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0200000001

第1章 序

福建简称闽,唐代以前,一直被视为一块“蛮荒”的化外之地。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开发江浙,就有不少汉人移居福建。然而,汉人对闽地的真正开发,则源于中原汉族四次大规模移民: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仕族八姓“衣冠南渡”;唐高宗时,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率府兵3600多人南下平叛,进入漳州;唐末五代,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带领中原人马5000入闽,后封“闽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北方民众为避战乱,纷纷逃入福建。除以上四次大规模阶段性移民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逃亡者、流放者、驻闽将士、赴闽仕宦者、投亲靠友者等其他中原人士陆续而来,定居闽地,从未间断。

一批又一批的汉人如种子般遍撒八闽大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加快了开发福建的步伐。他们繁衍生息、不断发展,与当地土著居民百越族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对峙、碰撞与交流,已融合为一个难分彼此的整体。

自唐以后,福建文化进入前所未有的兴隆局面。“唯昔瓯越险远之地,为今东南全盛之邦。”据各种统计资料表明,两宋时期的福建,各类人才层出不穷,文化地位已在全国首屈一指:两宋进士总数28933人,福建7144名,占全国总数的24%强,全国第一;“福建出秀才”,全国第一;《宋元学案》立案学者988人,福建178人,全国第一;《宋史》中进入《儒林传》与《道学传》的学人,闽籍人士17名,全国第一;《宋诗纪事》所列福建诗人128位,全国第二;闽人身居宰相之位者,全国第三……对此,朱熹不由得欣喜而自豪地写道:“天旋地转,闽浙反居天下之中。”

孤悬海外的化外之地,仿佛转瞬之间,就已成为全国经济繁荣、文教昌盛的“文明礼仪之邦”。而以朱熹理学为代表的闽学,在整合福建学术文化的同时,更是在历朝封建统治者的推波助澜下,将一个地域性学派跃升为凌驾全民族的精神指导思想长达七百多年之久。步入近代,福建的文化地位尤显重要,以林则徐禁烟而直接导致的鸦片战争,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以他为代表的经世思想更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期的到来。“晚清人物数侯官”,一部中国近代史,如果抽去福州的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纾等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翻译家,将失却应有的开放与凝重而显得黯然失色。

福建居民,多为移民及其后代,他们在军旅游宦之地、避难流放之所驻扎生存,驿站般的停留,竟成为一处永久的家园。他们血管里涌动着的,是中原望族的高贵血液,对文化、文明有着一种本能的渴求与向往;他们宁可避居偏远闭塞的蛮荒之地,也不愿在****与强暴的压迫下苟且偷安;他们不甘屈服、奋勇抗争,显得极其另类而反叛,也正因为如此,才永远充满朝气与活力;他们赋予“闽”字以新的内涵,“门字里面是条虫,跳出门外便成龙”,于是,祖先的停泊地,成为闽人走向未来的新起点,他们以福建为基地,向更远的地方进发:向其他省份延伸,向台湾移民,向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迁移,向欧美乃至世界各地寻求生机,创建新的基业。

然而,祖辈的停留地是那样神圣,无论是继续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还是从此走出、远在异国他乡的移民,在他们心中,八闽大地,就是一处永远的驿站:置身福建,他们会不时追溯祖辈风雨兼程、迁徙南下的艰辛历程,将先辈的驿站,视为美好的家园;旅居海外,总是于烟雨苍茫中回望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找精神的寄托,抚慰疲惫的心灵,先辈的驿站,就是永恒的故乡,循着相承的血脉,可以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

2003年3月26日,仿佛呼应一段苍老的历史,我也踏上了举家南迁、移民福建的旅程。进入福建怀抱,列车时而绕山盘旋,时而穿越隧道,时而在平坦的山地、河谷、平原滑行,连绵起伏的青山、曲折回环的流水、碧绿坦荡的田畴、依山傍水的房舍从我眼前一一闪现,又一一消逝。列车由北而南穿越八闽大地,我尽情地领略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环境与丰富韵致。不到24小时,我便经历了古代也许得需几代人前仆后继才能抵达、完成的迁徙之旅。

由“国中之国”的荆楚大地,移居东南沿海享有港口风景城市、海上花园、温馨城市之誉的特区厦门,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不由得时时想到尚未开发的厦门,是一个偏远得不能再远、蛮荒得不能再荒的海岛,荆棘丛生、虎狼横行、虫豸遍地、瘟疫弥漫、台风席卷,生存环境之恶劣,简直无法想象。于是,对当年的移民与开发,也就更加生出无限的感慨与感佩。

我在故乡湖北度过了40年漫长时光,身上携带的,更多的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因子。置身新的环境,在不同文化的磨合中,我以厦门为基点,推及闽南文化圈的漳州、泉州等地,再向福建区域的其他文化圈辐射。两年来,我利用开会、出差、旅游及专程探访等方式,差不多走完了我所认为的福建极富文化内涵与典型代表性的山水名胜、历史古迹。行走看似轻松浪漫,却可增加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行走产生跳跃与联想,也产生思考与思想;行走受到方式、过程及目的等多重约束,却能够带来新奇,获得知识,激发灵感,产生创造的渴望……正是在这样的行走中,我不时跳出有限的地域范围,将八闽文化放在大文化的视野中,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乃至西方文化进行观照比较,深深地感受着福建地域文化别具一格的突出特征——多元性、矛盾性、海洋性。

福建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圈的多样、方言的多样、民间信仰的多样、民风民俗的多样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

古代福建,曾经独领风骚且相互更迭的地方文化形态,就有唐代漳州文化、五代闽国文化、宋代建州文化、元代泉州文化、明代月港文化与晚清侯官文化。今日处于同一时空的则有闽南侨台文化、闽西客家文化、闽北理学文化、莆仙妈祖文化、闽东畲族文化及闽中三山文化等。

全国八大汉语方言,福建占了三种,如果算上省际交叉地区,仅福建省内流行的,就有汉语八大方言中的七种。即使同一方言,也会生出许许多多的分支,如闽南方言中就有差异很大的厦门话、龙岩话、大田话、尤溪话。不同的方言之间,难以沟通对话。在福建连城县,我发现一个相当独特的现象,那就是闭塞的偏远所在,80多岁的老太婆都能说得一口较为流畅的普通话。询问缘由,说是全县有着30多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当为几大方言中的有着诸多差异的无数分支),往往隔着一个山头或一条河流,双方就会产生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的隔阂。没有想到的是,方言带来的障碍,反而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与流行。

福建的原住民闽越族“信鬼神,好淫祀”,哪怕中原文化占居主导地位之后,这一传统仍保存下来,又有了闽人“信巫鬼,重淫祀”之说。你有你的信仰,我拜我的神灵,各不干扰,相互有别。即使同一县内,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特定的保护神,抬神出游一般也不越出本地界线。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乡有一俗”,是福建民俗的真实写照。同一民俗在不同的乡村,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如闽南惠安女虽为汉族,但她们那奇特的服饰与婚俗,使得不少人以为惠安女是某一尚未知晓或归类的少数民族。

福建现有29个剧种上演,最有影响的是闽剧、高甲戏、芗剧(又称歌仔戏)、莆仙戏、梨园戏等五大剧种,却没有一个剧种如京剧之于北京、越剧之于浙江、黄梅戏之于安徽、豫剧之于河南、川剧之于四川那样全省流行,更不用说代表福建,走向全国了。哪怕不以方言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如舞蹈,也难为全省民众普遍认可,如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拍胸舞、宋江阵、大鼓凉伞、彩球舞等,在其他文化圈就无法找到知音。

闽山苍苍,有“东南山国”之称,丘陵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闽水泱泱,河流众多,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等29个水系663条河流,总长多达12850公里;河流与山脉或平行,或垂直,形成密密的格子状网络,将福建分隔成几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每一区域又因山脉河流走向的不同分割为若干小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座山岭都是交流的障碍,每块谷地都可构成封闭自足的天地。中原文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分期分批进入福建不同地区,与本地固有的闽越文化,外来的基督教、******教宗教文化,西方的海洋文化杂交融汇,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不同形式。家族与家族之间、移民与土著之间、移民与移民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在长期独立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块划地为牢的地盘与势力范围,稍一越界,就会爆发你死我活的争斗,由此带来了福建历史上大规模械斗的持续不断与“长盛不衰”,这也是形成八闽文化多元性的内在因由之所在。

除多元性外,福建文化的底里,也透出诸多自相矛盾的两面性。

山地的封闭性、保守性、顽固性,与沿海的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仿佛两重不同的天地,形成一种极其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即使同一地区,也体现出自相矛盾的文化性格,厦门的“闽海雄风”如开放豁达、从容大度、勇于拼搏,与无法掩饰的内在惰性如安于现状、节奏缓慢、收缩内敛,就显得极不协调;福建历史上诞生了奉为第二“圣人”的理学泰斗朱熹,也出现了反理学、反儒教的一代狂狷李贽;无数八闽女子囿于“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学思想的束缚,以美丽的青春与宝贵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一块块冰凉冷漠的节孝匾额及一座座死气沉沉的贞节牌坊,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福建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无数男子拜倒在海洋专职女神妈祖的偶像与灵光之下……保守与开放,愚昧与智慧,传统与西方,封建与启蒙,虔诚敬服与另类反叛,固步自封与锐意进取,都曾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展示各自的个性、特色与顽强。

福建濒临大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天然良港,海洋性是内陆居民难以真正感受与深刻体会的。只有移居厦门,在既咸涩又和缓的海风吹送与浸润中,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海洋的博大与深邃,领悟到海洋文化的深厚内涵,体会到蓝色海洋对一个民族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古人早有“闽在海中”之说,然而,这一指陈并非说明我们的先民如何充分地利用海洋、走向海洋,而是阐述福建孤悬海外,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化外之地。直到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的航海业才在南方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福建的海洋文化,并非真正意义的海洋蓝色文明。“海者,闽人之田也”,明人顾炎武所言,既道出了闽人以海为田,在滨海、岛屿从事海洋采集、捕捞活动这一事实,同时也说明古代福建民众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仅仅局限于海洋农业,没有很好地在远航、商业、贸易等领域走得更远,获得更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作为。福建海洋文化,只能算作滨海文化或曰近海文化,是黄土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种延伸。然而,福建以一种得风气之先的开放态势,迎接了近代西方海洋文化的到来,从中吸取了许许多多的内在精髓与有益养分。因此,闽文化实则是从中原而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著闽越文化,以及外来的西方海洋文化相互碰撞、磨合、融汇的结晶。

通过海洋走向世界的中国民众,以福建、广东人居多,其中又数闽南人、潮汕人为最。据有关资料统计,福建拥有1086万海外侨胞。即以台湾居民而言,就有80%为闽南人,他们是福建闽南移民的后裔。闽南与台湾之间,构成一种地缘近、血缘亲、史缘久、语缘通、俗缘同、文缘深、商缘广的特殊渊源关系,为两岸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福建沿海经济能在短时间内腾跃起飞,就是昔日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的一种延续与回响,是祖先荣光的返照与回应……

一边行走感受,一边研读创作,在近两年断断续续的累积中,就有了收入本书的15篇大文化散文。这是我继《千秋家国梦》后又一部研究、描写地域文化的专著,只是本书的对象,已由《千秋家国梦》中的故乡湖北荆楚,变成了现在的工作与生活之地——福建八闽。其中有人的描述,如土生土长的福建伟人、名人朱熹、李贽、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林语堂,与八闽大地密切相关的代表人物郑和、瞿秋白;也有物的状写及事的记叙,如通过莆田湄洲岛描写妈祖民间信仰及传统海洋文化,以崇武古城叙写戚继光抗倭,由马尾船厂勾勒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及中国海军发展的蹒跚步履,通过********纪念馆描叙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壮大……无论写人摹物记事,其落脚点都离不开直接或间接地描写福建哲学与宗教、历史与文化、政治与思想,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与变异,以及西方海洋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

毕竟,我的生命融入福建的时间是那样短暂,行走与阅读、思考与识见又是那样地有限,面对积淀丰厚、内涵深邃、神奇美妙的八闽大地,我呈献给读者的,不过是打开了一扇认识福建的窗口而已。关于福建,还有许许多多新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与研究,特别是与福建密切相关的海洋文明,更是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海洋文明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国的近代文明始于沿海,中西文化的结合也由沿海而深入内地,辐射全国。海洋正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海洋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世界文化,海洋强国也是世界强国。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向海则兴,开海当盛。21世纪,将是一个海洋的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而我们面对海洋,自古以来都是从陆地的角度出发,以陆地为中心,在黄土文明及农业文明的框架中兜圈子。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以海洋的角度了解海洋,由大海的视角认识陆地,从西方蓝色文明的视野观照中原大地的农业文明、北方草原的游牧文明以及东南沿海的近海文明等中华文明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当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也许,这就是我下一步将要创作的内容。

同类推荐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欧阳修诗词选

    欧阳修诗词选

    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基本特点;而文化传统与现代特色的结合,更是她新的关注。《欧阳修诗词文选评》分六个部分,具体介绍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生平事迹,选录、注解和评述了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文中的传世名作,可以说是我们今天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最新最好的普及读本。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热门推荐
  • 美男部落之冷清公主驾到

    美男部落之冷清公主驾到

    她即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世界第一宫紫魅宫的宫主,又是四大家族中的蓝氏千金……一场突如其来的感情事故让她一夜之间从一个可爱活泼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封闭自己内心的冷清女王。他,冷酷无情,他,花心泛滥,他,温柔似水。当她遇上他们,女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 造化仙宗系统

    造化仙宗系统

    五个在地球上生活的少年在修仙世界创立无敌宗门的故事。萧云天问:二弟有人又来挑衅了。肿么办?萧云天说:三弟快用你的我的世界系统附魔武器吧!萧云天叫:四弟,为什么你的系统可以炼丹炼器制符还可以布阵啊!萧云天叫到:五弟快点用你的资源系统把废丹废符练器失败品转化成宝丹宝符宝器吧!
  • 大明冷月刀

    大明冷月刀

    大明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祸乱朝纲,他网络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忠良、欺压百姓,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狼藉,富庶的中原大地变得满目疮痍,贪官污吏无处不在、无所不为。以江南士大夫阶级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杨涟、左光斗等大臣曾多次上书弹劾魏忠贤,最终被阉党残害于诏狱中。此后六年,魏忠贤更是肆无忌惮的祸国殃民。福州文选员外郎周顺昌不畏东厂势力,对路过被捕的东林党人礼遇有加,而受到应天巡抚阉党毛一鹭、李实等人仇视陷害。天启六年,魏忠贤派出锦衣卫前往苏州捉拿周顺昌,苏州市民本已不堪忍受朝廷盘剥,遂为周顺昌被捕而群情激奋。一干江湖豪侠更激扬大义,纷纷汇聚苏州,谋划如何营救周顺昌。
  • 娘子请上坐

    娘子请上坐

    水滴答滴答的全身各处滴落,范窈拢拢衣服,“少爷,你说的对,我应该…”话未说完,范窈忽地跃起,身子落在书桌上,五指如电,直取李璟玉的喉咙。范窈嘴角上翘,“我应该这样才对。”李璟玉微微怔愣,随即咧嘴一笑,“姑娘这般,叫璟玉如何是好。”见李璟玉服软,范窈面露得色,刚想开口说话,却见李璟玉的视线一直落在自己身上某处。顺着看过去,范窈立时恼怒,“小人!”李璟玉微笑道,“非也非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花心校草快投降

    花心校草快投降

    她,及腰的紫色长发,诱人心魂的深紫色童眸,一张娃娃脸,纯真如天使般,来到了他们嚣张的世界。“喂,你这哪来的怪物。”第一眼,他无比鄙视的怒吼。“怎么了,不开心了吗,发生什么事了吗,还是他又欺负你了?”他温柔的擦干她的眼泪,宠溺的哄着。“乖女孩,听话......”来自异世界的她,在张狂的世界,能否生存下来?一次次打击,一次次陷害,她能否崛起,能否独霸一方?
  • 血祭苍天

    血祭苍天

    悠看着浑身颤抖的流云流着泪,微笑着捧着他的脸,可自己却止不住泪水的流下。“没关系的,流云,明天,你还是可以看到我的笑容的!对吧!所以说………”――悠说着把沾有血迹的剑缓缓地拿起来塞给流云。当然…………不对!我可是很自私的人,我就要你今天只属于我的笑容,哪怕只有一天的笑容!也不愿意让你的笑容留到明天献给别人看”――流云聚力把剑捏的粉碎,随后把悠拥入怀抱。“笨蛋流云!!!”――悠把头埋入流云的怀中。“啊~我就是个笨蛋!这个世界……不是我想要的……………”――流云看着正在崩坏的世界。
  • 选择

    选择

    一个离婚的女人,再次站在情感的十字路口,她是选择回归,还是选择前行……有人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十八个月,剩下的只是习惯……
  • 天地会一红尘白羽传

    天地会一红尘白羽传

    地枕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沧海一粒粟,此情东逝水白羽红尘间,江湖几人回金派武侠三部曲第二部《天地会一白羽红尘传》发布,敬请关注推荐。
  • 腹黑首席的极品老婆

    腹黑首席的极品老婆

    沈梦欣本是一个富家千金,却遇上了一个比她还富有的世界级钻石王老五。初恋的背叛,家族企业的危机,让她不得不待在赵建鹏身边,做他的女朋友。在相处中,她渐渐的爱上了那个王一样的男人,可是谁知,他的柔情,他的宠溺,他的爱怜,统统都是假的,她只不过是他无聊时的一个玩伴。待他的初恋女友回来时,一切都变了。
  • 寄同年封舍人渭

    寄同年封舍人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