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愁闷,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诚如佛门所说:“没有人束缚你,是你自己束缚你自己!”愁闷也是如此,本来没有人要我们愁闷,只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忧愁!愁闷,要有通路,愁闷的通路就是智慧、明理。化解愁闷的良方,就是宽容。
对世界礼貌微笑,你的生活会快乐起来
微笑是保持健康的药石之一,尤其现代是一个注重色彩、声音的时代,因此我们更应该时时面带微笑,以微笑来装点我们的人生,以微笑来美化我们的社会。让微笑像花朵一样,开满生命的园地,让微笑像音乐一样,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切的和谐与平衡,成功与幸福,健康与美丽,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微笑所能产生的力量。微笑在自然界中是随处可见的。霞光,是清晨的微笑;涟漪,是湖水的微笑;春风,是大地的微笑。
相信大家都记得这样一个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公益广告里,画面里的人以我们身边的事情阐述了微笑的魅力。当接电话的时候,无论你的心情如何糟糕,拿起电话的那一刻,你要牢记面带微笑地传递你的声音。一个细小的动作,会让电话那端的朋友,深切感受到你心情的愉悦,这种快乐的情绪会产生感染的力量,让他(她)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你阳光的、明媚的、温馨的笑容,无意间就会树立起一种谦和、真诚的印象。
在人所有的情绪中,快乐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微笑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表情。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个心理医生,不管自己在倾听还是在讲述,都会始终笑着,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快乐能感染病人,它本身就是一剂良药,让郁闷的心境自动消散,让积淤的心结找到出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快乐的情绪,从而能够真正地露出牙齿开怀地笑,这正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一些人不爱微笑,是觉得生活给了自己许多的不幸。然而,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总会给我们补偿,所以也没有必要总苦着脸。我们应对生活充满感激,因为,它给了我们生命,生长的机会。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对一切都显露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你以微笑面对生活,困难就会变得容易些,而自己也就会更有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从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力的平衡,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在被别人误解后,可以选择暴怒,也可以选择微笑,通常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时候过多的解释、争执是没有必要的,微笑能化解矛盾、缓解僵局,并让感情更深厚。
保持“微笑”的心态,人生会更加美好。人生中有挫折、有失败、有误解,那是很正常的,要想生活中一片坦途,那么首先就应清除心中的障碍。
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能美好?
微笑的好处数不清,但微笑其实很容易,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好运及幸福会自动来敲门。微笑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打下坚实的根基。
微笑的人一定是真正懂得爱的人,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微笑既给自己信心,也给别人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彼此的潜能。微笑是朋友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罢,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微笑是一种修养,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攀比中,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智慧就是自知知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应该为快乐而活着,应该为快乐的活着而努力。因此,要学会珍惜拥有,享受当下。对别人,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对自己,少一些渴望、少一些攀比、更少一些要求,快乐就在眼前,你有,我有,大家都会拥有。
“一个人的美在于他的内在和才华而不是外表。”我们攀比得来的浮华往往不能让自己真正的美丽和富有。一个缺乏智慧的人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无知,而衣着朴素的人却可以让人感受到他非凡的气质与高超的领导能力。犹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只会让读者更加厌恶一般,他再富有,也只会令世人更唾弃而已。相反******总理朴素的仪表,他的不凡气度却得到了人们的颂扬,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景仰。
攀比的人永远在给自己的杯子里加水,却总觉得不满。人们也常说,不要盲目攀比,而应该学会知足。知足,也经常用来安慰他人。其实这是一句很唯心的话,因为理解这句话的人很多,会说这句话的人也很多,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几乎没有几个。相反,那种不满足却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中,对孩子的学习不满意、对家务谁担的多少不满意、甚至对父母给予兄弟姐妹的关爱不对等也不满意……工作中,人们对职位不满意、对分工不满意、对领导、同事间的相处不满意……总之,有太多的不满意。其实,人生有穷尽,欲望总无边。不断地攀比,自己的欲望一刻也不会满足,索取一刻也不会停息。这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我们可以同他人比,但绝不是攀比。比较刚毅坚强的性格,更能面对人生坎坷;比较心地的善良,可以养成纯美的心灵;比较爱的付出,可以让爱的玫瑰始终芬芳……比较知识,比较思考,比较创造,比较成功,可以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可以激起奋斗的激情,能让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多彩,让人的一生更加美丽多姿。
拒绝攀比,让快乐像花儿一样从内心放飞,走出我们的美丽人生。拒绝攀比,让天空更加澄澈,心情变得愈加愉悦,幸福的体验更加真实。
学会满足,可以带来快乐。为什么明明自己拥有很多,明明自己应该很快乐,却因为没有拥有一些其实并不难拥有的,也不一定要拥有的东西而不开心!一些人总是介意自己没有拥有一些别人很容易拥有的,别人不一定要努力就能拥有的东西而烦恼。在攀比心的驱使下,他们烦恼,并执着强求。其实人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东西,不要盲目地永无止镜地去追求。不要强求一些时候未到的东西,人生不会十全十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但缺陷也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也会有一份独特的美。
用平静应对责骂,用平和迎接挫折
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惑,心情难免会产生波动,但情绪反应却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海涛法师开释:“生命的完整,在于宽恕、容忍、等待和爱,如果没有这一切,即使你拥有了一切,也是虚无。”还有一句名言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再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郁郁寡欢,也有些人会从中发现快乐。苦可用作乐,悲痛可以化为力量,危机也能变成机遇。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因你而不同。
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排解生活中烦心的事情,任何烦恼都会冰消雪融。虽然烦恼来无影去无踪,但当烦恼来临时,人们也并非束手无策。人要想排除烦恼的困扰,首先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去除嫉恨之心,要学会宽宏大度,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同时要学会理解人、体贴人,能够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矛盾就会愈积愈深,最后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既破坏了人际关系,又影响相互团结,还有损身心健康。
学会忍让,学会“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你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不会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生气伤神。
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面对烦恼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凡事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心中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你无法选择你的老板、你更无法选择你的出身,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一个苛刻的老板,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一个贫苦的出身,可以更加激发我们奋发图强的斗志。
人生是短暂的,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是不值得的。英国着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生活中经常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生气不但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周围的人际关系。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去找那个和尚。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和尚把妇人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却又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是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何苦一定要生气呢?气其实就是别人吐出了但是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就会觉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也就会自动消失。
佛曰,烦由心生。而心呢?不过是一大块血肉团子而已。怎会生出那么多的欲望呢?贪婪、嫉妒、虚荣……,友情、爱情、亲情……,懦弱、坚强;高兴、烦恼;争强好胜、口蜜腹剑……种种的欲望汇入本应清清朗朗的人世间,物欲横流的时候,本是一张白纸的小小人儿,又怎禁得住各种欲望颜色的浸染呢?每个人生气时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会生气,受到了他人的侮辱会生气,亲人间的寡情薄意会生气……总之,只要人还活着,还有意识,就免不了生这样或那样的气,即使知道那句“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是免不了要生气。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令你生气的事情,才是心灵快乐的真谛。
不为贪念而去侵犯别人的利益
在生活周遭里,有的人因执着自我的主观,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作茧自缚;有的人因深陷贪婪的沟壑,不懂得知足感恩而作茧自缚;有的人因抱残守缺,不肯接受新知而作茧自缚;也有的人墨守成规地自我禁锢,或是一知半解地固步自封,也是作茧自缚。
贪婪是人类的天性,因此,不管是凡人还是圣人,都无法彻底根除自己贪婪的心理,无法抑制自己贪婪的天性,无法消除自己贪婪的念头。所有事业有成和事业成功的人物,都必须要有适当的企图心或者说是贪念,毕竟,激发出人类原始的行为才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适当的贪念可以成为一个人事业进步的助推器,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获取幸福生活的原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