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3700000022

第22章 向拉萨进发(2)

天黑了,雪粒和冰雹不停地敲打着帐篷,仅有蜡烛照明的“报馆”里,编稿的、刻钢版的、记录新闻的都连夜奋战。焦东海写道:“我编完稿就睡了,可是搞油印的同志不能睡,这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开始呢。他们什么时候完成任务的,我全然不知。第二天天不亮,一声号响,我起来一看,报纸已全印好了。当我们把报纸发到部队时,战士们都说:‘哎呀,在雪山上你们还能出报,不简单。’这是我第一次雪山办报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自豪。”

十八军宣传部宣传干事张成治,随十八军先遣支队从昌都向拉萨进军途中,是油印小报的收音员。先遣支队从昌都出发的第二天,第一张油印小报就诞生了。此后,每隔两三天,就要出一期。每天下午一到宿营地,张成治搭好帐篷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架好天线,把收音机接上干电池,调试好,准备夜里收音。

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风雪交加,张成治都是如此。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他点燃一支蜡烛,守在收音机旁,把收音机调到仅能听清的音量,全神贯注地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的新闻。然后,这些新闻就将刊登在手工刻写的油印小报上。十八军官兵们就这样“听”到来自万里之外的资讯。晚上10点开始收音,往往很不顺利,“我们就像在复杂的敌情下打游击似的,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来克服高原恶劣气候造成的困难。”尤其是在雪山脚下宿营时,收音干扰特别强烈,杂音很大,声音失真。收音机里的声音断断续续。张成治一面抄收,一面频频调整收音机旋钮,还是无法将新闻完整记录下来,只能把收到的段落大意整理改编成短讯。有时,夜里根本接收不到电波,他就在第二天宿营后,再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将强记、速记下来的主要内容编成简讯,保证出报需要。

翻越海拔五千七百多米的丹达山时,夜里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度左右,张成治和负责刻写、油印的战友依然在冰冷的帐篷里坚持出报。钢笔冻得不出墨水,写不出字来,就先揣进怀里暖一阵,再拿出来写,两支笔交替使用。手指冻得僵硬、生疼,放在嘴边哈上几口气,继续干活。张成治每天夜里收音、编稿,深夜以后才能睡觉,清早随部队一起起床,每天跋涉四五十公里路,睡眠严重不足。为了保证晚上收音时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张成治养成了一个习惯,行军路上只要听到休息哨音响起,马上往高处一躺,哪怕只有十分钟,也得睡上一觉。

惠琬玉是随十八军独立支队从西北进藏的,她也有一段难忘的收音员经历。一天宿营后,通信员给惠琬玉送来一张纸条。她打开一看,是独立支队指挥员范明写的:“抄收记录新闻的同志,希望把你的字写得工整一点,否则你的外国字我就不认识了。”年轻的惠琬玉对工作和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这张纸条使她难受得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其实,字写得歪歪扭扭有客观原因一那天深夜,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冻得她直打哆嗦,冻僵的手就是不听使唤。她暗暗责怪自己,如果第二天一早重新誊写一遍再交稿就好了!

部队抵达藏北重镇黑河休整期间,惠琬玉抄收到一条令她激动无比的新闻,她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用清脆悦耳的声音播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北进藏的部队,越过千山万水,排除种种困难,已经胜利到达藏北重镇黑河。”这是行军数月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人民解放军从西北进藏的消息!第二天,这一消息通过惠琬玉他们编写的《草原新闻》在部队传开,官兵们一片欢腾!能在“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时分,第一个听到并记录下这条消息,再把它传播开来,那种幸福的感觉,惠琬玉一直记忆犹新。

1951年春天,西康省北部重镇甘孜热闹异常。一方面,修建机场和筑路的部队、民工以及装备器材云集到此;另一方面,进藏部队的首脑机关从川西的新津前进到这里,为下一步长途进军进行着紧张繁忙的多方面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夏川把《建军报》编辑肖钢叫去,告诉他军政治部决定组织以建军报社铅印工厂为主体的一支运输队,命名为政治部牦牛队,把铅印工厂分前后两个厂,将一架脚踏铅印圆盘机及铅印工厂的一整套设备和军政治部、报社、新华书店的图书、布告、其他器材等共约一百几十驮物资运到拉萨。在这些物资中,除照相制版机等较精密部分由人携带和由自己的骡马驮运外,大部分要雇藏族群众的牦牛驮运。为便利运输队牦牛群的放牧,政治部决定走海拔普遍较高、人烟更加稀少、路程更远但牧草较为丰盛的北线。就是说,这支运输队要远离大部队单独行动。为此,军政治部调肖钢作为部里代表,谢显维为队长,指导员李恒义及康管理员共同承担这个任务。

五十多人组成的牦牛队于6月初出发了。

一天上午,牦牛队正行进在距类乌齐不远的黑松,这里林密路窄,肖钢和谢显维正走在中间偏前的一批牛群后边,突然发现在他们的两侧,三五成群的藏民几乎与他们齐头并进,距离越来越近。他们有的扛着火药枪,有的手持长矛和弓箭,有的腰插长刀,牵着猎犬,面带怒容,不停地窥视牦牛队。他们还发出严厉的吆喝声,远处有人随声呼应。这是怎么回事?肖钢他们搞不懂,却看见在四周的小山头上由近到远依次升起了缕缕青烟。肖钢忽然联想起“烽火台报警”的故事,霎时紧张起来。快速回忆所有关于当地藏族风俗习惯的介绍,眼下这个时节没有任何节日或集会活动的记载呵!走在最前面的同志急速回转来报告说,正前方的路上一些手持兵器的藏族群众“发出警告:不准再向前走”。就是说,这一切非常行动完全是针对牦牛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在这时,通信员小刘和牦牛队的排长老关提着驳壳枪,拿着藏刀,牵着一匹坐马,押着一位藏族群众,气喘吁吁地走到肖钢面前,嚷道:“他拿我们的制版照相镜头,被我们抓住押来了。”那位藏族群众打着手势,嘴里急促地说着,像是在争辩。遗憾的是肖钢他们不懂藏语。藏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紧缩,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时,翻译张弟华到了。几分钟过后,张弟华笑着说,搞误会啦,这个头人拾到了制版照相镜头,追上来送还,但要索取报酬,语言不通,被误扣起来。

原来老关和小刘在队伍后边,他们徒步过河时,把随身携带的制版照相镜头忘在河边。这位头人骑马过河时发现了它,捡起来就尾随运输队赶来。老关和小刘发现镜头丢失后,火速跑回河边寻找时,双方半路相遇,那头人一面打手势说话,一面晃动镜头,却并不交出,还张开手要东西。老关、小刘弄不懂对方意思,就直挺挺地向前逼要,头人坚持不给。在这密林深处,队伍已经走远,关、刘二人顿时感到紧张,就莽撞地把头人押了过来。张弟华判断,一定是押解途中头人用了巧妙的传信方法,使附近藏民很快聚集而来,从而出现了眼前的惊险一幕。

随后,全部主要当事人一起到类乌齐解放委员会主任、寺庙活佛那里商议善后。离开之前,那头人大声向四周藏民交代,要大家不得对解放军采取不友好举动。周围藏民虽未撤离,但已无剑拔弩张的杀气了。事情圆满结束,头人就送还失物索取报酬表示歉意,肖钢他们为酬谢头人积极送还失物,赠给若干银圆、五块茶砖,还留头人吃了一顿团结饭。

总结教训,语言不通是关键。从此,大家不约而同地主动学习藏语。学藏语成了这次行军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内容。

进入羌塘,已到9月上旬了。无际的草原呈现枯黄色,一夜飞雪,进入冰天雪地。肖钢暗叹御寒准备大意了。原本应当在昌都等配齐冬装再前进,由于几个原因而疏忽了:一是专运被服的牦牛队迟迟未到;二是两家赶牦牛的藏民老说,如果晚走,下了大雪,盖住牧草,牦牛吃不饱,问题就大了他们主张赶在大雪压境之前早走早到。加之从甘孜到昌都的胜利鼓舞着大家快走的决心,就在部分人没带冬装的情况下,说走就走了。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顶着严寒继续前进!

然而,就在准备翻一座雪山时,张弟华发烧到近40度,昏倒了。运输队不得不就地驻扎下来,经诊断,他得的是肺炎。牦牛队随身携带的只有口服退热消炎药片。所有的人都围在张弟华身旁,大家边在他头上凉敷,边找话安慰。人们心里明白,在这狂风呼啸、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如果病情继续恶化,结果不言自明。总算幸运,张弟华扛过来了。肖钢他们明白,此地不能久留。等不及张弟华恢复,大家让他把所有御寒衣物都穿上,骑在马上,与部队一起继续西进。

第一支科考队

大家躺在帐篷内听老牟讲述他参军的经历和乡愁,远处不断传来凄厉的狼嗥声。正当昏昏欲睡的时候,忽听大声惊呼:“狼来了!”顿时帐篷内紧张起来。王仲赶忙从睡袋中探出头来,只见帐篷当口露着两只冷彻似电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果真是狼!……

进军西藏初期,张国华向中央、向周总理建议,派遣一支科学工作考察队进藏,用专家、科学家的眼光更多地了解西藏的宗教、文化、历史、地理等,以便更科学地、更好地建设西藏,经营西藏。为此,张国华利用在北京开会的机会,专门拜会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第一年,组织了一支五十多人的科考队前往西藏,进行社会、人文、教育、地质、农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这是中国自己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次进入此前只有几个外国探险家做过零星地理考察的西藏。这次科考中,仅地质方面就取得不少重大收获,为西藏这个“地质空白区”画下丰富的色彩。这支科考队的队长,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璞。

曾为当年进藏地质科考队队员的张倬元教授写了一篇题为《进藏首次科学考察的回忆与思考》的文章,翻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离开北京是1951年6月7日”,作为最年轻的队员,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倬元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科考队坐火车到达武汉,然后坐飞机到达重庆。这是张倬元第一次坐飞机,他一直闭着嘴,飞机上升时耳鼓膜痛得不行。从重庆再转飞机到新津,然后就只能乘帆布篷的卡车向西藏进发了。

入藏科考路线数次跨过由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深切而成的横断山脉绵延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那时,仅有一条通车公路,只能通到雅砻江边甘孜之西约四十公里的干海子,之后只有徒步,一些路段能骑马。

翻山成为常事。“从海拔近三千米的地方,爬上四千多米的高山,再下到山的另一面……”隆冬时节,白雪皑皑。没有路,怎么办?他们请藏族老乡带二十头牦牛。牦牛在前面走,将积雪膛出一条“雪胡同”,他们跟在后面穿行,进入了波密地区。

一晃到了盛夏,要往拉萨进发了。没想到,连续十多天的大雨降临,易贡湖水位上涨,靠河的大路被洪水冲垮。科考队十二个比较年轻的队员组成修路队,拿着一把刀、一柄十字镐和两把铁锨出发了。路,傍着山溪盘上山去,两旁是长满茂林的陡壁,下面是奔腾的急流,路面仅一尺多宽,到处被塌方的大石头、大树树干阻拦。张倬元他们把木棒插在石头下,用力一推,石头滚下山崖;遇到大树推不动,就用刀砍开;如果路基垮塌了,就找来碎石重新填。就这样,一边修路一边前进,走出波密地区。

翻山难,急流险。急流上没桥就要用羊皮筏子。“羊皮筏子就像一个大柴锅”,张倬元形容说,三根木棍做支架,外包羊皮,一根木棍在“锅”的周边,另外两根十字交叉并把“锅”底和“锅”边的木棍撑起。过江时,把物品堆放在中间,两个人和船工各自坐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船工用一只短桨反复在两边划水,筏子就能斜着划到对岸。有一次,张倬元和地质学家王大纯过金沙江,筏子才过中流,船工一不小心把桨掉进江里,幸亏手疾眼快,一把将桨抓回,才化险为夷,不然,筏子没有桨就只能顺水漂。

在两年多的科考中,风餐露宿是常事。张倬元记得,出发前还给他们发了帆布袋、雨衣、帐篷等简易装备。帆布帐篷是圆形的,中间用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撑起来就能用了。有时他们睡在大树下、石洞里,甚至砍下树枝铺在雪地上做床。有一天,带路的藏族老乡说晚上能住洋房。听到这个消息,张倬元和队友们分外兴奋,到了目的地一看,原来是“羊房”而不是洋房,羊房是草原上圈羊群的木头棚子。他们不由相顾哑然失笑。

科考队用最简陋的工具,确定出青藏高原的四个地层系统,与十多年后形成的现代板块构造及地体学说划分基本吻合;经有关专家鉴定的动植物化石约两百属种,为西藏奠定了生物地层学基础。

从北京出发前,科考队搜集到的地形图仅有两幅一昌都幅和拉萨幅,是国外版的1:100万的蓝晒图。这种图上只能看到大江大河的流向、山脉的延伸方向和城市的位置。张倬元说:“于是,沿着行进路线绘制1:5万比例的路线地质草图,就成为我们每时每刻不可或缺的工作。”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和老式照相机,科考队只有这几样最原始的装备,几个年轻人连计时的手表都没有。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崔克信,长期从事边远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测,他对地质路线图极其认真,每天采用步测法测定距离,手脑并用地数步数。全靠数脚步或目测来估算确定走过的距离和观测点的位置,然后将这些路线及其观测结果拼接为区域性的地质图。同是起点和终点处的距离或闭合误差仅二三公里,即使用当时先进仪器的允许误差也不过如此。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李璞,是剑桥大学博士,当时已是知名的地球化学家、岩石学家与同位素地质学家,他则是用行进时间估算距离。每天,李璞完成路线地质图后,还要绘出沿途的地质剖面图。日积月累,他又能绘制出一个较长时段甚至某个地区的示意地质剖面图,也就是形成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概念模型。在科考队渡过金沙江向昌都前进的途中,他们发现,金沙江以西的地层与江东广泛分布的西康群地层完全不同,是内地从来没有见过的全新地层系统。

为了解除不能识别地层年代的困惑,科考队迫不及待地寻找能判别地层年代的标准化石。最早发现标准化石的地方是岗拖到昌都中途的热曲卡。在覆有玄武岩的石灰岩层中,他们发现了花柱珊瑚和文采尔珊瑚化石。随后,在妥顼,又采集到大量菊石化石……伴随着一个个生物化石浮出地面,区域地层柱状图建立起来。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依靠地质锤的敲敲打打,科考队发现了煤矿、铜矿、石膏矿、硼砂矿、钾矿、油气等多种资源。

同类推荐
  • 历史的B面

    历史的B面

    96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即将结束的黎明。涌动的黑潮里,那些几乎就要忍受不住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熹微的亮光。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就要结束了。或者说,已经有人正在考虑并着手实施如何拉上这百年暗夜的帷幕。
  • 古调成曲今调成伤

    古调成曲今调成伤

    10年磨一剑,一剑成曲,一剑成伤....
  • 明末饮食男女

    明末饮食男女

    如果你穿越回了明朝,却发现自己既不会烧玻璃又不会做肥皂,打仗谋略更是白日梦,那该如何是好?不过度YY,饱满的剧情,文字也走平和古典路线,在描写中国博大饮食之余,细细描述最真挚的感情。这里面有男女爱情,也有11爱情,有暗恋,有明恋,有爱而不得,也有爱恨交织。他和鞑子兵,因为救治,而开始;他和赵芳芸,因为那诗词歌赋,而相遇;那恨他的马明诚,却偏偏爱上女妆的他;那爱他的太医,却最终无法得到他的爱。而这一切,就是从一个穿越回明末的男子开始,他叫李拓拓,在明末辽东开了一家做西餐的馆子。每日中午更新,敬请期待。
  • 帝国湾中的潜伏

    帝国湾中的潜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人类走向短暂的历史和平与空前发展,时光荏苒,流年几度,新的发展已然掠进了世界新纪元的门槛。韦德虽然是个二战英雄,但是随着战争结束也惨遭失业,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经济危机由此开始席卷全球。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但是,一个危险而又熟悉的组织2K(黑手党)突然占据世界冰山一角!大发战争横财!其中安德烈家族权势盛气凌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主角韦德与约翰·埃德加·胡佛(1895年—197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秘密访谈,一个艰难的抉择,成为卧底警察?还是成为黑手党界的“教父”缔造一段传奇......
  • 后宫大总管

    后宫大总管

    穷屌丝穿越宫廷当太监,不仅没有挨那断根一刀,还要游皇宫,泡美妃……
热门推荐
  • 见闻

    见闻

    原本平淡的生活,渐渐被打破,是否是不同的世界,一切皆会揭晓,以我之见闻,讲述书中的故事!
  • 妖身

    妖身

    民国中期,坐落在大别山脚下的李家镇出了一名奇女子李汉婷,该女子自幼习武、聪明绝顶。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祸事中,李汉婷莫名其妙的被父亲施以极刑——沉湖处死!所幸,命大的李汉婷被管家所救。从此,这位大小姐开始了她颠沛流离、奇幻诡谲的一生——食人蚁、青鬃蛇、神秘的蛊毒、残暴的妖僧、亲人的残害以及神奇失踪的丈夫、与情人缠绵的情感……一桩桩、一件件鬼怪的事情总是缠绕着她。只要她在哪里,哪里就不得安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在圆明园作渔夫

    在圆明园作渔夫

    进城给母亲买药,路遇一个身患重病的女人摔倒,白蒹把女人送到医院,女人不幸死亡,其丈夫是个赌徒,带人殴打胁迫敲诈白蒹。白蒹从此陷入人生噩梦,实在无奈,逃离家乡,躲进圆明园。大半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 校草:万有引力少女

    校草:万有引力少女

    小时候的她遭遇车祸,被人绑架,被他所救,从小的相遇相知相识,被迫丢弃,失去记忆,她能否找回最初的温柔?牛顿的万有引力,牵引她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求你别吻我

    求你别吻我

    讲述的是一位高富帅爱上一个纯真妹纸的故事~~
  • 黄巢传

    黄巢传

    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创造了英雄……
  • 星尘之光

    星尘之光

    本部作品属于星光战歌的外传,由几个长短不同的故事构成,暂且决定会有以下几个故事:《仇恨的根源》,《光辉大公爵》,《金色星辰》,《战场上的女武神》,《狮心王》,《深渊城堡》,《英雄墓》·······随着星光战歌后续剧情的展开,本作可能会添加新的内容。
  • 武术汇宗

    武术汇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攻略:认个师父嫁一嫁

    庶女攻略:认个师父嫁一嫁

    如清是庶女,却有着非庶女的命运。阴差阳错却又命中注定的认了个王爷世子做师父。这个师父虽然爱她,却不敢要她;这个师父虽然惜她,却没有娶她。面对着对自己三年如一日念念不忘的他国皇子,面对自己暗自倾心的同门师兄,她到底该如何选择?要不就…选了这个疼她、爱她、惜她、怜她的师父,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