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当时汉末相当于时下流行的那类“选秀节目”的点评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年)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而汉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其实早在初平三年(192年),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四 曹操几个最出色的儿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是个多子的人,共有25个儿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是这几位: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丰愍王曹昂、邓哀王曹冲。
曹彰为猛将,颇得曹操喜爱。曹昂最可怜,随曹操南征张绣的时候,由于张绣降而复叛,危急时刻,曹昂让马于曹操而自己不幸被张绣所杀。此外还有,卞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
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
剩下的曹丕曹植曹冲各有特色,下面我就对他们做一个比较。
曹丕:在三个人里面,人们一般都不喜欢曹丕,说他真可谓“阴险毒辣”,天生就喜欢钩心斗角是当政治家的好材料。其钩心斗角的水平偶就不说了,反正,曹植被他斗下去了,其后曹丕又在著名的七步诗里当了反面教材。
曹丕最让人厌恶的地方还不在钩心斗角,而在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张绣杀曹昂后又再次投降曹操,连曹操都既往不咎了,曹丕却不答应,几次找到张绣破口大骂:“你杀了我的兄弟,还有面目见我吗?”终于把张绣逼得自杀。要知道此时曹丕还只是五官将。
还有曾经救过曹操性命的名将曹洪,三国志记载:“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连曹洪这样的名将功臣,只是因为当年鸡毛蒜皮的小事,曹丕就敢下杀手,别人就更是不用提,后来司马家篡曹之所以成功,跟曹丕的残忍暴戾大肆诛杀忠臣有相当关系。
曹植:曹子建才华横溢,留下颇多著名的诗赋,但他自由散漫得过分而且极为贪杯,做曹操的接班人的话却完全不合格。看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了,“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估计这位是当时开车开的高兴,什么规矩都不管了。此后曹操就开始渐渐不喜欢曹植了。
但是曹植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这次: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当时的形势对曹魏而言相当危急:关羽围攻樊城盗贼响应天下振动,声势相当之大,曹操令曹植领兵救援,可以说,这是掌握军权的大好机会,而且干得好了肯定能在争夺继承权上得到极大的加分,但是曹植受命之后干啥去了?他不但没有小心翼翼的为大军出兵做准备,反而喝得烂醉如泥,正是个典型的败家浪子形象,曹操任命曹植后不放心,又叫曹植想告诫一下出兵注意事项,结果发现这位可怜的公子哥正神志不清的在醉乡里。
曹植放荡不羁不遵法令,而且在被任命为将领授以重兵身负国家安危这样关键的时候,竟然敢喝得烂醉,要知道此时他上面还有曹操压着,要是他当了继承人在曹操死后他还不要翻天呀?看看曹植的放浪表现,我们不难理解曹操为何最终选择了曹丕为继承人,虽然曹丕无论才华人品都远不如曹植,但如果曹植继承了王位,或许会是另一个南唐后主。
曹冲:曹冲其实并不如曹植和曹丕那么出名,但是曹冲却是曹操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其实称其为神童或是天才一点都不过分,曹冲称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史书记载: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曹操手下人才极盛,但是他们都想不出如何称象,曹冲一个小孩子居然能脱颖而出这实在令人惊叹。
曹冲不但聪敏过人,而且心地极好秉性善良,当时因为天下大乱,曹操制定的法度极为严厉。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啃了,按当时的规定保管马鞍的库吏很可能被杀头,库吏心惊胆战,想自己出首请罪,但还是极为担心脑袋不保,此事不知怎地被曹冲听说了,于是曹冲就拿小刀戳破自己的衣服,弄得跟被老鼠啃过一样,然后在曹操面前装出十分忧愁的样子,曹操就问了:“仓舒(曹冲的字)啊,你怎么不高兴?”曹冲就回答了:“人们以为老鼠啃了人的衣裳,对衣裳的主人是不祥的兆头,现在我衣服被老鼠啃了,所以我发愁啊。”曹操安慰道:“东西被老鼠啃那是正常现象,那些人是瞎说的,你别为这事担心。”于是库吏趁机前来报告说马鞍被啃了,曹操笑道:“我儿子衣服穿在身上还被老鼠啃了,更何况马鞍是悬在柱子上的呢?”于是库吏什么责任都没被曹操追究。
这件事本身反映出曹冲的聪明善良的天性,但是事情或许也没那么简单:老鼠啃过的东西牙印颇为特殊,曹冲虽然天才但是毕竟年纪太小,拿小刀来刻老鼠牙印未必会刻的很像,曹操一世人杰,如何会看不出来?再加上库吏非常“凑巧”的出现并报告,以曹操的智力如何会不知道是曹冲要为库吏开脱?也难怪曹操会发笑了,不过看到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善良,此时曹操想必笑的非常开心吧。
象这样暗地里帮人说话讲理使人得到宽宥免死的事,曹冲经常干。曹操对曹冲越发的喜爱,甚至多次向臣下表明了将来要让曹冲接班的意思。从曹冲的表现来看,其天性宽厚善良,远远好过要后来即位的曹丕,其天分更非曹丕之流所能企及的,如果教育得当,长大后肯定是曹魏接班人的最佳人选,可惜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吧,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得病死了,死的时候年仅十三岁。
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和曹植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
曹冲死后,曹丕和曹植开始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最终曹丕胜了,不过曹丕政治能力实在一般(当然要比曹植强些),而且过分的阴狠毒辣,杀了太多本来不该杀的人,给后来司马家“三马同槽”埋下了伏笔,若曹冲不死,以曹冲宽厚善良的秉性,估计司马连篡位的机会都没有吧。要是这样,天下的形势会如何呢?
五 教子有方的曹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三国群雄中,教育子弟最有成效的,当首推曹操。他的几个孩子,曹丕、曹植文武双全,都是著名的诗人;曹彰刚毅威猛,是一员名将;曹冲虽然13岁就夭折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吗?
不过,曹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记叙都过于简略,我们仅能从一些侧面,略知一二而已。
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在我五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学射箭,六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八岁就能骑射了。”后来,曹操命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而且还长于弹琴,精于诗赋,这说明曹操教育孩子是从童年的启蒙教育就抓得很紧的。
至于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不大相信他如此捷才,曹植要求面试,当邺城铜台刚建成时,曹操带领儿子们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第一个交卷,曹操不由得连声称赞子建的才气了。这也同样说明曹操的孩子幼年时代奠定的基础是何等坚实。
所以,曹操非常注意给孩子们选良师,并要求他们尊敬老师。他给他的儿子们选拔属吏时下令要选“德行堂堂”的人物。他还选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为曹丕的长史。曹操有次出征时,让曹丕留守,派张范,邴原辅佐,严令曹丕有事必须尊重张,邴二人意见,并对张,邴二人“行子孙礼”。
曹操对儿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品德上要求尤其严格。公元218年,他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临出发前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这是告诉他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曹彰果然兢兢业业,奋力战斗,所向披靡,完全平定了北方。
后来回禀曹操时,却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领。曹操听了十分高兴,亲切地握着曹彰下颔的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而对于曹植,本来虽然极其宠爱,很想立为世子。公元213年,曹操率军南征孙权,命令曹植留守邺城,临行之前曹操说:“我二十三岁时做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难道还不应该努力吗?”言辞间寄托了多么深切的期望。
可是,曹植由于恃宠而骄,放纵不羁,有一次乘车在“驰道”上走,又私自打开“司马门”出去。而在这两条路上行走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特权,曹植这样做,就触犯了国家法律。曹操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轨了守门官吏,并宣布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后来就决定不立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这种改变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曹操对儿子的严格亦由此可见。
反映在曹冲故事里的“大船称象”早已脍炙人口。当曹操向部下征询称象的办法时,曹冲这五六岁的孩子,竟能直抒己见,毫不拘谨和畏惧,提出大船称象的好办法,曹操还高兴地照办了。这不也从侧面反映出他虽为魏王,在家庭生活中和子女旅犊情深,关系亲密融洽的吗?所以在教育中常收潜移默化之效,儿子们个个部学有所长,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