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3600000027

第27章 《绿化树》主题随想曲(3)

你对章永磷是一种之死靡它的烈火般的爱。他要拥抱你,你说:“还是念你的书吧”;他不能克制一时的冲动,你说:“那会伤身体”;他要怀疑你的忠诚,你说:“你把它拿去吧”;你发出过这样令人颤栗的誓言:“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然而,你并未真正理解章永磷,就象他并不真正理解你一样。你的爱不过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幻想”;他的爱则“不过是一种感恩,一种感激之情”,是“我过去读过的爱情小说,或艺术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的返照”。你并不是他的“阿哥的肉”;他也不是你的“狗狗”。尽管章永磷出于感恩、“义务”和改变血统的自我劝慰,表现出尽可能高的热情向你“求婚”(这“求婚”因你尖刻而清醒的笑声变得多么可笑),但可悲的“差距”依然无情地横在你们之间。这样的描写,的确达到了严酷的毫不窖情的真实,或表示激赏。但或还是要回到那个令人阚惑的问题上来:章永磷和马缨花,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其实,质言之,这是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与筋肉劳动者之间的血肉联系,这是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有人说,《绿化树》描写的不过是被张贤亮多次重复过的“一个并不新鲜的‘落难’知识分子与一个善良、多情、没有文化的劳动妇女的爱情故事”罢了。这未免说得太轻松了吧!读了《绿化树》,我们难道不会感到我们过去对劳动人民的认识太肤浅了吗?难道不觉得过去对于人民创造历史这个千古不移的命题缺乏真正深刻的感受吗?难道不会遗憾于我们对人民中蕴蓄的非凡耐力和韧性认识不足吗?资产阶级的“优生学”家们总是斥责人民群众是最不讲理的,疯狂的,野性的,因而也是智力低下的。他们甚至认为“个人一到群众里面,他的知识程度就不能不骤然降低”。事情恰恰相反。章永磷正是来到“农场一分队”,生活在这个靠“捎日子”计算日月的荒村以后,他那麻木钝化的心才得到了复苏。这自然只能发生在特殊年代里象章永磷这种特别身分的人身上。但是,正象吕淑湘在《文明与野蛮》一书的后记里所说的:“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

读者想必记得小说开篇不久,海喜喜的民歌给章永磷的心灵震撼力吧?“我可以说,没有一首歌曲使我如此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民歌的曲调糅合了中亚细亚的和东方古老音乐的某些特色,更在于它的粗犷。这种内在的精神是不可学习到,训练不出来的。它全然是和这片辽阔而令人怆然的土地融合在一起的;它是这片土地,这片黄土高原的黄色土地唱出来的歌”。--这议论也精辟。显然,作者在强调劳动者与大自然的血缘关系这个美学问题。可是,有的论者却指责作者“对这种毕竟是不文明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无限赞美能是适当的吗?”这恐怕是迂阔之论。文明与诗意毕竟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狄德罗痛恨贵族的虚伪矫饰,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愈文明,它的风俗习惯就越没有诗意”,“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大画家高更自称是“幼稚而粗鲁的野蛮人”。这些话自然经不起社会学家的“逻辑推理”,但你能说,作为一种美学见解,这样的说法就没有一定道理吗?

事实上,张贤亮完全无意于从社会学的角度辨析马缨花们的“智商”和文化水平,他要发掘和赞美的是那种带着原始色彩的、与披着左的革命外表的虚伪“革命”相颉颃的人民的伟力。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这叫做“人民意识”--“文学是人民的意识,它象镜子一般反映出人民的精神和生活;在文学中,象在事实中一样,可以看到人民的使命,它在人类大家庭中所占的地位,以及从它的存在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历史发展的契机。人民的文学源泉可能不是某种外在刺激或外在的推动力;而只是人民的世界观。”

正是这种“人民意识”不但恢复了章永磷的筋肉,而且启发了他的智慧和生活信念。就拿马缨花来说,她是作者在荒凉的边陲,在人们目力不及的地方,所发现的一个奇异的存在,通过她展开了一个陌生的、充满诗意的道德世界。虽然她有个“私生女”,她是个轻浮的风尘女子吗?虽然她开“美国饭店”,她牺牲过自己的人格吗?有许多人对她挤弄着贪婪的目光,但她不是西北高原上的“宝贝儿”,她的唾弃和峻拒也是令男人们畏惧的。她似乎很天真洒脱,其实机智果敢。她的生存方式和手段都带着野性的真诚和洞察人情世态的机警。最妙的是作为劳动者她却又瞧不起同是劳动者的海喜喜,她更喜欢读书人。她没有“政治觉悟”的偏见和等级观念的尊卑意识,她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关系,由于撒马尔罕后裔的血统,也没有内地女子的宗法观念,她是一株“喜光、耐干旱”的野性之花。她的意识和生存方式,不就是一种对抗吗?如果拿她和张贤亮笔下的“卡门”(《吉卜赛人》)、乔安萍(《土牢情话》)、李秀芝(《灵与肉》)、韩玉梅(《河的子孙》)加以比较,我们要说的话也许就更多了。至于海喜喜的野蛮、粗豪、重义、慷慨,谢队长的骂声中的“良心”……这一切,都绝妙地体现出如上所说“人民的世界观”。

表现强烈的“人民意识”,讴歌淳朴的野性美、畸形美,可说是张贤亮美学理想的基调,也是形成他的作品的雄奇深沉,刚健浑脱,悲怆婉转的“高原风格”的重要基因。在小说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文学中,在哺育我的中国文学和欧洲文学中,这样鄙俗的、粗犷的,似乎遵循着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但却机智的、智慧的,怀着最美好的感情的体力劳动者,好象还没有占上一席之地。”这个看法,至少对中国当代文学是适当的,至于欧洲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则不尽然。但不管作者自己怎么说,就《绿化树》来看,马缨花的确如巨大的底盘,支撑着章永磷踏上崎岖的人生之路。

“自我限定”与“左”的胎痕

也许,读者会认为我对《绿化树》过分地偏爱了。其实,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时时感到,张贤亮一面在不断痛切地批判着“左”倾思想的危害,一面无形中流露出他身上残留的左的胎痕。这几乎是任何一个从五十年代走到今天的作家都无法完全克服干净的精神负担,这并不奇怪。如果要穷根究底,左的思想根源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不无关系,是一种“胎痕”。例如,张贤亮更多地强调了章永磷的“内省”,而回避着对外界的批判剖析;他否定流行的“思想改造”的悖谬的一面,却又在整体构思和人物布局上,逃不出这个大致的框架和途径;他充分描写了章永磷的精神一度崩溃,却忘记了这个新中国的青年教师不可能不保留建国初期所受的革命教育和争取投身革命(哪怕他理解得很单纯)的冲动;他赞颂人民的淳厚和不怀偏见,却忽视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思想也不可能在人民中毫无反应--到处都是温情;他描写了《资本论》对章永磷个人精神的启迪,却忽略了假如真正对《资本论》心领神会的话,章永磷的反抗意识和怀疑心理要比现在大好几倍。何况,正如作者也写到的,脱离了对外在世界的改造,内在世界的改造也是靠不住的;他既然要写一个“苦难的历程”,章永瞵的“超越自我”的“自觉性”诞生得是否仍然轻易了些;他写的是劳动人民对章永磷的感召,但在具体描写中章永磷真正接触的似乎太限于马缨花的小屋了;总之,章永磷的心理过于阴郁了些,我们有理由要求章永磷哪怕葆有一点儿象王蒙《青春万岁》里的青春气息的残痕也好。

关心张贤亮创作的同志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张贤亮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感兴趣,并在其它作品中多次引用。这无可厚非。问题是,黑格尔的“美是理念在感性事物中的显现”的美学原则,他的“艺术清洗论”--“概念完全贯注到符合它的实在里”的原则,实际上对张贤亮的创作有着一定影响。他很强调理性在创作中的作用,这一面固然增强了哲理意识,另一方面也致使作品中拥塞了较多的抽象概念。这就不时出现艺术形象与自我概括的矛盾,心理描写与哲理表述的矛盾,其结果,反而限制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形象的广阔内涵和外延,变成了一种“自我限定”。因为任何“理性”都不可能完全数清生活之树究竟有多少叶片。当然,我们不会也用不着受他那越来越多的谈玄说理的眩感,重要的还是看他描绘出了什么,而不是说明了什么。

《绿化树》已不仅是作为系列中篇之一的片断意义存在着,且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的独特现象,留给人们以众多的话题和有价值的争议了。也许这是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的“视觉误差”造成的吧,那么,就放它回到时间和空间中再受检验吧。

1984年国庆假日写于京郊

同类推荐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自尊的独语

    自尊的独语

    美丽、孤寂、荒芜、甚至罪恶,才可能徐徐燃起自己的生命火焰,才可能造就人类的光……人,确实是“无价”的;而一切卓越的有利于人类前景的创作,便是“无价之人”的“文”:无论是文义文采的“文”,还是文质彬彬的“文”。尽管我们对文学、对世界、对人自身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但我还是觉得韩少功是那种相对成熟或健全的作家,早先在读小说时就有这种印象,如今再读散文,这种印象便显得更清晰更深刻。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热门推荐
  • 无敌保镖

    无敌保镖

    一段奇葩的婚约,让沈辰不得不从家乡偷偷跑到江州,原本以为跑到江州投靠表叔,赚够钞票就可以摆脱那个长相可以让自己自宫的未婚妻,可没想到刚到江州自己就被一个美女缠住,本来以为是桃花运,可没想到紧接着而来的麻烦,让沈辰意识到,这完全就是桃花煞。没想到自己刚摆脱可以让自己自宫的未婚妻,就再次又被长相漂亮的女人拉入火坑……………………
  •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宅男天羽,无名小辈,受尽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偶然遇到神秘老头,从此摇身一变晋级男神行列,看宅男天羽如何一步步改变成为男神的,敬请期待!!!
  • 鬼鬼不恋

    鬼鬼不恋

    肖流钏在梦里时常梦见一个白衣飘决的大帅哥,大帅哥总会在她有需要的时候出现。他总是温柔的呼唤她为‘念霜’,当肖流钏真的以为自己是他的念霜的时候,才发现了另一个秘密。
  • 等待黎明的阳光

    等待黎明的阳光

    黎明因阳光升起而称为黎明,如今阳光却要等待黎明到来。也算是主角的复杂心态吧。既顾及别人是怎么想的,又不愿为此放弃自己的想法。就算真正在无数次向后看着前进,就算是真正到达所谓的终点,也发现一切不过是开始前的准备罢了,但后面的事,谁现在就去想呢?
  • 谦斋辨证论治学

    谦斋辨证论治学

    全书按中医辨证思维体系,分为辨证论治的定义、原理、基石、法则、方法、步骤、处方、公式,依次论述辨证论治的概念、生理、病因、治则、方药等。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辨证论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特就辨证论治的法则、步骤、处方做了详尽的说明。
  • 快穿之凤归凰

    快穿之凤归凰

    她是一国之相,却命丧于夺嫡之争,为复活,她穿梭于时空之内。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背叛,她厌了,用冷漠来掩饰,终,她该如何
  • 我们是天生一对

    我们是天生一对

    “你觉得我喜欢你?别想了,我根本不喜欢你。”莫尘逸甩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可又是谁,对谁的爱持续了六年。“我讨厌你,我永远也不想见到你!”可一天之后,又是谁抱住他的腰不让他走“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说那样的话”
  • 网王之姑姑大人万万岁

    网王之姑姑大人万万岁

    采访越前一家。问爸爸:您对于您妹妹越前琼言有什么看法?答曰:“起开!别跟我提她!”问妈妈:您想对您妹妹越前琼言说些什么?答曰:“唉!言言,早些回家吧,别去祸害其他人了”问姐姐:你对你姑姑越前琼言的感觉怎么样?答曰:“强大!跟着她绝对有肉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太子娱乐王

    极品太子娱乐王

    一个小人物救个大神,重生活在娱乐圈的故事。邵大亨;我错过了李小龙,但是我没有错过邓师道。邓平;是他让我看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他从小是个佛教徒,但是他不会念阿弥头佛,只是会活在花丛中的花花公子,他有着良好的出身。他是除了迈克以外音乐最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