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00000020

第20章 继绝学,开太平都是尽本分(3)

作家废名倾心于佛学研究,只可惜很少有人把他当回事,只有熊十力愿意跟他一起讨论,但是两人观点迥异,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辩,到最后甚至扭打成一团,不欢而散。然而,等到第二天废名再来找熊十力时,两人又和好如初,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对此,废名的老师周作人在《怀废名》中有过记述。

熊十力人如其名,正如一只力大无比的熊,真的有点“暴力”。事实上,“十力”这个名字正是他在北大执教时所改的,这两个字原本是佛典中用来赞扬佛祖释迦牟尼拥有超群的智慧、无边的法力,熊十力自比佛祖,当真是狂到极点了。

而“狂”,也正是熊十力留给学生的另外一个无法忘怀的印象。

熊门一号弟子牟宗三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在北大读书时。有次他和林宰平、汤用彤、邓高镜等诸位先生在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一起吃茶,不一会儿熊十力走进来,“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风瑟宿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熊十力进来后和林宰平等人闲谈,牟宗三则在一旁自顾自地吃瓜子,突然间,他猛听得有人把桌子一拍,叫道:“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

在座诸公听得熊十力这一番“疯言疯语”,都不由得笑了起来。但是牟宗三却心头一震,想道:“这先生的是不凡,直恁的不客气,凶猛得很。”他回头一看熊十力,只见他“眼睛也瞪起来了,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清气、奇气、秀气、逸气,爽朗坦白”。牟宗三感叹:“我在这里始见了一个真人,始嗅到了学问与生命的意味。反观平日心思所存只是些浮薄杂乱矜夸邀誉之知解,全说不上是学问。真性情,真生命,都还没有透出来,只是在昏沉的习气中滚。”此后,牟宗三便常常去熊家向其请教,投入熊门,终成一代新儒学大师。

熊十力之狂更像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早在小时候他就口出狂言:“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大有佛祖出世后指天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风格,令其父兄倍感惊讶。

据梁漱溟回忆,有一次熊十力到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女儿正要夹桌上的一块肉,熊十力却抢在她之前把肉夹过来,放进自己的嘴里吞下,还振振有词:“我身上负有传道的责任,不可不吃,你吃了何用?”

友辈中有人把自己的文章拿给熊十力看,结果被抢白一通:“你拿书给我看干什么?你应该看我的书,就是不看我的,也应看圣贤的书,你的狗屁东西算什么作品呢?”

熊十力脾气不好,又身负狂性,学生不能领悟他的东西,都被视为笨蛋,“五四”后的北大已经深受西方民主平等之风的影响,大家自然有点抵触他,不过慑于这个熊先生的气场,居然没有人敢把他轰下台。

而熊十力自己也厌倦了这种西式的课堂,他更喜欢的是东方式的讲学,师生围坐在一起论道。后来熊十力干脆向学校提出自己在家授徒,让那些愿意追随他求学的学生到他家里去,得到了校长蔡元培的批准,此后熊十力再未登上讲台。

不过倒真的有几个心宽体胖、皮糙肉厚的学生仰慕熊十力的为人和学问,到熊家执弟子礼,像牟宗三、罗常培、郑天挺等人便是。罗常培入熊门时自己已经是教授了,但是他仍对熊十力毕恭毕敬。学生们知道熊十力喜欢吃鸡,来看他时往往随手带一只鸡,熊十力总是不客气地笑纳。

熊十力脾气狂躁,目中无人,好像很少把学生放在心上,但是对于自己钟爱的学生,在关键时刻他仍会真情流露。徐复观后来记述自己与老师分手的情形时说:“临走时,送我送得很远,一面走,一面谈,并时时淌下眼泪。”

而熊十力的学生对于这位古怪的老师也是终生缅怀,牟宗三说自己经常在台湾“瞻望北天,喃喃祝问:夫子得无恙乎?”。同去台湾的徐复观也说:“记述先生的志事,如先生彷徨绕室时长叹喟之声。”而熊门三大弟子中的另一位唐君毅解放后去了香港,在大陆困难时担心老师的身体,不断地从香港给他寄来外汇和营养品。

令人称叹的是,同为登上北大讲坛的一代宗师,熊十力的学历甚至比梁漱溟和钱穆还要低,他只上过半年学。熊十力的父亲是位私塾先生,一生穷困潦倒。熊十力八九岁就开始给邻居放牛,偶尔也会在父亲授课的地点当“旁听生”。熊十力十一岁时,父亲死于肺病,两年后他曾到父亲生前好友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因为生性自由受不了管束,半年后就自己离开了。这就是熊十力所接受的全部学校教育。

我们国家有几个熊十力

熊十力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固然登峰造极,但是在生活方面他却以“难得糊涂”而着称,因为难得有人像他这样糊涂。

熊十力的记忆力很好,自小看书过目成诵。熊十力的夫人傅既光曾回忆说,她和熊十力婚后亲眼看到熊十力利用短短的蜜月期读完了二十四史,傅既光见熊十力翻书的速度极快,很是怀疑他到底有没有读进去。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她随便选了二十四史中的一件事,起个头儿,让他接下去。结果,熊十力不但能把事情说出来,还能说出此事在第几卷。

年轻时熊十力很穷,据他的弟子徐复观描述:“熊老师年轻时穷得要死,在某山寨教蒙馆,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连裤子都买不起,别提买书了,后来熊十力有钱了也不买书,像他这样的性格有钱宁愿换成吃的。因此熊十力几乎是唯一一个不藏书的国学大师,他仅凭记忆就能着作等身,着实让人钦佩。

有趣的是,记忆力这么好的熊十力愣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后来弟子们给他做寿,只好姑且定为正月初四,这样既可以占一春之先又能避开三天大年。

熊十力在生活上的智商完全不能跟他的学术成就相匹配,孩子气十足。在汉口时,有一次女婿徐碧字要出门,他便让女婿顺路帮自己寄一封信,还特意叮嘱女婿,走水路的话就把信投到江边的邮筒中去,走陆路的话就把信投到火车站附近的邮筒中去,他认为这样信就会寄得快一点。

20世纪30年代,熊十力住在北平沙滩银闸路西的一个小院子里,为了避免闲人打搅,专心着书,他在门上贴了一张大白纸,上书:“近来常常有人来此找某某人,某某人以前确是在此院住,现在确是不在此院住。我确是不知道某某人在何处住,请不要再敲门。”这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任谁看了都要哑然失笑。

熊十力的信札、着作常常随便写在顺手拈来的纸张背面,1964年,熊十力写给唐君毅胞妹唐致中的信,用的就是上海市政协发给他出席三届一次会议的通知,这未免有点对党不太尊敬,在当时是很危险的。另外,他的字迹潦草不堪,上下左右难以分辨,往往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有时他写完后还要用朱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在有些地方加上“吃紧”、“此处吃紧”这样的警语,让人如看天书。

没想到,50年代初熊十力在北京因为女儿学画的事情认识了齐白石,齐白石来到熊家家访后居然夸熊十力书法好,这是熊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夸奖,又出自齐白石之口,未免受宠若惊,从此熊十力跟齐白石成为好友。

熊十力夏天总光着上身,即使那些年轻的女弟子来访也安之若素。有一次,王元化去拜访他,熊十力正好在洗澡,他招呼王元化进门,自己则裸身坐在澡盆之中,与王元化谈话,一点也没有感觉别扭。

熊十力嘴馋好吃在朋友圈中是十分有名的。他喜欢吃鳖,上海复旦大学曾想聘他任教,他要求校方每饭必须为他准备一只鳖。

熊十力一直认为爱吃的人才能做好学问。熊的弟子李耀先初次到熊家拜见老师的时候,适逢熊家吃汤圆,熊十力留他一同进餐。以熊十力的风格,熊家的汤圆自然是硕大无比的。碗中十个汤圆,李耀先一口气吃了九个,虽然他出于礼貌想将汤圆吃完,但是最后那一个吃到一半实在吃不下去了。正在这时,忽听熊十力在桌上猛击一掌,怒喝:“你连这点东西都消化不了,还谈得上做学问,图功事?”这一声大喝令李耀先顿时汗流浃背、豁然开朗,肚量也为之一宽,剩下那半个汤圆就顺利吃下去了。

熊十力喜欢到学生家里住,有人说梁漱溟多是学生住老师家,而熊十力则多是老师住学生家。1934年,熊十力住在徐复观家中。徐复观有一个刚满三岁的小女儿,熊十力很喜欢她的聪明可爱。有一次,熊十力问她:“你喜欢不喜欢我住在你家?”“不喜欢。”“为什么?”“你把我们家的好东西都吃掉了。”熊十力大笑,用胡子刺她的鼻孔说,这个小女孩将来一定有出息。

1926年,熊十力与梁漱溟、卫西琴以及他们的门生薄逵山、张叔如、李渊庭、高赞非等十几人在北京西郊大有庄租了几间平房住在一起,共同研讨儒学和心理学等。当时大家收入都很微薄,主要靠写作上的一些稿费生活,众人都跟着梁漱溟一起茹素,以一种颜回陋巷好学的精神相互砥砺。但是熊十力不干了,因为他声称没有肉活不下,没办法,只好给他开小灶。一天,熊十力问“后勤部长”薄逵山:“给我买了多少肉?”薄答:“半斤。”熊十力一听是半斤,骂道:“王八蛋,才给我买那么一点肉!”过了几天,熊十力又问:“今天给我买了多少肉?”“八两。”熊十力一听,顿时乐不可支,说:“这还差不多!”其实当时一斤是十六两,半斤跟八两根本没有区别,当然从来没有买过菜的熊十力并不懂。

熊十力和陈铭枢曾经一起在南京内学院跟欧阳竟无学佛,结为好友。后来陈铭枢当上了广东省政府主席,此时熊十力却贫病交加。陈铭枢知道嘴刁的熊十力一定很不好过,想请他去广州,被他拒绝,陈铭枢又要送钱给他,他也不要。经过陈铭枢派人三番五次的交涉后,熊十力才盛情难却,说:“我每月生活费大洋30元,就按照这个数给吧。”陈铭枢于是按月寄30元给熊十力,熊遂受之。结果有一个月陈铭枢的会计忘了寄钱,熊十力立刻写了封信,上书100来个“王八蛋”。陈铭枢看了信之后,马上让人补寄钱过去。

熊十力与董必武是湖北老乡,又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两人关系很好。解放后,熊十力到了北京,有事必找董必武,而且常常只是一些生活琐事,就像小孩子找家长一样,董必武对他笑称:“我简直成了你熊十力一个人的副主席了!”

在北京住了四年后,熊十力感觉难以适应北方的气候,移居上海,他的关系随后也从北大转到了上海市委******。熊十力开始把要求董必武帮忙的内容转移到了上海******,比如1960年11月,他致信******要求吃粗面包,说:“上月承惠两次饼干,是上好的东西,而此物吃时总不觉得饱,所以愿吃粗面包。”1960年12月,熊十力突然便血,便写信给******,要求“谨请予我一个宰好了的肥的母鸭子,看可救此症否?”,并说“素承厚意怜念老人,故敢常扰”。那个时候正是困难时期,估计老熊的胃实在憋不住了。******于12月5日向上级请示:“拟同意送母鸭一只,请核。”领导批示同意,于是,12月9日熊十力得到了一只肥母鸭。

熊十力很幸运,他回到上海时,遇到了一个好市长,素以尊重知识分子出名的陈毅。陈毅对熊十力非常照顾,他不但让人解决熊十力的住房问题,还嘱咐下面的人说熊氏“无论从事着述或作个人修养,政府均应予照顾和协助”。

有一次,全国政协开会,上海政协的人向陈毅投诉熊十力很难伺候。原来,大家跟熊十力一起坐火车去北京开会的时候,这个倔老头子不准闭车窗,让众人都受不了。陈毅听了之后,笑着问工作人员:“我们国家有几个熊十力?”答曰:“只有一个。”陈毅说:“偌大个中国只有一个熊十力,你们能不动脑筋照顾好?给他买四张软卧票包一个厢不就行了吗?”此后熊十力到北京开会都照这个国家领导人的标准执行。

确乎其不可拔

熊十力的人生转轨跟另外一位国学大师黄侃很相似,早年他们都是革命志士,是同盟会早期的会员,参加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熊十力在十六七岁时读王夫之、顾炎武之书,萌生革命之志,投武昌新军当兵。武昌起义后,曾任湖北都督府参谋。但是革命成功之后,熊十力并没有看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看到党人争权夺利,社会秩序混乱,道德价值被颠覆,所谓“革命成功,走狗当道”。这样的现象让熊十力最终心灰意冷,于是他和黄侃一样,决心弃政治而取学术,以学术救国,这个时候熊十力已经三十五岁了。

熊十力这一次的脱离政治还是比较彻底的,并没有像戒烟一样往复,此后他一生以“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为追求,致力于复兴中国文化,为中华文化开出新生命,从而拯救衰亡的民族自信心。

由于熊十力认定******消极抗战,对他十分不满。1937年,******五十大寿的时候,邀请了社会名流到其府邸参加寿宴。那些不满******的人都推辞不去,但熊十力却一反常态接受了。宴会开始的时候,熊十力大大咧咧地在正席上坐了下来,一顿胡吃猛喝。酒过三盏之后,在座的达官贵人以及受邀的文人们争相吟诗赋词为老蒋祝寿,轮到熊十力的时候,他哈哈一笑,边吟边书,写下了这首倒《宝塔诗》:

脖上长着瘪葫芦

不花钱买篦梳

虮虱难下口

一生无忧

秃秃秃

净肉

写完之后,熊十力把笔一扔,哈哈一笑,提起裤腰带装着解手的样子跑了。

要说这老蒋也真够度量,熊十力这样当众侮辱他,居然没有让特务把他干掉。1946年,熊十力返回湖北老家,******正好也在武汉,还特地差人想把熊老夫子接来座谈一下,看看他对国是有什么意见。不料熊氏居然不买账,冲着来使喊:“要我去看他,他是什么东西!”

******了解熊十力脾气,不以为意。当时熊十力想办一个哲学研究所,苦于没有经费。******知道后让湖北省主席万耀煌赠资百万给熊氏,但遭到拒绝,熊十力话里带刺,说:“我熊某对抗战无寸功,愧不敢当。”其后,熊十力的学生,已在******侍从室任职的徐复观又受老蒋之委托,前去看望老师,并带来了一张100万元的支票。没想到熊十力见了之后,竟然大骂:“你给我快走!******是狗子,是王八蛋!我怎么能用他的钱!你快拿着走!”这年6月,徐复观将熊十力刚出版的《读经示要》送了一部给******,******看后,让何应钦拨款200万给熊十力,熊十力依然坚辞不受。

熊十力拒绝官方的赠款,除了对******的不满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保护学术的独立性,他在写给徐复观的书信中曾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信中他举章太炎为例,说“章太炎一代高名,及受资讲学,而士林唾弃”。

同类推荐
  •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本书客观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天资聪颖的童年、他漂泊半生的羁旅生涯、他流传后世堪称“诗史”的著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诗人的可贵之处。
  •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醉花阴:张爱玲传

    醉花阴:张爱玲传

    张爱玲就像一阵迷离的风,虽然沧桑,却恣意舞动着仅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她生于乱世,受尽苦楚,最终凭着天才梦赢来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极致,那里有着花香,有着雪舞,可世俗终究残酷,当张爱玲开出最艳丽的花朵时,便是她坠落之日,就好像昙花,美得夺目,落得惊魂。
热门推荐
  •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酸枣树

    酸枣树

    《酸枣树》由赵桃山著,小说以主人公周昊天与3位女性的爱情婚姻、悲欢离合以及事业沉论为主线,描写了太行山区城乡的沧桑巨变。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辉煌成就的同时,鞭挞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酸枣树》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裂星记

    裂星记

    “星空的尽头在哪里?”“在人心里。”-------------------------------灵犀少年一步一步顺着心意,踏上星空的尽头。
  • 千年的约定

    千年的约定

    她不是我要等的人,而真正等我的人却一直就在我身旁,只是,我没有发现。当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却已来不及说爱你。下一世,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在一起了?在一起看细水长流……
  • 生活中的五行之气

    生活中的五行之气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而本书所讲的五行之气亦即风水理论,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古人认识和归纳自然规律的哲学。本书在解读这门学问时,注重解析它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并剖析其中的科学风水理论,同时解答人们普遍存在的对风水的疑虑,让广大读者理解风水。五行的原理和内涵并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门学问提升自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重生之丧尸国度

    重生之丧尸国度

    一个丧尸的国度,从初始开始一个丧尸开始,一个国度,慢慢的开始了一个文明进化,新人类等级,吸取丧尸的进化液来给自己进化,重生了,从此逆天圣级人类.............
  • 那时年少不懂爱

    那时年少不懂爱

    许多年以后,许长玉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花颜,谁知一个飘雨的黄昏,看到一个很像花颜的女孩时,许长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这一刻许长玉终于明白,自己此生都无法忘记花颜了。
  • 永恒霸主

    永恒霸主

    现代杀手‘洛寒’意外身殒,灵魂穿越重生到永恒大陆。且看他在这异世大陆中得到惊天的传承之后,如何破虚空、裂大地,问鼎苍穹巅峰的。
  •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

    《地下的辉煌》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精选了作者的60篇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4篇作品评论和作者的1篇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