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400000013

第13章

当陈梦征从她眼前完全消失之后,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向她压来,她不由把手放在了腰间的手枪上,又触到了那种美妙的润玉的感觉。

洪云舒感到无比疲乏。她挨着那门土炮坐下来,把身子靠在炮身上,头顶的蓝天白云一片模糊……

老人醒来的时候,目光碰到的第一个物件是贺八爷的挂像。

老人刚睁开眼睛的时候,贺八爷的挂像只是模糊的一团。渐渐地,那团模糊不清的墨团清晰起来,他才看出了站在墙上的贺八爷。

墙上的贺八爷也看着他,笑着。

老人吃力地把目光从墙上贺八爷那张脸上移开。这时他看见了挂像正下面的硬枣木八仙桌、太师椅,看见了墙角的矮几上放着的蓝花胆瓶,胆瓶里有两个油光发亮的鸡毛掸子。太阳白白地照着窗纸。老挂钟走动的声音把他的眼睛引到另一边的墙上,他看见挂钟的时针分针快重叠在阿拉伯0字上面了。这是天津卫惟一的大挂钟。

他知道自己现在躺在贺八爷的厅房里。他把眼睛闭紧了,他的嘴角奇怪地抽搐了一下。老人使劲睁开了眼睛。他看到了一张秀气的脸。一个年龄看上去很小的女红军站在他的身边,正弯下身子,把脸凑近他,不断呼喊着“老爷爷”。

见老人睁开了眼睛,她高兴地说:“老爷爷!”声音依然很轻很小。

老人的目光在她的脸上身上停留了一会儿。他终于想起来,她就是先前在先祖的石碑前见过的那三个女红军中的一个。

“老爷爷,喝水吧。”姑娘又说,她把水伸到了老人嘴边。

姑娘的声音虽然很轻很小,但那目光让你不忍抗拒。老人喝了一口水,甜甜的。他喝出水中放了糖。这时候,他又看到了墙上的贺八爷。他推开姑娘手中的碗,问:“我咋睡在这里?”

“老爷爷,你在村口晕倒了,我们把你抬到了这里。”老人瞪着黏唧唧的眼睛,努力想着。

“起先,你一直坐在村口,哦,那里有一块石碑,后来,你就晕倒了,那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姑娘帮他回忆着。贺八爷在墙上看着他,笑着。老人用手又撑了一下身子,对姑娘说:“姑娘,我求你件事,行吗?”

“什么事,老爷爷?”“把我扶出去。”

“这……不行。”姑娘摇摇头,

“我不想呆在这里,我的身子怎么这么沉,我抬不动自己,我大概快死了,我不想死在这里,姑娘,帮帮我,把我扶出去……”老人望着姑娘,絮絮叨叨地说。

“不行,老爷爷。”姑娘说,又喂老人喝了几口水,再慢慢将老人放倒在床上--那其实不是床,是一张平时写字用的长条案。姑娘说,“她们都不在,她们留下我,要我看好你,医生说你身子太弱,得好好休息……”

“帮帮我,我不想在这里,我不想死在这里。”老人固执地说。

“老爷爷,你不会死的,你只是有点弱。医生说的,你休息好了就能下地了,现在不能……”姑娘也很固执。老人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寂静中,老人感到脸上落下来一些湿漉漉的东西。“姑娘,你哭了?”老人问,依然闭着眼睛。

“没,没有。”姑娘说。“你多大?”

“快十四岁了。”

“还是个娃娃。”

“不,我早长大了。”

“说给我,你为啥哭呢?”

“你刚才说你要死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爷爷。”姑娘说。

“你爷爷?他和我长得像吗?”

“不,不像,他比你矮得多,不过,他和你一样老,眼睛也像你一样,好像永远都有眼泪,永远也擦不干净。”姑娘说。

“你爷爷呢?他现在还好吗?”

“不知道,也许已经死了。”

老人睁了睁眼睛,又合上了。两只麻雀喳喳叫着,跳到了窗棂上,伸着小脑袋往屋里看了一阵后,又扑棱棱飞走了。墙上的老挂钟不紧不慢地敲着,屋子越发显得安静。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过了一会儿,老人又问。

“没有什么人了。”

“你妈呢?”

“我没有见过妈妈,不过我想我应该有妈妈的。”姑娘说,声音依然没有脱去孩子气,“爷爷告诉我,我从来没有妈妈。爷爷说那话时脸色很可怕,很哀伤,我从懂事以后,就问过那一次。”

“你爸爸呢?”

“死了。”

“哦。”老人叹了一口气。

“爸爸是个哑巴,他给刘贵贵放猪,哦,刘贵贵是我们那里最有钱的人,住着楼,有好大的院子,院子里一年四季有开不完的花,养着许多猪许多牛。参加革命以后,我知道那个刘贵贵就是土豪。”

“哦……土豪。”老人重复着说了一句,他记得那天那三个女红军说起过关于土豪的话题。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你刚才说你爸爸死了?”

姑娘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是的,爸爸死了。刚才跟你说了,爸爸给刘贵贵放猪,一次,不知猪吃了什么东西,一下子死了三只,刘贵贵要爸爸给猪起坟头,还要给猪披麻带孝……

姑娘声音呜咽,老人感到热乎乎的眼泪不住地滴在自己的手背上。他一阵怜惜,摸索着,把姑娘的一只小手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心里。

“姑娘,莫哭。”老人说。

“那天夜里,爸爸给猪起坟回来,在村外的黄桷树上上吊死了。”姑娘说,声音小得好像不留痕迹的轻风,“那一年我刚刚七岁,头一天爷爷给我煮了两个荷包蛋,爷爷说从那天起我就七岁了。因此,我对爸爸死的日子记得很清楚。那天夜里的月亮好亮,像个大脸盆,爸爸静静地躺在黄桷树下,他一辈子都是那样安静,他是个哑巴。起先我以为爸爸睡着了,后来才知道他已经死了,他的眼睛瞪得好大,好像在想什么事情……哦,老爷爷,你也哭了?”“没……没有。”老人说,又问,“以后,你就只有爷爷了?”

“以后,我就跟着爷爷走出了我们的村子,没有再回去。我跟着爷爷不断地走路,我不知道爷爷要带我到哪里去。爷爷走路时带着两个笛子,一个长的一个短的,一边走路一边吹。爷爷的笛子吹得好听,两个笛子轮换着吹,能吹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走到林子里,各种鸟跟着他;走到平地上,花花绿绿的蝴蝶围着他;走到村子里,大人娃娃围过来,听他吹。听完了,我和爷爷就有了吃的,夜里也有了睡觉的地方。第二天醒来,我们继续走路,爷爷继续吹他的笛子。我们走啊走啊,后来,我们走过了松潘,来到一大片开着蓝色野花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不大的镇子,镇里有一座尖顶子木屋,木屋有带颜色的花玻璃。天快黑的时候,爷爷又吹起了笛子,笛子引来了小镇上所有的人,大人娃娃,男的女的,有汉人,也有藏民。大家都说爷爷的笛子吹得真好听,不住地叫着好。只有我能听出,爷爷的笛声有点嘶哑,断气的地方很多。吹罢一个调子,爷爷要停下来咳嗽半天,这在以前是没有的。那天夜里,我们睡在一个给地主守夜的老汉家里。爷爷和我在小镇里一连待了三天,每天太阳落山以后,爷爷都要吹一阵笛子,每天都会招来全镇的人。大家依然欢呼叫好,我却听出笛声中断气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我们在小镇待到了第四天。那天早晨起来,爷爷向守夜人讨了两个鸡蛋,给我煮了荷包蛋,要我吃。我看着爷爷,我不明白今天为什么要吃这么好。不等我问,爷爷告诉我,吃了吧,从今天起,你就十一岁了。我才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爷爷看着我吃完了荷包蛋,对我说,爷爷走不动了,也吹不动笛子了,现在我领你到一个地方去,以后你就住在那里,那里比跟着爷爷好。我很害怕,我问爷爷,你不要我了吗,我做错什么事了吗?爷爷说,你是个乖娃儿。我看见爷爷流泪了。爷爷是从来也不流的。我搂着爷爷,对爷爷说,我哪里也不去,我要永远跟着爷爷,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哭的很伤心。爷爷说,秋儿,你不要哭--哦,秋儿是我的名字,我姓陈--爷爷说,秋儿,你不要哭,我太老了,我觉着我就要死了,我养活不了你了,得找个能养活你的地方。我哭着说,爷爷,你不会死,你的笛子吹的那么好,大家都喜欢你的笛子,你死了就再也听不到你的笛声了。爷爷摇摇头,说,我已经吹不好了,昨天吹笛子的时候,我觉出了从腔子里反上来的血的味道,有点腥,我强压下去了,我想我快不行了,我得给你找个地方。说着,爷爷拿过那两个笛子,扔进了面前的火塘里。看着笛子在火塘里扭曲变形,我哭得更厉害了,我觉得随着笛子在火里渐渐变成火苗变成蓝烟,我的爷爷正在离我远去。那天下午,爷爷把我带到了那座带尖顶的漂亮木屋里,把我交给了一个穿黑袍子的外国人。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蓝眼睛的外国人是这座天主教堂的神父,大家都叫他彼得神父。爷爷要走的时候,我大声哭着,要跟爷爷一起走,彼得神父紧紧抓着我,嘴里一边小声说着什么。彼得神父的力气真大,我怎么也挣不脱。我眼看着爷爷佝偻着腰,慢慢走出了木屋,我大声哭着喊着,爷爷始终没有回头……”

姑娘娓娓地说着,眼泪不住滴在老人的手上、身上。“后来你就当了共产红军?”老人问。“是的。”姑娘点点头,说,“不过,老爷爷,你叫的不对,我们是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那天我们营长已经跟你说了。”姑娘耐心地说。

“营长?就是别盒子枪的那个?”

“嗯。”姑娘停顿了一下,小声说:“我们营长其实很好,我就是她从天主堂里带出来当红军的。”

“哦,你当红军几年了?”“还不到两个月……”这时候,屋门被推开了,夏满月和工兵营的卫生员走了进来。陈秋儿有些慌乱,赶紧用手在脸上抹了一下。夏满月走到床边,问陈秋儿:“醒了吗?”

“醒了,营长。”

老人睁开眼睛,对夏满月说:“你是长官?”

夏满月说:“老大爷,我们红军里官兵平等,没有长官。你有什么事吗?”

老人说:“长官,求求你,把我抬出去,我不想住在这里。”夏满月一怔,看看陈秋儿。陈秋儿说:“他一醒来就要出去。”

“为什么?”“不知道。”老人的目光又和墙上的贺八爷相遇了。

“让我出去!”老人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他的脸色铁青,黏唧唧的眼睛大瞪着,喷着火,样子很可怕。

夏满月想了一下,对陈秋儿和卫生员说:“来,咱把他搀出去。”

他们扶着老人下了地,出了门。

这间屋子只是一个大院落的正厅,一明两暗,老人刚才躺着的地方,是中间的那个厅房。院子很大,院墙很高,青砖一码到顶。院子也是用青砖铺地,东西各有两间厦屋。进院门的地方,有一座高大的影壁。影壁迎门的正面,刻着一个几乎铺满整个影壁的大“福”字,影壁的背面,靠着院子的一面,是彩绘的天官赐福图。院门有深深的门廊,两扇门板用大漆油过,乌黑锃亮,显得沉重。门楣上,刻着“耕读第”三个大字。在一片土黄中,这座宅院如鹤立鸡群般招眼。

走出院门,他们来到了村街上。

太阳白白地照着,老人有些晕眩,他脚下趔趄了一下,好在有夏满月和陈秋儿扶着,没有栽倒。他揉了揉眼睛。再睁开时,他惊呆了。

村街上,顺着那两溜街房,齐刷刷地打着两排地铺,铺着麦秸和芨芨草,草铺上放着分不出什么颜色的背包和铺盖。有几个地铺上,还躺着卧着几个缠着绷带的年轻红军。老人再看看街道两旁的房子,门还紧关着,上着锁。

老人把目光从村街上收回来,久久地端详着夏满月,两行浊泪从他空洞的眼睛里涌了出来。忽然,他的身子慢慢往下沉,往下沉,最后,向夏满月跪了下去。

“菩萨兵!长官,我贺望乡有眼无珠啊!”

他的苍老的声音在西风中颤抖着,传出去很远。

在一个叫红柳沟的地方躲了整整五天之后,村民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狗抱着鸡,跟着红军,回到了天津卫。像贺望乡被征服一样,天津卫的六十三户人一进村,看到村街上红军的地铺,再看看各家各户紧锁着的房门,对红军的防范完全解除了。

贺望乡当初之所以被夏满月她们抬到贺八爷的厅房,是因为那是村里惟一大敞着门的房子。不知那是由于屋主人逃跑仓促忘了关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富有经验的女红军们从屋宅的排场和陈设的阔绰,一眼就判断出屋主人的身份,不是土豪就是劣绅。从后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她们的判断没有失误。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自家的屋门。他们看到家里不但粮不缺柴不短,甚至家具什物都还放在老地方,连挪都没挪动一下。村民们惊喜过后,景况好的下了长面煮了鸡蛋,景况差些的也煮了洋芋老倭瓜,纷纷走出门来,软拉硬拽,把红军请进屋里,看着他们吃上一顿。各家各户又都自愿腾出房子,房子多的腾两间三间,房子少的腾一间,让红军从街上搬到了屋里。红军也没忘了传统,扫街扫院子,挑水劈柴,教唱歌教跳舞,僻静的天津卫从来没有这么红火过。

田妹教歌的时候,全村的女娃娃几乎全都围在了她的周围,田妹唱一句,她们跟着唱一句,整个村子都被歌声盖住了。

娃娃们记性好,很快就能在田妹的指挥下,能整段整段地唱了: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穷人参军为革命,红军打仗为人民。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怕羞,远远地躲了看,田妹喊她们过来一起唱,她们互相推搡着,争着往后躲,死活不肯过来。但她们谁都又不想走。

娃娃们又学会了一段:当兵就要当红军,官兵都是一样人。生活一律都平等,没有打人和骂人。小媳妇大姑娘站得远远地听着,小声议论着:

“你听清了吗?说是当官的和当兵的都一样,平等着呢?”

“哼,我不信,能平等吗?”

“就是,你看戏台上,再好的官,武的哪个不是紫金冠,文的哪个不是乌纱帽,靠旗盔甲,玉带蟒袍;那当兵支差的呢?前胸后背,只能背个‘勇’字”,就连青天大老爷包拯,出场前那些支差的还不是要‘呼呼呼’地喊上一阵子,包相爷才打轿出台,这还是好官……”

“都一样了,还叫官吗?”

“远的咱看不见,就说凉州城里的马师长,那年路过咱这里,你看那派头,光侍候烟盘子的就有三四个。”

“不过,红军里头,光从外表,我还真没看出哪个是长官呢……”

“我家里住的那个红军女子,姓夏,听人喊她营长呢,想来该是个官吧?”

“营长?当然是官。”

“女将官?不就是当今的穆桂英吗?”

“长的啥样子?”

“个子不高,利利索索,哦,就是在红柳沟给咱们讲话的那个。”

“哦,我说呢,怪不得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精干得很。”

“你们想想,她和那些当兵的一样不一样?”

“真是呢,看不出。”

“要是别人不喊她营长,我真看不出她是个官儿,吃的穿的和别人一模一样,夜里,和另外几个女的全挤在我家的那个大炕上睡觉,也没见人侍候过。”

“啧啧,穆桂英出阵还有个马童、放四行旗牌呢……”

“要不咋说红军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呢。”

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农会,远比取得村民们的信任难得多。

夏满月事先对此也有预料,实际干起来,却发现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原先的想象。

天津卫人似乎知道自己的防线应该设在哪里。

夏满月她们来到一户人家。男主人五十多岁,叫贺盼水,从十几岁起就在贺八爷家扛工。快三十岁了才娶上媳妇。女人是武威的一个寡妇,还大他三岁。夫妻俩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务弄着村北浇不上水的三亩田,一年好一年坏一年绝收,已经二十一岁了还瞅不上媳妇。女儿十六岁,给贺诚的四姨太当丫头。全家住一问土房。屋里一盘大炕,炕上铺一张苇席,一张破毡,靠墙码着两个被子,每个被子上的补丁都不下几十块,盖住了原来的底色。

更惜惶的是,这个四口之家竟然只有两只缺了口的破碗。那天夏满月她们一共去了三个人,除了夏满月,还有陈秋儿和毛丑女。女主人给她们倒水时,倒了两碗后,连连抱歉说:“羞死人了,家里就两个碗,这子过的……”夏满月心里沉重,问:“两只碗--那你家里人齐了吃饭咋办?”女主人说:“换着吃,都是他们先吃,腾出碗了我再吃。”女主人说这话时,脸虽然带点羞红,却看不出丝毫愤怒和抱怨。男主人贺盼水在一旁搓着手,咧着嘴,“嘿嘿”笑着。

对于他们的平静和麻木,夏满月感到震惊。

同类推荐
  •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小说,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当代青年的精神现状,揭示了社会公共问题在人的生存中折射出来的真相,并具有探索和追问意义。
  • 另类讲述红楼梦:惜春纪

    另类讲述红楼梦:惜春纪

    在《红楼梦》里,四丫头惜春的身世是个谜,也是十二钗中曹公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叫人过目不忘。 在安意如的笔下,惜春成了秦可卿和贾敬的女儿,为公公和儿媳妇爬灰所生。这样的身世注定了惜春的冷淡和自卑。
  • 于公案奇闻

    于公案奇闻

    叙述清官于成龙锄强扶弱的故事。包括了近三十个公案故事。它内容上,上承明代公案小说的余绪,形式上,下启短篇成长篇的趋势,是明清公案小说转变期中一部重要小说。
  • 西游记(下)

    西游记(下)

    中国四大古典著作之一,世界神话传奇经典著作!《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以降妖伏魔,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
  • 寻找

    寻找

    本书主要内容为:酸楚的日子,苦涩的初恋,快乐的时光,多变的季节。
热门推荐
  • 称霸教化司

    称霸教化司

    这是一本,神奇的预热文。什么时候更新?作者诚恳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作者乖巧:请听下回分解。
  • 儿子比我大两岁

    儿子比我大两岁

    只在初中谈过一场初恋至今没有男朋友的我,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一个人睡在可爱的小熊卡通床上。可当早晨时,我的怀里抱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玩具,而且它还开口和我说话:“妈妈早安,我终于找到你了。”哇!救命啊,我遇到神经病了么?可是哪有这么阳光帅气又可爱的神经病?可是的可是,他叫我妈妈
  • 曾经的曾经都不再拥有

    曾经的曾经都不再拥有

    可可、咖啡、陌陌、阿飞,少男少女们之间懵懂的情或许就是那段青春的纪念。许多年后,当可可敲下手中的文字,喝着苦涩的咖啡,忆起往昔,也会扬起嘴角。因为她明白,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友情,还有亲情、爱情......
  • 异士天下I

    异士天下I

    异士天下,还你一个真实的世界,接地气,又任性的世界。。。修真?异世界?魔法?太虚幻缥缈了。。。不接地气。。而且太老套了,没新意。。一看就能猜到结局。。。乏味啊!异士天下,你猜得透剧情,我就不拍电影了。。当然拍电影是后话了。。。。不过,智商太低就不要看了。会烧坏脑子的。。毕竟我的脑子被烧坏很多次了。。。友情提醒,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如有雷同,那就是真的。。。是真的。。。。真的。。。。。的。。。看你智商是否爆表了。。。
  • 无限之梦

    无限之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就连空间拉人都发展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新手段……虽然我也曾梦想过能到主神空间什么的,但是你也不用真的实现我的愿望啊……诶呀,第一个世界居然是……我一定是主角吧,着一定是特意为我提供的刷分福利吧,然而……什么?居然还开放《美国派》《老友记》这种毫无危险性可言的喜剧情景剧?你确定这里不是让人来度假的?然而……
  • 色彩缤纷

    色彩缤纷

    楚子凡奉命拼死把大夏国要进攻九州的消息带回京城,然而从楚子凡走出通道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九州,大夏,都从这个世界抹除了......
  • 皇家学院:邪魅校草A级征服令

    皇家学院:邪魅校草A级征服令

    他,外表张狂、邪魅,年少轻狂的他,却因为一个承诺而等待。他,是风流倜傥的精致公爵,飘忽不定,捉摸不透。她迷糊呆萌有点小腹黑:他、他、他脸靠这么近干嘛?尼纳?嘴唇被男神kiss到了,鼻血狂喷ing,哇啊~混蛋,我的初吻,但那一刻我怎么看到了彩虹…呜呜,成为全校女生的头号公敌。死啦,死啦,不管了,谁叫他该该死死地偷走人家的初吻。哼,男神,等着接招吧!从此,她惹上了邪恶男神,谁也不知道她会玩出怎样的结局,最后的最后,她知道了所有,可她真的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吗?春天,樱花飞舞,她到底选择过去的回忆,还是现在的爱情?其实爱情并不会因为记忆的消失而消失,只会因为放弃而结束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本书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等你到杜若花开

    等你到杜若花开

    第一次写,有什么不足请多多包含!女主魂穿到一个小孩身上,遇到了男主,接下来…你们猜啊!~
  • 燕子红

    燕子红

    《燕子红》以劳动和善良作为本作品的核心意义,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别山地区青年农民抱着对城市的向往以及为实现致富愿望进城打工的经历。小说以陈东风、方豹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青年农民在面对扑面而来的城市诱惑,以及利益引诱时所呈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同时通过对陈老小、陈万勤、高天白等老一辈劳动者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劳动在生命中的神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