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100000013

第13章 最怕胡庸医(2)

于是,缺乏什么,狂补什么,拥有什么,卖弄什么,显然是以上这些“为什么”得以在文字中暴露的原因。不是“文如其人”,而是“睹文知人”,这些同行们的内心情结最终是按捺不住的。花言巧语也好,直奔主题也好,转弯抹角也好,卖乖卖快也好,或明或暗,或隐或显,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表现出来。虽然,深沉一点的人讳莫如深,但琵琶半面,欲盖弥彰,蛛丝马迹,仍有踪迹可寻。而那些浅薄的人,情不自禁的烧包,津津乐道的自得,摇头晃脑的炫耀,小人得志的嘴脸,就更不敢恭维了。一位朋友说,每当见这等货的表演,恨不能踢过去几脚才解气,这番话,多少道出大多数革命群众的心声。

因此,曹雪芹将张友士为秦可卿开的药方,抄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可能是他一次心碎的早恋记录?一个极美丽,又是极成熟的女人,对正处于性觉醒期的少年,那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那些曾经在歌德,托尔斯泰等大师笔下写过的场景,又在秦可卿对他启蒙时读到。在贾宝玉心目中,她是色与性兼美的伊甸园里的夏娃,是最早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爱神。所以,云板响起,丧音传来,在情天孽海中的少年贾宝玉(很大程度也是作家自己),能不“哇”的一口鲜血喷出来吗?

虽然,秦可卿之死,是这部史诗中胜过元妃之死,胜过贾母之死的最辉煌的篇章,然而,惊鸿一瞥,流星消逝,魂梦依依,人琴两亡,只有这张存有伊人芳泽的药方,其保存下来的愿望,对一个爱恋得太深的作家来说,那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固然这是作者私衷的表露,但如能给读者一个想像空间,何尝不可呢!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但也不尽然。有的,可以用语言表达,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像国画上的空白,是用来作无边无垠想像的。读者,不光捧着书在那里读,思索,或许是最重要的。因此,与阅读同时的浮想连翩,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感情升腾,在审美中获得愉悦,那才是艺术享受呢!

所以,性灵的文学特质,就怕庸人们在那一一坐实,尤其怕乱施虎狼药的胡庸医式的评家,文不对题,瞎白乱说,有时候,不仅毁了作品,还会毁了作家。

可敬的红学家们,几十年来使《红楼梦》变成作者信史的努力,干的正是这种大煞风景的事。中国有的是足以向全世界骄傲的历史着作和史学大师,但能够进入全球文学视野中的不朽作品和文学大师,实在是屈指可数。好容易有这么一个曹雪芹,好容易有这么一部《红楼梦》,结果,被无数死去的、活着的食客们,生生鼓捣成一部个人的,家族的传记。不朽之作被他们搞得支离破碎,大卸八块,真******让人痛苦。经他们玩剩下来的《红楼梦》,鲜活的诗一般的灵韵,化为乌有,文学全部蒸发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榨干了的柠檬,剩下的只有索然无味。

曹雪芹生前万万不曾想到,他的书能养活这么多人。红学,成为一个行业,不仅可以立足谋生,赚钱养家,还可以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叹,我播下的是龙种,谁成想收获的却是跳蚤。

红学家,是特殊的评论一族,但其中,良莠不齐,跳蚤不少。

于是我想起一张曹雪芹画像,肯定是跳蚤们干的好事了。若大师看到那个面胖,躯肥,体黑,富态,一脸俗气的市侩,就是他本人的话,我估计他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其实,这些作伪者,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都是聪明太过,而常识性的智商甚低的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这个意思了。博士一直到死,也交待不出他《甲戌本》的来路和出处,他说他忘了,也太把别人当小孩子那样容易哄了。同样,从收破烂那儿寻觅出这张不知其谁的画像,冒充曹雪芹来骗钱的主,至少也该去查一查敦诚的诗。那一句“四十萧然太瘦生”的“瘦”字,说明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急火攻心,涌上来的一口鲜血,是可能的。而画像中更类似油盐店掌柜,大车店老板的酒囊饭袋,除了龌龊,还能吐出什么呢?

所以提到敦诚的这首挽曹雪芹的诗,正因为这个“瘦”字。

“瘦”,是曹雪芹贫,病,荏弱,伤感的身世所致。“瘦”,也是作家“四十年华”,时值壮年,灯油耗尽,弃世而去的原因。正是这个“瘦”字,解开了《红楼梦》中,求医问药,看病治疗的场面,为什么如此之多;也解开了大师笔下,健壮之美,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为什么如此之少的疑窦。他肯定是一个北京人所说的“病秧子”,“药篓子”,所以,医疗话题之多,医生人物之多,治病场面之多,药物名称之多,构成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是遐迩皆知的,法兰西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夫人自道,是作家写到情深处的真诚自白。一个作家要想在作品中,写出绝对无我的境界,等于拔着自己的头发,想徒劳地离开地球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惟其曹雪芹如此,贾宝玉也不能不如此,连带着,引为契兄契弟的柳湘莲,秦钟也如此,都是女人气十足的男性。能够披挂上阵,厮杀强虏的英雄人物林五娘,恰恰是“将军俏影红灯里”的一个有男人气的女人。

曹雪芹的“瘦”,注定了他的孱弱体质,注定了他不少与医生打交道,在《红楼梦》中,医生这个行当,是荣宁两府以外社会分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职业,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不必感到意外了。

不知曹雪芹是有心,还是无意,他写的“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为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第十回);给贾母看病的家学渊源,两代悬壶的王御医(第四十二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的那位未必就姓胡,给晴雯看病的胡庸医(第五十一回);“丑道士胡诌妒妇方”中,那个插科打诨,贫嘴聒舌的江湖郎中王一贴(第八十回)。这四位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倒可以看做是某些批评家的肖像写照。

这样譬喻,或许牵强,但人有病,要治,文有病,要评;治和评,这两者,工作对象不同,工作性质却是相同的。不过,治人病者曰医生,曰大夫,治文病者曰批评家,曰评论家,称呼上有所不同罢了。前人云,“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抑扬作品,褒贬作家,剖析潮流,针砭弊端,提倡什么时,谆谆告诫之心,言短意长;反对什么时,循循善诱之情,溢于言表。评家对作家的帮助,某种程度上类似医生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据我所知,中国作家身体健康者有的是,但作品是否也很健康,谁也不敢打保票,因此,如病人需要医生一样,作家需要批评家和评论家,更需要前瞻性的文学理论家。因为,文学家按感觉来写作。评论家按规则做文章,感觉,很难说好或不好,规则,却是能作出该和不该的判断。所以,凭感觉的文学家,常常需要依赖懂规则的评论家指点,这就好比车要靠马拉着走。但是,理论有时可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死的规则与活的感觉脱节太多的话,在文学史上,我们便会看到车推着马走,或者,车拉着马走的评论缺席的现象。

或点石成金,剖璞见玉,或一针见血,弹不虚发,或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或买椟还珠,射不中的。正如医生,有高低之别,评家,也是有好差之分的。遇到高明的医生,药到病除,遇到低劣的医生,聋子治成了哑巴。同样,遇到好样的评家,如醍醐灌顶,遇到差劲的评家,一锅糨子,越搅越胡涂。

深通医道,有儒者风度的张友士,作为评家而论,这是对作家最有帮助的,因为他说真话,行,或者不行,虽然他说得很技巧,你能明白。而且他对毛病所在及其成因,并不隐讳,敢于坦陈他不敢苟同于别人的见解,既不附和,也不排斥,只是切中实际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商量着解决的方案,这就难能可贵。牌头不小,身份很高的王御医,自是大家风范。这样的评家,多泛泛之谈,好原则指导,喜旁敲侧击,你别指望他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能答疑解难,但他言谈中的智慧火花,对作家的撞击,说不定山穷水尽以后,忽有柳暗花明的启发。

而王一贴式的评家,就等而下之了,他那“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的“疗妒方”,按他所讲“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的说法,这就很像经常在作品讨论会碰到的,发表一些不咸不淡看法,不荤不素意见的评家,对作家而言,多么有用说不上,多么无用也说不上,但没有王一贴的口若悬河,口吐莲花,会场气氛还真是热烈不起来。至于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的胡庸医式的评家,来给作家治病,倘若允许我选择的话,我不会挂他的号,不是怕治不好,而是怕被他治死。

所以,医生瞎治,不行,评家瞎评,也不行。治不好病,会死人,评不好文,不会出人命案,也很坑害作家的。海明威就说过,30年代的一些美国作家,由于按评家的教导写作,结果患了不育之症,再也写不出任何作品了。

对于文学,对于作家,碰上王一贴式的评家,吃那等于好话说了千千万,废话说了万万千,也许疗效甚低,但耳朵还是受用的。碰上王御医式的评家,不完全肯定,又不完全否定,顶多要求你删繁就简,去芜存菁,顶多希望你再上层楼,更下功夫,居高临下,或褒或贬,难免会有一点不开心,但不至于休克死人,从此完蛋。碰上张友士式的评家,期望于文学繁荣,恨不能掏心窝子地助你一臂之力,碰到如此良师益友,岂不三生有幸?

兰陵笑笑生写《金瓶梅》,出现的医生不少,但都停留在情节需要,起符号作用的角色层面上。而《红楼梦》中前八十回,出自曹雪芹笔下的医生:张太医之认真恺切,王御医之温文好礼,王一贴之山吹神哨,胡庸医之乱来一气,每位都是文学上独特的“那一个”,悉皆写得栩栩如生。

因此,我想,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到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要是遇上胡庸医这样的评家,这服给秦可卿治病的药方,肯定会是“令芹溪删去”的结局。所以,对作家而言,最怕的,是胡庸医,离得尽量远些,没坏处。

同类推荐
  •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我赞成简洁,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我们的人生已被“千头万绪的繁复而耗尽”。华丽的包装,冗繁的铺陈,统统应该摒除,就像一条小溪,不深,清澈得让人一眼能看到底。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人有时候就像藤萝,要生存就得靠别的东西支持,在拥抱别人中获得向上的力量。《美文雅句染年华》犹如一个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展厅,让你与世界上最睿智的洞见零距离接触,让你醍醐灌顶,让你感悟年华。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热门推荐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综漫之星夜

    综漫之星夜

    一个宅男无意被创神坑死看他如何在异世生存。
  • The Marriage Contract

    The Marriage Contra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星族的快穿之旅

    追星族的快穿之旅

    她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罢了,追星,偶尔看看小说,十足十的宅女,况且,她中学都还没毕业,为什么系统大神就找了她来做那个什么捞子“孤独旅人”?还要她在不同的世界游走,怎么办,表示心好累,捧着小心脏,默默感叹一下玻璃心。(作者是新人,要是有哪里写的不好,一定要说出来哈)
  • 神偷狂妻:帝尊相公亲一亲

    神偷狂妻:帝尊相公亲一亲

    21世纪的绝世神偷穆沐妮,一觉醒来变成了12岁的废柴少女身上,还嫁了个傻子相公!那傻子说:“娘子,爹说以后凉凉要夜夜压在娘子身上睡,娘子是不是怕痛痛?娘子放心!凉凉不重!”她瞪他!“哦!睡觉要脱光光!娘子别生气,凉凉这就脱!”她忍无可忍,一脚将他踹飞!他明明是个傻子,却爱她如命,宠她入骨!明明是个傻子,却舍命相救,生死相随!什么?她家傻子居然还会招花引蝶!“娘子,凉凉没有……凉凉这就让她们消失!”少顷,“娘子,丑女太多,凉凉杀不完……”
  • 栀夏

    栀夏

    小男孩急匆匆的跑来与小女孩告别,阳光下的他笑得特别灿烂,“我要走了。”他的手中拿着青色的柠檬。“恩,再见。”小女孩极力掩饰住心中的难过。但这一切,小男孩都看在眼里,他对小女孩动了心。小男孩失望的垂下头,恍然看见手中的青色柠檬,“青檬!”“恩?”“如果柠檬在夏天不再是青色,我就会回来!”“为什么?”“因为青色的柠檬更酸啊!”小女孩笑而不语,只是在原地看着远处的小男孩和他的爸妈高兴地离开。顾夏,这个夏季,那棵柠檬树上是不是没有青柠了?
  •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在工作或者竞争的场合,我们运用非言语行为判读人心,目的是看出对方“自在”还是“不安”,然后运用简单的问话技巧,使对方说出自己不想说的话,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操控人心的心理策略,对一个人的社交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书,教你从对方的外貌、姿态、表情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巧妙看透他人。不必等别人说出口,你就能通过相关的外在表象看透对方的心理,然后运用非语言行为,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自己的职场生存如鱼得水。办公室里的读心攻心操控术,可以帮你懂得如何运用非言语行为,改变别人对你的想法,为自己在职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让自己成为升级加薪的热门人选。
  • 白背心花衬衫

    白背心花衬衫

    再也回不到的从前,往事如同潮湿的空气,渗透在脑海中。烈日毒辣,照醒沉睡的心,看有谁能度过梦醒时分?迷雾散尽谁又与谁相偎相依,走出层层迷雾旋窝?
  • 天龙2.0抽奖系统

    天龙2.0抽奖系统

    白晓峰曾经捡到天龙戒,一次意外发现了天龙戒的秘密!
  • 泡妞十大秘诀

    泡妞十大秘诀

    一个自小修道的男人,本以为将来降妖伏魔才是他的己任,但是未曾想身边亲近的人都是美若天仙的女妖,这些在外人看来是人间尤物的女妖们,却唯独对林枫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