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7400000022

第22章 第四皇帝老爸 新朝皇帝——王莽(2)

当时的地球气候也在帮助王莽。王莽执政之前的几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陨石,日食月食,灾异频频发生。老天爷弄神弄鬼,忙得不可开交。

时在远古,每逢“诡异”,总不免有人添油加醋,口口相传,闹得气氛十分紧张。可是王莽上台之后,灾异大为减少,人们舒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祥瑞”、“神迹”却接二连三出现了。

早在公元1年(元始元年),就有南越人进贡一只白雉、两只白雉。儒生们一查《尚书》的记载,周朝时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进贡白雉。此时白雉重现,显然是“周成白雉之瑞”。

公元5年12月,年仅14岁的汉平帝去世。同月,长安附近一个井里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刻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政君即刻下诏让王莽摄政,朝臣称之为摄皇帝(摄即代理之意,摄皇帝为代理国政),又有人称他为“假皇帝”。公元6年(王莽居摄元年)3月,王政君宣布,立汉宣帝玄孙、2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一个最基层的官员——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向朝廷报告说,他梦见了“天公”。“天公”在梦中告诉这个亭长,“摄皇帝当为真”。为了表示灵验,“天公”还说,早晨醒来,将会看见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跑到亭中一看,原来的平地上果然出现了一口新的深井。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给京师送来载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铜符。这些信息的内容,都是王莽应该即位称帝。在诸多“神迹”面前,王莽却是一个劲推辞。形势演变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越推辞,臣民就越急;他越展示出无私,臣民就越狂热。

于是全国推举他做皇帝的势头已经汇成汹涌大潮,“祥瑞”和“神迹”每天都大量出现。臣民们也每天都在引起议论和催促,不容王莽后退。历史上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记载:王莽前往未央宫观看各地送来的奇石时,突然天风大作,烟雾弥漫。雾散之后,石头前面出现了帛图——“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公元8年(王莽居摄三年)11月,一个叫哀章的人向朝廷进献了分别放在两个铜盒里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内容就是王莽该当皇帝。

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终于顾不得王政君的劝阻,在这个月即位当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废掉刘婴的皇太子名号,封他为定安公,赐给他一块方圆百里的地方,把汉朝的宗庙放在那里。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有研究学者认为,王莽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民选皇帝,此话有理。王莽当皇帝之后,当时的学界领袖杨雄写了一篇《剧秦美新》献给王莽,说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祥瑞”不过是王莽自导自演的“劝进”丑剧罢了,益发暴露出王莽的“篡位”野心,诸多东汉学者就说这是王莽命令地方官搞的阴谋。这些“神奇”当然是“演戏”的,这个毋庸置疑。

不过,就当时形势来看,更大的可能是各地臣民主动所为。这里既有拍马屁成分,又有进献者获益的盘算,也有真心的期盼。不妨说,前者正是利用了弥漫全社会的真心期盼。

这种期盼是哪里来的呢?是长期以来王莽的所作所为激发的社会心理,这也是王莽的作为和臣民期盼之间的互动吧。总的来说,王莽新朝的出现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作为王莽本人嘛,难免也要背上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的罪名了。

三 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

在汉元帝、汉成帝的时候,王氏家族居位辅政,史书记载:“子弟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唯独王莽是“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事母养孤,以德行著称。王莽的伯父大将军王凤临终向做皇后的妹妹王政君荐举,于是王莽就“拜黄门郎”,官至光禄大夫侍中,爵新都侯。王莽“为人矫饰,曾倾资赈施宾客,招纳名士,结交公卿大夫”;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继王根为大司马,愈为俭约。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访客以为是使婢”。

而后,“哀帝立,重用自己的外戚丁、傅两家,王莽奉政君命罢官就国。哀帝卒,无嗣,政君即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召还莽,拜大司马,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是为平帝”。此时王莽已不再听政君节制。从此,“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大吏进退皆任莽意之所欲。元始二年(公元前1年)莽进位太傅,号安汉公,再进宰衡。他讽公卿奏请政君归政,政事由安汉公平决,权同皇帝。

为取得民众支持,以夺取政权,王莽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大司农赋给平民;还依古制起明堂:辟雍、灵台,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数千人诣京师,令改正前人乖谬,统一异说。他辞让新野田的封赏,吏民上书颂德者近五十万人。元始五年加九锡。是年平帝不明不白死去,王莽立两岁的刘婴为帝,臣民称莽为“摄皇帝”。始初元年(公元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新”。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是同两汉之际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时,政治风云瞬息万变,制度改革以及农民起义递嬗发生。这些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使后世在王莽评价的问题上产生极大的分歧。从东汉的班固开始,王莽一直是封建史学家咒骂与讥讽的对象。

王莽在夺权之前,恪守德行,以期把自制造成贤明而又能干的舜。首先是用利益拢络人,把皇帝赐给的封邑和钱财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属员。同时,他的节俭也让时尚震惊:他母亲病了,公卿列侯都各自派夫人去看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衣服的长度还拖不到地上(那时的讲究是衣拖地),外衣的长度刚刚遮到膝盖。起初,贵夫人们还以为王莽大失礼貌,“怎么会让一个仆人去来迎接我们呢?”一问才知这就是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的夫人。那帮贵夫人当然大为惊讶了。

为了把自己制造成更合乎标准的“舜”,王莽经历了一次失败(免去大司马职务)后,隐忍了近十年。十年后,他又行大义灭亲之举。他的儿子王宇反对他因政治见解断绝与皇帝的舅族卫氏的来往,还私下与平帝的舅舅之一卫宝保持通信联系,并教皇帝的生母卫后上书,请求到京师团圆。

王莽力拒,儿子则与老师吴章串通起来,用装神弄鬼的事来吓唬自己的老爸王莽——指使人去王莽门上泼血,不幸事情败露。王莽毫不手软,下令把亲生儿子且是长子王宇投入监狱,让他服毒而死,把卫后一家也全杀了。那个可怜的老师也被处以腰斩。

王莽后世评价实在不好,后人的态度很明确,几乎无一不指其为谋逆篡位的乱臣贼子。有些评价还能些辅助点客观的史实,有些则简直就是一片辱骂。那些以正统自居以儒家为代表的评论家们大概忘了,王莽就是身体力行他们所标榜的黄帝、虞舜时代制度的施行者,依《周礼》、《王制》等圣王先道,梦想着建立儒家远古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探究王莽一生,作为个人,并未犯过什么严重的过错,其品性行为还都比较正常甚或可称得上优秀。作为皇帝,也并不比汉朝或是别的朝代的其他皇帝干的更差。其最后的倒台和被杀是源于农民起义,而这些起义的原因后有学者说不是由于王莽的****造成,根本原因在于当时黄河的几次泛滥和改道,造成了大量平民的流离失所和叛乱(见《剑桥中国秦汉史》)。

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的历史上另有几起,如唐的武则天情形就很类似,另外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抢了柴家幼儿寡母的天下而居之的,不同的是宋朝持续了几百年,后世有足够的一帮自命正统的文人来为祖上文饰篡逆的事实,王莽则缺乏这种好运气。

设想如果王莽的新朝能持续200年或更久,王莽或许也会被歌颂成一个象唐宗宋祖之类的圣君明主也未可知呢。

王莽在历史上的人缘历来不好,两千年来骂声不绝。唐白居易的诗大体上代表了公众的一般意见: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为登皇帝位,王莽谦恭伪善几十年,赢得公众的赞誉,然后“一阔脸就变”,上台后撕下温情的面纱,露出原本狰狞面目,“巨口短颔,露眼赤睛,声大而嘶哑”,简直就是一头怪兽了。

四 王莽“演技”可圈可点 新朝“影帝”非他莫属

王莽的发迹得益于其姑妈,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汉元帝就是那个把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皇帝,这么个大美女嫁给了别人,估计后来肠子都悔青了,没过多久就郁闷死了。公元前33年,儿子汉成帝即位,汉成帝也喜欢美女(恰好这时代又出了两个史上有名的大美女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对权力兴趣不大,任命母亲王政君的哥哥王凤(王莽的大伯)为大司马、大将军摄政。前33年至前8年,王家一脉的王音、王商、王根等母系外戚相继掌权。王莽在这期间得了家族长辈们的佑护和青睐,职务飞升,到公元前8年王根死后,被任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可谓年轻有为。这段时间也就是王莽的“谦恭之时”,期间表现确实很优秀,在王氏下一辈当中可谓出类拔萃。史书记载:

“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搼、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见《资治通鉴》卷三十二)。

《汉书》云:“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又云:莽“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 (卷九十九)。

另有:“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这是其作为大司马以后的表现,以国家总理级的身份而把老婆打扮装饰象奴仆丫鬟一样。实话说,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也是不常见的,以此见其修身治家之一斑。这期间王莽的表现应是有目共睹,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交口赞誉,否则王氏子侄众多,王根死后,太后王政君也不会挑出王莽来作辅政的大司马执掌大权。

至于王莽其本质如此,还是伪装成好人,实已不得而知。宋代苏洵有《辨奸论》云:“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通鉴》的评论是“饰名如此”,似乎都在指责王莽在演戏邀虚名,一口咬定王莽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是邪非邪,见仁见智,只有自己去分析判断了。

公元前7年成帝忽然死了,成帝死的有点传奇色彩,史书为尊者讳,对于其死含含糊糊,民间的传说是因****服的过多,精尽人亡死在赵合德的床上。王莽奉命追查,赵昭仪因此而自杀。哀帝即位后,王莽经历了一次仕途上的严重打击,被迫辞职,在家里隐居了一段时间。赋闲期间的王莽作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因儿子杀了一家奴,王莽把他亲生儿子硬是给逼死了。纵观王莽一生,其家庭景况不幸的让人同情,四个儿子被他杀了两个,逼死一个,还有一个有些弱智。老婆也“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于公元21年死掉。

王莽以皇帝之尊,却未宠幸多少后宫,老婆死后,在民间找了120个美女。数目虽说已不少,但比之东汉后宫动辄6000佳丽比起来,实在算不上多,王莽当时已经66岁,想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王莽的个人生活在中国数百名皇帝当中,并不奢侈,算得上是艰苦朴素的一个,也并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耍两面派,这点上,《汉书》和《通鉴》上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不良记录。

和汉成帝不同,汉哀帝不喜女色而好男宠,和近臣董贤大搞同性恋,不知是否患了爱滋,没作几年皇帝就死掉了。公元前1年,王莽在其姑妈王政君的帮助下重掌朝纲,首先收拾了董贤,后找了刘家一位9岁的小孩子为皇帝,就是汉平帝。王莽自此“大司马莽秉政,权日盛,百官总己以听于莽”,不久又受太傅、安汉公号。

这时期王莽的声誉依然不错“郡国大旱、蝗,民流亡。莽上书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制度甚盛。网罗天下异能之士,前后至者千数”。(见《资治通鉴》卷三十五)捐钱盖房救助灾民之类善事的作了不少。到公元5年,加九锡,九锡是车马、衣服等等九种物什,皆“天子制度”,这时候王莽的地位已经和当时的皇帝差不多了。

在《三国演义》中也可看到魏武帝曹操也想搞“加九锡”之类的把戏,因汉臣多人反对好像就没成功。王莽似乎是众人拥戴,根本没费什么劲,反而惺惺作态的推辞了大半年。他女儿这时候也嫁给了皇帝成为皇后。

汉平帝当了五年皇帝,在其14岁的时候死了。《通鉴》说是王莽“上椒酒,置毒酒中”害死的小皇帝,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造反时这种指责开始出现,但真实性很可疑。王莽当时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号令皆由其出,毒杀皇帝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放到任何时代都是很严重的,王莽也没把握汉室的宗亲能够完全听命于他,弄不好就身败名裂或死无葬身之地,同时也看不出他在毒杀皇帝前作了些什么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如调动军队、全城戒严等等周详的计划和部署,似乎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这种没把握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汉平帝真的是死了,之后王莽开始了其居摄时代。两年后(公元8年)正式登基称帝,成立大新朝。从姑妈王政君那里讨要传国玉玺,太后想不到侄子王莽会干出这种篡位逆天之事,“大惊”,不得已“乃出汉传国玉玺投之于地”,据说还摔坏了一角,用金镶边修复。王政君老太太活了80多岁,一手提拔的王莽,结果成这样真不知作何感想。

王莽当上皇帝以后开始了很多改革措施,如改很多地名,创立西海郡(今青海地区);恢复古代井田制度;禁止所有奴隶婢女买卖;改革币制,币值越铸越大;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等等,给人感觉还是作了很多努力的,象王安石变法,但改革的效果不得而知。王莽对外干系搞得有点紧张,把匈奴的“匈奴单于玺”更改为“新匈奴单于章”引起匈奴不满,西南边夷也发生几起民变,另外还发动了几次对高句丽等的战争。

汉代时候由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对一些自然灾异现象很是重视,认为是上天的警世。如地震、日食、月食、彗星等等一出现就把皇帝紧张的不行,不是“大赦”,就是免租等。《西游记》里佛祖压孙悟空的五行山据说就是王莽篡汉时候从天而降的(见《西游记》第14回),如此这般的话那估计一定把王莽吓个半死了。

作为儒生代表,王莽就古典经籍、语文学等召开学术研究,同时他非常相信天命,刘邦斩莽起义建立的汉朝被认为是火德,作为报复,二百年后王莽则定其大新朝为土德以继之。在位期间作了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如令太医研究解剖学,给人装上翅膀飞了几百步远等等。

同类推荐
  • 山庄的呐喊

    山庄的呐喊

    作品试图用叙述性的文字记录一个山庄的故事,并以四子为主角展开描写,以折射出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从平凡的生活中收获感动。本作品语言简洁凝练,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并隐藏积极向上和很深的思想内涵。
  • 永亡之影

    永亡之影

    男主角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部特殊的照相机,并且结识了一个神秘的漂亮女孩子。但自此之后,他身边的一个朋友离奇死亡,使得男主角对事情越发怀疑。就在他想弄清事情真相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奇失踪。等到朋友之死的原因浮出水面,整件事情也将真相大白。
  • 当了先进的狗(原创经典作品)

    当了先进的狗(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流淌在山海间的时光

    流淌在山海间的时光

    1、瑰丽的梦想22、现实的困惑53、焕发新激情84、一厢情愿115、新官上任136、领导者的艺术157、风雨的考验188、追求209、曲线求上进2210、接待引风波2411、进城的郁闷2612、下海27
  • 走进王小蛮的盖世仙尊

    走进王小蛮的盖世仙尊

    《盖世仙尊》读后感,从字里行间剖析王小蛮的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尘沙之歌

    尘沙之歌

    生化病毒,来自于原始生命。其强大的生物改造能力,在其传入人类种群后,迅速改造人类的细胞,造成了严重的“物种入侵”,大部分人类就此成了丧尸,食物链因此破坏!百年之后,存活的人类集地球文明组建了十五区联盟。然而在一次例行任务中,项止戈不幸感染了生化病毒……
  • 像雨像云又像风

    像雨像云又像风

    如果说往事如烟似云般地在我们眼前浮过,那么能使我们眼前一亮还没有被我们在岁月所抹去的回忆,恐怕只有那些曾经真正用心用灵魂所记录的往事,那些和他(她)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像雨,像云,更像风的记忆。
  •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的成长和发展,本身就像一个谜题一样。但在多年的业界质疑与担忧中,联想从收购蓝色巨人IBM到柳传志复出又复退,在成为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快步前行。联想无愧为国内成功企业的典范,它做大做强到底凭什么?联想曾有过的迷局,也许你也正在或即将面临。本书通过对联想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管理体系的剖析,帮你考察联想的发展历史,研究其持续发展的秘密,了解其成功之道。任何一个想要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领导者,都能从联想的发展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智慧。
  • 长安薄荷凉

    长安薄荷凉

    在你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也曾深爱一个人,爱他爱到了骨子却始终没能在一起;你喜不喜欢薄荷,就像爱情,辛辣却又带着清凉的气息。我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可我爱的他都在这里。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焚仙九剑

    焚仙九剑

    一次意外的天灾,少年背井离乡,投身仙门。十三年后的一场会比,却将他卷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为了生存,他抗击了自己的宿命,为了梦想,他踏上了九天征途,却迎来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
  • 怪兽形影(走进科学)

    怪兽形影(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尼斯湖怪兽、游荡的怪兽、热沃丹怪兽、密林猿类、加拿大水怪、两足怪物等。
  • 网游之吃遍西游

    网游之吃遍西游

    “悟空,为师饿了,去化缘!”“好嘞,师父。”……“你这泼猴,随便抓只妖怪炒了就行,何必杀人?还削皮去肉,徒留森森白骨,何其残忍!孽徒听咒:今晚没饭吃,今晚没饭吃,今晚没饭吃!”“啊!肚子好饿……师父莫念了,这白骨就是妖精,而且还是您老一直心心念念的白骨精。”“原来如此。悟空,为师错怪你了,你且去那边休息,待为师亲自为你熬一碗白骨浓汤,补补你瘦弱的小身板。”
  • 吾斗苍穹

    吾斗苍穹

    周鹏正在家好好的看书,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当他缓过神来才发现不只是他一个人穿越到了武印大陆,等待着他的到底是什么命运呢?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惊天阴谋?
  • Euthyphro

    Euthyph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