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质量较高的婚姻之所以破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恰好是双方对于彼此感情的牢不可破过于自信。在性情不同的人身上,这种过于自信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惜的是不管多么神圣的誓约也仅是愿望的表达,却并不具有保证愿望实现的力量。一些年轻人,因为一见钟情而热烈相爱,三个月不到就结婚,彼此也是信誓旦旦,然而,结婚不到半年就离了。男人和女人都说是轻信了对方旦旦的爱情誓言,所以才走到了这一步。想想也是,轻信的誓言里就暗藏着危险。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夫妻的婚姻不能长久,大致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夫妻同样非常自信,但是思路却恰恰相反。他们相信他们的爱情坚固到了这种地步,以致于无论各自与别的异性发生怎样的交往,包括有限度的婚外恋,包括上床,都不会使他们的爱情发生实质性的动摇。他们在观念上和行为上都是富有现代性的人,愿意一种开放的婚姻方式,在婚姻中仍然享受有充分的性自由。然而事实证明,这类试验最后都以婚姻的破裂而告终。
第二种:他们相信他们相爱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在全部异性世界里,对方眼中只有自己,不可能对任何别的异性发生好感。在这一信念支配下,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着自己对别的异性发生兴趣,争相互示忠诚并引以自豪。这种太封闭的结构至少会造成两个恶果:一是丧失了对于诱惑的免疫力和对于事件的承受力,外来的轻轻一击就会使绷紧的弦断裂;二是由于缺少新鲜的刺激和活泼的交流,使得他们的情感生活趋于僵化和枯燥。
太封闭和太开放都不利于维护婚姻的长久。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难就难在把握好这个度,其实它因人而异,不存在统一的尺寸。
夫妻之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
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你用心体会了吗?
登山的人,一次登山,历经千辛万苦,回来后才感到家的安乐。旅游的人,一次旅游,看尽千山万水,回到家来,若能认识自己的自身本性,这才是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如果把我们单个的人比作是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家就是停泊船只的港湾,而家人则是我们停泊时互相慰藉、互相汲取力量的源泉。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家人的关爱,我们的人生之船会行驶得平稳。
人们常说一家几代人的常聚和长居的幸福是天伦之乐。是的,这种举家团聚合家欢喜比离散好,它没有天各一方的牵肠挂肚,也没有骨肉分离的悲戚。可这人数、人员上的整齐聚居或聚集,只是外貌的圆满,真正的天伦之乐除了家庭成员的团聚之外,还应有成员之间感情的默契、心灵的沟通、气氛的和谐和相互的理解。不少家庭由于缺少后面这个条件,形似圆满幸福,其实并不欢乐。由于各成员之间的心理障碍、感情隔阂,家庭里或沉闷难言、或舌枪唇剑,这种别扭轻则上火,重则伤肝,天伦之乐早跑得无影无踪了。遇到这种情形,上了年纪的人便念叨并希望“眼不见心不烦”,年轻人则说“没有共同语言”。看来,真正的几代人的天伦之乐还挺难求的,就是同代人的天伦之乐何尝不是这样。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再难念,也得念下去,并且还要怀着美好的希望念下去。
李霞是位白领,其丈夫也在某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两人结婚8年,目前还没有孩子。
李霞与丈夫是大学同学,两人谈了4年恋爱后结婚,感情一直很好。但近一年来,李霞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究其原因,竟是丈夫另有了所“爱”。
2001年的8月份,是李霞与丈夫危机的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丈夫被人拉上了麻将桌,从此他整个人都变了,每个星期至少有4天晚上是在搓麻将声中度过的。李霞说,麻将让昔日温柔体贴的丈夫变成了“魔鬼”,他不仅对李霞的生活和工作不闻不问,连远在外地的公公婆婆也不再关心。几个月来,由于经常因打麻将上午不在岗,丈夫已经被单位领导点名批评了几次,李霞和公婆为此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李霞希望丈夫能够摆脱麻将,重新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来,不要再让家人失望了。
小东是一名打工仔,从湖南来。他家里一共6口人,父母加上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小东说自己出来打工,最不放心的就是父亲和哥哥的关系,“因为一次哥哥与父亲拌了几句嘴,事后哥哥找父亲赔不是,但父亲没理,性格倔强的哥哥就再没有找父亲说过一句话。其实心里都挺挂念对方的,去年中秋的时候,哥哥还寄来钱让我给父母买保健品,父亲也时常来电话让我劝哥哥找个对象结婚。”
小东说,父亲和哥哥已经别扭了好长时间,“今年春节回家,我一定要让他们和好,全家人和和美美地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李青夫妇俩的女儿阿玫,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16岁就去了,至今已有两年,今年考上了悉尼大学。”
据李青讲,阿玫是第一次出远门,临上飞机那天,“当爹妈的早已是肝肠寸断,特别是她妈妈,哭得气都上不来了,可她呢,没事人一样,反过来还一个劲儿地安慰我们,让我们放心,她会好好照顾自己。结果去了没几天,就吵着要回来,我和她妈妈不知给她做了多少工作,才让她安下心来专心读书。”
张爱玲说:“有些事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
孝顺父母就在当下,哪怕是给父母捎去喜爱的食物,哪怕是陪他们吃一顿家常便饭,哪怕是陪他们一起聊聊天……不要当父母离我们远去,让思念的泪水叩击我们的心灵,内心的隐痛被流逝的岁月所代替。
我们孝顺父母的时间会有多少,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在尽儿女、父母职责时,你感到幸福吗?
人生的富贵穷通、得失好坏,都是我的因缘如何。珍惜因缘,才会有因缘。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皆有因缘,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因缘呢?
出门在外大家都需要关心和帮助,这种帮助和关心有的来自朋友,有的来自同事,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亲人。但是在这些关心和帮助中最让自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的,莫过于来自家人的关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于丹教授解释说,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沉的悲哀。于丹教授深情呼吁:“经历了动荡的2008年,我们更知道生命的仓皇和无常,如果我们内心对父母有爱,那就马上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于丹教授从中提炼出更深刻的孝道:内安其心。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辆装着硫酸的卡车和一个载着四口之家的拖拉机相撞了,卡车翻倒在路旁,罐子里的硫酸流到了路旁的深沟里。拖拉机也翻了车,车上的两个孩子滚落在路旁的深沟中不醒人事。孩子的母亲疯了一样地冲进沟中,将孩子一个个地救了上来,但自己却因为全身大面积烧伤而失去了生命。看过这篇新闻后,让我觉得感动,但却并不稀奇,因为我知道如果换做是其他的母亲,也大多会如此的,因为父母为了救孩子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太多了,多到让人们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
在前年《感动中国》的电视评选中,却让人觉得震撼。一个母亲患了肾病,平时连一口水都不敢喝,忍受了多年,终于到了必须换肾的地步。大儿子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并且瞒着母亲说这是别人的。虽不否认这件事情让人感动,但震撼我的是这样一件换做是父母对子女都会义不容辞的一件事情,却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事件之一。为什么那个为了子女而牺牲自己的母亲没有当选,而那个为了母亲献出一个肾的儿子却当选了呢?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少了。
于是不禁要问自己,作为子女对待父母的本能又是什么呢?伦理道德告诉我们应该是孝敬,一个子女们提起父母时都会挂在嘴边,但却经常被忽略的词。
孝敬父母光靠心中的想念和日日陪伴是苍白的,只有让父母不再操劳,可以丰衣足食地安度晚年才是更实际的孝敬。于是我们离开了父母身边,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打拼,举着孝敬的大旗聊以自慰,心安理得地将父母放在了身后。但当听到母亲接起电话的那份惊喜时,我才恍然原来我将他们最需要的关怀都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