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2300000041

第41章 千年唱和(16)

这使人常常走到它身边,还要满世界找人寻问。通常,我们站在一个“黑公测XX号”的标志上,望着前面的一片丛林作路标,朝下一个“黑公测XX号”

标志走去。但是,走着走着,却拐了很大一个弯,离那片丛林越来越远,离下一个“黑公测XX号”标志越来越远。

在我们县境内,高速公路的方位是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全程47000米。

在靠近古墓群的许多地方,要么围着围墙,要么插着荆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走进用金黄的玉米装点门楣,用饱满的种子记录生活的农家里面去请求他们允许我们通过了。绕道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园子正好在两点一线之间的位置上。

为了更快找到从这个序号到下一个序号的标志,向导常常抄近道。迷路,就是在一个标志发现后,向导与所长两个认为“从另一个方向抵达500米外的那一个标志肯定更近”时发生的。我对情况一无所知,对于抄近道不敢发言。他们两人短时间商量后,就决定抄近道了。抄近道的路从一开始就不好走,而且越来越难走。走到后来,陷入困境,迷了路,仿佛深入自然迷宫,走来走去,又走回走过的山坡。这是我们抄近道大约40分钟以后的事情,高高的山上灌木茂密,我们很快就分不清南北东西。我们远离原来确认的“黑公测XX号”目标,在丛林间穿行、打转,碰不到一个路人。我有点惊惶失措,内心充满紧张,希望突然得到神秘力量指引。同事成竹在胸,说“前进与后退,都有不少路要走”。后来,我们终于在没有返回原处的情况下走出荒岭,走到熟悉而又宽阔的国道拦车。

这当中,我们沿着绿色的陡坡向上或向下行走,我拄着木杖,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然后突然发现一户山里人家,就走过去问路,休息。屋主正在翻晒谷子,麻雀来吃的时候,他就举起竹耙轰赶它们。他的身材矮小,须发皆白,一眼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样子。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才五十出头呢。”这是一个对本地情况非常熟悉的人,他很高兴家里来了稀客,但是不善言辞。先是含蓄地表示友好,告诉我们井水可以直接饮用和厕所的位置,然后告诉我们他放牛时所见到的“黑公测XX号”水泥标志在什么地方。他跟我们说话时望着天空,好像天空有他讲话的内容,他要盯着天空才不至于讲错。

我们在他的屋檐下大口大口地喝他们家的井水时,他还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从哪儿穿过去。后来不放心,又叫他步履轻灵的儿子走在前头,给我们带路。

这样我们才找到那个标志并查看了标志四周有否古墓,然后顺利走出迷途。

走上国道时我一屁股坐在马路边上,准备等候过往车辆返程。谁知屁股刚刚落地,就听所长说“先吃饭再搭车走,人都快要饿死了。”说话间他朝路边的一排饭店走去,我只好站起来跟着。然后,挑了家干净点的、没那么多苍蝇飞舞的餐馆坐下。很渴,茶水上来后一气喝干一杯,直喝得杯底朝天。向导有些意外,说:“想不到50元的带路费外还包一餐饭吃,待遇真好。”我笑了,心里说真是一个淳朴的人呢。饭后所长在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请向导在上面写了张“兹收到荔浦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带路费五十元”的条子。再次感谢向导之后,我和同事拦车,踏上归途。

今日迷路,主要原因是对地形不熟悉,所以行程中才无端多出许多路来。好在没有白跑,发现高速公路从古墓群中穿过的地方有3个,要上报。

——第三十篇2009年9月16日鹅翎寺

为了信息精准,今天重返鹅翎寺。我对寺庙有种与生俱来的敬畏,轻易也不进去。但是因为工作,我对这里的熟悉程度,已经绝不亚于我所在的生活小区。

鹅翎寺是一座以鹅翎应祷灵验而出名的寺,有一圈红墙围着。位于321国道旁边的荔城镇沙街村鹅翎山腰,又称鹅翎岩,属于石窟寺,始建于宋代,面积2200平方米,是广西有名的佛教圣地。佛教何时传于荔浦,已经很难考证。但鹅翎寺作为广西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名寺之一,却是上了广西地图的。

志书记载:“宋绍兴三十二年,民稼久盼无雨,遂于鹅翎岩筑台焚香求之。当时红日炎炎,祈雨中雷在岩巅大震,云雨从天而降,倾刻水田滂满。

民感鹅翎应祷灵验,遂依岩筑寺,并塑雷、电、风、雨四神祀之。”寺外群山怀抱,紫气缭绕,一泓碧水悠悠,自千山绿野中来朝。寺内岩洞造型奇特,摩崖石刻也多,景致名列荔浦古八景之首,曰“鹅翎应祷”。现有观音殿一座、大雄宝殿一座、文殊殿一座、三宝殿一座、玉佛殿一座,财神殿一座,住宿楼一座、购物楼一座。整座寺院于2007年间进行过全面维修,其产权及宗教活动由荔浦县民族宗教局负责,隶属荔浦县人民政府,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往禅寺的道路,是一条依山而砌的孤独石径。从石径下面往上走时,可见一层一层往上爬高去的红墙绿瓦,也可见长年累月徘徊在寺里的静穆虚空。这静穆、这虚空来自于佛的本身,佛就住在这神秘的静穆与虚空里。我们越过石径走进鹅翎禅寺时,一个生得眉清目秀、面带四大皆空神态的尼姑向我们走来。她身着灰袍,肩上挎着一个布袋,看样子要到众生往来的地方去办事情。听说我们是来普查登记寺庙基本情况的文物管理员,还要测量,就问:“需要配合吗?”我们说:“熟门熟路,自己干就可以了。”她低头笑笑,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走了。我目送她离去后开始测量,有点走神。默想她为什么勘破红尘,又经过怎样的祸福曲折来到这里,才恢复了人生的勇气和力量。这就是佛教的力量,它总是对人说,“南无阿弥陀佛”。

所长在半山腰上寺门前面1米的地方定点,测量北纬、东经和海拔高程。

我在一边记录,鹅翎寺东与荔城石灰厂毗邻,南临荔蒙公路及荔城镇安疆村委,西跟荔城镇洋洞村接壤,北为马蹄塘村。然后与所长一起走进大雄宝殿测量、登记,再后去往观音殿、文殊殿、玉佛殿、三宝殿、财神殿工作,最后登记寺里的摩崖石刻。

关于寺里的摩崖石刻,我记得最早的一处是宋代知县甘同叔的《鹅翎岩》。诗云:“俗谓鹅翎未必然,娥英恐是古时传。溪声流尽苍梧泪,斑竹林中闻杜鹃。”到晚清时,这里的摩崖石刻已有30余处。30余处石刻大都以荔浦胜景的姿态,被记录在《荔浦县志》上。我记得其中一些唱和鹅翎禅寺的诗歌,优美至极。比如,明代知县吕文峰《游鹅翎岩》诗云:“夏日登台寻胜游,偶闻田妇答吴讴。人题往事诗犹在,石乳琼英香欲浮。半榻余杯携客饮,一盘残局唤童收。民贫赋简无他事,时对娥英一劝酬。”又如,清代知县周克堃《鹅翎应祷》诗云:“片时呼吸走风霆,始信桑林祷有灵。宿雾半空通豹窟,淡烟一抹湿鹅翎。绿章夜上栖霞洞,碧草春回喜雨亭。借问此山谁得换,应须逸少写黄庭。”

吟诵前人诗句,忍不住举手朝那诗的高处伸去。摸到的却是一片神秘氛围环绕的虚空,安静却强有力量的虚空。于列柱间静谧的光影中驻足,遥望远处起伏不定的山峦,赶紧叫同事为我拍张工作照留念。同事端起相机,镜头对准了我,我却突然凝固般愣在那里。我没有听到同事叫我“笑一下”的声音,只瞧见千年往来鹅翎禅寺的人,一个又一个,流星一样跌落。这奇异的感觉,一瞬,仅仅是一瞬之间就消失了。笑容重现我的脸上,我知道一转眼间,我们这些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人,也要消失得无影无踪。

下山前,我发现自己特爱尘世,甚至连尘世的烦恼都爱上了。缅想千年后现存的摩崖石刻,应该还是有的吧。山脚下的柳树、桃树、乌桕树应该也还是在的吧。只不过过些年代更新一次,再过些年代又更新一次。

千年后的禅寺,清晨的薄雾或浓雾,下午的夕阳应该也是也差不多的。

来来往往的出家人,应该也能像今天的出家人一样顺手采集一些草药隐归,山上的草木如此茂盛养人。

——第三十一篇2009年9月19日寻找荔

浦故城标本为了搞清荔浦故城遗址的谜团,找到贺战武队长说的遗址标本,我们所的人今天全去了。全所的人一起去追踪荔浦2000多年前的建城线索,去打开这面尘封已久的屏风,这对我来说是喜悦的。荔浦故城的概况我在前面已经写过,本篇就不重复了。我只能说,我们集体抵达荔浦故城遗址时是上午9点20分,司机把车停在遗址前的荔江湾旅游景区大门旁。所长给荔江湾旅游景区的老板打电话,告诉他我们到了,来了几人,然后就是等。我咕哝了一句:“我们的文物点,怎么要他批准才能进去?”没有人理睬我,太阳倒很热烈,企图焕发出荔浦故城遗址内在的热力。我在等待中拍摄荔浦古八景之一的“青山晚照”风光,拍着拍着就离开了他们,返回时已不见他们的踪影。一个导游告诉我荔江湾老总陪着往里走了,我沿路追去。追了一段放开嗓门喊:“喂,你们在哪?”“在这呢。”声音从头上20多米高的山上传来。

我抬起头,左右扫了几个回合后看见他们,但不知怎么上去。“往前走一点,从最大的竹丛下穿过,就可以上来了。”先前朝我喊话的同事继续喊。

一番周折,我来到他们的位置。所长专心致志地正在抄录碑刻,喊话的同事立即大刀阔斧为我清除碑刻和洞穴周围的荆棘。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故城,所长说这是永苏里人最初生活的地方。里是古代基层行政区划,介于县与村之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级。想不到又一段历史冒出来,我打开镜头盖拍照,但一连拍了几张,都不理想。就又倒回去几米拍,角度仍不理想,又上来。如是几次反复,他们顺着斜坡下去了,我还没走。我站在洞穴外面的碑刻前,看前人在这冰凉的石头上亲热、产子、死亡、消失。这是一幅充满生活的画面,我总是在拍摄古遗址的照片时清醒地看到,而风在歌唱。

前往荔浦故城遗址的路上,荔江湾的老板边走边说,故城里捡到过不少古物,有铜钱、陶片、玉珠子。这些记载我知道,我的思想早已被荔浦故城历史所包围。我没有说出来,我想看他能不能说出点新东西。“远处是白马山和红马山,知道吗?”他立定遥指,说:“那边山腰上分别有红岩与白岩的那两座山,就是红马山与白马山,夜静更深的时候,远在十几里之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县令当年的红马和白马从这里走过的得得的马蹄声。”“这是民间传说”,我望着头上深邃的天空说道。“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他反驳我。

“所以,我们今天才来采集标本。”我回答他。

穿过田园,我们沿着蜿蜒向上的石径,一级一级上到杂树和荒草丛生的荔浦故城遗址。不见城廓,但见21世纪的阳光,高高照在稠密的杂木林上。

每一棵树都不说话,我们站在那里,也没说话,甚至好长一段时间不说话。

从城的这边,走到城的那边,在本该有古老建筑的地方寻找古老的建筑。但是时空阻隔,我们始终无法真正推开这扇历史之门。故城隐藏在历史的远方,卧伏成林下的泥土。只有流云不断地飘过故城遗址的上空,像一个星球摩擦着另一个星球呼啸而过,毫无间隙。这真是一座有过历史的故城遗址吗?真的是曾经人声鼎沸、军民混居、有爱情、有奇遇、有良缘的荔浦故城遗址吗。顶着头上的太阳,我拖着自己长长的影子离开他们,独自来到城墙终止的地方。驻足。回首。城里的生活到此为止,城外的生活从此延伸。城里的人叫居民,城外的人称农民。如今,城里城外都很安静,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站在一面向阳的坡上,我挑了个视野开阔的地方,饱览毫无遮蔽的山光水色与田野风光,心情愉悦。但见一箭之遥的荔江,干净得仿佛天上之水。荔江水的纯净与山脉的纵横,也许正是孕育荔浦故城的灵气之所在。

打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本,我低头补记:荔浦故城遗址依山傍水,风景迷人,1950年前通船,保存现状一般。所在地青山镇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有中国“马蹄之乡”美称。遗址上有两家农民建的房屋,其余全部种上了水稻和果树。2006年,荔江湾旅游公司把渡口屯开发为AAA级旅游景点,重建水月庵。一条连接着青山镇与三河乡的三级公路,从遗址南边经过。

荔江湾老总朝我走来,向我指出哪里是城门,哪里有城砖。我低头记录,抬头拍照,淡淡应着。凄凄芳草掩住的城墙,现在只剩宽3米,高3米,没有装饰图案,只有凿痕依旧。城墙距青山古墓群约2000米,距“华光庙”遗址约500米,距青山镇政府1500米。余下的是青苔把城中所有地面完全覆盖,牧归的声音在风中消失。

归途中经过双寿亭,他们先回去了,我和所长留下普查登记。所长在双寿亭大门前一米的地方取GPS坐标测点,测量北纬、东经、海拔高程,我在亭中调查登记。

双寿亭位于荔浦县青山镇永华村委323国道旁,属于古建筑中的驿站会馆类,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相传为荔浦斋塘人蒋刘氏为修身积善而建。砖瓦木结构,两面坡顶亭,宽10米,深6米,面积60平方米,东西设拱形门洞,南北敞开只有两砖栏,屋山顶上的“壬申年季秋月双寿亭吉日立”字迹清晰。亭里人说,北面拱形门口原有一副十分有意思的楹联,现在模糊不清,少了雅趣。我仔细辨认,依稀读出:

上联:为民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进凉亭坐坐

下联: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聊将世事谈谈

横批看不清楚了,真是遗憾。2007年,双寿亭进行过一次修旧如旧的维修,目前结构稳定,原貌依然。东距荔浦县城5000米,南距青山镇人民政府8000米,西面靠民房,北面为荔浦去往广西柳州的323国道。周围是排灌方便的平坦水田,是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产业。回单位后补记:双寿亭所有权属于青山镇永镇村委,隶属青山镇政府。

——第三十二篇2009年9月25日再寻口舌

岩石刻自桂林市“三普办”督查组走后,我们一直都在探讨为什么找不到口舌岩石刻的原因,商量再去时应该注意什么。所长一再强调口舌岩上刻着的“积善堡”三个大字是荔浦现存最大的摩崖石刻,这就使得今天的我们再次前往那里寻找。太阳依然狂热,烫人不眨眼。

所长一到苏村就按计划进村找向导去了,我则打量周围的山光水色,开始了喜欢的摄影发烧活动。所长很快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愿意做我们的向导,然后载着向导朝苏村后面那一排山地驶去。我背着我们普查用的几个包包,一边在后面尾随,一边继续干私活摄影。来到时他们两人已经上山,我朝山上喊话,回答我的是“还没找到”这句让人提不起神来的话。

30多分钟后他们两人下山,所长决定从另一个方向上山时,向导说什么也不肯上去了。当所长还是决定要上去的时候,我内心的不安简直无法形容。我既没有勇气和他一起上山,又担心他一个人独自上山会出什么意外。

同类推荐
  • 蟾溪流韵

    蟾溪流韵

    连德仁先生的《蟾溪流韵》即将付印,嘱我写序,诚惶诚恐。对诗词,我并不精通,但确是个爱好者。我始终认为,好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喷涌而出的。其鲜活的灵魂是无法隐藏的。读完连先生的诗集,酣畅淋漓,更加深了我这一认知。
  • 幻想图书馆

    幻想图书馆

    本书是日本知名导演、诗人、作家寺山修司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寺山修司他博览群书,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热门推荐
  •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在日常生活中,吃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以达到养生食疗的目的。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精选了数百种日常中最常见的、天然食材,详细阐述了其性味归经、养生功效、食用禁忌以及简便易行的食疗方,方便读者查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起到真正的养生的效果。
  • 激萌春天

    激萌春天

    (已完结,待更新全文)小晴有着人人羡慕的曼妙身材,但又有谁会知道,她从青春期开始,就被这凶器折磨出巨大的心理阴影……感情经历也是一败涂地……让她重新燃起恋爱心跳的他,居然是个……GAY……如何拯救被掰弯的直男,激情四射不容错过!
  • 美女校花的猥琐保镖

    美女校花的猥琐保镖

    喂,美女们,不就是单纯的聊天么,你们脱我衣服干吗。
  • 逆天萌妻:本妃要休夫

    逆天萌妻:本妃要休夫

    她刚刚出生就被查出是修炼的绝世奇才,为了她能够安全的长大,被家人雪藏;他,被暗算,从此成为残疾,因为两家老人的一句口头婚约,把两人绑在一起。婚后他宠她,爱她,某女阴沉着脸,“我要出去。”某男一脸笑意,“出门可以,不可出国。”“……”尼玛,那我还出去干嘛?画面突转,某女笑意盈盈的推着他的轮椅,“夫君啊,听说x国的天气很好啊,我们去晒晒太阳吧。”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上的太阳和地面上慢慢蒸发的水汽,又想了想x国此时的冰天雪地、大雪纷飞,撇嘴,呵呵,不知道两国相比,哪里的天气比较好?
  • 一锦一瑟

    一锦一瑟

    林锦浣一直觉得有些事是注定的,就好像柳瑟琦注定和她有扯不完的关系。许筠泽也是,米溢也是,在那个温暖如夏的季节,我们又将牵扯出怎样的关系····
  • 华月初上

    华月初上

    在她的眼中友情和爱情同等重要,一个不懂爱的女子,要如何去爱?她有着一颗足够温柔却又足够冰冷的心,她自认为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别人好,却不知无意中伤了多少关心她的人。她说:“华墨轩,我不知道我爱不爱你,我只知道你很重要,这样的回答你可喜欢?”他的世界里只有她,一个只为她而活的男子,要怎么说服自己不爱她?一个刻入骨血的人该怎么抽掉?不!就算死也要爱着她,记住她,她生生世世都是他的!不懂爱?好,我来爱你,把你爱我的那份一起给你。他说:“萧月,我要当你最重要的人,这个愿望你必须答应。”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 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 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 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 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 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 穿越之特异功能皇后

    穿越之特异功能皇后

    一个天赋异能的现代妙龄少女,在一次意外中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并且糊里糊涂的做了乾隆的孝贤皇后,她和这个历史上最风流倜傥的皇帝之间会发生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他们的结局会怎么样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过去的,最好的

    过去的,最好的

    这是一本人物志散文集,这也是一部纪传体的青春史诗。作者刘麦加用了十二个人的往事写了一代人的青春。这些人或者笨拙,或者出色,或者辜负过,或者一起疯癫过,这些往事是热血与梦想,是友谊与羁绊,是谎言与背叛,是泪水与欺骗。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黑历史、揭老底、掉节操和撕逼大战,但你看不到“谢谢你”和“对不起”,那是悼词的责任,而这本书的责任,是记录那些已过去的,但却是最好的回忆之光。是我们身边的人,成就了我们成为的那个人,也是我们自己成就了所有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