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7400000043

第43章 第七皇帝老爸 昭烈帝——刘备(5)

不过诸葛亮的教育又出现了大问题,刘禅承续蜀汉大统时,年仅17岁。皇帝老爸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按照两汉社会的“孝”风,这无非是叫刘禅与诸葛亮共处,凡事让着几分,似乎诸葛亮亦当仁不让,大权独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北伐前夕,对那时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史说“后主益严惮之”。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即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闻讯,宽心地表示“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可是,仅几年功夫,诸葛亮又作出另一番天壤之别的相反评价,把刘禅的智商贬得一塌糊涂。孰真孰假,难道诸葛亮就不怕犯欺君之罪?

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千秋凛然的《前出师表》吧。在这封表中,诸葛亮一方面表达了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种种不谐的信息。例如,诸葛亮一再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居然把“宫中府中”放在同等地位,这不是严重地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礼义和官场的秩序吗?

还需要指出的是,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难道这种态度符合当时的君臣大义吗?诸葛亮大举北伐之时,正是刘禅青春韶华之际,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使其以一个“实习”皇帝变成“在职”皇帝。可是,诸葛亮常驻于汉中,醉心于北伐,却不一心一意地辅佐和教导刘禅怎样治国。将心比心,刘禅怎能对他没有意见和看法?须知,诸葛亮的最终使命是辅佐刘禅执政而不是代替刘禅执政。

根据史书记载,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是在后者死后才逐渐地显露出来的。史称: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有人又提出“立庙于成都”,“后主不从”。但提出者坚持,刘禅只好让步。试想:倘若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真的是“如鱼得水”,恐怕刘禅就不会再一再二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了吧。

不仅如此,刘禅还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跟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举措:

其一,废除了丞相制。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和大将军,后又以费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

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到“朱紫难别”地步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其二,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以往碰到这种有利时机,假若诸葛亮在世,他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要兴兵大举北伐。刘禅唯恐蒋琬又走诸葛亮老路,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同时刘禅强调要与孙吴政权互相配合,同时兴兵,合力伐魏,否则,以弱蜀单独伐强魏,其结局只能是像诸葛亮生前那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由此看来,刘禅基本上是不赞成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的,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也不可能在诸葛亮生前表示反对。

当然,可能是刘备的临终嘱咐,或是诸葛亮的过于严厉、刘禅的忍让和宽容等因素和作用,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存在些许不谐音调,但双方毕竟没有撕破脸皮,更没有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观其相处始终,基本上还是说得过去,说不上太好,但也说不上太糟。对此,今人总不能苛求于前人吧。

但是又为什么并不弱智的阿斗却只给人们留下“扶不起的阿斗”的印象呢?责任并不在刘阿斗,而在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一心想的是北伐,而忘记了辅佐之责。他的任务是“带”阿斗,把阿斗训练成一位明君,而不是大包大揽,“代”阿斗,越俎代庖。

结果呢,一则让阿斗在诸葛亮的大树下乘凉,不用操心,也不进步。二则诸葛亮也只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结局。

所以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与刘阿斗的关系应是家长和孩子、教师与学生或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诸葛亮的职责是教育阿斗、培养阿斗、训练阿斗。诸葛亮却总是把大事小事都包揽在自己的身上。

在《出师表》中从表面上人们看到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辅佐幼主,其实却是对刘阿斗的毁灭!因为“相父”诸葛亮做的就是把所有的事都安排的周周全全,跟帮孩子完成作业、替代“运动员”上赛场去比赛都很类似。

八 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

三国当中,要属刘备的后人窝囊了——地位最高,水平最低;环境最好,智商最低;创业无能,享受有招。世人都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是个无可救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情景仿佛就是现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老板爸爸有个败家子儿子的古代标准典型版,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虎父犬子”了。

翻阅三国史书,纵观群雄逐鹿,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争霸图王者的个人思想品格能跟刘备相比。皇帝老爸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负重望、最得人心的争霸者,也是最符合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理念的三国政治家。刘备比同时代的竞争对手曹操孙权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看看他们的后人,那刘备的儿子可就要低很多级别了。

蜀后主刘禅,小名阿斗,他的小名家喻户晓。通常,俗语说某人不争气、没出息,会说那人是“扶不起的阿斗”,这阿斗就是他了。还有那“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早已演化为“乐不思蜀”的成语了。

上面已经说过,造成阿斗如此“扶不起”的原因当然在于他爸爸刘备的教育出现了大问题,还有阿斗的“相父”诸葛亮,两个父亲或者两个老师都太溺爱阿斗了,也就造成了儿子的无能无为,扶不起来。

不妨来看一看刘备的死对头曹操的后人,对比刘备,曹操对子女的教育就比较重视了,曹操的家教也做的比较到位。文学史上有“三曹七子”之说,所谓“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了。曹操的长子曹昂在征战张秀的战争中不幸早亡,也是很不错的一个人才。可以肯定的说,曹操的家庭充满了思想政治、文化艺术气息,曹家父子之间的谈话内容的范围肯定会比较广泛,这对他儿子们后来的成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刘备的家庭氛围会是怎么样?刘备出身寒微,虽读过几年书,但是史书记载他“不甚乐读书”,加上长年征战,东奔西走,儿子阿斗肯定难以享受到像曹操给诸子们所带来的文化气氛和安定的学习环境。

再来看看刘备的另一个死对头东吴孙家的家庭教育效果: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都在三国纷争的历史舞台当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且他们孙氏父子、兄弟的关系和谐、融为一体。无论是从家庭角度,还是从事业角度,东吴孙家的父子三人每个人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孙坚奠基,孙策是创业,孙权是守业守成。

为什么独独刘备会培养出这样一个毫无出息的孩子?当然不会是上天的安排,当然也不是阿斗比曹孙两家的后代“傻”很多。曹昂年轻时就虽爸爸曹操出征,曹操难道会不知道战场的危险?曹操的目的就是要锻炼磨砺自己的孩子。而反观刘阿斗则完全像是一朵温室里的花,享受有方,劳作无法,溺爱有加,百般呵护,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他是不可能发展事业,不可能守住事业的——皇帝老爸刘备的失败也就在于此了。

说刘禅者之类的后来人的悲哀是智慧不足,能力不强,不思上进,可偏又生于帝王富贵之家,承袭人间大位。幸运的帽子落在这样的人的头上,这在现代人看来多少有些滑稽。如果他一直是个小老百姓,庸碌一生也就是了,何至于落下千古笑柄。

更有甚者,历史上最聪明的诸葛亮竟然是他们父子两代的辅相。刘备死后,诸葛亦相亦父,操碎了心,那《出师表》中恳切的言语,赤诚的忠心,至今仍让人沉吟深思。可惜,一片苦心也只作对牛弹琴吧,扶不起的,终究扶不起。对于刘禅来说,赶鸭子上架,确实是勉为其难了。在诸葛智慧光芒的映照之下,刘禅的愚笨成了一种陪衬和对比,纵有所善,也不为人所见了,那真是十分地尴尬和悲哀。

抛开身分地位不说,刘禅的人生经历的典型性在于,他作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还一直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并一直未能建立起自主的自我意识。(这是大部分人的理解,没有对此公深入研究过,不一定符合事实,不过暂且借他说事儿吧。毕竟,这也是事实。)这样的人从古至今,包括到未来都会一直存在着,并且不是个别的现象,那应该是一个群体。

一种长期缺少竞争和忧患意识、养尊处优的生长环境,是会使人智力退化的,或者说会形成思维的惰性。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固然是人所渴望的。但那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象老子说的那样“绝圣去智”,回到一种蒙昧的原始状态。那应该是智慧思考之后的一种豁朗畅达的人生态度。

一个真正被囚禁的人,应该是思考能力被无形中剥夺的人。一个关在监狱里的人并没有完全失去自由,因为他有思想的自由。昔时文王被囚而演周易,管仲被囚而建霸业,阿斗当然没有这种本事和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不去或者不愿思考的人,当然会在某种情况下陷入迷惘的境地。进一步说,一个人一旦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就是事实上的行尸走肉。最严重的,是一个人精神上被控制,导致思考能力的丧失而不自知。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则思变,环境条件作用于人的心灵,当然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并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力。还有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贫穷的困境易迫人奋进;富裕的生活易丧失斗志。所以说创业容易守成难。我们也可以说,穷的时候人的思想多呈现一种对事理认识的进攻性;而富的时候,人的思想呈现为谨慎保守的色彩。这应该也是人一种根本的心理特性吧。

九 为刘禅鸣冤叫屈 刘阿斗并非扶不起

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们常说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世人小看了的阿斗身上。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邵正在旁边听了,都觉得太不像话。但司马昭认为自己看清了刘禅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种观点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以及西蜀的易守难攻。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关于蜀国的地理位置,就算是地势凶险,也不见得就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吧。

早年为了让宝贝儿子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其实刘备还是让他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的,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让阿斗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从这里可以看到,皇帝老爸刘备不是没有教育儿子,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多,阿斗、阿斗学文习武不假,估计那也都是停留在了“纸上谈兵”上了。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实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不过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亮岂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同类推荐
  • 彼岸扬沙

    彼岸扬沙

    跨度是两年。在这仿佛集中了人生所有曲折的两年里,杨沙完成了难以置信的蜕变。高三那年她几乎失去了所有。亲情友情和爱情拧成了一股如蟒蛇般缠绕的绳索,让她无法呼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最严酷的法则。而被淘汰一次的杨沙在重新选择的命运中逐渐找回了丢失的温暖。她的命运,她因为挫败而拧紧的眉头,会不会收到上帝的眷顾而舒展呢?她是倒下,还是继续坚强的抗争呢?教堂鲜红的十字架依旧朝着天空的方向,庇佑着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们。
  • 象牙塔物语

    象牙塔物语

    叶子长了又落下来了,树上的花儿谢了。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嫉妒别人我所没有的,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为自己谋划,是撅撅不振,悲天悯人,还是……
  • 地行纪

    地行纪

    我为刀俎,人为鱼肉。外星物种入侵。人类失去了最后的防线。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想活下来。虽然人类进化了很多次,但是敌人却如洪水猛兽。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是否有曙光存在?
  • 民工张三

    民工张三

    有很多民工都叫张三,他是其中那个进城三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张三。他没有像其他张三那样,把自己伪装成城里人,他热爱这个名字。
  • 第十二者

    第十二者

    十二人,五十门,门易开,人难猜,人心难测。此文以描写人心为主,不喜勿进
热门推荐
  • 冲破亿光年的距离

    冲破亿光年的距离

    现代,她的爱情背叛了,使她不敢在爱。古代,痴情的男人为她付出生命,为她战乱。她本是倾城之貌!经历了重重的磨难,跨越光年的距离,一颗冰封万年的心,因为她而再次跳动。一段等待万年的感情也因她变得刻骨铭心。劫后余生,万年前的记忆会恢复吗,终于携手到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少女与召唤兽

    美少女与召唤兽

    杜牧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成了一个女学生的召唤兽。女学生答应他,当她毕业时,便还他自由。可是她竟然是个心机婊,学习成绩全校倒数第一,根本不可能毕业。于是杜牧开始了他的悲惨生活
  • 冲动都市

    冲动都市

    鲜花朵朵,鲜花烂漫,身陷花丛,被花草藤绕蔓一样缠住,一串串美女较劲追逐;可他分不清萝卜白菜,搞不清自己所爱······
  • 武极苍月

    武极苍月

    苍鹰在天空翱翔、即使渺小,一样想俯视大地!少年如同蝼蚁般,但却也拥有雄鹰般的壮志!谁无力的自嘲着,嘲笑这天地的余味,自己的无知!少年修元力,成灵气。转魂魄。形阴阳,化生死。踏残月,入鬼泣。炼三神,最后修为苍月。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O(∩_∩)O谢谢
  • 邱少云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邱少云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年仅26岁。
  • 不老酒玄坤异史记

    不老酒玄坤异史记

    阳世,他是神医丹士,傲骨清风,妙手回生,身负旷世神功。他仁济天下,偏偏对她狠心绝念、碎骨封喉,憎她魔教余孽,无视其真情痴慕,且为他诞下一双骨肉,一路杀灭她至冥疆九泉。她死后,他带着与她的女儿云游四海,悬壶济世,却不料天道轮回,禅机乍现,当年深心罹误,一朝净明。他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方知权因自己心魔深驻,矫枉过正,铸下了她一生冤轮。“师父,我最喜欢的人,一直都是你。”她临终遗言,灿灿明心,从此缠绝他余生,那一世千年。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他驰骋于冥疆九界,八天离土,前世今生,羁旅千年,开始了夺回爱徒聂小凤的悠悠梵程。
  • 第零纪元

    第零纪元

    第零纪元,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用了十多年开发出来的最受期待,最火爆的网络游戏。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全真虚拟化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现实,快来进入这第零纪元的世界,写下属于你的那一篇史诗!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盾特工

    神盾特工

    《神盾局特工》的灵感引发的文章!复仇者不是神盾局唯一的战斗力,九头蛇不是唯一的敌人,灭霸不是唯一的boss!主角创建比复仇者和神盾局更加强大的组织,在新的道路上行走出自己的风采!!!
  • 养只萌呆镇镇宅3

    养只萌呆镇镇宅3

    薛怀璧死了?!怎么可能!你别逗了。长歌大大是不会抛弃我们滴,看——“咳咳。”某人河东狮吼,“我虽然比不上长歌大大,但是我热爱养只萌呆镇镇宅!”希望各位捧场长歌大大的朋友,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