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7900000004

第4章 古金银器的形式(2)

明代的淘金最盛地在云南丽江府,又曾在贵州太平溪设金场局,另山东宝山诸矿(今山东临沂县)也产金。明代黄金岁课最高为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总收入量5340余两,为永乐初的100倍,但仅相当于元代最高收入量的六分之一。银矿在明初是禁止开采的,间或差官暂取,也随即封闭看守。《天工开物》下卷“五金”记:“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江西饶、信、瑞三郡,有坑从未开。湖广则出辰州,贵州则出铜仁,河南则宜阳……与四川会川密勒山、甘肃大黄山等,皆称美矿。……然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盛;曲靖、姚安次之,镇沅又次之”。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福建、浙江两地每年分别收银4万和9万余两。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全国共岁课18.3万两,其中云南10万两,约占半数还多。

清初和历代一样,禁采金银。直至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才开禁,许民间自由采掘。但至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又实行紧缩政策,使全国的金银开采业走下坡路。针对当时这种情况,具有革新思想的龚自珍和魏源都曾主张开采银矿乃当务之急。龚自珍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认为“金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外流),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魏源在《圣武记》卷十四中认为“人知中国之银出漏于外洋,而不知自昔中国之银,大半来自外洋。外洋之用银币,亦先于中国。”可惜他们具有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主张,在当时极端腐朽的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被采纳的。

清代的产金之地在光绪之前不多,产量也不大,仅云南金矿有长期岁课定额,且定额很少,仅100两。甘肃得敦煌县沙州金矿在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时年产金约1980两,年收课约800两,可能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金矿。云南也是主要产金之地,有金沙江厂、麻姑金厂、麻康金厂、上潞江金厂、银版金厂、黄草坝金厂。前五个厂有额课可考,合计课金95.79两,年产金约240两,可见产金量不大。其它的金矿有贵州金矿、陕甘金矿、湖南金矿和新疆金矿。清代开采黄金最盛的时期是在鸦片战争后的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

清代产银之地有个旧银厂、石羊银厂、永盛银厂、兴隆银厂等11个银厂,计额课银6.65万两,年产量约33万两,相当于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全国白银的岁课数量。青海都兰哈拉铅厂在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每年银的产量约为四五万两。

二、工巧艺精

中国古代金银器主要分为容器和非容器两种。容器类分炊器、盛食器、药具、盥洗器、杂器等,有杯、壶、羽觞、茶托、盏、盘、碗、碟、豆、盒、锅、铛、盆、等。非容器分饰件、宗教器物、梳妆用具及杂器,有冠饰、步摇、项链、戒指、臂钏、带钩、玺印、杖、佛像、钟等。除此之外,还有不能单独成器而与其它质类的零件共同组合成器物或作为附饰,如玉耳金杯、金银平脱镜等。

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对金银的认识和使用要晚于铜,而且中国的青铜铸造和装饰技法相当发达,所以在初期,中国金银的加工技术基本上是借鉴了青铜技术。直到汉代以后,才逐步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富有特色的冷热加工装饰技法。总的来说,金银器的加工技法主要有范铸、锤揲、鎏金、焊接、錾花、掐丝、镶嵌、炸珠、收挑、点翠等。

范铸,就是把金矿石或自然金加热至1063摄氏度,熔化成金液,然后浇入预先准备好的器物模范内,冷却后即成所要制作的器物。银器范铸同样,但熔化温度仅为960.8摄氏度。

锤揲,即是充分利用金银的延展性能,用锤子将金块锤打成片,然后置于器物或模具上挤压锤打,即成有凹凸纹饰的器物。

鎏金,也叫“火镀金”或“汞镀金”。此法是把黄金块或片剪碎,在400度的温度下,按一两黄金加七两水银的比例,使金溶化于水银之中,冷却后即成泥状固体,俗称“金泥”,然后把金泥涂抹于器物表面,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即固留于器表。若要鎏金层厚一些,可反复进行几次。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发明了鎏金技术,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焊接,是在金银器和金银装饰部件之间的接触点上浇灌金属液体,使之冷却后牢固地结合于一起。此法可用于金银部件和其它金属器件的结合上。

錾花,即用錾刀在金银器表面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分青花、阳花、沙地、阳地等不同方法(类似阴纹、阳纹、沙地和阳地)。此法用途较广,刻花凿文都可用。錾花需要事先构思、设计,并需要较熟练的技术,使錾花图案流畅生动。錾花工艺始于春秋晚期。

掐丝,即用镊子之类的工具把金丝掐成各种纹样、并焊接于器物表面。

镶嵌,即在金银器上嵌饰珍珠、水晶、绿松石、红绿宝石等材料的饰物,以增加器物的富丽程度。有的器物往往装饰多种饰料。

炸珠,又称“吹珠”。即将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使之结成大小不等的金珠。一说是将金丝截成小段,然后熔成圆珠。金珠可焊、粘成鱼子纹或联珠纹。西汉时已经掌握此法。

收挑,是一种能取得浮雕效果的錾雕工艺。一般平錾是从正面錾,而收挑是从正反两面有收有挑,有凹有凸.以取得立体效果。

点翠,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于金银器上,以取得绚丽的色彩效果。点翠须点面平整服贴、不露底。清朝用此法较多。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与其它金属器、漆器等有关的附属工艺,如包金、贴金、错金银、金银平脱、金银扣等。

包金,即是在铜器等器物外面包上一层薄金片,起到既保护、又装饰器物的作用,所包对象一般都是小型器件。此法在西周时期已经使用,主要使用于金银器不太发达的先秦时期。

贴金,是用胶漆之类的粘合剂把金片贴于某种器物的装饰部位,或利用器物的凹凸面使之紧贴于器物的表面。处理得较好的贴金,往往被误以为是鎏金。贴金最早在商代中期就已经使用,主要使用于先秦时期。贴于漆器表面的叫“金髹”或“浑金漆”。贴金和包金一样,都是薄金工艺。

错金银,春秋晚期已经出现,是战国、西汉时代最常用的一种金属细工工艺,清代时已演变成珐琅器制作法。它是在铜器铸范上预先刻上错槽或在铜器铸成后直接用凿子凿出纹槽,然后在纹槽内压嵌金银条丝,再加磨锉,使之与铜器表面平齐。错金银的铜器,花纹华丽繁复,外表绚丽多彩。

金银平脱,是漆器的附属工艺。即将金银薄片剪刻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漆粘贴于打磨光滑的漆器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2层~3层,再经打磨,显出金银花纹,并使花纹与器表平齐。金银花纹上有的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透过金银薄片。此种工艺做工精细、费工费料,但器物相当美观,价值倍增。唐代时此种工艺已相当发达繁荣。

金银扣,这种金属细工主要用于漆器之上,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代。古时因漆器等器胎较薄,为加固器物的牢固度,遂在器物口沿和底部边缘套上金属箍,名为“扣器”,箍金的叫“金扣”,箍银的叫“银扣”,还有铜扣加鎏金的。

上述各种金银细工,有时是单项进行的,有些则是多种工艺综合应用于同一器物上,使器物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富有我国传统特色的金银工艺。这些金属工艺,从简单到复杂,从纯粹的金银工艺到综合的复合工艺,既有继承传统的,也有创新发展的。它们融合了中国各民族的金属工艺的精华,也借鉴了古代外国的金属工艺技法,使中国金银工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三、辨伪识真

金银,特别是黄金,是不用加工就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贵金属。金银通过不同工艺加工,成为精美的首饰、器皿等后,其价值就更要倍增。至于流传下来或考古出土的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金银制品,就更是上不封顶的无价之宝了,许多都是藏之名山的镇馆之宝。

金银器饰的辨伪,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质地的鉴定;二是制作年代的鉴别。

对材料的鉴别,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科技手段,如反射率测定、电子能量测定、化学光谱分析、比重测定、电子操计、X荧光分析等仪器手段,不但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器物是否由黄金白银制成,而且还能测出器物的成色,即金银含量的多少。但科技手段亦有其局限性.不但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而且需要一定的资金费用,也比较费时,有的还需要取样,势必对珍贵的金银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所以,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实用的民间手工测定法。

黄金因为本身价值高,所以作伪者为牟取暴利,常用铜、铜基合金、仿黄金材料如稀金、亚金、仿金以及鎏金、镀金或包金材料来鱼目混珠、蒙混过关。对此,我们可以用看、掂、咬、滴等方法来鉴别。

看,就是观其颜色,古曰“四七不是七”,“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就是说明颜色不同表示成色的高低不同。一般来说,黄金在强光照耀下光辉灿烂,明亮耀眼。纯金,金黄色中略微显露红色。含银的清色金系列黄金颜色偏黄,而含铜的混色金系列的黄金颜色偏红。

掂,就是掂其重量。古有“寸金寸金,一寸见方,即为一斤”之说。黄金的比重很大,为19.3,远大于银、铜、锡、铁、铅、锌等金属,所以用手掂,就会有沉甸甸的感觉,否则就是伪品。

咬,古人习用牙咬来鉴定。因为牙齿硬度为摩氏3.0左右,而高成色的黄金只为摩氏2.8,质地柔软,故牙咬时会在金面上留下印痕。另用大头针也可轻易划出痕迹。当然,此法对低成色的黄金不适用,只能用硬度计来测定。

滴,即点试剂法。因真金不溶于硫酸、盐酸和硝酸,而银、铜、锌等却易溶于硝酸,故只要在样品上滴上硝酸,视其有无反应即可。无反应的即为黄金,假金则会溶解,而低成色的金则部分溶解,并产生蓝色溶液。

白银的伪造材料通常有锡、铅、锑、铁等金属及其合金材料,仿银材料如亚银、镍、银等材料。但从本世纪以来,由于开采技术的提高以及大规模的产银和大量使用白银替代产品,白银的价格急剧下降,使用也很普遍了,所以,白银作伪的现象很少见。

古代银器,不管是传世的还是考古出土的,由于年代久远,表面大多已经氧化,颜色由白亮转为灰或灰黑色,所以观色的方法不适合银器。

银器的鉴别最简易的方法是测试其硬度。纯银的硬度为2.9,很软,易弯曲,指甲也能划动。如器物软而不韧,则可能是锡铅;硬而不韧,则可能是铜、铁或其它合金制品。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器物的隐蔽处或边缘部位划道,用玻璃棒滴上硝酸液,其反应的颜色大致可用民间所说的“七绿、八黑、九五白”的标准来判断。若点试后没有任何反应,则可能是白铜金银器年代的鉴别相对质地的鉴别要困难、复杂得多。现代科技仪器设备虽能准确地确定金银器物的质地、成色,但在年代的测定上却还无办法可循,不能用像碳14测年的方法来确定标本的年代。所以,金银器年代的鉴别还只能依靠实践经验之积累、反复研究对比才行。大致说来,金银器年代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器物上的铭文款识是最直接、准确的断代依据。铭文款识可以在内容、书法、行文规矩等几个方面给予断代的信息。如清代金编钟上既有器物名字“黄钟”二字,又有年款“康熙五十四年制”的字样,直接表明了制作的年代。一般而言,唐代以前的金银器上铭文款识极罕见,而宋元以后,工匠名、成色、重量、作器原因等铭文较常见。

*形制。金银器如同陶瓷、铜器等一样,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故不可避免地要带上时代的烙印。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其流行款式和风格,这些也是我们判断时代的根据。如金缕玉衣只存在于两汉时期、盛舍利的金棺银椁见于唐代等等,这些都是有时代特征的金银器,再与同出的其它器物对照印证,即可较准确地定出它们的具体年代。

*纹饰。纹饰代表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是比较敏感、易于变化的器物特征之一,所以也是判断器物年代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唐代常见的兽头鱼身的摩羯纹在其它时代均不见。又如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金银器纹饰具有世俗化、商品化的倾向,常见植物、花卉、瓜果、飞禽走兽等纷繁多样的纹饰,寓有繁荣、幸福、健康长寿等吉祥意思,以博取顾客们的喜欢和青睐。此外,有些金银器的纹饰还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可以表明其产地、族属,如战国至汉代时匈奴的动物纹饰牌等。

*制作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出时代特征。和其它工艺美术一样,金银器工艺也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美观不断地循序发展的。随着时代的推进,后代在继承前代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往往会有所突破和创新,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工艺、新技术,这就为我们判断器物的上限提供了依据。例如银器的夹层作法,宋代以前没有发现,但在宋代却较为常见。又如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此工艺只在清代才出现,等等。

金银器由于材料稀贵和繁复精细的加工技巧,一般不如青铜器、玉器那么惹人伪造或仿造,故古董市场上伪造的金银器不多,即使有,通过各种手段也能比较容易地识别出来。从出土的古代金银器来看,它们多为皇室及富贵们所享用,每件器物都精工细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十分精美。而作伪的器物,往往急功近利,常借用现代机器进行操作,不免要露出许多马脚。如作伪者虽能做到器型纹饰相似,却很难做到使器物的风格、气韵与原物相同,即使能做到形似,也很难做到“神似”,这是因为风格、气韵需长期特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才能形成,非作伪者一时能模仿得了的。另外,作伪者也往往会挂羊头卖狗肉、张冠李戴,把不同时代特征的纹饰胡乱地烩杂于一器,不伦不类。如近些年在欧洲的古玩市场上,曾出现模仿西安何家村和扶风法门寺金银器的赝品,即存在上述的“毛病”,因而被我国金银器专家鉴定为“伪器”。

总之,金银器的鉴别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文物知识,必须对各时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风格特征以及与此有关的舆服制度等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融会贯通,并通过实践反复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金银器的制作年代、功用等,并识别出真伪来。

同类推荐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中国艺术简史

    中国艺术简史

    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史。它的起源、美术观念的形式及在各种文化和政治社会事件影响下的演变。它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使本书成为现代人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的必读书。
  •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丑女闹翻天:陛下江山我都要

    丑女闹翻天:陛下江山我都要

    当她是丑女的时候,他就爱上了她,凤凰涅槃,复仇之后……是昔日情人,还是妖媚的鱼族王子?是生死相依的微服君王,还是双眸剪水的宗主?是绚烂缤纷的护卫,还是纵横天下的魔法师……她的爱何去何从……
  • 大校长系统

    大校长系统

    唐亮端坐在校长室内,豪华的座椅上。查看系统发布的任务。支线任务:校园选美大赛当唐亮研究这系统到底为哪般时,秘书扭动着身体走了进来。秘书甜甜的说道:“校长,几大财团的总裁都在等您。”正在研究任务的唐亮,摆摆头说道:“让他们等着。”秘书妩媚的眨眨眼:“带着支票来的哦。”唐亮眼神一亮:“那就去看看。”我是唐亮/我有系统/我是大校长。
  • 明心宝鉴(珍藏本)

    明心宝鉴(珍藏本)

    该书是流传海外最古老的中国劝善书、儿童启蒙书之一,曾被韩国总统朴槿惠及《星星》都教授热荐。
  • 五行修士异界封神

    五行修士异界封神

    五行修士易临城转世异界,以五行之力重走仙道元神之途,纵横天下,立地成神。火之力,为火神。水之力,为水神。木之力,为森林之神。土之力,为大地之神。金之力,为雷电之神。五行一统,我即混沌,天上地下,我是唯一真神。
  • 妃常霸道:本宫代号绝杀

    妃常霸道:本宫代号绝杀

    他说:我给你两条路,一条嫁,一条死,你选哪条?!她说:在我心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死人,一种即将死的人,你是哪种?!他和她,一个是铁血佣兵,一个是妖孽帝王。飞燕还巢的血腥。她步步为营,成为合国皇后。然而,五国之乱,帝王之争。她耻辱和亲,以皇后之尊下嫁他国。他一连三道的圣旨,废朝半月。一日封后,荣宠天下。阴谋层层递进,传说帝国浮出水面。未婚人,已婚夫,前相公。谁才是命中注定?当他遇上她,究竟是爱是恨?抑或者傲世天下!凤凰凤凰,凤和凰,谁在上?
  • 倾世嫡妃:纨绔大小姐

    倾世嫡妃:纨绔大小姐

    一朝穿越,云惜颜成了天祁国世人最为不耻的国师府大小姐,纨绔不化,嚣张跋扈,还养了一府的面首!他,世人传颂的第一战神,袖手天下,绝代风华,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誓死纠缠!于是乎,从此世人连声哀叹,皆言: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某女不服,怒甩一纸休书,“本小姐要和离!”某爷邪魅一笑,一手将她揽入怀中,淡然甩下八个字:“一经售出,概不退货!”
  • 小小仙侠

    小小仙侠

    只是想写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小仙侠,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小小仙侠。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绝色翘家亲王妃

    绝色翘家亲王妃

    她,风华绝代,眉宇间带着万种风情。为了任务而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她完全不了解的国度,成为了熙王爷的正妃,不过是个不受宠的弃妇,哼哼,不宠她不要紧,她翘家好了!去寻找真心人也!
  • 帝业:饮鸩止渴

    帝业:饮鸩止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父亲篡位前,她是相府千金,养在深闺人未识;父亲登基后,她是姝华公主,回眸一笑百媚生;父亲去世后,她是一国之君,身居高位不胜寒;后群雄四起,征战沙场,金戈铁马,自以为在这场豪赌中险胜,又怎知这本就是他预谋已久,步步为营的大计!一直以为男人与男人之间才有生死相争,今日方知,男人与女人之间也可生死不容,恋上你这杯酒,注定我在此边缘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