心窝子地助你一臂之力,碰到如此良师益友,岂不三生有幸?

兰陵笑笑生写《金瓶梅》,出现的医生不少,但都停留在情节需要,起符号作用的角色层面上。而《红楼梦》中前八十回,出自曹雪芹笔下的医生:张太医之认真恺切,王御医之温文好礼,王一贴之山吹神哨,胡庸医之乱来一气,每位都是文学上独特的“那一个”,悉皆写得栩栩如生。

因此,我想,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到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要是遇上胡庸医这样的评家,这服给秦可卿治病的药方,肯定会是“令芹溪删去”的结局。所以,对作家而言,最怕的,是胡庸医,离得尽量远些,没坏处。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名家散文(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散文(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散文,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热门推荐
  • 网络:共建地球村

    网络:共建地球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本书作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实证研究,结合系统分析法,深入探讨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内涵、系统结构、动力作用机制以及培育策略等。
  • 西风集

    西风集

    原创短篇古风文,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或喜或悲。内容简介道不尽我心中之语,敬请看文。更期不定。
  • 魔法潜行者

    魔法潜行者

    作为里维斯少爷的狗腿子,身为二阶魔法学徒的戴蒙被雷电术劈中后拥有了连通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的能力,可机缘巧合之下,他在游戏世界竟然成为了一个盗贼!本应身体孱弱的魔法师,却拥有令战士也为之战栗的强大近战爆发力,游走于光明和黑暗之间,等待时机发出致命一击。这就是,魔法潜行者。
  • 叶未染

    叶未染

    十七年前,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太婆闯进东域叶家,对着产房喊道:“命!是命啊!等了一生,终于让我等到了!”说完便眼一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再也睁不开眼了。她的手上密密麻麻地用刀刻着“半世风华,乱世红颜!”十七年后,她袖手戎马天下,鬼面下,绝美的容颜渗着透骨的凉薄。一纸婚书,她嫁给那个恶魔,将她回忆染色的恶魔。十年了,她终究还是逃不过。他宠她,爱得偏执,也爱得深沉。但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他们予人情意,却注定不被理解。在权利的漩涡中盘旋,直到他为救她落下万丈悬崖,她才明白失去了什么,将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挽回。
  • 邪神的逃妻:绝色天命师

    邪神的逃妻:绝色天命师

    修行者?炼丹师?驯兽师?聚魂师?符咒师?众人嗤笑,她是可耻的废柴!她冷笑,废柴?笑话,她可是天下人不得不从天命师!说得直白,她就是天命所归!只不过她确实缺少可以修行的体质,所以她只能扮可爱吃老虎的谋尽天下,以报杀父之仇。可戏耍天下之后,她唯独算漏了一个人。这天,她面对大陆所有人的围攻,他问她:“你可曾真心爱过我?”“不曾。”不带丝毫感情,他方知她残忍无情,方知他也只有她可依。再见她,她已是高高在上的一国储君,身后立着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貌男子,他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网游倾城女土匪:大神别怕

    网游倾城女土匪:大神别怕

    她真的不是故意要打劫他的,她根本不想打劫他的装备,更不想打劫他的色,甚至都不想把只剩下一件裤衩的他丢到后山,真的是纯属手残而已。就算半年后她身后跟着个NPC儿了,他拿着把剑来找她算帐,她还是不会承认自己是故意的。可是这家伙实在是太可恶了,都说不是故意的了,还要杀她,那就别怪她为匪不仁了,再劫你一次,让你丫是个大神就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