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800000015

第15章 为人处世规划——人格(8)

她写道:“我在作为对象的形象世界中游走,试图由心灵的创造物去接近创造者的心灵,由这些心灵去亲近整个文学时代;力图凭借历史知识、艺术理论和个人经验(包括审美经验)控录这个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同时,由这特殊世界去‘复原’那个时代的感性面貌。”而事实上,赵园一直在寻求对自己终极能力的挑战——陌生的知识领域,陌生的理论架构,以至于陌生的表述,她尤为一心向往这的,是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惟及将认识理论化的能力。她力图达到“生命的深”。

赵国戏称自己是“邂逅学术”的。所谓“邂逅”者,不期而遇也,选择了学术,选择了书斋生活,在她是偶然而幸运的。枯寂与清贫,确也是书斋生活必然的伴生物,但她并不打算用安贫乐道、献身学术之类冠皇的话来自慰或是解嘲。她相信她所做的,是任何一个正常社会必有人做的,其价值无须特别论证。多少年来,因为弄学术,她已经习惯了听取满腔同情的半悲悯半慨叹的评语:太清苦了。每逢这时候,她真想仿庄惠之辩反问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以此为乐?”是的,学术给予她的,是不受纷扰的一份宁静,她在学术中清晰地体验到生命力的扩张与延伸,“激情迸发时任激情迸发,平静淡薄中写平静淡漠的文字”,她甚至对上苍的安排心存着深深的感激。自然,书斋生活之中也有不可弥补的缺撼。整日安坐在书房的一隅。沉溺于思考与表达,对于活泼的生命,“永远地丧失了游戏的态度,永远地丧失了悠悠恰然,以至于迟钝了对四季流转、寒暑交替的感觉”,竟至于“一年年地忽略了初春时柳梢那烟似的鹅黄,到瞥见枝头翠****滴,才照例地惊然一惊”。书斋是纠缠她的矛盾与迷惑的所在,她有时竟不可抑制地压倦,强烈地向往她不曾拥有的生活,在投入与逃避、兴奋与疲备之间游荡,既惧怕喧嚣又不耐沉寂,这是她初期常有的状态。她曾不无神往地叹道过“我哪怕是一个健壮的村姑呢”,我听得出神往后面的怅恫与苍凉。她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空旷的天地间独行的旅人,永在途中,注定了漂泊,体味着“孤独者的甜蜜与惆怅”。

人到中年,便很容易为“宿命”的意念所缠绕,是的,由事后看来,那些当时短促之间所作的抉择,是决定了人生不可逆转的航向,怎样刻骨铭心地塑造了人的整个灵魂禀性,想来是令人惊诧莫名的。1964年、1978年两次鬼使神差跌跌撞撞地踏入北大,在赵园,正是这样的宿命,无从诠解。如果说她是在躁动。浪漫,而不无忧伤困惑的革命激情中度过了好几个难以忘怀的“前****时代”,那么当1978年重回燕园,在而立之年又漫步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的时候,她的心境却带上了某种苍凉的紧迫的意味。对赵园而言,北大更犹如乡土,它不是那种可以无所牵系地走出世界,它在记忆的深处潜伏着,偶一提起,便会兀自怦然心动,在北大90周年纪念文集《精神的魁力》中,她写了《属于我的北大》。北大在她心目中,是三四挚友的神奇而持久的遇合,是王瑶先生充满睿智与才情的暖而大的客厅,是师友间的纵情谈笑,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也许正是由于离开了燕园,她才能以更超然的眼光来瞩望它、思念它、品味它——内心里聆听乡土的声音。

这就是北大的一员,在她的身上,散发着北大的气息——一种幽幽的清香能润时间的长河,能育岁月的花草,能结芬芳的天下桃李,平淡却又平凡。淡然中透着对人生的追求和执着,平平实实的生活体现着做人的真谛。平和的心态中蕴育着高远之志,清晰、坚定,没有华丽的色彩和修饰,也没有浮华的声音与场面,有的只是坚定的心和明确的态度。这也许就是北大所蕴育出来的人物的特别之处吧。

赵园,这位北大的、杰出女学者以其独具特色的笔触赢得了一片天空。而这一切,是源于她的明志,在去尽浮躁,洗却铅华之后,能够保持真我之志,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术和人上,心静如镜,寻找着自己的志向和心灵家园。她的真风流出自真内涵。这也正是北大人的独具魅力之处。

有志者,事竟成。足可以见“志”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只有明确了你的志向,你才可能选择你的道路,而后开始你人生的旅途。如果一个人无“志”,就像航海没有航灯一样,最终只能在大海中摸索,甚至会被海浪湮没。人要立志,更要明志。我们北大的先人们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这是我们做人人的时候应该借鉴的。不但立志、明志,而且还决不“失志”。

做人,首先要淡泊明志

马寅初先生便是这种在真理面前无私无畏,不“失志”的典型。50年代毕业于北大生物系的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居乃琥曾回忆说: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马老早年留学回国,就拒绝种种升官发财的机会,到北大执教。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不断发表文章、演讲,揭露帝国主义,抨击“四大家族”并针涎时弊,成为争取“和平民主”运动中“唯马首是瞻”的“民主斗士”。马老从1955年起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控制我国人口的正确主张,并于1957年发表了《新人口论》,但却遭到错误的批判,马老坚持真理,不向权势屈服,毅然于1960年1月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还有这样一件事情,更可看出马老的“志”有多坚。马寅初先生早在1914年~1927年就在北大任教,1919年被选为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6月1日,69岁的马寅初先生从浙江来到北京,出任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当天,北大师生在民主广场上举行欢迎马老就职的集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介绍说:“马老嫉恶如仇,绝不讲情面。马老的治学精神和正派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贯坚持和发扬北大的民主传统与作风的广在30年后的1981年在马老重新得到肯定的时候,人们看到为坚持真理,马老竟付出了20年的代价。

早在解放初期,马寅初就十分重视对国家经济综合平衡的研究。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到江浙一带视察科学生产力发展的缓慢与人口激增千万的尖锐矛盾使马寅初感到不安。他得出结论:我国目前有一个新的矛盾,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要解决这个以矛盾,必须从人口问题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着想。在当时,这真可谓是“天下第一人”了,因为那个年代还在强调“人多力量大”。

直至1957年4月初,马寅初谈了人口问题。接着又在北大发表了人口问题的演讲。6月,马寅初将这次报告稿加工整理成为一篇《新人口论》,选写成书面发言稿,作为一项提案,提交给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而后又在7月5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马寅初呼吁:“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会棘手,愈难解决。”很可惜,这一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马寅初又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出发,在他费尽心血的《新人口论》中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人口的问题的实质、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并且指出:

“如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以3%来推算,10年以后人口将达8亿多,15年后奖达9亿8千万,50年将增加到26亿。”“过多的人口,就拖住我们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使我们不能大踏步前进。”

接着,他针对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三条根本途径:积极发展生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日质量。并且,马寅初在控制人口问题上提出了定期普查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以及提倡晚恋晚婚晚育、避孕等具体措施。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是符合实际的科学论断和远见卓识很快被当成毒草遭到批判。结果是,错批一个人,多增3亿人。

1957年10月二4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题为《不许****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的署名文章,文章责难马寅初:“他们谈的并不是人口问题,并不是什么节育问题,并不是什么学术问题,而是现实的阶级斗争问题,严重的政治斗争问题。”

康生在北大的一次报告中当着马寅初的面说:“听说你们北大出了个《新人口论》,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思的马吗?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

马寅初遭到口诛笔伐。北大校刊和学报接连发表了18篇批评马寅初的文章。《光明日报》开辟专栏,大肆批评马寅初。《文汇报》、《北京日报》。《新建设》、《经济研究》等全国性报刊,陆续发表了近60篇批马文章。憨直忠厚的马寅初仍抱着科学态度保持着平静的心态,矢志不谕。阅读批判他的文章,写大字报进行辩论。他表示,在人口的问题上,“不管怎样的艰难险阻,决不后退半步。”有人称我是马尔萨斯主义者,我则称他们为教条主义者,反列宁主义者。就是这样,马寅初为自己的志向坚定不移,不但没有屈服,而且更加不断向前。

同类推荐
  •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中册精选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哲理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哲理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本书侧重从整个发展史的角度来叙述中国文学批评史,注重与思想史、哲学史以及美学等相邻人文学科的联系,并从学术史的整理与论述层面,说明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力图使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授走出以往的静观模式。全书详略分明,语言简约凝炼,非常适合实际的讲授和学习。
热门推荐
  • 比亚系统

    比亚系统

    比亚在手,天下我有。就这样,一个宅男带领自己的种族走向了宇宙的巅峰!
  • 明夜旧歌

    明夜旧歌

    何谓武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过第二境界何以忘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为武道
  • Henry VI

    Henry V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战不休

    夜战不休

    在白天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在夜晚他是神秘莫测的夜魔,夜色掩盖下他将以神的姿态降临。
  • 爱你,是我对你一个人的秘密

    爱你,是我对你一个人的秘密

    蓝田:爱上她,是老天对我今生最好的诅咒,如果可以我愿意这样生生世世,永生永世。锦瑟:遇见他,是老天对她这世最大的惩罚,假如可以她希望从未见过他。爱上她成了对她一个人的秘密,他周围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心意,只有她想着逃离。终于他放手了,自己可以离开了。可是心里的酸涩是为什么。“蓝总,锦小姐已经回国了。”不待助理说完,听到这,停顿了一下,然后迅速放下手中的文件,拿起外套,走出了办公室。等助理反应过来时,早已没有了他的身影。
  • 九天魂帝

    九天魂帝

    这是一个天才崛起的时代,少年从上古魂石中走出,一怒为红颜,带着前世的一缕残魂苦苦追寻!红尘碎,天地乱,今生无敌只为你!如果有来世,我愿化作一只白鹤,凌驾九霄,与你共度逍遥!
  • 假戏真做,呆萌甜妻不简单

    假戏真做,呆萌甜妻不简单

    遭遇男友和闺蜜背叛,醉酒后,她胆大包天地扑倒了冷酷总裁言昊天,酒醒后,却误把言总当成登徒子送进了警局。言昊天鹰眸紧紧盯着她,高大的身子缓缓走向她,站在她的面前,借助身高的优势,如同帝王一般俯视着她:“苏小姐,你口口声声说是我侵犯了你。那想必我们需要好好地验一下我身上的伤。你看如何?”为了保住工作,一纸十月契约,将苏小昕和言昊天捆绑在一起。可说好的私生活互不干涉,且双方不得有任何肌肤接触呢。当她被言昊天抵在墙上时,才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这腹黑大尾巴狼的陷阱。可那又怎么样呢,以爱为名的陷阱,她跳的心甘情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绝毒后:帝君专属小奴隶

    倾绝毒后:帝君专属小奴隶

    魂穿?对不起,姐是身穿,赶不上潮流!奴隶?对不起,姐只适合拿手术刀,当不起奴隶!通缉?对不起,姐有背景,有本事你就来抓!敌人?对不起,姐没有放在眼里,乖乖躺上来姐就放你一马!别人是魂穿,她是身穿;别人穿越就算是个废材也有个小姐身份,她穿越却是被人抓去当奴隶;别人穿越就逆袭,她穿越就被皇帝惦记上了;别人穿越强大朋友一大堆,她穿越先招惹强大敌人一大堆!敢动姐?先撒一把毒药!再把你拉到姐的实验室看看你的内脏是什么颜色!可姐那么嗜血,怎么有一个比姐还变态的?不仅看着姐解剖活人不眨眼,还教姐如何更加嗜血?教完就给姐滚蛋!什么?不可以退货?这是什么无良商家?等等,不是说只限于教学吗,为毛要把姐扑倒?
  • 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我们基于对穷与富的思考,从浩如瀚海的资料中选取了最符合当下时代气息的致富故事编辑成册,汇集成书,希望读者能从书中找出穷变富的奥秘。不要做穷人,现在开始吧。
  • 八点半之时

    八点半之时

    找个地方存一下文。这是一篇游戏王的耽美同人。雷者勿入。通篇都是作者在胡扯乱编,请勿打脸,如有雷同,请勿打脸。其实吧,我就是想写一篇感情真挚的爱情中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