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000000009

第9章 从知青诗人到艺术团长

有这样一个知青,他曾是“天下第一团”的战士,现在是“天下第一团”的团长。

他当战士的那个团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18团,即上个世纪原苏联援建的友谊农场,就生产规模来说,现在也是全国最大的农场。当年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他当团长的这个团是中国广播说唱团,已故的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马季,现在中国曲艺界领军人物姜昆、冯巩、李金斗及艺术名流陈佩斯、朱时茂、巩汉林、王馥荔、殷秀梅、滕矢初等都是这个团的人,因此这个团也被称为中国曲艺界的“天下第一团”。

现任团长就是当年下乡到18团的哈尔滨知青别闽生。

大概凡是当年的兵团战士,都在《兵团战士报》上读过别闽生的小诗。说来有趣,别闽生能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就是因为他写了些小诗。和兵团另一位知名的知青诗人郭小林不同,别闽生写诗没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是位1940年参加革命的铁道兵营长,母亲是1946年参加革命的铁道兵军医。1952年,那时父母正在福建修鹰厦铁路,别闽生就出生在军营中,这正是他叫“闽生”的缘由。

1958年别闽生又随父母转战到北大荒,开始了向荒原开战的伟大战斗。那时父亲在农场当场长,他先认识了地里的庄稼,后认识了字,他学会的第一首歌谣是:“北大荒真荒凉,又有狍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后来他又随工作调转的父母在哈尔滨落户。他并不觉得这偌大的城市比荒原更可爱。

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正随别闽生的心愿,等不及本校动员,他就跟着外校的同学跑到了29团,一个月后又被赶了回来,跟着本校的同学到了友谊农场(18团)。他原想到密山、虎林一带去找寻父亲创办的农场,可他们学校只能去友谊。他和同学们被分配到38连,这里离团部40里,离营部20里,条件十分艰苦,100多个男生都住进了拖拉机保养库。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连里总开会。回来后,一个个累得倒头便睡。别闽生点起小油灯,读书、写诗。早上起来,大家都看着他大笑,鼻子眼里都是黑的,用手一抹,满脸黑乎乎的,像个小鬼似的。他再看挨着他睡的人,也是满脸的油烟灰。他没钱买煤油,从机务排要的柴油,灯光挺亮,可油烟特别大,结果把大家都给污染了。

开始战友还有怨言,可看了小别发表在连队黑板报上的小诗,都说这小子没白点灯熬油。后来他的诗竟登上《兵团战士报》,全连轰动了,没想到这小子这么有才!

别闽生写诗有两个老师,一个叫李树栋的,他中学的语文教师,告诉他多读书;再就是哈尔滨太平桥下有个旧货摊,小别在那里发现了几本《诗刊》和《解放军文艺》,那上面的诗小别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就成了他在连队写的那些小诗的摹本。

别闽生最早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诗是1969年,具体哪一首他已记不得了。我手头保存一本兵团政治部编印的诗集《军垦曲》,那上面有我的两首诗,而收入诗歌最多的是别闽生、蒋巍、郭小林、么树森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那其中多数的诗,已不忍卒读了,可别闽生的诗现在还令人欣喜,比如那首《秋收》--

一钩弯月天上挂,

多像咱手中那把刀。

天上的星星眨笑眼,

哈,莫非丰收的喜讯它也知道。

啐一口唾沫擦擦掌,

挽一挽袖子弯下腰,

浑身的干劲儿,顺着刀把往外冒。

呵,星更密,月更高,

银镰上钩着丰收的笑。

虽然离天亮还早得很,

可是呵,咱心里都有一轮红日照。

因为发了几首小诗,小别受到连队领导的重用--经常被领导留下写批判稿,那时开批判会是连里的主要政治活动,经常变换批判对象,让领导很为难。有了小别,连队领导省心多了。但地里的活很忙,每次只给当农工的小别半天时间,其实写批判稿对他来说已轻车熟路,更多的时间,他用来写诗。

他写的都是反映知青劳动生活的诗,那诗很轻快明丽,但实际劳动却是很艰辛的,小别是把干活的好手,农田的活都会干,场院上更是技艺超群。他三撮子小麦装满一麻袋,每袋160斤,一气可装20袋,用称一量,十多袋一两不多不少,只有几袋少一两。能干,也能吃,他的最高纪录是,二两一个的馒头,一顿吃七个半。白天的拼命大干并不影响他写诗的积极性,大概是1971年的一个冬夜,他为迎接党代会,连夜写了一首长诗。第二天漫天大雪,连队通讯员未能出勤,他请了假,蹚着没膝深的大雪走了20多里路到了营部,自己把诗稿投进邮箱,再冒雪走回来连队时,天都快黑了。可惜,这首诗并没有被报刊采用。

1974年已经当上农工班长的别闽生被调到了18团文化站,当上专职创作员,主要任务是给团文艺宣传队编节目。他当时的知青同事,有后来成了着名作曲家的李黎夫(写过电视剧《雪城》的主题歌《心中的太阳》)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学院副院长的傅程教授。那时的小别特别努力,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写。据当年宣传队的同志回忆,他写的一首歌颂浙江女知青陈月玖生前为北大荒建设忘我奋斗,死后把自己的骨灰埋在雁窝岛事迹的长诗,每次演出都使朗诵者和观众一起流泪。

1976年别闽生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一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一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一次曲艺调演中,姜昆被马季发现,破格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当了演员。已经十多年没进新人的说唱团立刻有了活力,后来团里提出再从人才济济的北大荒调几个创作人员。当时团里的创作室主任赵连甲又赴佳木斯,为感谢黑龙江建设兵团对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支持,同行的还有侯宝林、郭全宝先生参加的演出小组。当侯大师和郭先生站在拖拉机上为人山人海的18团的职工演出时,别闽生也挤在人群中击掌叫好。

演出后,赵连甲找到了兵团宣传处,向他们要能写曲艺唱词的知青,处里的文化干事说,没有专门写曲艺唱词的。老赵说,写诗的也行。这位干事想到了18团的别闽生,他写的小诗很有生活,很有情趣。这样老赵就带着小别的那本贴着在报刊上发表的80多首小诗的剪报本(还有其他几个知青的诗作),回北京了。

1976年12月10日,别闽生揣着中央广播事业局的调令去北京报到。那两位铁道兵老夫妇到哈尔滨火车站为儿子送行,他们不相信就凭那些个小诗,闽生就能“一步登天”。别闽生真的进京了,坐在公共汽车上,望着雄伟的天安门,他竟流下了眼泪。走进广电总局的大门,在向武警战士递上报到的介绍信时,他的手心都是汗水。再走进广播说唱团那栋旧楼,他看到了侯宝林、郭全宝、马季、唐杰忠、李文华、郝爱民等艺术家,这些仰慕许久的偶像,让他激动得心跳都加快了。别闽生说,当时的情景,就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姜昆握着他的手说:“这回,我们又成战友了!”这时他的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在冷清的创作室安下一张桌子,24岁的别闽生没日没夜地伏案工作,他先通读所有能读到的曲艺唱词作品,边读边记,以后又照猫画虎地写起来。当时说唱团的曲艺形式有单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西河大鼓,因为姜昆爱人李静民调入,又增加了二人转(她曾是16团宣传队的骨干)。别闽生样样都学,样样都写,而且写得有模有样,既继承了传统,又有了自己的特色,连马增慧都唱他编的本子。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的又一次文艺复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曲艺形式都得到发扬,别闽生也大展才华。后来又一位兵团诗人么树森也调进了创作室,他们成了新一代曲艺作家的代表,他们创作的节目在电台电视台经常演出。

别闽生看到诗坛的活跃,也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组诗《风雪篇》,寄给了《北京文艺》。怕团里人说自己不务正业,他用了笔名,联系人:北京商机厂权红,那是他爱人的名字。编辑很欣赏这组诗,但怀疑北京的工人怎么会熟悉东北农村的生活,便通知作者面谈。别闽生只好露面了。这组诗后来发表了,别闽生得了70多元钱稿费,这是他写诗十多年,第一次得稿费。然而为了更集中精力创作曲艺作品,他还是放弃了诗歌创作。

别闽生的勤奋还是没能挽救中国曲艺的衰落。演出市场的不断变化,让曲艺唱的曲种的演出空间越来越小。他们团到外地演出,人家只要相声、小品和通俗歌,曲艺中唱的节目白演,也不想要。这时已经当了说唱团团长的姜昆对无事可做的别闽生说:“你来当团里的秘书吧!”别闽生走马上任了,在连队给指导员写批判稿的经验让他得心应手地承担了团里所有的官样文字,更麻烦的事是处理团里的行政事务,最难的事是为每场演出“打地儿”。他曾半夜起来到火车站排队,为到外地演出的同志们买火车票。每次到外地演出,他都先去为大家安排食宿和演出场地,他要和各种演出商和“穴头”打交道。为了保护团里和演员的利益,他和这些人软硬兼施,明争暗斗。他学会了对付各种演出骗子,连蒙带唬的、威逼利诱的、下跪求情的、他都一一把他们摆平,而不让团里受损。为了扩大演出市场,他跑遍除西藏外的各大省市。刚刚进入市场,大家的收入都不高,姜昆每场30元、相声演员20元、曲艺演员15元、演奏员10元、秘书12元。可大家都很愉快,因为观众还需要他们。

在实践中,别闽生被大家认为是团里最肯干最朴实的人,他很快当上了说唱团的副团长。2002年初,他又被任命为说唱团的团长,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脑袋都大了”。谁能知道,“宁带千军万马,不带十样杂耍”,艺术院团长是最难干的活儿,在“大腕”如云的说唱团当一把手就更难了。“和以前的团长马季、姜昆比,我算什么呀!”别闽生心里一个劲儿嘀咕。他又“生不逢时”,当团长不久北京就闹“非典”,总团年初给下达100万的演出利润收入指标,就要泡汤了。“非典”禁令还没解除,别闽生就带着大家到外地演出,已经调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当分党组书记的姜昆亲自出马,冯巩、巩汉林、李金斗和团里其他主要演员也争着参加,第一站是十分偏远的甘肃省平凉县。然后又跑了许多没有演员愿意去的地方。

年底全团演出收入近300万元,纯利润超过100万元。别闽生和说唱团受到总团的表扬,领导班子还得到6万元的奖金,他把这奖金发给全团每人1000元,他和大家一样1分都没多拿。他知道,没有大伙儿的捧场,什么事也干不成。这之后,别闽生又被任命为中国广播艺术总团副团长兼说唱团团长。谁也没想到,老实厚道的别闽生在群英荟萃的广播电视艺术界能当这么大的官。

在广电总局大院的那栋说唱团的老楼里,我找到了别团长那窄小的办公室,找到了当年的知青诗人。还好,这里正是他当年来报到时的宿舍,他待在这里舒服。我面前的诗人,除了目光还很年轻,其形象也是名副其实的老干部了。大楼很清静,排练厅里没人,艺术总监冯巩的办公室也没人,我没有看到一个几乎天天在电视里露脸的“大腕”。别团长很忙,不断地接电话,都是关于演出的事。

不一会儿,创作室主任么树森推门进来,拿着刚写的两段关于奥运会的节目,请他审定。么诗人也老了,还是那样勤奋。我和别闽生谈起他这么多年在京城的工作和生活,还很俗地问起他的收入和家境,听罢,我很感慨地问:“你起早贪黑地为团里的这些名角儿服务,他们一场演出的收入是你一年收入的几倍,他们有名车豪宅,他们的吃住行和你比有天壤之别,你心里能平衡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好像是1971年冬天的事,那时我当班长,领着一帮知青战友去拉沙子,走到半道拖拉机坏了,我们都下来帮着修理。这时37连一台拉煤的带拖斗拖拉机路过,我们班的一个叫赵良善的北京知青对我说,太冷了,我跟着他们的车先走,在营部等你们。没想到,满车的煤,没有他坐的地方,他只好坐在车帮上,车一开动,他被甩下来,后面的拖斗轮子从他身上碾过,还没等把他送到医院就死了。那一年,他只有17岁!”

他停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老贾你说,和死去的赵良善比,和那些已经下岗、现在生活还困难的老知青比,我不是很幸运的吗?再说,我们团那些挣得多的演员,都是中国少有的艺术家,而像我这样的人多的是,而我的意义就是能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潜心艺术,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也许别闽生的思想境界代表了那一代许多老知青的思想,他们是在艰苦卓绝中熬炼出来的理想主义者,乐于奉献是他们的基本品质。对他们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上的索取更重要。在现在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商业社会,他们的思想像钻石一样稀有和宝贵了。

采访快结束时,别闽生让我替他转达对当年在黑龙江兵团一起工作过的知青最诚挚的问候。那一段的人生经历,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 他一直把我送出广电总局的大院,我劝他继续写诗。他说已没有诗情了。我说,你可以为曲艺大师写传。他说,再等几年退休后吧!

附录

回来了  黑土地的儿女

别闽生

还记得,当年来北大荒的日子吗?

那一天刮着烟炮雪,

那一天下着连阴雨。

三十年前,北大荒迎来了八方儿女,

三十年后,我们又回到这魂牵梦萦的黑土地……

回来是寻找逝去的青春?

回来是追寻难忘的记忆?

回来是祭奠倒下的战友?

回来是续写人生的日记?

不,我们回来是探望自己的母亲,

因为我们是黑土地的儿女。

人生道路第一行歪歪斜斜的脚印,

我们印在了北大荒,我们留给了黑土地。

是三江平原的风雪,

筑成了我们的筋骨;

是边疆艰苦的岁月。

把我们的意志磨砺。

在我们的人生的履历表上,

北大荒是最辉煌壮丽的一笔!

还记得当年离开北大荒的日子吗?

那一天也刮着烟炮雪,

那一天也下着连阴雨……

儿女大了娘不留,

是母亲又把我们送出黑土地。

我们张开丰满的羽翼,

又从北大荒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今天,我为我们的母亲骄傲,

北大荒你为祖国养育多少英雄儿女!

祖国的条条战线,

都有你儿女闪光的身影,

都有你儿女不朽的业绩。

人民大会堂那庄严的会场,

也有你儿女的优秀代表,

与共和国领导共商四化大计。

而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更有那千千万万老知青啊,

正挺直身躯,

迎接时代的风风雨雨。

今天,不论我们身在天南地北,

不论我们功败荣辱、贫富高低,

我们有共同的经历--北大荒,

我们有共同的语言--黑土地。

无怨无悔,是那不会再重演的知青岁月,

可歌可泣,是那更加灿烂的崭新世纪。

啊,北大荒,我们永远和你同在,

啊,黑土地,我们永远属于你!

1998年7月25日

同类推荐
  • 老人仓

    老人仓

    《老人仓》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大胆地触及了当代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退居人大主任的原西峰县委书记郑江东是一个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当年他雄心勃勃、以雷神爷的脾气和铁一般的党性原则在全地区县委书记中闻名。为了解决西峰县的旱情和一百多里外的海滨城市的供水问题,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西部山区修建了老人仓水库。他也做过错事、冤枉过一些好人。也受过“左”的影响,在“文革”中也吃过苦头、遭受过挫折,渐渐地,他的党性原则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尤其是从县委书记退居人大主任以后,他觉得自己老了,该以真正老人的标准重新判断世界上的一切。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热门推荐
  • 宠妻无度:妖孽王爷追妻难

    宠妻无度:妖孽王爷追妻难

    她是异世的一缕魂魄,腹黑,杀伐果断。她一朝重生,锋芒乍现,萌宠,神器各路来袭。而他是一代弃子,霸道,妖孽。他意外地缠上了她,假戏变成真做,竟付出真心。他宠她上天,许诺她一生一世…
  • 千佛

    千佛

    哑巴少年以乞讨为生,世界永远充满蔑视与嘲笑,只因鄂家千金大小姐偶然的善心,阴差阳错地得到一颗人人梦寐以求的“佛珠”,并因此珠而与寻龙宗主龙隐相识,被迫开始修仙。“修仙,非我所愿;我所求者,不过是……”哑少无数次在内心深处呐喊,但固执孤傲的龙隐却从未正视过哑少充满怨念的眼神,而一味沉浸在对“佛珠”的参透之中,他也有一未偿心愿需借助“佛珠”之灵力来实现。可时不我待,眼看每隔三百年一次的“火劫”又将降临,龙隐究竟能否逃脱此劫?“佛珠”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妙?哑少如何才能脱离龙隐的控制,获得他真正渴求的无价之宝?
  • 南夙喑

    南夙喑

    我这一生是为你而活,可是你却为我而死。我以为我救了你,原来是害了你。因为爱你,所以我选择放手,希望你幸福。“她死了,我以为我的心也死了。可是我错了,原来我的心一直为你而跳跃。”“对不起,我爱你。回来,好吗?”“不管你走的多远,我都会在这里等你。”“如果你走不动,就停留在原地吧。等我来找你,我会带你离开,给你幸福。”“接下来的路,我会一直陪你走下去。。。”PS:本书带点小玄幻但主要还是都市言情会有点虐一对一男强女强双C
  • 正经事

    正经事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极品娘子休邪夫

    极品娘子休邪夫

    他是冷情俊王爷,娶她,只为化解百年劫;她是千年小狐妖,嫁他,只为进入莫王府。一场计谋降临,当假成亲变成了真拜堂,王爷突然发现,自己的娘子真“极品”!而她忽然顿悟,家草哪有野草香,一纸休夫,王爷震怒:狐妻,哪里逃!
  • 浅兮学院之血族传说

    浅兮学院之血族传说

    樱紫学院--一所贵族学院,浅兮学院是其中一所分院,里面的学生都是拥有超能力的人。由一位从未露面、神秘得不要不要的校长所开办,一场血族风波在其中发生....................(欢迎加入QQ群:459034869,欢迎前来讨论剧情
  • 锦鸿嫡女之娘子别想逃

    锦鸿嫡女之娘子别想逃

    有几个附近高房价和国际化房交会国际化风格反对广泛
  • 一念元素

    一念元素

    为了追寻传说中的最神秘的光之元素,人们在近百年内不断努力,他是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的一叶孤舟,少年林浩带着从小以来的梦想,踏上了无尽的追梦旅途...
  • 我的大冶诡异女友

    我的大冶诡异女友

    湖北省大冶市是一个祥和的城市,真实的事情,会让你的心脏……友情提示:高血压,心脑血管读者请放弃阅读本书!!!
  •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健康不是到了中年之后才开始关注的事情,而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它就藏在你身边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睡眠、运动、服饰、美容、心理健康、养生保健、性生活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你健康一生的120个习惯,让你摆脱一些看似正确的坏习惯,精力充沛土面对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