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100000006

第6章 修身——品德是事业的基础(3)

正因为这样,我们说,以德治国不只是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而首先是对领导者提出要求。这就是“正人先正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自身不正,又如何去正人呢?从个人来说,从每一位领导干部或公务员,都要注意修养,严以律己。全局来说,就要把道德作为选择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坚持任人惟贤,德才兼备;特别要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或所谓官德)的建设。这实在是实行以德治国的关键。

智慧金言

“正人先正己”是每一个人自我修养的一项道德原则。如果我们能够从上而下,从一个家庭单元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集体单元,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社会新的道德、新的精神文明就一定会蔚然成风,社会风气也就一定会发生根本的好转。

嫉妒是一种毒素

经典语录

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减?’”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减。”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上诜)‘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解读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语出《诗经·国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孔子引用这句话的立场来看,他是支持《诗经》中的思想的。

在《论语》里,孔子多次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也是一大看点。

孔子是个幽默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诗经》中的这首诗是情诗呢?

此首诗(《雄雉》)所有的辞典解释都为妻子怀念远役在外的丈夫。有其道理,但不全然。因为若是思念丈夫,最后四句就似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孔子引用到这里,当然又变了一个味道。此诗写一女子喜欢一男子而被拒绝或抛弃所发的感叹。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整句诗的意思理解下来,就是:

雄雉在天上缓缓而飞,我所怀的心事是被他拒绝抛弃而自寻烦恼。

你们这些男人啊,难道都不知道道德品行吗?

我没有害人之心,亦没有贪图钱财,为什么没有好的结果吧?

也许孔子搞了个恶作剧,他对子路向来有“幽默感”,但是此句话用在别的语境里,则全然不是一失恋女子的哀怨。而成了“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然也!

顺着《论语》的这个意思,我们再看看古之圣贤怎样去应付嫉妒的吧!

活学活用

黄鹤楼大家都知道吧?它耸立在武昌长江边上,一日李白登临远眺,诗兴大发,正待书写,忽见楼上有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连夸:“好诗,好诗!”自愧不如,搁下纸笔,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极负盛名的大诗人李白,能够在一位名气远不如自己的诗人面前,甘拜下风,成为历代流传的佳话。

李白与崔颢的神交成就了黄鹤楼的辉煌,古今文人骚客,到那里后都要即兴表演一二,只是,有这两大文豪在这里,一般的人也就写个日记,画几张图片而已,不敢太动干戈,苦思冥想。因为,这不是嫉妒,人家文豪的字摆在那里,你再卖弄诗歌,那是枉然也。

逝者如斯!

我们定然不会傻到跟一班故去的人争个高下,但心存嫉妒的人啊,往往要寻找对策来压倒人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失败和打击,又必然给心理上造成压抑感。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黄帝内经·素问》说:“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疾病滋生。”

智慧金言

名与利,古往今来,各取所需,但付出的路上,按个人能力的大小,所得必有不同,因嫉生恨,反目成仇,要么血流成河,要么刀光剑影,何必呢?

做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经典语录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解读

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遍而又现实的问题。从古代到今天,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求索。然而,时至今日对什么是人格还众说纷纭。心理学家说人格是“健康的人”,伦理学家说人格是“道德主体品格的总和”,法学家说人格是“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活学活用

圣人般的人格,在本质上是无法实现的,是一种高远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不断创新自我,超越既定目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连尧舜都无法抵达圣人的境界,一般民众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了。连孔子的弟子都承认圣人一样的人格真是遥不可及。但在现实生活中,圣人人格又可以象征性地实现。在每个人追求人格完善的努力中,就包含着圣人人格的部分实现。君子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是圣人的实现,分享了圣人的象征性人格特征。这就要求人们恪尽职守地去做一个完善人格的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秋天,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谢过,两人走去。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

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从季羡林先生身上,能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那才是最高学位!

从季羡林先生的身上,不难看到内秀和外秀的完美结合。所谓“内秀”便指他的文采,而“外秀”则是他行事的方式。这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认为完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是统一的。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意思是说,朴质胜过外部表现就显得粗野,外部表现胜过内在素质就显得轻浮,只有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相宜,才算是君子。因此,可以说文采是指君子的风度或风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展露,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性美的境界。

智慧金言

要让一个人真正具备这些“文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完善人格的体现。在追求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孔子一直重视“礼乐”的作用,甚至孔子平常的日子都是以唱歌奏乐来怡情养性,甚至述志追怀的,“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即使到了面临生命危急时,如在陈蔡绝粮数日,他也依然“弦歌不衰”(《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礼则更不可缺少,“不学礼无以立”(《季氏》),“民之所由生,礼为大”(《礼记·哀公问》),“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在孔子看来,没有礼的制约,人们的行为就会丧失自己的适度性,也就丢失了做人的底线,因为礼是仁的合情合理的外部表达,是人格的自觉展现。看来,做一个完善人格的人,需要“礼”和“仁”的完美融合,就像季羡林一样,实现“内秀”和“外秀”的统一。

保持做人的大节

经典语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解读

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腾文公下》)与孔子这里讲的“三戒”有点呼应,意思是说在富贵的引诱面前,在贫贱的磨难面前,在暴力的威逼面前都不能改变做人的原则。古代如文天祥,近代如谭嗣同,现代如方志敏,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大节动摇,其人即或有才,也不足观了。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五四运动”和此后的一段时间,他在思想启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成绩斐然。但是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华北,成立了汉奸政府,他竟出任伪职。大节有亏,贻羞后世。

同类推荐
  • 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

    读读这本薄薄的小书,不要再把“从我做起”当成空洞的宣言,请付诸行动吧!要改变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习惯,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当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的时候,就一定能够形成一种“从我做起”的优秀企业文化。本书围绕“从我做起”这一核心理念,对企业员工如何发挥主动性,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展开了全面的阐述,在所有的员工培训读本中,本书提出的理念真正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清楚、明白地提出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一本适合从公司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中全面推广学习的经典教程。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这本书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富有;一个不能成为总统或者国会议员的人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与那些只知道悲叹命运不公的人相比,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要伟大得多;与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相比,那些固守着粗俗的财产和行为野蛮的人真可谓卑劣至极。有很多东西比财富珍贵得多,比名声荣耀得多。能够懂得如何走向成功的人生,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 沟通成就你的一生

    沟通成就你的一生

    本书旨在提高人们的沟通能力,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通畅,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失败。本书通过沟通的重要性、职场沟通法则、沟通艺术和方法、沟通中的自我角色、避免沟通中的雷区等章节讲述了沟通如何成就一生的观点。
  • 精神伴侣

    精神伴侣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
  • 处变不惊(中华美德)

    处变不惊(中华美德)

    本书稿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处变不惊的典型事例,从立志发奋等方面述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成长。
热门推荐
  • 俏皮王妃:女飞贼也有春天

    俏皮王妃:女飞贼也有春天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的了恶贼,翻得了围墙,装的了娴淑,扮的了萌女,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她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敢惹本狐狸,给我封杀。她是丞相府穆二小姐,也是江湖上威名赫赫的女飞贼金狐狸。他被称作捕神,是她的宿敌,却也是她的未婚夫,她却在大婚之日给了她一个“惊喜”,就此逃离了他。他原本是被抛弃的人,上天却给他一个礼物,把俏皮可爱的她送来,可是她身后怎么那么多的追求者?他是武林中有名的无痕庄主却因为她的闯入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她一直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腹黑到了极点的狐狸,那些惹过她的孩子们要小心了,她来了!!!喜欢的亲加逍遥的群:330692358
  • 御天风云录

    御天风云录

    面对莽莽无尽大山,他没有回头;面对红尘万丈,他没有停下脚步;面对波云诡谲的世局,他迎头而上;面对层出不穷的强敌,他不畏挑战;因为“我只是想清楚的看看脚下这片天地!”这就是林钊,一个由山村中走出的少年最淳朴的目标。
  • 忠义祠

    忠义祠

    相传尹金城和凌如晦当年有过一次促膝长谈,自此之后,二人忽生嫌隙,尹金城对待凌如晦的态度变得异常冷漠,以致后来将掌门之位传于贾岳。至于那日长谈二人说了什么,世上再无第三人知晓。尹金城临死之时,却将事情原委告知了贾岳。原来当年尹金城确是有意让凌如晦接掌门户,岂料凌如晦拒而不受。他知师父毕生之愿便是要将合虚派发扬光大,成为江湖中第一大门户,那日长谈中,凌如晦毅然言道自己甘负千古骂名,替师父达成心愿,以报师恩,并将心中筹谋和盘托出,尽数禀明其师尹金城。其后他依计而行,急欲挑起武林争端,好教合虚派坐收渔翁之利。逐鹿原一战,玄天教大败亏输,凌如晦也自戕而死,从他破门出户至此已历时一十三年,终教合虚派领袖群伦,卓然成为武林第一大门派。
  • 跳舞的标的

    跳舞的标的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此乃千古名言。本书主人公曾经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潇洒儒雅,是一位有着高尚灵魂的人。却一不小心误入了建筑行业,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花开花落和情感纠葛,目睹了各种肮脏的交易、运作、欺诈、内斗、残酷和血腥,经历了一场缠缠绵绵的揪心的三角形的恋情,而最终选择了灵魂的出走和自由的飞翔……那么,他的结局怎样呢?
  • 综穿之女配任务

    综穿之女配任务

    夜漓只是一个任务执行者,负责执行女配发布的任何任务,任何。
  • 擒灵者

    擒灵者

    中华古老的鬼文化博大精深,你可知道鬼分为虚、阴、阳、妖、灵等五种鬼,而专收这五种鬼的人叫香头?香头玄学,玄之又玄,奥妙无穷,本书能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祛灾辟邪、破煞除孽、探秘寻奇的刺激!书中的倒霉鬼叶小清撞邪后,遇到了身为香头的袁奇风。在天津老宅、奇诡腊树、美尸邪棺、鬼生鬼子、桃源惊变、黄河绝壁、路神阴谋、瑶姬降临等惊心动魄的冒险中,叶小清和袁奇风由厌恶转生爱意,而每次冒险揭露的谜底,也让人惊叫连连,真正做到悬疑、推理、鬼文化完美融合!
  • 帝朝美人局

    帝朝美人局

    霸业之争、情海浮沉,谁人能置身事外,谁人又能独善其身?风云诡谲,王朝更替,当身世揭开,当阴谋大白,谁才是这一场尔虞我诈的爱情赢家?
  • 绝顶腹黑:倾城召唤师

    绝顶腹黑:倾城召唤师

    她是任人欺辱的废柴三小姐,她是受人敬仰的天才古武大师,当天才穿越到废柴身上,又会改变什么?
  • 唯有日葵向朝阳

    唯有日葵向朝阳

    再次的相遇,你却已不记得我。小时候的记忆早已泛黄。没关系,还有最后一个月,我们还可以重新开始认识。
  • 万界神王

    万界神王

    我成道时,天要泣血,地要哀鸣!时间长河里我称霸群雄,诸天万界里我锋芒毕露!放眼天下,海天之内,世间万宗,任你天才、妖才、神才、鬼才,尽皆要匍匐在我之脚下!若无镇天之意,岂能做逆天之修?我雷力,誓要镇压诸天!求收藏,求推荐,各路神仙,请施展法力神通相助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