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500000015

第15章 唐宋词家个性论(2)

其次,在情景交融方面,三首词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且先看《玉蝴蝶》一词,上片以写景为主,但作者以宋玉自比,把对秋景的描写与抒发旅愁结合在一起。在他眼里,那夏秋间开着小白花的白(一种大的浮萍),正被水面吹来的轻风吹得衰萎了;而那“一叶叶、一声声”的梧桐,也受月下冷露的侵袭而黄叶飘零了。面对如此萧疏的秋景,一种“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的感伤情怀就自然涌向他的心头。同样,在《雪梅香》、《八声甘州》词中,情与景也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雪梅香》,不仅景中有情,而且这“情”也是由秋景引发的:“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三首词在换头之后,皆转入以抒情为主,而且所抒发的感情都相当深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玉蝴蝶》)、“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雪梅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从写法上看,这三首词在这里都采用了杜甫《月夜》思家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手法,从对方着笔,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物感情的分量,造成一种回波迭澜的艺术效果。

此外,三首词的收尾三句都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境。《玉蝴蝶》:“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雪梅香》:“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如此收结,不仅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可见,而且富有余味。唐圭璋先生评柳永《玉蝴蝶》词结句说:“佇立之久可知,羁旅之深可知。”(《唐宋词简释》)实际上,这个评语也同样适用于《雪梅香》、《八声甘州》诸词。

不过,从上述三首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柳永词在结构章法上缺少变化,这一点比之后来的周邦彦,就更显得铺叙有余,而开合变化不足。

四、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调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入京,充馆阁校勘。后积极参与庆历新政,为此屡遭贬谪。仁宗后期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熙宁三年(1070)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出知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成就,除了诗文创作外,在词的创作领域里也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词收在《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的有二百四十余首,是当时创作数量较多的作家。不过比之于诗文,他的词内容要狭小得多,大都不出恋情相思、歌舞宴乐、惜春赏花的范围。这与当时人们对词这种文体的认识有关,认为词是“娱宾遣兴”的工具,不比诗文具有社会功能,要反映国计民生。所以欧阳修也一反他在诗歌、散文中的庄重、严肃的儒家面孔,在词里直率地流露出他的真实感情,表现出一种风流蕴藉的情调。

欧阳修的词,虽然走的是晚唐五代婉约词风的老路,但已摆脱花间派铺金缀玉、脂香粉腻的习气,在冯延巳词的影响下向着清隽一路发展,词风与晏殊相近。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首元宵恋旧,歌咏美好爱情的小词。又见于朱淑真的《断肠集》,南宋初曾慥《乐府雅词》题作欧词,应较可信。词的上片回忆去年元夜的甜蜜往事:在那华灯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的花市,主人公与心爱的人早就约好了在月挂树梢的黄昏时候相会。下片回到现实中来。明月、花灯依旧,可是“不见去年人”,物是人非,旧情难续。触景生情,泪满春衫。上、下两片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以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的哀伤,更觉去年之乐何其乐,今年之哀何其哀。词的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节奏明快,具有民歌特色。又如《南歌子》一词: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此词写一对新婚夫妇甜蜜、温馨的爱情生活,但以写新嫁娘为主,男主人公只作陪衬隐在字里行间。首二句从女子的发型头饰着笔,以衬托她的容貌艳美。接着,写这位经过精心装扮的新娘,轻快地走到窗下来,笑倚着丈夫,深情地探问道:“你看看我眉黛描得深浅符不符合时式?”这句问话出自唐人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原诗的用意本在试探主考官是否赏识自己的文章,欧阳修则只取其字面上的意思来直接表现爱情,显得更加自然贴切。下片,镜头仍然对准新娘。“弄笔偎人久”承上“笑相扶”,写女子的娇柔。弄笔偎人,描花试手,可见她用心皆在人而非在画。正因为丈夫近在身边,使她心不在焉,只顾与丈夫亲热笑闹、相扶相偎,以至把做针活的功夫都白白地耽误了。末句,“双鸳鸯”字如何写法,出于新嫁娘之口,明显地含有挑逗意味,但夫妻间又不失之轻浮。全词一反文人作品典雅和婉约的作风,而采用通俗而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这位新嫁娘天真娇柔的神态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从中可见欧阳修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前人认为欧词风格迫近花间,此词是也。

除上引二首外,其他如“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渔家傲》)、“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玉楼春》)等,都具有情意绵邈、格调清丽的特点。

但同晏殊词相比,欧阳修的感情更为真挚深刻,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如著名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恨之作,表现出欧词深婉的一面。词的上片从远行人着眼,写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三句写春景如画,旅人策马摇缰,顾盼徐行,但这幅画面中已弥漫着离人伤别的愁绪,可谓是“以乐景写哀”,故“一倍增其哀”。接着两句,写词中的主人公随着离家愈来愈远,离愁也越来越深,犹如跟前悠悠而去的春水,无穷无尽、永远不断。这两句虽然受到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的影响,但语气更为婉转,极荡气回肠之致。下片从闺中人着眼,代她设想相思相望的苦况。“柔肠”、“粉泪”,见出女子思念的深切。接着写她不敢凭高倚栏远望,因“行人”愈望愈远乃至不见踪影,更增心中愁苦。“平芜”两句之所以被前人誉为是“不厌百回读”(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的佳句,是因为浅显中有深沉的含蕴。全篇结构完整而细密,画面美丽而动人,尤其上下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比起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味用眼前的落花归燕衬托思情来,内涵要丰富深远得多。

又如《蝶恋花》,也是这样的佳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但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生活年代离欧阳修不远,其言当不误。此词写一位深闺少妇由于春天将要逝去而引起的怨春情绪,情思深远,意境幽渺,情景交融,浑然一片。特别是最末“泪眼”二句,更以人物和乱红发生感情交流,层层写出主人公凄苦缠绵的复杂情怀。清人毛先舒(字稚黄)评云:“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古今词论》引)不独末句,全词多用暗示,写得情景浑融,言浅意深,一转多折,耐人寻味。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正道出了晏、欧词的不同之处。

欧阳修的词,不仅感情深挚,而且在词的意境和内容方面也有新的开拓。如他的十首《采桑子》,运用民间流行的联章形式描写游览颍州西湖的景物情事,表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又如两套《渔家傲》共二十四首,分咏十二个月的节物风习,也多写得情真意远,生动活泼,别有风味。另外,欧阳修还有一些述怀、咏史之作,已经突破花间、南唐的格调,开苏轼、辛弃疾一派新兴词的先路。如《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词题为“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然写景物,抒感慨,不加藻饰,写得大起大落,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在艺术风格上属于疏宕一路。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在词的形式、语言方面,欧阳修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有一些慢词,成就虽不及其小令,但写作时间介于柳永、张先之间,对文人普遍制作慢词有促进作用。他还注意从民间俚曲中汲取艺术营养,常以通俗生动的口语入词。这些,在后来宋词的发展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欧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就比较客观而全面地概括了他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说苏词之“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全能”文艺家。他对词用力较少,但创获颇多,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一提到苏轼的词,人们首先便想到“豪放”二字,并由此而联想到宋人胡寅《酒边词序》中的一段话: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但仔细揣摩,这里的“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云云,实际上指的是苏词清旷高超的风格。另外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人间词话》),陈毅说“东坡胸次广”(《吾读》),都肯定了苏词的基本风格是旷达而非豪放。那么,怎样理解苏词的“旷”才比较全面呢?

在看待苏轼的词时,我们有一点要把握:他已不把词视为表达某一种情感的专门领域。他的词,是其整个人格的体现。

苏轼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可谓儒、释、道兼而有之。但儒、释、道三家,对于苏轼来说,并不是简单地交替使用。有人称苏轼为“苏海”,意指他善于把各家学说结合起来,兼容并采,熔铸改造。所以,苏轼的儒、释、道是他改造后的人生思想。他既有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又有静达圆通的人生观照。对他来说,二者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他说:“人生不易满,寸寸挽强弓。”碰到困难时,苏轼不像柳宗元那样悲伤,也不像屈原那样用生命来抗争,而是超然自适,安之若素。所以他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都能自我解脱,做到“不为之惊,不为之忧,不为之乱,不为之荡”。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旷达”。

我们知道,李白学道是要炼丹,苏轼学道并不是这样。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仙”。苏轼学佛道是要吸取“静而达”的烛照人生的东西,他写有《超然台记》,反映了他无往而不乐、旷达而开朗的生活态度。他的诗词很有“理趣”,但又不用禅宗语。他的“理趣”,是其圆通静达人生观照的形象表达,这种表达就是哲理。他对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是“悟透”了,所以不须用禅语。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的虽然是庐山,但给人的启示却带有普遍意义。

在《前赤壁赋》中,苏轼把他的人生思想表达得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在苏轼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他人生感悟说得如此透彻。苏轼的人生观是对自我的超越,因而也是对自我的获得。他所独具的“灵活通脱”的时空意识,就是他的人生支柱。这对作者的艺术感受有很大作用。在他的词中,有“人生底事,来往如梭”(《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满庭芳》)、“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满庭芳》)等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慨。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通过途中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达观的感情。

苏轼和辛弃疾一样,所面临的都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他们对待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却不同。苏轼是不放弃理想的,但能始终保持平衡;而辛弃疾虽屡遭挫折,但雄心不改,与《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较接近。辛词里参与意识比较强,内在里挣扎得很厉害,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而苏轼就不一样,他能够以旷达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所以词中超然的色彩非常浓。且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这些句子,无不显示苏词的旷达。

当然,最能体现苏词旷达风格的作品还应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在词中借月起兴,展开内心情与理的矛盾,最后以理遣情,自我宽解,保持和恢复了内心的“宁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另有一首《念奴娇·中秋》,较此首中秋词稍逊,但同样表现出旷达的意境,读之心胸豁然: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不会忘掉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一向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吴世昌先生曾提出,苏东坡不是豪放派词人,北宋不存在豪放派,“大江东去”也很难说是豪放词。此论一出,文学史界哗然。赞同者寥寥,批评者群起。然而仔细品味,冷静思索,吴先生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在这首词里,词人虽然用了许多篇幅去写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气概,但其立足点,并不在赤壁和周瑜,而在自己。长江永恒,英雄逝去,自己却渺小得可怜。面对这种理想与现实人生的矛盾,苏轼是怎样处理的呢?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求得暂时的心态平衡。这种心态,不能说是豪放,而只能说是旷达。况且旷达中还带有点悲凉,词人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人生如梦”,才是这首词的主旨。

苏轼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寻求解脱,求得心理平衡,靠的是他善于“打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界限,从中择取若干需要的成分,“为我所用”地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这种“哲学”的基本点在于善于“自我调节”其看问题的角度。明白了这些,我们对苏词的“旷”的理解,也就不会失之片面了。

同类推荐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娇妻难追

    娇妻难追

    整个上流社会圈最近流行一个惊天新闻,顾家太子爷居然娶妻了,而且对象还是乔家不受宠的大小姐乔娇娇。于是,整个城市的沸腾了,乔家也翻天了,但唯独当事人乔娇娇很淡定。他温文尔雅,是她所爱,但他怀中另有佳人。她,乔家大小姐,乔娇娇,冷艳佳人,顶级设计师,却被挚爱背叛。她怀揣着少女梦,是曾经的记忆,是曾经的约定,尔后,却烟消云散。当解开迷雾时,她恍然发现,原来真爱,永远不会离开,属于她的永远终究属于她,缘分,又回到了她的身旁。
  • 诗缘七宿

    诗缘七宿

    千年轮回,锦鲤下凡。天命在此,不可违之。
  • 养女有毒

    养女有毒

    齐国丞相风采绝伦,俊美无俦,所谓的‘高帅富’是也,丞相养女各有特色,唯四女恶名远播,惹祸不断!丞相爹爹焦头烂额,一怒之下将她‘正法’。从此,丞相府乱了,王府乱了,江湖也乱了……父女相恋,天地间难容!养女有毒,中毒的何止几人,窈窕淑女,想逑的唯有一人!他和她走的艰难,过的幸福!
  • 过继老婆带回家:99次守护你

    过继老婆带回家:99次守护你

    温暖妡人与名截然的相反。直到有一天他对她:温暖妡,我做你的阳光吧,反正你是没有温暖的人。夏阳光人由其名。他的阳光一生都给予了那名叫温暖妡的女子。夏阳光,你的光,太耀眼。刺的我怕暖了自己的心。欢迎加入暖暖的懒猫读书群,群号码:416995439
  • 行夜人

    行夜人

    传说黄帝把蚩尤的尸体葬于天涯海角,封印其魂魄于门内,由一个神秘的人世代看守以保华夏平安。可是拥有不死魔魂的武神蚩尤真的死了么?一场未完的神魔之争,到底会演绎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到底有什么样的谜底没有揭晓?主人公是一个出生在湘西辰州的赶尸匠,因为师傅中了一种奇怪的诅咒,依据遗信的线索,开始踏上了艰难的破咒之路。书中情节精彩纷呈,赶尸放蛊,苗寨尸斗,古墓探险,猛鬼僵尸,土匪强盗,阴阳风水,一个都不会少。夜郎王多筒、湘西民风、鬼国故事,五鬼闹殿,雪峰剿匪,湘西古丈尸王,一切尽在《行夜人》揭晓。
  • 唯魔独尊

    唯魔独尊

    史上最强大,最无耻的魔宗传人重生在异界!为了重建魔宗这个伟大的目标,可以付出一切!“想要力量?来吧,加入魔宗!”“想要权势?来吧,加入魔宗!”我本魔道中人,杀伐随心,任意独行!无论你是故作清高的高人异士,还是假慈假悲的神棍祭司,所有的一切善恶凶良,巨象蝼蚁,统统要匍匐在我魔宗的脚下!!!
  • 读史抄

    读史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女老师的贴身高手

    美女老师的贴身高手

    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叶枫,巧得家中上古遗书,修的无上神功,——————新书需要大家支持,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收藏一下——————
  • 八荒俯首

    八荒俯首

    “鸟的,劳资的元神挂了,山寨元神也是元神啊。”穿越到异世界的魏元钊郁闷的想到,一切要从头开始了。这次,劳资造个正版的!曾经的山寨天仙魏元钊在异世界的奋斗史。“咦?这个世界的仙人都去哪了?”
  • 家有读书郎之竞选班长

    家有读书郎之竞选班长

    一个班级,数十个乳臭未干的初中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群体,却往往交织着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在读九年级的儿子田可要竞选班长,这给田耕和苗芝夫妇俩陷入两难境地:支持,不行;不支持也不行。苗芝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顾虑颇多,不赞成儿子竞选班长;田耕则表面上与苗芝保持一致态度,却在暗地里全力支持儿子竞选。经一番明争暗斗,倾情较量,不被人看好的田可最终以两票之差险胜最具实力的教育局副局长之子、原班长蒋帆,成功当选上了班长。但田可的竞选成功,打乱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反而让苗芝不知所措,随之展开新的利益分配关系……本书第一部《竞选班长》,所叙写的关于班委干部竞选任职的故事,演绎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引发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家庭教育的艰辛和无奈,折射现代教育体制下亲情、友情、人性等融合、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