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3100000004

第4章 以史为鉴知兴替(2)

所以,当被问到“(拾金而昧)良心何在,天理怎饶”时,李凤鸣愤而辩道:“天理良心!爹爹受屈,有谁来和你讲过天理……良心?天理纵有常颠倒,良心早被狗吃掉。我爹爹满腹文才丢乌纱,那刘瑾一肚是草穿红袍。今日我无非暂借金一包,怎说天理不能饶!”他的思路是:就当这包金子是向失主借的,以解燃眉之急,以救倒悬之苦,以后再连本带息还给失主。

黄金铺道“走门路”的行贿意味着对现实的妥协,对信仰的放弃。但没有这个自渎行为,则意味着爹爹丢官丧命,姐姐卖身为妓,骨肉从此永分离。现实有多残酷,代价有多惨重?此时,信念和道德还能有多大的说服力?事实上,这百两黄金,不也正是陈奎准备拿去贿赂刘瑾的赃款吗?这当然也违背陈奎父子的意愿,但形势比人强,和父亲的性命相比,再光彩的信念岂不也轻若鸿毛?

应该说,李凤鸣这一番对道德说教的质疑,对现实的不解,是很有分量的,也体现他比简单坚守道德教诲的姐姐更有怀疑精神和思考力。可这时的父亲只是大吼着“住口!”给了他一个大巴掌,并再次重复强调那些道德信条。传统的很多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其实是最“不讲道理”的。好就是好,无限同情和颂扬,坏就是坏,不遗余力地打击。至于为什么好或不好,无非“圣人这么说”、“贤者那么做”、“上古如此”、“天理良心就这样”。问题在于,道德本身并非自明的命题,只是为了人的群居生活更和谐共利,是一种利益和价值的选择。如果道德不能解决人类生存处境切实的问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那么试问,李九升的怒斥和耳光,能解决孩子心中关于正义的疑惑吗?能加深他的思考,有助于他以后处世立身、应对世界万象、抗击非正义吗?李九升的骨气和操守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他的教育方式和说服能力,却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当信仰和现实冲突时,该何去何从?理想主义者如何在黑暗残酷的现实中生存,并继续保持理想或梦想?正义能否战胜邪恶,如何战胜?这些都是大问题,是不可能靠简单的耳光就拍碎的问题。

从剧本设计来说,九千岁刘瑾一直没有露过面,却从一开始就影响到剧中每个人的命运,他是邪恶力量和残酷现实的象征,是黑暗的底色和背景。剧中的四个人(父亲李九升、女儿李素萍、儿子李鸣凤、“义弟”陈奎)则分别代表了几种应对邪恶的人生选择方案。遗憾的是,细分析起来,竟没有一个人走的是通途,没有一个人的“正义”真的战胜了刘瑾的邪恶。

最悲壮的是李九升,他凭借个人心灵力量和道德优越感,滋生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坚守理想,甘受贫寒。但越是这样的悲壮,越显示出这样做的“无能”。他对刘瑾的枉法没有丝毫抗争力量,被拒之门外,连当面质问都不能够。他能做的,不过是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不行贿讨好。糟糕的是,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个人道德选择所带来的全部恶果,因为“耿直无媚骨”,他不仅付出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而且停尸三日葬无钱,女儿被迫自卖其身,所得一半殡殓葬父,一半供弟弟读书,两者都是代父完成其未尽的职责。“一纸卖契卖终生”,一生幸福就此葬送。这是一个未成年女孩子为父亲的信仰付出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和惨烈了些。而且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打击和变故导致了凤鸣的思想转变和道德变质。李九升一个人的誓不妥协、宁折不弯,代价是父女两个人的一生,和儿子的健康成长、健康心灵。这就是以个人的血肉之躯反抗邪恶现实的严重后果。最糟糕的是,他的“反抗”对于恶势力来说,没有构成任何冲击和伤害。

“无能”导致了这种选择在现实层面的“无力”,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坚持正义意味着这些,那么这个价值永远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它或许能感召和影响少数极端理想主义者,却注定不可能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也没有理由来这样要求普通人,否则,现实层面的“无力”就会引发道理上的“无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人性本然,没有人能以道德的名义剥夺他人求生存和求幸福的权利。而且,自由意志是比善良或正义更高的价值,因为只有自由意志才能确保善良和正义等价值是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逼人行善、逼人仗义,都是一种恶,逼人选择李九升那样高尚的“不得好死”,就是一种恶。而且与普通恶行相比,这是一种更隐蔽、更深刻、也更危险的“大恶”。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优点每每也是其缺点,卓越之处也是其自蔽之处。从历史上看,越是清介之人,越是绝俗,不近人情;越耿直,越苛严;越坚毅,越冷酷;性直且刚的人,每每纤恶不容;廉洁之士大多“节在俭固,失在拘扃”。同样,有道德优越感的君子,常常比有羞耻感的小人更可怕,因为他们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或以节操傲视和褒贬他人,生出轻慢鄙夷心来,不能体谅和宽容,或对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实质上就是祸害他人。恰恰是这种道德傲慢和苛求、刻薄,减损了他们服人心的力量,而且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分内权益。剧中的李九升对儿子的粗暴打骂,就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跟李九升的被动挨打、消极承受相比,剧中年轻一代三个人的选择显得积极一些。多少都有“忍辱负重,以图来日”的意思。应该说,李素萍将卖身钱交给弟弟时,在富春院苦苦度日时,除了凄楚哀婉,心里还是有希望的。这渺茫又切实的希望就是,“成就兄弟志青云”,以后“做好官,清如水,除吏弊,拯万民。手持宝剑与金牌,除那刘瑾之辈奸佞臣”。可结果呢?

对李凤鸣来说,既然现实教给他的只是侮辱和被侮辱、损害和被损害,那么他自己强大以后,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变成侮辱和损害者。如果现实完全没有“正义获胜”的正面例子展示给他,就不能责备他后来的舍义贪赃。在破碎婚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会经营自己的婚姻,虽然他比别人更知道坏婚姻的可怕,也更迫切地希望避免,可除了坏榜样之外,他不知道好的婚姻是什么样子什么模式的。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听起来固然动人:“因为我不想做奴隶,所以我也不做奴隶主。”可是一个人平生若只见过奴隶和奴隶主,又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去构思一种新型人际关系,那么不想做奴隶的人,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拼命成为奴隶主了。可悲的是,这恰恰是多数人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路数。我曾亲耳听一个善良农民教育他儿子:“好好读书,回来当官。我们家就再也不会被地方官欺负了。”真的,几乎一字不差。李凤鸣的堕落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人们都像极了他们所仇恨的人,如果没有新的理念输入,人们最终只会变成他们当初仇视和痛恨的人。这就是恶常常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原因。

何况,当我们张着嘴,红唇白齿地谴责李凤鸣时,有没有稍微想过,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眼看着“爹爹一生守清贫,家徒四壁谁来问”,正直显得那么羸弱和不堪一击,由此产生的疑惑无人解答。之后,因为父亲(合法监护人)没能为他安排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他小小年纪隐居乡间,在孤寂中独自长大,怀着仇恨,省吃俭用,自励自强,咬牙切齿地发奋读书,期待着重振家门。这种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扭曲的、可怕的。在剧中,他的人生有十年的空白,没人知道这十年里发生了什么,他遭遇过什么,内心有怎样的变化。这样的人一朝当官,摸不清水深水浅,面对贿赂也有心理斗争,不知道算不算贪赃枉法。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官场混需要应酬,应酬需要银子,靠那点儿官俸只是杯水车薪,他父亲一生清贫一生悲,他不想重蹈覆辙。加之认为妓女从良总是好事,于是决定将陈三两判给老头。

没错,凤鸣是堕落了,但他的恶自有恶的逻辑、恶的发生学,“自有根芽别样生”。不管剧本通过其他人怎样强烈地谴责他的恶,也只是浮浅的重复,貌似宣扬了善、正义或高风亮节,却没有真正面对恶、理解恶、思考恶,没有对症下药,对于凤鸣的恶,也就没有真正的杀伤力和影响力。

当然,我们可以说,幸好有陈奎。是的,陈奎!陈奎和李凤鸣遭遇相似,却能做出不同的德性选择,可见事在人为。他是全剧最大最亮的希望,是德性与正义的化身,是全剧真正的希望所在。

可陈奎也正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根源。且不论他之所以紫袍玉带却本色不改,很可能是因为他一直接受李素萍耳提面命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些前朝的故事和道德信念多年来不断被灌输、强化,足以抗住现实的挤压。但必须承认,面对现实残酷,能凭一己之道德意志力保持清白品质的,终究是少数。随波逐流、趋利而动是人之常态和常性,李凤鸣的选择才是多数人的常态选择。我们怎么能够依据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标准,就对大多数人的自然本性和正常反应横加指责?同时指望通过宣传教育,让多数人都作出符合美德标签的人生选择?李九升和李素萍的遭遇触目惊心,普通人有多少血肉之躯能对抗这血淋淋的制度之殇和人性之恶?李九升、陈奎虽有,却不常有,终究是少数人,也许给人心理上的安慰,但全社会的正义伸张,真的能指望少数人呢?

何况,小概率的陈奎式正义还有极大的漏洞。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正义最终获胜、“大快人心”的那场戏吧:陈三两最多不过依仗姐姐的血缘身份和曾经卖身资助的历史资本,从道义上骂骂李凤鸣,关键的惩处还得靠陈奎。而陈奎之所以能拿下凤鸣,靠的并非他的正义,而是他的官职更大。很难想象,如果凤鸣的官更大,陈奎和李素萍还能拿他怎么办。所以,陈奎的举动,不仅不是正义的真正胜利,反而强化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场制度,这跟当年刘瑾仗势欺压李九升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不仅被邪恶欺凌的李凤鸣同时也在被邪恶污染,而且,就连正义的陈奎看起来竟然也跟邪恶的刘瑾那么相像。在最后的案情处理中,他只听了李素萍的一面之词,便直接令人将李凤鸣拿下入狱,得知凤鸣就是素萍当年失散的弟弟后,又马上改口说:读书人,功名来之不易,念他初犯,又是恩姐的亲兄弟,批评一下就算了,大不了官降一级。以至于李素萍都叹息,官场“除了人情就是金钱”。同样一件事,重可革职治罪,轻可批评降职。最后却是李素萍的私人意见直接变成了陈奎的官方判决:削职为民,不问罪。这难道就是让人放心的社会正义?这跟刘瑾翻云覆雨、以个人意志掌控朝政有什么不同?口口声声说秉公执法,这个“公”最后还是私人(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好恶和意见。这“光明灿烂”的结局,不正好证明刘瑾获得了最后的、最本质性的胜利吗?

李凤鸣和陈奎的官场斗法后面,还牵扯到另一个不幸的问题,也是本剧回避的一个最核心问题:陈奎和李凤鸣怎么避免了当年李九升的悲惨命运,怎么“绕过”刘瑾的行贿法则当上官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突兀地存在着。想当年,李素萍在破庙里叮咛弟弟“学那鸿鹄折翅犹飞腾”,“奋发读书苦用心”时,他们的父亲尸骨未寒,就在身边。李九升岂不正是“十年苦守寒窗前”,考得了全科进士,落得个客死他乡?活生生的前车之鉴,李凤鸣的境遇就一定会不同?也许他考功名的时候就被顶替了?也许他千难万难考取功名又落到了九千岁手里?就算这个九千岁栽了老了死了倒下了,也保不齐千万个九千岁成长起来。如果父亲的冤屈不能彻底昭雪,凭什么信任这个任官制度、这个黑暗的现实,会对另一个人好一些?难不成一个人的一生,还就是这样靠着“碰到谁手里”的运气来的?

于是,好端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一分析竟是破绽百出。刘瑾才是全剧的制高点和决胜者,除了在精神上藐视他,在道德上谴责他之外,剧中自始至终没有人能挑战他,改变他,更别说战胜他了。

对于为人处世,古代的文人志士有过很多建议和教诲,其中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的有一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时追求事功,否则退而求其次,惹不起躲得起,修身养性,自求多福。这确实是个人处世的有效原则,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万全兼顾之策,也不失为一种对邪恶的消极反抗方式:不与其为伍。就像《花中君子》全剧在姐弟俩布衣扮相、田舍春意中欢快地结束,“粗茶淡饭过日子,读书做人重起头”,走的似乎正是桀溺和荷蓧丈人那种隐退乡野、寄情山水一路。从许由、巢父到楚狂、长沮,从严光、陈抟到范蠡、张良,从赵普到刘基,聪明的人都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但这样抛弃乱世,自我是保全了,可于国于天下何益?胜利者还是黑暗的现实,并没有真正的光明,也并不真的解决恶的问题。倒是如此弃天下于不顾,正是勇猛精进的儒家一贯反对的。

把问题往前推进:同样是对正义或公平的诉求,个人如何应对社会的不公正,和如何建设一个正义的社会,是两个有关联但不同层次的问题。真正的文人志士,会勇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这个看的比个人荣辱、身家性命更重。“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固然是“贤者处世”之道,但同一个贤者,为何有时“穷”有时“达”,难不成真的是“自古穷通皆有定”,完全寄托于“知遇之恩”或“生不逢时”的运气和天命?一个更宏观、更根本的问题是:天下何以会有道或无道?如果天下无道,能否变成有道,如何变?如何保持天下恒有道?这才是真正的心怀天下。

可这些,是做臣子的能想的问题吗?

早些时候,这问题无疑是能思考的。孟子就说得清楚:无道之君,可诛伐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邦无道,天下共伐”,“君无道,伐之”,“以有道师伐无道,曰仁”。《春秋繁露》也说:“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意思都很明白,“天下有道”是最高原则,而有道无道的标准,就是民,民意和民心就是天意。

这些有意义的思考本来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能否不通过阵发性的讨伐而实现天下有道的持续性?可这些问题越到后面越成了禁忌。民意和民心这个标准不太好把握,历来强奸民意、伪造民心的事多了,而且越做越精致高明。另一方面,君权的神圣性越来越高于“天下有道”、“民心向背”的标准。有意志力的“天”没有上升为宗教信仰的最高价值,倒是被“天子”偷换了概念,天和民的等同关系也就被天和君的等同关系所替代。最后,君权本身成了最高的“道”。

思考成了禁忌,问题却依然真实存在。首先,“神圣”的君王不可能都真的“有道”。其次,君权之下的官僚制度又总是被人性的私欲和贪念所侵蚀,以权谋私,公权(皇权)私用从未断绝。有了这两条,社会的不公正便层出不穷。前者不能碰,后者骂归骂,现实中没法撼动其分毫。结果是,世世代代千百年来,普通人都在控诉“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为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同类推荐
  •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之一。《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内容涉及公共道德、知识、责任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五彩缤纷的光(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光的形成、本质、速度、介质以及光在层状分布等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运用及光电反应等。
  • 风光旖旎的海洋岛屿

    风光旖旎的海洋岛屿

    《风光旖旎的海洋岛屿》内容简介:在浩瀚无边的蓝色海洋和陆地湖泊中,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岛屿,形成了最适合寻幽探胜的海上迷宫,给人类的诺亚方舟——地球,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带有神话色彩神秘失踪的岛屿,引人遐思,也有很多岛屿充满奇情异趣,风情独特,给人启迪。翻开《风光旖旎的海洋岛屿》,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令人神往的海洋岛屿。
  • 绿色西藏

    绿色西藏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纪实性作品。绿色是当代社会中流行甚广的文化名词,有“安全”“纯净”“和谐”等主要含义;绿色西藏概括了目前西藏环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西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作者在简述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年来消费形势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指出了西藏环境的安全现状,讲述了环保中涌现出的凡人故事。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客观环境、科技成果的关系一再被讨论,穿插着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清洁生产、垃圾处理技术等知识。
  • 交通纵横(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交通纵横(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热门推荐
  • 误入“犬夜叉”的世界

    误入“犬夜叉”的世界

    驱魔少女遇到犬族冷傲贵公子,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是她降服了他,还是他制伏了她……嘻嘻~让我们一起尽情期待吧!!!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蓝灵汐不得已承袭了奶奶的驱魔术,成为一位驱魔师,却是在父母哥哥们宠爱呵护下长大的小公主,从未真正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一场莫名其妙的穿越,让她来到了动漫《犬夜叉》的世界,遇到了冷傲高贵的杀生丸。孤立无援的灵汐死皮赖脸地赖上了杀生丸他们,一边寻找回家的方法一边开始新的旅途,从此生活也变得惊心动魄!磨难重重!“杀生丸,你有病吧!我又没招惹你!”某女摸着被掐疼的脖子,怒气冲冲地吼道。某男只是瞥了她一眼,却是寒气森森。某女咬牙切齿,哼!好女不跟恶狗斗!她忍!!!
  •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她,21世纪S级异能杀手,穿越成慕家废柴弃女丑八怪。父母被杀,她和弟弟被家族抛弃,堂妹为夺她婚约逼她决斗,在决斗场上任她苦苦哀求,却依然要置她于死地,未婚夫却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邪肆霸道的冰山宸王,帝国第一天才。不近女色,惟独对她霸缠溺宠绝不放手。不料废柴竟是天才,欺她辱她者必百倍奉还。别人对她敬而远之,他却为她倾尽一切绝不罢手!
  • 金太郎历险记

    金太郎历险记

    本书是“想经典:想象力完全解决方案”丛书中的一本。作者选取了数十篇精彩的日本童话,在景物描写和写作风格上颇具日本风情。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阅读,富有儿童情趣,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娱乐性和趣味性之中。
  • 轮回千年寻找真爱

    轮回千年寻找真爱

    仙路缥缈,清歌踏月上九天;云山万劫,一剑天光问情缘。千年前她是仙界一方至尊之女,身边爱慕者繁多,在仙界琢磨了2年人间20年,没有搞明白谁才是真爱。没办法都是:实力、容貌强悍,就连爱她的心都无可挑剔。最后实在没办法询问老爹。老爹说:“宁可错杀100不能放过1个”。
  • 灵异故事录

    灵异故事录

    一个个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灵异故事。一段段扑朔迷离、刺激连连的灵异传奇。精彩尽在《灵异故事录》。
  • 末日之乘云渡末世

    末日之乘云渡末世

    一个为母报仇而开始的故事不11但有真爱不11但有真情
  • 百代女奴

    百代女奴

    一只千年狐妖,因业守护一个家族百代传承。百代子孙执念过深,狐妖业孽难了。
  • 仙蛊殊途

    仙蛊殊途

    元夕曾以为,世上不会有比重生到一具骷髅身上更凄惨的事了……直到后来,她终于获得人身,然后发现比起她玲珑有致的新身体……她男人似乎更青睐啥也干不了的骷髅?!
  • 动漫之爱

    动漫之爱

    爱这个词是不是存在于个人的幻想中呢,如果拯救世界是一个笑话的话,那我就变成那个最该笑话的人吧!
  • 野蛮女闯进王子部落

    野蛮女闯进王子部落

    她是黑道家族的接班人,为了能够独撑一面,不得不隐瞒大小姐身份,到贵族学校接受严格的训练,也因此惹上学校里素有恶魔三王子之称的,三个俊美无比的男生。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场阴谋打破,在一切归于原点后,到底是溫柔体贴的他能征服她的心,还是冷酷毒舌的他是她的归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