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000000005

第5章 “玉强牌”

“玉强牌”是一种上海风味年糕的品牌,在哈尔滨各大超市中都可买到。创造这个品牌的是哈尔滨女知青孙玉勤和她的丈夫宁波知青方立强,这个品牌是这两个返城又下岗的老知青安身立命之本。其实,我以为他们更珍爱的品牌,是他们一胎所生的三个儿女。因为有了这个品牌,才有了“玉强牌”。这个故事还得从头道来。

话说1968年,一向寂寞的地处七台河的北兴农场(32团)突然生机勃发,只因为来了一大批生龙活虎的男女青年。在二连农工排有个女班,班长孙玉勤是个哈尔滨知青,心直口快,能说能干,典型的“铁姑娘”。排里还有个男班,班长方立强是个宁波男知青,相貌英俊,性格绵软,但干起活来扎实认真。孙班长向方班长叫板,男女两班干什么活都要一争高下。夏锄时节,在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里摆开战场,女班在前,锄下草死,一个个挥汗如雨。男班在后,心急锄飞,草未净苗有伤,孙班长笑其“笨蛋”。方班长只笑不急,女班先到地头,又返回接男班,会师后男班让女班先喝水。秋收再战,男班一马当先,又快又净,女班穷追不舍,还是落后。男班先到地头,又接女班,会师地头后,还开了联欢会,男唱女舞,不亦乐乎。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后来连里干脆两班合一,方为排长,孙为副排长。一阳一阴,一柔一刚,两人配合默契,排里工作年年先进。战士们发现,两人研究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晚。后来他们又发现,孙排长看方排长吃不惯当地的粗粮,就从老乡那儿淘弄来大米为他做着吃。而孙排长穿的丝绸衣服竟是杭州贷,肯定是方排长探家时给她买回来的。连里领导看出门道,马上出头撮合,旨在鼓励男女青年安家落户。这也正合方孙之意,他们名正言顺成了对象。

一晃十年已过,他们没有花前月下,只有黑土地里汗水相融。1978年10月,他们登记结婚,住进了连队为他们盖的新房,一室半的住屋,外加一个小厨房,他们心满意足了。从此,身在土屋,安心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点灯说话,熄灯作伴,也其乐融融。

谁料风云突变,到了1979年秋天,大返城已蔚然成风。看着同车而来的战友一个个卷席而归,小方和小孙也心乱如麻。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的小方对小孙说:“你先走吧!我将来有机会再说,为了咱们的孩子……”说着他竟流下泪来。那时,宁波的政策是结了婚的就不能返城了。小孙和他相拥而泣,只好答应先走。那时她已怀有身孕。把孙玉勤送到七台河火车站,回到昔日十分温暖现在一片冷清的小屋,方立强又是悲上心头。他抹去眼泪,又开着康拜因下地了。那是从东德引进的最先进最贵重的大型收割机,连里交给了最放心的他开。方立强加大马力驶向金浪滚滚的大地,烦恼也抛在身后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返城回家的孙玉勤被安排到父亲所在的建筑公司当工人。只有四五个月的身孕,肚子大得像就要临产,工长把她赶回家待产。母亲领她到道外产院一检查,B超竟显示出了三个胎影。医生说:“可能是三胞胎!”小孙母女又喜又惊,可家境贫寒的孙家怎么能养得起将要落地的三个孩子?尽管还在农场开康拜因的小方把自己的工资都寄了回来,可肚子满满的小孙吃不下任何营养品。1980年7月9日那天,哈尔滨暴雨如注,家住低矮平房的孙家屋里也进了水。孙玉勤挣扎着和母亲一起淘水,突感腹中剧疼。邻居们帮忙,冒雨把她用手推车送到道外区产院。可是没有床位,他们又跑到第四医院,小孙自己走上三楼,还是没有床位。但是已不能再等了,生猛的北大荒的孩子已经露头了。只好在两个待产患者的床间挤了一个位置躺下,随着一声惊天的啼哭,第一孩子夺门而出,护士高呼:“女孩儿!”呻吟中的小孙脸上露出笑容。没几分钟,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也是个女孩儿,可护士没敢呼叫。又一会儿,老三也出生了,“男孩儿!”这次护士叫出声来。小孙挣扎着要看孩子,护士把包好的孩子抱给她看,医生说:“孩子都很健康,老大2.35公斤,老二2.4公斤,老三2.45公斤!”小孙苍白的脸上流着汗,看到自己一水水的三个孩子,眼里又涌出泪水。第二天,小孙全家总动员抱着三个孩子出院了,一队人马十分壮观。太平北四道街的街坊邻居,还有附近街道小厂的女工都来看孩子,孙家小屋外面都排起了长队。

再说小方,正忙在麦收现场。他计算着日子,等待着妻子生产的消息。那时通讯落后,他心急如焚。来到地里送水的职工跑着给他送来电报:“母子平安,二女一男。”这时,喜讯已传遍连队。连长给他下达了“速回探望母子”的命令。从康拜因上跳下来的方立强,跑回连队,立刻像进村的鬼子一样挨家挨户地抓鸡。听说小孙生了“三胞胎”,各家都帮他抓鸡,还送他许多鸡蛋。连队派拖拉机把他一直送到七台河火车站,他身上背着捆绑好的十几只鸡,一手提着一筐鸡蛋。上了火车后,鸡飞人叫,好不热闹。他只好把活鸡挂在车厢外,鸡蛋放在脚下。他归心似箭,一宿未合眼。

走近孙家门,只听一片哭声,吓得小方脸都白了。进门一看,三个小孩儿并排躺在小舅子做的大摇篮里,嗷嗷待哺,而奶水供不应求的小孙坐在旁边跟着孩子一起哭。看着姑爷进了门,岳父大人说:“咱们开个家庭会,看这三个孩子怎么养活。”他先表了态:“我看把老大送人吧,要不都得饿死!”父言一出,小孙大哭,小方也跟着哭,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就要送人,他们两人坚决不同意。小方说:“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能把三个孩子养大!一个也不送!”他说,我可以抱一个孩子回农场,我自己把她养大。最后商定,老大由姥姥帮助抚养,老二由方立强抚养,老三由孙玉勤抚养。那天,方立强和孙玉勤商量,给三个孩子都起了名,两个眉清目秀的姑娘叫方婷和方娓,那个儿子叫方磊,父母希望他更强壮。一个月后,小方抱着方娓登上了回七台河的火车,这时他的身上披挂的是女儿的衣物、褯子和奶瓶等物。一路上女儿哭声不断,他是满脸大汗。

各位读者可想而知,小方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多么艰难,特别是在远疆农场抚养一个刚刚满月的女婴!为了不耽误工作,小方把方娓送到了连队托儿所,天不亮他就起床,把孩子的褯子和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没等吃口饭就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自己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再把孩子抱回来,半夜不知起来多少次为孩子换褯子、喂奶。挨点儿累他不怕,就怕孩子吃不饱。孩子一哭,他就喂奶,最后孩子喝牛奶拉牛奶了,他急得只拍大腿。7个月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方立强抱着方娓回哈尔滨了。

看着在家的老大和老三又白又胖,而方立强侍候的老二骨瘦如柴,孙玉勤抱着老二一阵大哭。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调养,老二也胖了起来。可她不放心,又抱着老三和抱着老二的小方一起回北兴农场了,老大留给了母亲。

看着小孙和小方抱着孩子都回来了,全连大悦,家家前来看望、帮忙。方立强可以安心上班了,孙玉勤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可小方一人的工资养活不了全家,18个月后,小孙又抱着老三返城,然后到建筑工地上班。这之后,他们一家开始了真正的两地生活,小方和小孙只有每年各享受一次探亲假,一般是夏天小孙抱着老三到农场,过年时小方抱着老二往哈尔滨赶。

方娓两岁那年,听说要回哈尔滨看妈妈,她高兴得又蹦又跳。等爷俩坐着晚点的火车从七台河赶到哈尔滨时,正是除夕半夜,候车厅外一片鞭炮声,家家开始吃团圆饺子了。可公交车已停,那时又没有出租车,他们只好在车站等天亮。小方怕熟睡的孩子冻着,把她包好放在暖器上。怕孩子掉下来,他就在暖器边上站了一宿。那一夜,冷清清的候车大厅里,只有他们父女和几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第二天,当孙玉勤看着满身霜雪的小方父女走进家门,她抱着一身屎尿的孩子又是一阵大哭。她边哭边说:“再也不能这样了,一家人就是死也要死到一起!”

春节后刚一上班,孙玉勤抱着两个孩子开始到劳动局上访,要求把丈夫方玉强从农场调回。因为小方是外地知青,调到哈尔滨的难度相当大。小孙锲而不舍,不知跑了多少次,不知流了多少泪,方娓终于在长到五岁时和父亲一起回到了哈尔滨。方立强被安置到了市住宅四公司当上了技术工人,干过电焊、水暖,打过白铁,可惜只干了两年,企业就放长假了,一直到现在。放假后,一分钱的工资都不开,全家挤在岳父家小院接出的十多平米的小房里,度日如年。

养家糊口的重担都压在了孙玉勤的肩上。她调到了工资比基建高一点的搪瓷二厂工作,先当工人,后来又舍家撇业地去跑销售,只为能多挣点儿补贴费,能让孩子们吃饱饭。她一跑就是十年,夜间行车从来没坐过卧铺,每天的伙食就是几个烧饼,再买点大酱和几棵大葱。这时老方(岁月的沦桑使他真的老了)成了家庭“妇男”,精打细算地照顾着三个孩子的生活,有时每天只能做一顿饭,经常挨饿的是他自己。孩子们最盼的是出差的妈妈回来,她总会给他们带回点儿好吃的,哪怕只是几块糖。每回妈妈一进屋,三个孩子就像小狼似地扑上去,几乎能把她扑倒。后来三个孩子一起上学了,日子就更艰难了。孩子所穿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有时到街头的摊上剪一个样子,然后回到家照着做三件,好在小时候他们衣服的大小都差不多。在外出的漫漫长夜里,她都在灯下给孩子织毛衣毛裤,选最鲜艳的颜色,然后从小店买来动物图案再绣上。无论多困难,她都让自己孩子的穿戴不比别的孩子差。看到别的孩子上学都带罐装的饮料,她也给他们买,可孩子们背在书包里从来不喝。学校开运动会,孩子带的吃的都是自己家做的。

最艰难的是为孩子们凑学费。方磊上中学第一年的1000元学费,开学十多天才交上,都是从亲戚家借的,三年后才还上,是孙玉勤和老方卖馒头挣的。那时,每天上班前,他们从馒头铺上两筐馒头站在道外区黎华街口叫卖,早晨、中午和傍晚卖三次,五冬六夏,一天不落。在大雪纷飞的日子,两人满身霜雪、口喷热气的老知青,矗立街头,招呼生意,成了这条街上最感人的雕像。

屋漏又遭风雨。孙玉勤1998年也下岗了,已经流干眼泪的她和丈夫又杀出了一条生路。有1999年7月3日的《黑龙江日报》的消息为证,那消息说:“49岁的孙玉勤1968年下乡到北兴农场,返城后,先后在两个单位谋生,在道外区的改造中,她所在的搪瓷厂放长假,爱人的单位效益不好,也放长假,一胞三胎的孩子还在念书。今年初,她决心不依靠特困费维持生计,和丈夫一起到上海、宁波等地考察水磨年糕项目。又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贷款3万,办起云天食品厂……”消息没有更多的篇幅叙述他们创业的艰难。

我后来知道,年糕尽管是南方人喜爱的食品,可北方人并不接受。当年老方和妻子一人骑一台破自行车挨家饭店跑,介绍如何用年糕熘炒煎炸,又如何涮烧上汤,又让他们免费食用,先试用,不好不要钱。他们风雪无阻,记不清跑了哈尔滨多少大大小小的饭店和超市。随着业务的扩大,他们又开着摩托车到处送货,有几次翻车,人货都被扣到道边。他们爬起来,拍掉身上的灰尘,揩掉手上的血迹,不敢有些许的停留,因为用户还在等着他们。

在道外(原太平)区水源路上,我找到了云天食品厂。已经当了老板的孙玉勤和方立强,还是一身工人的打扮,身上还沾着米粉。这家安置了十多个下岗工人、日产千斤年糕的厂子,再不用摩托车送货了,我看到了停在院里的哈飞牌货车。我还看见一台新买的轿车,孙玉勤说:“那是我给方磊买的,他在东北农大本硕连读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质检部门工作,已结婚成家。我们先为他置办了房子,为了他工作和生活的方便,又为他买了这台车。”

我又问到了两个女儿,老方拿出照片,给我指点,方婷已经在上海结婚,丈夫是英国留学的香港人,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策划师。方娓也在上海,当瑜伽功的教师,也有男朋友了。我发现,三个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都是一表人才,男孩英俊,女孩特别漂亮。

可蹉跎岁月像把无情的剑,削去了两位老知青的青春和美丽。孙玉勤目光黯淡,已无昔日的神采,她说,都是当年为这三个孩子哭的。玉勤说:“生活不相信眼泪,但也不能没有眼泪。但眼泪只能让生活丰富,不能让生活幸福。要幸福只能靠自己这双手,一双手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奇迹都能创造。”

我说:“孙厂长成了哲学家了。”

她笑着说:“都是在苦难中琢磨出来的。”

老方不像孙玉勤那样乐观,他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他说:“我们年纪大了,有点儿干不动了,可孩子们谁也不想接班。其实东北大米特别好,不仅可做年糕,还可加工米线、米粉等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我说:“你不必急,我给你们写篇文章一登,想投资和合股的人就来了。”

看来,“玉强牌”的故事还没有完。那么,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同类推荐
  •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本书以感恩、负责、忠诚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傅雷读书与做人

    傅雷读书与做人

    从早年求学到晚年,傅雷先生对读书、对学问的追求从未间断过。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傅雷读书之感悟见诸于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在做人方面,傅雷的一生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秉性乖戾、嫉恶如仇,他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生活经验是无穷的。作家的生活经验怎样才算丰富是没有标准的。人寿有限,活动的环境有限;单凭外界的材料来求生活的丰富,决不够成为艺术家。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在2006年盛夏酷暑来临之际,我突发奇想,萌生了这个念头。既不出自响应什么号召,也不源于迎合某种需要。只是想为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十年写一点东西。准确地说是写一首长诗,三千六百五十行。
热门推荐
  • 我的命运我来选择

    我的命运我来选择

    命运只是把人生的选择题摆在了你的面前,真正作出选择的人还是你自己。与男友的分手,未知的重病,却又遇上了天才神医,看似命运已为她作出了选择,但她义无反顾的踏上另一条路,只因为她爱他,只因为她知道他也爱她。但这一切都只是她以为。
  • 元洁莹禅师语录

    元洁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奉天承仙

    奉天承仙

    谁言女儿不称尊?吾,飞凤在天,君临天下。谁道根骨不可逆?吾,借运而上,剑指星空。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为做棋子逆流而上,为做有用的棋子凤凌天下,为做下棋之人顺天争命。何为逆?何为顺?成王败寇,争而得之则为顺,失而不得则为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看凤天承仙。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恋人在身边

    恋人在身边

    夏夜的雨来得又急又猛。滚滚雷声爆裂着粉红色的电光,划开幽暗的夜。窗内的空气燠热又压抑,潮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清瑾长眉斜挑,薄薄的唇喑哑地吐出残忍的话,“从我来到这个世间,第一眼看见你,这一切便已经在劫难逃!”============================================【某苏的VIP读者群:134237135,亲们敲门请提交红袖ID。】
  • 每天学点生活小窍门

    每天学点生活小窍门

    本书将生活中的各种小窍门细化为三个部分。小窍门-大用途之实用篇:主要讲述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的小窍门,老少皆宜。小窍门-大用途之节约篇:主要讲述能为家庭节约省钱的小窍门,如果读者能身体力行地使用这些小窍门的话,每年将为家庭节省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元的金钱。小窍门-大用途之健康篇:主要讲述让人活得更健康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大大降低了生病的几率。
  • 穿越之雷霆出击

    穿越之雷霆出击

    25世纪,三名拥有异能的宇航员乘坐“霍金一号”去探索宇宙的各个行星。在一次探索行星上强大能量和中意外穿越了。他们穿越到了异界大陆,称为“魂界”。并且意外的发现那个所谓的魂界,就是他们正在探索的那颗行星。在这个异界大陆上,他和他们三个人。又会掀起怎样的巨浪呢?
  • 碎月微凉:迷失的年华

    碎月微凉:迷失的年华

    那天的雨,就像天塌了似得铺天盖地从天空倾泻下来,一个女人提着行李拉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朝着街边可以遮雨的地方跑。跑着跑着小女孩却突然摔倒了,她的膝盖和手掌因为地面的摩擦划出了伤口,小女孩哇的立刻哭了起来,女人立即蹲下身子想要去安慰女孩,却就在这时,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从耳边传来,女人紧紧的把女孩搂在了怀里。霎那间,只感觉红色的液体混合着雨水染红了她的整个世界……
  • 不良宠婚

    不良宠婚

    这是一部特种兵男神宠妻如命的血泪史,更是一个叛逆美少女征服冷面军王呼风唤雨的荣耀史!一场意外,她成了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初吻,初夜,初恋,她所有的第一次都被他一夜之间无辜而霸道地掠夺了。从此她成了他的宝贝,疼她入骨,宠她如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界称尊

    九界称尊

    在偏僻的村里有一天才,有一天小伙子出外郊游,偶然发现一本书叫五行秘术小伙子捡起来看了看发现是一本修行书。后来就拿回家修练,小伙子从此踏上传奇的修行之路,后来他拜师学艺成了师傅的德意门生。有一天他偶得九界创世之神的遗物,从此他傲世苍生一步一步的跨越成为九界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