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500000031

第31章 唐宋词欣赏举隅(8)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即菊花。《礼记·月令》中有“菊有黄花”之句。这三句写词人望断征雁之后,转而低首俯视,只见菊花都已枯萎零落,满地堆积,如今还有什么可摘的呢?这里写出了一片花叶凋落的景象。“憔悴损”,既是写“黄花”,亦是比拟自己。此三句,一句一转,将词人悲苦的心境放在急促转折中越写越深,不断推进。如此哀飒的景物,如此孤独无依的处境,使她徒增痛苦: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儿”,即坐在窗前。“独自”二字,见其孤单。“怎生得黑”,是说怎样才能熬到天黑?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心理状态。“黑”字属于险韵,极其难押,而这里却押得既沉稳又自然,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张端义《贵耳集》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此评甚是。在宋词中,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辛弃疾的“马上琵琶关塞黑”(《贺新郎》)之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用语平易,写的又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但却典型地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景况,因而受到词评家的极赏。彭孙遹《金粟词话》说:“李易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这评价是很中肯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以雨声来写愁:好不容易守到黄昏,偏又下起雨来,这雨点打落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地响着,真使人不忍闻,有说不尽的凄苦酸楚。“梧桐更兼细雨”,刻画的就是这种心情。“点点滴滴”的双声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梧桐细雨声中的茕独凄惶之感,真所谓“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感情》)。茅暎说:“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词的》)词末,以反诘的语气收束全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宋代口语,即这般光景的意思。“了得”的“了”字,是动词,有“包括”之意。这两句意思是:这种光景,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了呢?是的,南渡以后的时光,李清照是在辗转流离中度过的,其间国破、家亡、夫死、藏书丢失等一连串打击,使得这位孤苦伶仃的女词人悲愤难当。这一切确实不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了的,但又完全凝聚在这个“愁”字上。词以“愁”字收住,不仅照应了篇首,又隐括了词人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真乃绝妙之笔!

总的来看,这首词主要是抒写作者南渡以后的孤独心境,调子未免过于低沉,但这种情绪是由她晚年遭遇种种不幸后引起的,低沉之中微露愤激之情。它反映了许多不幸的妇女在****年代的共同遭遇,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无病呻吟,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首词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如上片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下片又有“点点滴滴”两叠,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词人难言的沉痛心情,因而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张端义《贵耳集》说:“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徐《词苑丛谈》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些评语都充分说明这一连串叠字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妥帖,毫无斧凿之痕。元人乔吉曾仿此连用二十八叠字凑出一篇《天净沙·即事四曲》之四:“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可惜手法拙劣,纯属文字游戏,岂能与清照此词媲美!无怪乎清人陈廷焯要说它“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了。

此外,作者还选择了许多舌音和齿音字。全词总共九十七字,而用舌、齿两声者竟达五十七字之多,尤其是末尾“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故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惝怳的心情,使人读来感到声调急促顿挫,如闻哽咽。没有极深的生活体验,没有极高的艺术技巧,是写不出这样顿挫凄婉、声情并茂的好作品来的。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前此四年,即绍兴八年(1138),秦桧复任丞相,派遣使臣王伦到金国请和,而身为参知政事的孙近又完全依附秦桧。面对这种政治局势,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字邦衡)愤然上书给宋高宗——《戊午上高宗封事》,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要求将秦桧、王伦、孙近三人斩首示众,反而遭到秦桧的迫害。他们先是将胡铨除名,放逐昭州(今广西乐平),后因迫于舆论压力,又改任胡铨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议和告成,胡铨再遭迫害,被除名(开除官职)押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管制。“一时士大夫畏罪钳舌,莫敢与立谈”(岳珂《桯史》卷十二),而他的“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见《芦川居士词》蔡戡序)。当时张元幹仍寓居三山(今福州市),他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词为胡铨送行。后来他也因此受到削籍除名的处分。

这首词,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题作“送胡邦衡赴新州”,并无“待制”二字。据《宋史》本传,胡铨任宝谟阁待制是在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距此词之作还有二十多年。故题中“待制”二字,可能是后人所加。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却打破了一般送别词的传统写法。词人不先写送别环境,而是从北宋的灭亡写起。开头一句“梦绕神州路”,就别开生面,不拘常格,写自己无时不在关心着祖国的统一,连做梦也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国土。“神州”,古称中国,这里指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一个“绕”字,用得十分精当,说明词人对中原思念的深切,时时刻刻都是愁肠百结、郁闷萦怀。

接下去“怅秋风、连营画角”这一景句,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在秋风萧瑟中,词人怅然四望,只见金兵的军营接连排列,号角声响成一片。画角即号角。军营和号角,在这里象征着金人残酷的军事统治。由于金兵的破坏、摧残,昔日的北宋宫廷已经破败不堪了,所以跟着一句“故宫离黍”,直抒对故国的怀念,感情极为沉痛。“故宫”,指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宫殿。“离黍”,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原诗写周平王东迁后,西周故都荒废,宫殿旧址长满了禾黍,周朝志士见了,彷徨不忍离去,作成此诗,以寄托哀思。“黍”,小米。“离”,茂盛的样子。

词人想到当年热闹繁华的汴京,如今竟变得这般荒凉,不禁义愤填膺,连珠炮似的发出责问:“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据《神异经》记载,相传昆仑山有铜柱,高达于天,称为天柱。据《淮南子》记载,相传共工发怒,用头碰了不周山,使得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维系地的绳子断了。据《水经注》记载,相传大禹治水,破山通流,河水环山而过,山在河中如柱,称为砥柱。这里,词人融汇了三个神话传说,以天崩地坼比喻北宋的覆灭。这样,中原沦陷,有如黄河决口,浑浊的河水到处泛滥;金兵横行,千村万落荒无人烟,只有野兽聚集出没。“九地”,即遍地。“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底事”一语,冠领三句,一气呵成,语意强烈。作者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词中停顿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其实,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无须回答,也不便回答。

下面,把感情再引深一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这是化用杜甫的诗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阕下》)。老杜写这两句诗时,原是感叹个人遭遇的不幸。张元幹在这里只添了五个字,就把原诗的含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天意从来高难问”,字面的意思是:天意从来高深莫测。而实际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两宋的最高统治者。从金兵入侵一直到宋朝南渡以后,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屈辱投降的政策,如割地求和、弃国南逃、重用奸佞、迫害忠良等,真不知是何打算。既然“天意”如此,“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这句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南宋偏安一隅,不思北伐,“直把杭州作汴州”,人们逐渐忘掉了亡国的深仇大恨;一是说自己多年来报国无门,“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石州慢》)的宏愿未能实现,而今却年华老大,悲痛之深,简直难以诉说。

“更南浦,送君去。”这是说,自己本来即已不堪忧愤,更何况现在又要为你这被革职贬谪远方的人送行!这两句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意,着一“更”字,表示更一层的痛心。因为朝中少一位敢言的爱国之士,就少了一份抗敌的力量,收复中原就更没有希望了。

上片感伤时事,层层转深,最后将笔触自然收束到送别上,为下片铺衬。

下片,具体写到送别时的情景。“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这几句承上“更南浦,送君去”句的意思,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和环境。时值新秋,岸边的柳树下产生了凉意,催送着残留的暑热。词人在江畔与胡铨依依惜别。这时,明朗的银河横在天空,只见星斗稀疏,月色淡淡,天空中偶尔飘过几片浮云。这样一个秋凉气爽、景色如画的秋夜,不正是朋友欢聚、开怀畅叙的时刻吗?可现在友人被贬去新州,分手在即,因此词人情不自禁地问道:“万里江山知何处?”这一别万里迢迢,江山阻隔,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知何处”,是明知故问,表明词人对胡铨未来处境的担忧。“回首对床夜语”,由别后的设想转而说到过去对床夜话,谈心论政,这些往事真是不堪回首。这是化用白居易《招张司业》中的诗句:“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但采取从过去长夜深谈而遥想今后远别,手法曲折,惜别之情蕴蓄句中。

“雁不到,书成谁与?”又推进一层:相传雁儿只飞到衡阳为止,新州是不去的,即使写好书信,又交给谁送呢?过去的情景已不堪回首,别后将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不但难以再会,就是通信也不容易。此时此刻,一种苦不堪言的抑郁心情,充塞字里行间。

但是,词人毕竟是意气豪放的,不肯消极地深陷于离别的悲伤之中,故而下面词锋陡然一转,豪情毕现:“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是临别赠言,既是勉励朋友,也是劝慰自己。意为要放开眼界,以天下大事为怀,不要像小儿女那样,为了一些个人恩怨小事纠缠不休,斤斤计较。“肯”,即怎么肯,表示反问的语气。既然如此,我们在分手之际,就该举杯痛饮,并请听我唱这支《金缕曲》吧!“大白”,酒杯名。《金缕》即《金缕曲》,是《贺新郎》词调的别名,指本词。“举大白,听《金缕》”一句,悲中见壮,结得慷慨有力,令人感奋。比之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境界要开阔得多,就是跟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似乎也要高出一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张元幹同情胡铨是由于政治立场和政治见解相似,而不只是出于朋友的私交。词中不仅鲜明地表达了对胡铨的正义行动的坚决支持,还强烈地谴责了金兵的侵扰,因而也表现了对主和派的愤恨。作为一首送别词,这首《贺新郎》在送别时的离愁别恨中,寄寓着深沉的爱国思想,写得大气磅礴,而又苍凉悲壮,在南宋初期爱国词中可谓独树一帜。今天读来,仍然有其感人的力量。无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要称之为“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了。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这首《满江红》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距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已有五六年的光景。一天,骤急的暴雨初过,岳飞登上高台,凭着栏杆,举目四顾,面对祖国的破碎山河,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激烈感情涌出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词篇。

词的上片着重抒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词一开始就写得突兀不凡。“怒发冲冠”,在写法上是夸张的,但读者并不感到离奇,因为这是一个满腔义愤的民族英雄无法遏止的“怒”,这样写,似乎使人感到“凛凛一躯,堂堂一表”的岳飞,正面对疾风骤雨凭栏远望。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他好像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这怎不令人心怀激愤而怒发上指呢?“怒发冲冠”四字,勾画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接下来三句,承上继续抒写作者的激愤心情:“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抬望眼”是“抬眼望”的倒文。词人抬头远望,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不禁对天发出长声呼喊。这里所说的“壮怀”,即杀敌卫国的凌云壮志和豪壮襟怀。“激烈”,写出了词人愤怒激动之貌。

作者为什么如此激动不已呢?

回顾过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不到二十岁就弃农从戎,希望能够“精忠报国”;南渡以后,更是以收复中原为己任。而现在,年已三十,虽已跻身中兴名将之列,但他认为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像“尘与土”那样微不足道。转战千里,披星戴月,也是白白奔波。这两句充分写出了作者不为功名,不辞劳苦,为抗金救国、收复河山而战斗的精神境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作者的自勉之词,也是他实现远大理想的决心。意思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打发日子,否则虚度年华,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只能徒然地悔恨和悲叹。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词句,已成为后人勉励自己奋发有为的名言。

下片具体写他实现抗金复国壮志的打算,重在言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换头四句,写靖康之难和对敌人的深仇大恨。靖康元年(1126)汴京沦陷、北宋皇帝被俘的往事,是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虽然过去了好多年,但是这一切对于忠心爱国的志士来说,又怎能忘怀?“犹未雪”、“何时灭”六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急于报仇雪耻的强烈意愿。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两句是写自己收复国土的具体打算。他要驾着战车向敌人猛攻,连敌人要塞贺兰山也要踏出缺口,践为平地。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有人因此句与抗金的地理位置不合,便怀疑这首词不是岳飞所作。其实这里的贺兰山是泛指、虚指金人统治的地区,不能也不必坐实。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歼灭敌军的英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是夸张之词,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词的结尾两句“待从头、收复旧山河,朝天阙”,是全篇的总括,点明作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收复中原国土,重整破碎的山河,使江山一统去朝拜皇帝。自然,作者这里流露的“忠君”思想是不可取的,但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身份,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古人。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讲述凭栏远眺所引起的联想,抒发了作者抗敌雪耻、收复中原的壮烈情怀,唱出了当时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

同类推荐
  • 度假岛探奇

    度假岛探奇

    2012年—2013年,长岛县委宣传部为征集“长岛精神表述语”,以电视屏幕为平台,向全县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并访问专家,请教贤能。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岛文化人,理应积极参与,献计谋策。经过半年多的广泛考证,综合提炼,精确筛选,提出“岛美为荣,民生为重,优化生态,科学牧渔”的16字表述语,旨在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岛建设。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 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 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 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热门推荐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大天巫

    大天巫

    大,伟大,这是一个崇高的前缀,获得他并不仅仅要有强横的力量。冒险家吴恒,在探险中被一个水晶骷髅忽悠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被下了守护巫族的诅咒,但是吴恒发现自己手里的实在是一副烂牌。
  • 飙风大帝

    飙风大帝

    一个独狼的故事。独狼之中王。独一无二的狼。NBA,独狼来啦………………
  • 豪门难入:总裁老公不好惹

    豪门难入:总裁老公不好惹

    "我告诉过你,不许随便离开我。"他冷冰冰的说。"凭什么,你不爱我,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她失声痛哭的说着。是啊,他不爱她,为什么要这样困着她。他是云丰的冰冷总裁,同时也是aLL的老板。"我警告你,你是我的女人,你休想离开我半步!"他冰冷无温度的唇吻上了她的唇。她明明应该恨他,可是,为什么,她没有办法恨他,她太爱他了!
  • 那个人死透了吗

    那个人死透了吗

    张明杀人了,他最好的朋友。当他将热乎乎的身体埋进土里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 妖娆女帝:魔王别嚣张

    妖娆女帝:魔王别嚣张

    她是90后,在中考当天穿越成了朝己王朝的奇女子,嫁给太子,心却给了凌王爷,身却给了暗卫魅影。她同是穿越而来的,性格却与她完全不同,冷酷成熟,心思慎密,她们因命运的玩笑在异世相遇,是携手并进还是互相刁难?在宫廷的大染缸,她们又能否坚持自我?
  • 枭雄强少

    枭雄强少

    一个世界上出名的杀手,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本想隐姓埋名然后抓住机会报仇雪恨,想不到刚下火车就被一个美女吻了上来!好家伙!现在的女流氓怎么都这样呢!亲我都不和我打招呼!看我怎么把你占我的便宜夺回来,你女流氓,我还男流氓呢!
  • 沙鸣曲

    沙鸣曲

    她没有想过这样的自己会被人爱,所以除了妹妹以为的人,她从没期待过谁来关心自己。但最后,不知不觉中,她的身边却聚了多了许多人。只是,有的人最终还是要被遗忘……你与我就像这河里的落花,我是离枝的花,你是那接住我的水,虽有相会,却不能长相守。你是那奔流不息的水,最终要流向汪洋大海。我宁愿,我们不曾相识,我落地、枯萎,你都不用难过,因为,我们原本各有各的世界。我所想要的,不过是在一个繁花满空的小屋前,和我珍视的朋友们,把酒话桑麻,不计明夕何夕。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临师传奇

    临师传奇

    临师,掌控奇门遁术之人临之大陆,即是临师的世界这片大陆上,阴谋叠起,爱恨交加巨木,苍炎,风晓,云雷,土隐五大国纷争不断雾落,岐泽,万象山,伊陇,原,赤野,龙埋地伺机而动十年前的一场浩劫竟牵扯着整个世界的命运且看我们主人公小翡如何拯救这片临师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