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正是走出“为了收获而耕耘”思维模式的最好的良方。这句话听起来不合乎情理,而且有傻瓜的味道,其实,它是大智若愚。就像庄稼人种庄稼,全心全意地耕耘,不必把收获的事情耿耿于怀。越是不图回报和收获,就越是能够尽心尽力地去耕耘,就越是享受耕耘的过程和乐趣,也就越是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和收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因为丰收的必然已经孕育在勤勤恳恳的耕耘之中。它的收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收获,一方面是内在的收获。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来自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反馈,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来自心灵内部的舒畅和愉悦。过程就是目的,当你不求回报地去工作,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乐趣。当你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而歌唱,歌唱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当你不是为爱而去爱时,爱的过程就变成了泉涌;生活在欢乐的海洋里,当你不是为了交易去信仰什么的时候,信仰的过程给你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喜乐。我们几乎可以说,为了收获而去耕耘的人,他的收获总是有限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他的收获才是无限的,快乐也是无限的,越是给予,越是富有,越是不求回报,越是得到回报。原因很简单,他跳出为了收获而去耕耘的人生思维模式。
舍得赞美,每个爱人都渴望欣赏
赞美是心灵的阳光,赞美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人积极进取。几句适度的赞美,可让对方产生亲和心理,消融彼此间的戒备心,为交际沟通创造良好的氛围。喜欢赞美是人的天性,在交谈中,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使人终生难忘。
说一句简单赞美的话,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任何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不十分漂亮的人,可能有着“优雅的气质”、“善良的心灵”;做工不甚讲究的衣服,也许质地优良;事业不很顺心的人,可能有着完美的、值得称羡的家庭……总之,只要你愿意,并且以真诚之心去发现,一个人总是有值得赞美之处的。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经常赏识他人,夸奖、赞美他人的人往往处事积极乐观,受人欢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长寿;而常指责、抱怨的人没有朋友,孤单落寞,身体、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心理学家们也认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希望别人欣赏和称赞自己。所以,能否获得称赞以及称赞的程度,便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尺,每个人都希望在称赞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有的人却很难看出别人的可赞美之处,那是因为他们关注自己太多了,即使赞美别人,也不是出自真心。古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使人感到你是真的发现了他的优点,而不是以一种功利性手段去分享他的利益,从而达到赞美的最终目的。
有人说:“坏话不会说,好话还不会说吗?赞美有何艺术可谈?”此言差矣,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产生生理上的良好交流。虚情假意的赞美,透着虚伪;言过其实的赞美,过犹不及;迫不得已的赞美,夹杂着无奈;明褒实贬的赞美,让人不舒服。这些赞美不但不能使被赞美者获得真心的愉悦,而且还会给人际交往带来障碍。
赞美是一门需要修炼的艺术,但只要窥破了它的“秘诀”,你不但能赞美别人,而且能如意地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别人是要遵循某些原则的,首要的原则就是要诚心诚意、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赞美别人,应当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无限夸大、同样也不能违背意之。我们之所以赞美别人,是因为他们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而赞美本身也是自己对别人钦佩和羡慕的表现。尽管赞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改变人际关系的功能,但这种功能毕竟是赞美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本身。如果把它看成是唯一目的,就可能产生虚假而不切实际的赞美。这就如同别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你觉得很美,就应该称赞这件衣服如何如何漂亮,这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如果你并不认为这件衣服漂亮,但为了讨好对方而故意说它美不可言,这毫无疑问就是虚伪了。至于逢迎献媚式的赞美,那就更不应该了,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
在爱人那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是因着互相欣赏才找到了爱情。两个不完美的人,经过长久的等待,才见到彼此契合的唯一。想想对方的优点和好处,想想那些闪闪发光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多一些欣赏,可以让爱情更加持久和愉悦。
男孩很矮,但是个热情、直率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最快地融入进去。他学的是理科,做的是软件设计,但是文学素养很高。从来没见他写过东西,但是你从他平常的发言、谈论中,就可以感受他的语言魅力。同样是讲笑话,但是他的幽默,却是用素养打造出来的。
他身边很多女同事都背着他偷偷感慨,要是再高点儿就好了,哪怕到1米65都行。可是,他只有那样高,1米6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像是欢快的木偶人。如果他长得丑,性格愚笨,或许他能够安心一点,认为是老天的过错。可是,他却是聪明的,五官也很精致,只差一点身高。他的内心又是极其敏感的,平常做大家的开心果,夜里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免寂寞。那是一个骄傲的人为最后一丝不完美深深的焦虑和自卑。对于身高的自卑,被他巧妙而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甚至他的哥们都觉得他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欢快的人。
他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人,他随着大家联谊,在朋友的掺合下相亲,可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朋友都觉得他太挑剔了,其实只有少数几次是他真的看不上,更多的时候是觉得对方犹豫就先拒绝了。他害怕听到“因为身高”这样的理由。他是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内心最软弱的一块儿。
后来,一次投稿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女编辑。那是他跟朋友打赌才去投的一篇情感类的稿子。在接触中,他被这个像诗一样的女孩吸引了,而那个女孩也被他幽默的谈吐倾倒了。他感觉到了,女孩是真正喜欢他这个人的。那个时候,他仿佛觉得这是命运,要不然学理科的他怎么会那么喜欢文学。这肯定是冥冥中的姻缘。可是,男孩表白的时候,却被拒绝了。他不明白,也不甘心,第一次问了为什么。女孩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矮,所以才找我这样一个从长相到性格都很普通的人。其实,你很优秀,性格好、又聪明、工作也好,没有必要因为身高而把自己拉到和我这个残次品一样的位置。你可以去追求更优秀的女孩子,而不要因为相互取暖而选择我。我不想别人同情我,那样的感情是不会长久的。”他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答案,的确,女孩不漂亮,或者说是太普通了。可是,他看到的不是这些,他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甜美活泼的女孩。原来,他们都有最软弱的地方,原来所谓的缺陷在所爱的人的眼里是不存在的。就像男孩没有看到女孩的普通,女孩也没有在意男孩的身高。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是因着互相欣赏才找到了爱情。两个不完美的人,经过长久的等待,才见到彼此契合的唯一。
我们都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缺陷,我们有很多自己知道却想要掩盖着保护起来的软弱。正因为如此,在最亲密的关系——爱情里面,才显出相互欣赏的重要。我们对自己并不是那么肯定,我们需要赞赏的目光,需要鼓励的话语,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独特。爱情更多的时候不是依靠光辉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靠着影子连接了彼此的心。你知道我的弱点,我知道你的脆弱,在黑暗中相互取暖。两个孤独的渴望温暖的灵魂才更容易擦出爱的火花。在爱情面前,我们变得很虚弱,而虚弱让我们更加彼此依赖。也许这就是爱情最大的魅力,当你一直视为弱点的东西在他的眼中都是好的时候,你不会想到他是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才取悦于你而这样说的。你会很自然地接受他的赞美,因为你相信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那个完美的人。要不然怎么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呢?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虽然别人看你不怎么样,但是你因为爱在他眼中就成了那个唯一。
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尤其在爱人那里,我们更希望是这样的。与其是不断地批评、抱怨、鞭策,倒不如互相欣赏。日子已经是这样琐碎和辛苦,我们何必再增加言语上的苛责?赞美的话、支持的信念、希望的眼神,都可以让爱情永葆活力。对他经常的鼓励和表扬,也会让你慢慢发现原来他还是有许多优点的。可能这些优点看你平时没有注意到,就像是一款好香水,不能沾上任何不好的气味,不然它就会变得很难闻。爱情也是这样,当在爱的过程中,好的行为语言只会让爱情变得更甜蜜,而那些苛责让爱情中的甜蜜荡然无存。
在一起呆得久了,对方身上那些最初吸引你的优秀和魅力都会变得“视而不见”,而对方的缺点却如此明显,甚至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么多缺点呢?然后一边抱怨一边牢骚,希望对方有所改进,希望可以倒回到起点。可是,人岂是说变就变的,又不是拍电视剧,换个角色就可以了。看着不顺眼,并不是因为对方变了,可能是因为你看到的角度不对。而且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回头看看自己是否也不是当初的自己了?世界每天在变,人也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改变。但是最初那颗对爱执着的心却是不变的。你变了,他是否也会对你发牢骚?他是否也在抱怨呢?还是默然接受这一切,将其视为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一些细节的变化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变化就好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要对爱情宽容一些,并且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个女人和老公吵架了,想散散心,就跑到一个相亲的活动上。这种相亲是流水式的,一个人轮流跟四个异性交谈,五分钟内打分,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就由主办者牵线。这个女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加入了这个活动。第一个男人很干净,比老公好多了,但是有洁癖,喝水都要用消毒纸巾擦拭,受不了。第二个男人很温柔,拿了一个小毛绒玩具,说话比老公好听多了,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个花花公子。第三个男人是东北的,很有男子气概,一定会为女人撑起一片天空吧,但是一直追问自己会不会做饭,比老公还霸道。第四个男人皮鞋锃亮,西装笔挺,一看就是成功人士,自己老公也算是高级干部,可是却不修边幅,一副邋遢样。本来她对第四个男人很有好感,但是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样的人往往不适合居家过日子。最终谁也没选,她发现她对男人的评价完全是在跟自己的丈夫比较。不知不觉,那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你的心底,抹不去。也许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对方是无可替代的。虽然他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对自己却很上心,有什么事随叫随到;虽然他不爱清洁,可是对自己却很体贴,洗衣做饭也能分担;虽然他很懒惰,喜欢呼朋唤友吃吃喝喝,可是他对自己却是很大方,无论买什么都没有犹豫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改不掉的小毛病,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想想对方的优点和好处,想想那些闪闪发光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多一些欣赏,可以让爱情更加持久和愉悦。爱情需要时间,让其慢慢地来释放;爱情需要空间,让其慢慢地积累;爱情需要宽容,让其慢慢地完美。爱情需要的东西很多,只有你给予得更多,你的爱情才会变得很丰富,变得更加自信,你的爱情才会随着你走一辈子。
爱情油灯需要经常添油才能不灭
爱一个人,就是以慈悲之心保护她,心意是最好的灯油。只要用心,一直用心,你就可以看见不熄的爱情之火。
日子像水一样不断地稀释我们的爱情,不管曾经多么甜美,到了最后都会淡而无味。没有了激情,成为恋爱长跑里的一大隐患。牵手、拥抱、互相依赖、互相照顾,都成了习惯,虽然多了信任,却也少了当初的柔情蜜意。也许,你会说,爱情本来就是这样啊,到了最后都会转变为亲情,就像左手牵着右手一样。可是,为什么在两个人的世界还是感到寂寞?
平淡是生活的本真,却不是爱情的代名词。如果爱情像白开水一样,那么你是否就该小心了呢?我们的爱情,像一盏油灯,你看到它闪闪发光,带来温暖,那是它以曾经美好的回忆为灯油。一旦甜蜜的回忆用尽,而你又没有新的灯油加进去,那么只能油尽灯灭。你能眼睁睁地看着那盏你亲手点亮的、闪闪发光的、带来温暖和幸福的油灯熄灭吗?
32岁的他已经成为销售公司的副总。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出身名校,人也长得风流倜傥,无论是商务会议还是在交际场合,总是闪亮人物。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位俏佳人女友,她现在是一家大型女性周刊的娱乐版主编。两个人才毕业五六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令身边的人羡慕不已。当父母、朋友都巴望着他们成婚的时候,两个人却出现了感情危机。他提出,先不见面一段时间,各自想想。她以为这是男人普遍的“恐婚症”,就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消息刚传出来,大家都在纷纷猜测是不是出现了第三者。在人们的眼里,如果不是第三者,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可是到底谁是呢?她是一个标准的美人,即使成为公认的报社才女后,她的漂亮一点也不输给她的才华,到底谁有本事把这样一位佳丽比下去。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第三者。他是一个对事业、对生活很用心的人,从来不曾应付过哪怕一天。但是,对于爱情,他是抱着“从一而终”的心态的。倒不是忠诚,只是觉得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就够了,以后的关系是要靠经营的。如果在选择上就耗费太多心力,就没有持续的动力和精力去维持这份关系。他在爱情上一直是极理智的,他对于现在的女友很满意,无论条件还是感情基础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心里总有那么一个黑洞无法填满。总是觉得以前那种充实和甜蜜在慢慢消失,他用力去抓却抓不住。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靠着以往的回忆来支撑这份爱情,可是,旧的回忆越来越遥远、飘渺,新的回忆又是整日的忙碌和寂寞的拥抱。我爱她吗?他甚至是这样怀疑着。他要重新思考,他们的爱情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别人越是羡慕,他越感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