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300000003

第3章 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1)

20世纪,杜威针对旧教育忽视儿童本能的弊端,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口号。杜威要求教育者重视儿童自身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把他们看成是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反对传统旧教育将儿童置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不考虑儿童身心特点等做法。

一、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

把学习中的快乐还给孩子,而不是让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愁眉不展,这才是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做的事。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孩子,就是让孩子始终热爱学习,渴望学习,而不能仅仅为了“起跑线”上的短暂输赢,让孩子厌恶学习,从此毁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习。这是我始终坚持的观点。

我妹妹的孩子叫杨杨,几个月大的时候,大人教他做鬼脸,教他吐舌头,他每学习一样“本领”,总是那么快乐,还兴奋地表演给大人看。

快一岁的时候,杨杨不喜欢大人抱,他总是想让大人拉着他的小手,让他学走路。尽管一摇一晃,他却走得很快乐,每次脚一着地,就咯咯地笑。

后来,杨杨上了幼儿园,他总是把每天在园里学到的东西与家人分享,哪怕是一首儿歌,一首小诗,一个汉字,他都很骄傲。

再后来,杨杨就要上小学了,家人郑重地宣布:杨杨马上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了。杨杨兴奋地不知道做什么,欣喜地抱着自己的新书包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去小学报到的第一天,杨杨早早地就醒了,一遍一遍地催着送他去学校。

可是,是不是现在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地学习呢?听听其他家长的看法吧,你会发现,其实,事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我听过很多家长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什么事都是父母跟在后面催,从早晨起床开始,到晚上洗脚睡觉!”

“我家的孩子学习一点儿不上心,每次去学校都不愿意去,说多了他嫌烦,说少了他不动!”

“我家孩子真是一点儿都不爱学习,回到家就知道打游戏,就知道看电视,从来不自觉学习。”

“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爱背书,不爱写作业。孩子在家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20分钟的作业,非得磨蹭一个小时才完成。学习不主动,家长催一催,孩子动一动,急得家长恨不得揍孩子一顿!”

……

是的,许多父母总抱怨自己孩子不喜欢看书,不喜欢做作业。很多孩子的作业一般都要在家长的再三催促下进行,能够快乐而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孩子很少。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难免抱怨孩子不用功、不听话、贪玩。

孩子们不爱学习吗?不是!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孩子是天生爱学习的!是有学习本能、有学习欲望的。问题出在哪里?谁偷走了孩子学习中的快乐,谁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之所以厌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们大人造成的。是大人偷走了孩子学习的快乐。

一位姓梁的女士曾经和我讲过她的“教子”经历,我觉得很多家长都能从这位家长的教子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梁女士的孩子经常因为做作业和梁女士争吵不停,每次做完作业,孩子都睡得很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梁女士像监工一样在旁边看着。

而孩子面对大量的作业,面对妈妈一贯的威逼,情绪烦躁,精神不集中,根本不能专心完成作业。孩子一会儿偷偷玩,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又做错返工,一会儿说肚子不舒服,给家长的感觉是在磨洋工。梁女士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开始时许诺、贿赂、哄骗,当这些招数都不管用了,就来武的,不是威胁就是责骂,甚至拳脚相加。

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学习本来是学校的事情,是学校的老师应该负责的,结果成了家长的差事。家长也很无奈,孩子的作业确实太多,如果不看着,孩子就真的完成不了,到学校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每次写作业都要到深夜,孩子和大人都精疲力竭,孩子每完成一次作业,就像完成一次战役一样,苦不堪言,学习还谈何快乐呢?

每当孩子学习时,家长就逼孩子、骂孩子,每次做作业,孩子都烦躁、生气、流泪,痛苦不堪。这样的孩子会将学习当做一件痛苦的事。孩子不是快乐地、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如何能在以后的竞争中获胜呢?

我曾经问过梁女士的儿子,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地完成作业?小男孩委屈地说,每次老师都会布置很多作业,即使早一些完成,妈妈也不会让自己闲着,总是再布置一些任务。与其这样,还不如慢慢写呢。

如今,很多孩子在种种学习的压力以及父母师长的期待下,长期活在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下,而且还要面对某些师长严厉的责备处罚,导致他们身心受损,疲惫不堪。

我接触过的一些“名校”,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理想的成绩,不惜将美术、音乐和运动的课数减少甚至取消,被更“重要”的科目取代;有些精英班老师为了维持她们教学成绩的声誉,不惜恐吓学生达到每科“A”的成绩;还有更离谱的老师,在学生考97分时还要被鞭三下;有时学生忘记带课本来,老师当众将学生的书包抛到教室外,还以站堂的方式体罚学生;或当学生的字体达不到老师的标准时,作业簿子会被当众撕烂……

孩子的教育应该以启蒙、鼓励、肯定等途径来加强,孩子的好奇和好学的本能也应当以同样的方式来加强,进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孩子是天生喜欢学习的,学习就像他们的一个玩伴,孩子是乐意亲近的。只是,大人们为“学习”戴上了一张丑陋、可怕、可憎的面具,从而让孩子变得对其感到厌恶、害怕,想要逃避。

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不让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愁眉不展,这才是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做的事。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始终热爱学习,渴望学习,不能仅仅为了“起跑线”上的短暂输赢,让孩子厌恶学习,从此毁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二、别让分数成了学习的绊脚石

过于看重分数,会让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味地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次,在学校期末考试前,表姐问孩子,这段时间学习怎么样?对将要到来的考试有没有信心?欣欣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表姐好奇地问他,你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你不知道吗?做作业时感觉困难吗?欣欣说,老师讲的东西都懂,作业也能独立完成。就是不能保证考100分,不能保证考第一名。

表姐忍不住说:“又没有要求你考100分啊!也没有要求你考第一名啊!只是要求你在考试的时候细心一些,会做的题目不要因为马虎做错了,能把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实在不会做的题目,说明知识掌握的有漏洞,等以后学习的时候查漏补缺就行了。另外,字写工整些,别让老师因为看不清楚判错。为什么你要担心自己考不了第一名呢?”

欣欣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告诉了我:“乐乐每次考试,如果考得不好,他爸爸就会狠狠地打他,骂他。如果考得好,就领他去游乐场玩……所以……”

乐乐是欣欣的同班同学,也是欣欣的好朋友。但乐乐的父母对他的成绩要求特别严格。从考试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乐乐的父母对乐乐成绩的重视程度。

一次,学校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乐乐一回到家,妈妈就迫不及待地跟在后面问:“考试成绩怎么样?考了多少分?”乐乐一边放书包,一边回过头来说:“还好……”妈妈脸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见了,转身坐到沙发上,打断了儿子的话:“成绩只有好和不好,哪有还好!”

乐乐显得有些不安了,躲闪着妈妈的目光:“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是九十多分……”

妈妈火了:“怎么没有考满分啊!题目很难吗?小学的知识能有多难啊?只要平时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考满分!”看到儿子轻轻地点了点头,妈妈的声音更是提高了几分:“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努力!告诉你多少次了,要想以后有出息,就必须用功,知道吗?每门功课都要争取考100分,你给我记住了!”

乐乐小声嘟囔着:“谁能保证都考100分啊……”

妈妈气愤地说:“看看,连点儿信心都没有,你准备这辈子去扫马路吗?这个星期六、星期日哪儿都不许去,在家把模拟统考的题目重新做一遍。”

因为父母的“高压”政策,乐乐已经反感学习了,他觉得自己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干脆不努力了。

现实中,有些父母总是逼着孩子去为分数学习,他们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考试分数增加或减少特别敏感。看到孩子得了100分便眉开眼笑,对孩子大加赞扬甚至用金钱做奖励,倘若孩子考试分数低了,便板着面孔,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一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不合自己的期望,便对孩子打骂。结果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过于看重分数,会让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味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偶然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

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重则痛打,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暴自弃、厌学。“坏”孩子怎么来的?他并不是生来就是“坏”孩子,是父母教育不恰当导致好孩子变成了“坏”孩子。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也以此来判断自己。”

作为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分数上。孩子能考高分当然是好事,但不可以片面要求孩子一定要考高分,我们不能为了分数而伤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当年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是:“不要考100分。”此话很有点“不识时务”,让当时的人们难以理解:学生不就是要争创一流成绩,将目标锁定在100分么?陈省身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时间和精力过多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

前面我们聊过这个话题,什么样的孩子最有竞争力?当然是有创造力的孩子!而只懂得考高分的学生未必就能成为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中国校友会网日前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人们遗憾地发现:近20年,1120名高考状元大多数未能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他们的发展状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

反观世界上的成功人士:美国着名发明家爱迪生读小学时,成绩经常在全班倒数第一;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是老师眼中的懒虫和笨蛋,因成绩不好被勒令退学;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满脑子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学时很淘气,多门功课成绩不及格;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求学时经常旷课去编程、玩牌,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大三时干脆退学创业……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正是他们求学时的“顽皮”和“不务正业”才有了以后的巨大成功。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并不是家长就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而是说,家长不要让“分数”成为学习的绊脚石。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看到孩子在看《格林童话》,就一把把孩子的书抢过来,对孩子说,先把语文课本看明白再看这个。孩子委屈地流泪,却拗不过家长。

我的观点是,我们并不一定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多么优秀,只要中等偏上就好,也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考多少分考第一名,而是要让孩子把该学的知识学会了,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的时候细心些,就够了。业余时间,孩子可以看他最喜欢的科幻、探险故事书,可以玩喜欢的滑板车,可以交喜欢的朋友。

其实,所有的父母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可我觉得起跑线上的输赢并不重要,一个简单的分数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摆脱“分数挂帅”的误区,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孩子!

三、阅读需要诱惑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在目前知识更新换代极快的社会环境里,终身学习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而阅读则是最基本的能力。

一个孩子的家长问过我一个问题,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你这么喜欢读书?

如果要我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说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说得完。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觉得这话说得滑稽可笑,可是再仔细想想,却觉得十分深刻。

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一个在某领域有所造诣的人,一个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三毛写下了大量名篇,与她阅读了大量的古今名着息息相关,作家简介中说她5岁半就已经开始阅读《红楼梦》。再看看钱钟书、李敖、张爱玲这些才高八斗的人,哪个不是博览群书呢?

在晨光熹微的清晨,在布谷鸟的轻鸣中读书;在秋雨淅沥的黄昏,在雨打芭蕉的意境中读书;或者在北风呼啸、飞雪飘零的冬日,在红红的炉火前读书;或者在春意盎然、花香四溢、蜂蝶翩跹的花园中读书;或者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湖边读书……总之,无论在哪一种情境中读书,都会感到其乐无穷、妙趣横生。

读书真的是一件乐事儿啊!

“灯如红豆常相思,书似青山总乱叠”,这是一种情调;“勤向书山勇登攀,不破冰海终不还”更是一种情怀。读书,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未知世界的窗户”,让人无限向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中的文字,像快乐的风潜入我的心中,像潺潺的小溪滋润着青青的绿草地。我读到的那里,分明是一种艺术,是一片雅致。分明是典雅激情的交响曲,是智慧老人宽阔圣洁胸怀的娓娓道来。

阅读的好处太多了,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可以使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在月子期快速恢复身体,清除恶露。炒菜、凉菜、滚汤等,营养与美味兼备。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方便易学。
  •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如何进入孩子的心灵?如何跟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如何让你对孩子的管教立竿见影?本书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亲密关系的影响让管教更有效。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作者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阐述了“亲子说服术”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向父母提供了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个超级实用技巧。
  • 培养优秀孩子的十大方法

    培养优秀孩子的十大方法

    好父母有好方法。才能培养好子女。好子女有好父母,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同父母的知识、素质、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艺术. 《培养优秀孩子的十大方法》一书正是从这一艺术角度展开的,针对子女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当今大量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同时借鉴世界各国知名教育家的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归纳编写的。本书的特色在于,针对目前子女的心理特点、需求和父母在H常家教中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不当及种种疑难闲惑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分析,并为父母提出了具体参考建议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子技巧。
  • 别错扣第一颗纽扣:成长中最中重要的36个秘密

    别错扣第一颗纽扣:成长中最中重要的36个秘密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成长中最重要的37个经验。这些经验具有独到见解,有助于青少年的生存、工作、理财、成功等。本书是关注孩子成长、关注自身发展的广大读者的不错选择。
  • 教子口才

    教子口才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教子口才》提醒,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
热门推荐
  • 每天一个人生忠告

    每天一个人生忠告

    本书集合了大量经典的、充满智慧的故事,撷取了许多展示人生精彩片段的短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人生诸事的达观态度和怎样创造快乐积极的人生。
  •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是帅哥就很了不起吗?敢嘲笑她嫁不出去,她就非嫁给他看看不可,一不小心,他就成了新郎,咩哈哈哈,她得意地笑,看你还敢不敢再嘲笑我。可是刚刚结婚,她就后悔了,帅哥,我们还是离婚吧……qq群:293874178,欢迎加入
  • 天将夜

    天将夜

    十年之前天下动荡,中原大地诸雄争霸,最终秦、周、隋三大帝国三分天下。三位当世霸主在千里洛河两岸签订洛河盟约,至此天下大定,迎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年华。苏离,大秦的一名普通少年,却想着如何杀死大秦和大隋两位帝王。帝释天、杨青帝,总有一天我苏离要割下你们的脑袋。
  • 三傻的二次元之旅

    三傻的二次元之旅

    逗逼日常会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在中国逗逼作为主导主流文化与日本的动漫是格格不入,然后就有这么一天阿衰,呆头还有奋豆就闯入了这个所谓二次元世界。呆头阿衰奋豆在日漫的世界里他们能活几天?阿衰会不会被欺负?呆头会不会被打死?奋豆会不会进精神病院?然而一切皆在这里发生。喜欢这三个家伙的点收藏。还有求推荐呦!~
  • 封神位

    封神位

    “世上本来没有神,先人们说谁是神,大家鼓掌通过,于是那人就成了神”对于草根来说,他们永远无法踏上成神之路,甚至连鼓掌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乔阳不信这个邪,凭着得到的至神遗骨,纵使杀戮四野,夺魂灭魄,他也要硬生生地为自己踏出一条热血之路!且看乔阳如何傲世巅峰,掌乾坤,封神位!
  • 沧海至尊

    沧海至尊

    他倒了八辈子的血霉:遇到了部落最“坑爹”的老师,被分到了传说中的“圣人班”——菜鸟集中营,之后更是从此天天挨雷劈他被虚伪的图腾污为“绝道者”,成为和魔族修罗,鬼族饿鬼,龙族镇狱邪龙一样遭人嫉恨的存在,他却天真地为大家做好事,想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一颗天星,照耀万古诸天,一片沧海,数不尽的轮回往事。
  • 文化街上的流浪汉

    文化街上的流浪汉

    黑恶与正义在文化街上进行较量,乡下小子凭着一身少林功夫一身正气战胜邪恶后,他领着一群打工者开始他们艰难的打工之路,而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一份爱情。
  • 亡灵笔录

    亡灵笔录

    埃及壁画上的直升机,史前的核反应堆,遍布全球的历史断裂带,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证据,提醒着我们史前存在的高度文明。有人拼命的想还原真相,有人拼命的想掩盖痕迹,然围绕着历史的断章,又会发生怎样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
  • 幻旅之恋

    幻旅之恋

    梦幻旅行是近期非常火热的线下真实旅游游戏,秦予芯,做为一个没钱有时间大学生,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过这次旅行的对象,似乎有着很多小秘密……
  • 不生病的思维

    不生病的思维

    人类的基本痛苦和烦恼就只有四个。马克思研究了“社会辩证法”,用来解决社会中人与人的冲突问题;恩格斯研究了“自然辩证法”,其目的是用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问题;佛陀等宗教家研究了“心灵辩证法”,用来解决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冲突问题;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身心辩证法”,出了一系列图书(还有多本待出),其目的是用来解决人类的身心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