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100000038

第38章 “好汉奸”论(2)

现在回过头去,如果作一番学究式的探讨,红卫兵在批斗会采用的戴高帽子,挂大牌子,剃阴阳头,游街示众等等手段,在近代,只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农民斗争地主时用过,再早一点,清入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镇压汉人时用过。这些早进博物院的老古董,想不到“****”初期,重新被小将们捡拾起来,作为武器,惩治牛鬼蛇神。毛主席发动“****”,其中有一条,是破除“四旧”,但在惩罚上,革命小将却十分具有复古精神,将中国古老刑法文化中最阴暗的私刑制度,又恢复过来。

更有趣的,小将们无师自通地从旧时代汲取灵感,包括批斗会的会场布置,借鉴京剧《三堂会审》的安排站位,审问刑讯走资派的措施,受到十殿阎罗对付死鬼的启发,戴帽挂牌,槛车解送,绝对是公案武侠小说的影响所及,剪一半,留一半的阴阳头,则是加以变化的古代黥刑,纯系《水浒传》里高俅对付林冲的手段。这统统属于“四旧”的旧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披上革命的合法外衣,竟成了被允许,被鼓励的,带有政府行为性质的民间刑法,不能不说是对“****”的讽刺。

这样,中国人,包括我自己,长期被官方的,民间的这个运动,那个运动,这种惩罚,那种处理,一会儿敌我矛盾,一会儿人民内部矛盾,折腾到心如古井,波澜不兴。因此,德国女作家写的这本书,在西方也许叫座,未必会在中国产生什么轰动效应,是可以预料的。

为什么不会叫座,还要从中国读者的心理状态来考量。

一方面,古代中国酷吏之多,法网之密,株连之广,刑法之严,弄得老百姓不知何时就会捉将官里去,因此对于任何或轻或重的惩罚,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另一方面,值得奇怪的是,在“国家”这个问题上,在有关“气节”或者“大节”的关键时刻,中国人又常常表现得并不含糊。

外国军队被包围了,绝不会顽抗到底,不特别提倡与阵地共存亡,必须打到弹尽粮绝,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他们通常是这样:只要眼看援军一时半时来不了,便摇着白旗,放下武装。多洛丝哈根认为那些妇女,与德国人“私通”,无可厚非。中国人则不然,大敌当前,只能循“马革裹尸”,“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这类古训行事,所以,才有投江跳崖的可歌可泣的壮举。关云长在土山,打不过曹操,只好投降,是他一辈子的被人诟病的污点。苏武牧羊十九年,人们编了歌子来唱,也由于他的不屈不挠。文天祥写《正气歌》,“留取丹心照汗青”,编进教科书,千古传诵,就因为他牺牲的那一刻,也要面向故国。所以,中国人--当然也不会是全部,否则,汉奸从何而来--但多数人心中,那种“汉贼不两立”的精神,总是很当一回事的。

这种大是大非之分,是和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教导,是和说唱弹词,演义小说的熏陶,是和历代统治者把忠君与爱国相提并论的提倡,是和爱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杀敌御侮的英雄豪杰的榜样力量而产生出来的,因而,在中国,即使个别人士,发出为周作人粉饰的“好汉奸”论,决不会有市场。和多洛丝哈根的作品,不怎么引起人多么叫好的原因一样,除了对这种小小不言的惩罚,不看得那么重要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的中国人,不大肯原谅附敌者和通敌行为。

有鉴于此,一些为周作人辩解的文字,也只能闪烁其词,可读者不是傻瓜,谁能不解其中三昧呢!读罢一些奇谈怪论之后,除了深感新时期言论自由,思想解放之外,惟有瞠目结舌而已。而造这种舆论者,都是饱学经纶之士,对他们金身重塑周作人的努力,所为何来,百思不得其解。

周作人的着作,几乎没有什么不曾出版的了,着实让出版社足足地捞了一把。如果,“好汉奸”论继续发展下去,估计再过若干年,周佛海的言论,汪精卫的诗集,和他在河内发出的那通曲线救国的《艳电》,也会付梓。销路不一定会坏,读者即使出于好奇,也会掏钱购一本来看的。

我一直想,难道持“好汉奸”论者,真的是患了健忘症,怎么能忘记了南京的大屠杀,重庆的大轰炸,冀中的大扫荡,“九一八”沈阳的火光,“八一三”上海的炸弹,东北的细菌部队,平原的“三光”政策……就在周作人当督办之日,也是《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人受苦之时,我不知道他这个汉奸,与老舍先生笔下写出的丑类,为日本鬼子做事的大赤包,冠晓荷,有什么根本的差别?

启功先生讲到齐白石先生的轶事时,说他“在出处上是正义凛然的,抗日战争后,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他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他老先生即在信封上,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原封退回”。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大节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人脊梁精神的体现,要大家都是鼻涕虫,软成一摊泥,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言。白石老人将这封聘书璧回那阵,说不定正是周作人以伪督察官的身份,光临沙滩北大红楼视察吧?这就是说,在沦陷了的北平,既然可以如齐白石退聘,可以如梅兰芳蓄须,那么说明当时的周作人,也可以不必像大赤包,像冠晓荷那样向日本侵略者摇尾乞怜的。

也许周作人附敌,自有他的曲隐,但一旦认贼做父,做了汉奸,便无所谓好坏可言。但忽然于近年来成为一座富矿,成为某些人淘金的热点,实在令人惊诧。我想,除了商业动机外,还有其他较为复杂的心理,夹杂其中。譬如对文学上的纯以政治标准考量的绝对主义,譬如对某种文学样式,某种文学流派的特别提倡,譬如对文学的急功好利忽略文学自身规律的倾向,譬如在评价一个作家时的以文衡人或以人废文的狭隘和偏颇等等,遂形成某些人的逆反心理,你认为香的,我偏以为臭,你认为臭的,我偏以为香。周作人,恰巧是一张可以打得出手的牌。

于是,就演出近年来文坛的一出出活剧,不把鲁迅先生拿出来当靶子,粪土一番,糟蹋几句,就显得自己不新锐,跟不上风气了。反之,不摇头晃脑,褒美一阵知堂老人,《谈龙》、《谈虎》如何冲淡呀,《苦茶》、《苦竹》如何清涩呀,就觉得自己很土鳖了。这样,大有将这位“好汉奸”推崇到“宣付国史馆立传”的高度。一边努力贬低,一边拼命抬高,便成学界时尚。香者不香,臭者不臭,本就很不正常,而到了香者很臭,臭者很香这一步,除沮丧于人心险恶外,夫复何言?

假如鲁迅先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世纪末的文坛,对于自己由碧落而黄泉的行情,快要到跌停板的程度,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而到阜成门内八道弯的旧宅看看,他的老弟,却正在牛市状态之中,一路攀升,狂飚不已,世道如此,恐怕也不知说什么好了。说实在的,在这场歇斯底里的诋毁中,年纪轻的,说上几句不三不四的话,谅也不必介意。而一些学富五车,懂得中国过去与现在的人物,也闭着眼睛在那里瞎三话四,将这种扬此抑彼的拙劣把戏,玩得十分起劲儿。对这种类似在《故事新编》的《补天》中,站在女娲肚子底下,两腿之间的“咿咿呜呜”的人物,我估计鲁迅先生会抱着“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的心态,掉头不顾而去。

“好汉奸论”的出现,可说是近十年来目睹的文坛怪现象之一。

周作人在现代文学中的位置,是不会抹杀的,正如今天我们还在读明末清初的文坛大腕,如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周亮工,侯方域的作品,并且叫好一样,这是将这些贰臣的人品,像镜头似的加以虚化了以后的结果。但绝不能由于周作人的散文成就,他就不再是汉奸,不再是很坏的汉奸,而是好汉奸了。所以,二战五十年后,多洛丝哈根的作品,与甚嚣尘上的“好汉奸论”,确实是耐人寻味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偶翻旧时资料,上刊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消息,原文照抄如下,以飨读者,或许有助于人们对于真实历史的认识。

1939年1月4日,天津抗日杀奸团枪击不抗日的文人周作人。事前,经过北平抗团宋显勇等人的调查,了解到周作人就住在北平清华园内。1月4日,李如鹏和赵尔仁携带武器,以学生的名义去拜访他。这是一所四合院,当周作人走出北房下台阶时,李如鹏掏出枪向他开火,周作人应声倒地,周的保镖扑过来捉拿李如鹏,赵尔仁见状又向保镖开了两枪,将其打倒,两人迅速撤离。事后才知道,周作人未死,子弹正打中他的腰带硬物上,保镖当即身亡。

来自津门的抗日勇士,给予周作人的打击,要比那些与法西斯“私通”的妇女所受到的惩罚要重。削发刺额,至多皮肤的伤痛,而从手枪中射出的子弹,却是要他的命的。我不知道中国的多洛丝哈根,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为周作人所遭受的这次差点送命的惩罚,而写出一篇为之鸣不平的作品?来一次清算的反清算呢?

也难说。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上册收录了开创天地、斩妖除魔、海底精灵、荒谬滑稽等内容,如混沌天神的诞生、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出世、亚当和夏娃、伊甸园、希腊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等故事。
  •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热门推荐
  • 傲视冥神

    傲视冥神

    晨浩,一个无所事事的待业小青年。再一次偶尔的机会下竟然被老天捉弄穿越了~~~~机缘巧合之下他修炼到了冥界第一功法,看一个废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冥神!!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回忆荏苒的痕迹

    回忆荏苒的痕迹

    属于19岁的花季,一场不平凡的变迁。一个人,带着一颗怀着梦想的心和一个旅行箱,踏上本以为无悔的旅程。但恍然发现,陪伴就是最长久的告白,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绝对值得的改变,更不会有所谓故地重游后的相逢。“秦铉诚,我喜欢你。”“叶繁,我等你这句话好久了。”——————————“怎么?你要追她?你不会真以为我喜欢她吧?我都差不多玩腻了。”“秦铉诚,你该适可而止了。”————————————“爱她毁我?你当我弱智啊?”“帮帮忙好不好,毕竟我们当初曾爱过啊。”“不要在你对我的伤害上加上曾经两个字把自己修饰得多高尚。”回忆荏苒,繁叶无言。谁敢说自己对青春无怨无悔呢。
  • 星甲狂潮

    星甲狂潮

    银河历元年,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终于走出太阳系,迈向银河时代……在这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类进化的方向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开发自身的强大,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外力的帮助;一种崭新的途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单兵武装与异能力量的结合,科技与生命的交融,星甲由此诞生。激烈又热血的战斗,友情与爱情的交织,梦想与奇迹的诞生,尽在星甲狂潮。
  • 诗经(读好书系列)

    诗经(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邪少嗜宠:挠心小娇妻

    邪少嗜宠:挠心小娇妻

    在腹黑的社长的设计下,小作家韩彩英为找生活灵感偷拍傲娇总裁洗澡,却被现场抓包,壁咚调戏,摇身一变,第二天就成为她的顶级大BOSS,平常上班抓她捉弄一下,下班直接扛回家。韩彩英愤愤的咬着勺子:她一定要改变现状,转受为攻!
  •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要说宠老婆这件事,狐王南宫问天敢居第二,就没有人敢当第一了!天上地下唯吾独尊的狐王,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人类女人苏浅浅,变成了言听计从的“妻管严”!并且扬言说:“老婆说一,本王绝不说二;老婆说往东,本王绝对不往西!”
  • 九生门

    九生门

    九生门——长白山下那个吃死人肉的上古民族。韩团子——杭州那个最出名的盗墓团体。韩团子-辽枞灵,九生门-罗刹。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 冷少撞上呆萌少女

    冷少撞上呆萌少女

    她,是被人抛弃的妖女,只因天生妖瞳。他,是身世强横的少主。当他遇上她,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某一天,亲爱的,有人欺负我。。。宝贝,告诉我谁。你弟弟。某弟弟:我这是躺着也中枪)
  • 温暖的微笑

    温暖的微笑

    28岁大龄剩女常温暖五年来一直不断的被逼迫相亲,偶然一次遇见曾经的初恋,看着他因失忆忘记了自己,伤心过后她决心过一种全新的生活。误打误撞下遇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