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1300000005

第5章 宋代茶具鉴赏(2)

秀碧汤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

压一汤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隐夫,品色犹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衔豪臭公子道。

缠口汤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取熟而已,夫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

减价汤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消声。谚日:茶瓶又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

五种汤品,仅观其名就可优劣自判,喜欢“斗”的宋人自不会选择用无釉之瓦盛放的“减价汤”了,自然会直奔金银玉器名之的“富贵汤”与“秀碧汤”了,于是,崇金尚银就变得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宋朝的大量诗文中,也有相关茶具的记载,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释惠洪“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纹刷鹧鸪斑”,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金银茶具在宋代的普及和炙手可热。近年在福建福州出土的许峻墓中的一批茶具,为我们印证这一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许峻(1223~1272),字景大,是南宋福建建唐(今福清长乐)人。出身子名门望族,自己也官至架阁朝清通判。在他的墓里,发现了一批精巧别致的茶具,计有鎏金银碗托、盏、执壶、茶罐、银钵、银壶、铜筷、铜夹等点茶饮茶用具。这些金银茶具,是宋朝侈糜豪华茶道的一个缩影。

富足的生活,畸形的文化,腐败的政治,颓废的国威,是造成宋人追求富丽豪华的茶道的主要原因。其实宋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晁冲之曾赋诗作文:“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对斗茶现象口诛笔伐,但到后来,他自己也欲罢不能而深陷于其中,以至又“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这说明对一种社会现象,仅凭个人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改变的,灰心之余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在极力追求茶具的精巧豪华之余,宋人针对点茶、分茶当道的客观现实,对前朝茶器也作了一番改进,首先就是创制了茶筅,也就是竹帚。据《大观茶论》载:

“茶筅以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歌疏劲,本欲壮而未必,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瘠,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这种用老竹制成的竹帚,用于煎茶后分茶前来搅动茶汤,只有厚重才能有力地搅动茶汤,使汤花密布,分茶后汤花不易消散。这种源于斗茶,但却毫不起眼的小竹帚,很快传入日本,融进了日本茶道之中,并保留至今。

在煮水器方面,唐代风行一时的也基本绝迹,而代之以更为小巧精致的铫、瓶之类。陶彀《清异录》说:“当以银铫煮之佳甚,铜铫煮之,锡壶注茶次之。”铫即吊子,是一种有柄有嘴的烹煮器皿。对茶瓶的要求也一样,蔡襄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说得更为详细具体:

“瓶宜金银,大小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很显然,不用而改为有柄有嘴的茶铫茶瓶,其目的还是为了适应斗茶的需要,所以,宋代的茶瓶一般都是鼓腹细颈,单柄长嘴,这一点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验证。用这种茶瓶注水,容易控制自如,因此,更利于斗茶者技艺的发挥。

综上所述,宋朝茶具的损益,是以斗茶为中心的,这与前朝有相似之处,但更存在本质的差别,从艺术品饮的角度看,宋比唐要更为发达,其普及性与专业化程度要高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宋人失却了一份恬静的心态和清雅的情趣,更多的却是流于世俗。在这种市井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的茶具,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沦落为权贵们夸豪斗富的替代品。宋人失衡的心态,使他们不可避免地步入了误区,这的确给茶具艺术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宋代茶具并非乏善可陈,以品饮艺术推动茶具的生产和发展,其结果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珍贵的实物遗产。

三、点分茶汤显奇技

前文说过,自陆羽倡导品饮法后,唐人饮茶就离不开煎煮这一环了。这种煎煮法讲究细煎慢饮,第一次将单纯的饮茶活动升华为艺术的享受,使人在轻啜慢饮之余,能够忘却世间烦恼事,沉醉于一种恬淡、安谧、怡然自得的境界中,充分体会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因此,自陆羽时代起,煎煮法风行了整个大唐。

宋人在百无聊赖之余,把斗茶引进到了整个品饮过程,他们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唐人的煎茶法,并根据需要作了较大改进。于是,点茶道应运而生了。这种抛弃了唐代茶道基本精神的“创举”,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将品茶艺术演变成了玩茶游戏。

始于北宋末年的分茶游戏,一度成为文人雅士们所津津乐道的活动。它要求击拂后盏面的汤纹水脉的线条、多彩的茶汤色调、富于变化的袅袅热气,经过茶人自己的臆测,组合成一幅幅朦胧画面,有的象山水云雾,有的似花鸟虫鱼,有的象林荫草舍……,据说,茶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分茶高手,他曾在宣和二年(1120)当着群臣的面露了一手:亲自煮水煎茶,注汤击拂,妙手丹青后,幻化出了一幅“疏星朗月”的图象。而最擅长于此道的还是僧人福全,他能够在汤面幻成一句诗,若同时点四盏,便能得四句诗,并连贯成一首绝句。凭此绝技而名声大振的他实在有点忘乎所以,竟然不把茶神陆羽放在眼里,他曾经吟作过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不过,这位眼高手低的和尚确实有资格自吹自擂,因为他在以玩茶为荣的国度,真可谓生逢其时了。

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生动传神地描述了这种游戏: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煎水老禅弄泉声,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宋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艺术感悟力,透过分茶,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在斗茶成为社会风气后,点茶的重要性就益发突出了。

宋人对唐煎茶法的改进之一就是煎水不煎茶。他们先将碾罗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开水调成糊状,如同浓膏油,这一步叫“调膏”,然后再注入沸水煎茶,之后就可点茶了。点茶是斗茶过程中最见功夫的一环,成败与否,往往在此一举,所以斗茶会通常也叫“点茶”。点茶实际上就是在茶盏中注入开水,与此同时,还要用茶筅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

徽宗赵佶对点茶造诣颇深,他认为点茶的诀窍就在于要全力避免“静面点”和“一发点”。所谓“静面点”,是指手持茶筅击拂无力,或者茶筅过于轻巧,无法击透,不能形成茶汤泛花效应;但如果击拂过猛,不懂得利用腕力和绕着圈使用茶筅,茶汤没有形成“粥面”时茶力就已消失殆尽,等到注水击拂一停,汤花就会消散,出现水痕,这就是“一发点”。

正宗的点茶在《大观茶论》里有详尽的描述:

“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和融胶,环注盏畔,忽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巩磊落。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旋复,表里词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之,缓拂绕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七汤”点茶法如此复杂,可见,点茶确实是门艺术性与技巧性紧密结合的学问了,难怪文人学士要纷纷效仿,连苏轼公也不例外了,他的《试院煎茶》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态: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凤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松。

……

且学公家作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伟人与凡人都沉湎于回味无穷的点分茶与斗茶游戏中,以斗茶艺术来推动茶具向适应其需要的方向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茶具开始独领风骚数百年。

整个宋代茶具家族中,烹点器可说是出尽了风头,不惟数量众多,品种各异,而且做工十分考究,充分考虑了斗茶的需求。

在点试斗过程中使用的烹点器,主要有茶碾、茶臼、汤瓶、茶盏和茶筅等。

(1)茶碾

宋朝在制茶方法上的改进,使得饼茶的胶质较浓,陆羽推荐的木质茶碾显然不符合要求,因此,宋人对茶碾要求较高,除质地要坚硬外,造型上还要槽深而峻,轮锐而薄。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茶碾和石碾瓷碾就逐渐取代了木碾的地位,唱起了主角。蔡襄和宋徽宗就是坚决主张推广使用金银铁碾的代表人物,徽宗更是详尽地说明了理由,前文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里美其名曰“金法曹”,并配诗赞道:“柔亦不茹,刚而不吐,圆机运用,二皆有法,使强硬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舆?”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茶碾的一片深情。我国曾在福建宋墓与宁波瓷窑中出土了铁茶碾与大批黄褐釉瓷茶碾,说明茶碾在当时的茶道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2)茶臼

茶臼又称“擂钵”、“擂碗”、“研盆”,也是用来捣碎饼茶的。唐时茶臼一般规格较大,有石质及瓷质数种。宋代由于盛行斗茶,参加者必须人手一套茶具,自点自饮,所以茶臼规格逐渐变小,质地多瓷,制作趋精巧考究。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又便于携带,所以深受茶人喜爱,平民甚至土大夫亦经常使用。江西赣州七里镇窑曾出土过大量标本,大小与茶盏近似,胎细密,造型规整,器外壁常施黑釉或酱褐色釉,内壁落脱,落脱处布满了简单或复杂的刻划线条。另外,在一些出土的宋元墓葬壁画里也经常可见到用茶臼碾茶的场景,这说明茶臼的使用也相当广泛。

(3)汤瓶

由于点茶道的盛行,煎茶只煎水,为了使茶性得到较好的保存,煎水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这样,唐代颇为风光的鼎、逐渐被废弃了,代之而起的是小巧玲珑的汤瓶和铫。

汤瓶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唐人苏在《十六汤品》里分别评介了金银、玉石、瓷、铜铁和瓦质汤瓶的优劣等次,我们姑且不论其可信度之高低,但说明汤瓶的用料确实是五花八门。

汤瓶的形制小是其共同特点,也正因为小,在煎水时要向唐朝人那样靠目测是相当困难的。基于这点,宋人又发明了辨别水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即听声法。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里记下了友人李南金的观点:“《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后世瀹茶,鲜以鼎,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当用背二涉三为合量”。也就是说在水煎过第二沸刚到第三沸时瀹茶最为合适。他辨别“背二涉三”之水的经验是:“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罗大经对李氏的提法并不很赞同,他认为:“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由是引发了一场煎水的大讨论,直至明代的罗廪也加入其中,此处不述。

另外,汤瓶在造型上还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是瓶口一定要直。只有这样,注汤才会流畅有力。徽宗称:“注汤利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

同类推荐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摇滚手册

    中国摇滚手册

    本书系统而清楚地记录了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祥过的不一样的歌唱。这些音乐风格和个人性格如此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乐人在一本手册里平静相处,应该视为一个象征。书中除了音乐人的介绍外,还收集了他们的专辑资料,非常全面。摇滚爱好者们可以在这一本手册里查阅到中国所有的摇滚音乐人,是很好的收藏手册。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描绘女主人公和三位罗马人交往的过程。这个让世界为之心动的女人不只是一段伟大爱情的完美化身。也是一位身兼多种角色——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的不朽传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希腊语意为“种族之光荣”,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也比大多数男性更拥有力量和决心。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古老王朝的辉煌。由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创作的这部传记。从古人质朴且细致入微的记录中探寻历史真相,并通过对与女王命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罗马男人——恺撒、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描述与分析,厘清克娄巴特拉的生平轨迹。心理活动资料的缺失。
  • 那一年,我们毕业了

    那一年,我们毕业了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事就是--我们毕业了
  • 网游之冰火战歌

    网游之冰火战歌

    这是一个平凡小子,抱得美人、取得成功的现实逆袭故事。这是一个极品菜鸟,获得友情,赢得天下的游戏争霸故事。且看主角如何在这冰与火的世界中,谱写一首壮丽的战歌。
  • tfboys之失忆之后的爱

    tfboys之失忆之后的爱

    那一次的相遇造就那一次的分离,那一次的伤害,造就那一次的原谅
  • 家教之空洞的红线

    家教之空洞的红线

    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所以陪伴才变得格外重要,
  • 重生之幸福彼岸

    重生之幸福彼岸

    重生不是谁都能遇上的,既然遇到了必须要好好把握。人生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选择。继母的豪赌令她不得不向老板举债,她信心满满地说:还不上你的钱,我把自己抵给你!而前世害死她的男人在此生竟然发下重誓不追到她此生不娶。她教的学生面对着媒体大声宣称:老师,我爱你!我一定要得到你的心!
  • 喂,娇妻别太拽

    喂,娇妻别太拽

    伊小乐一个为生活打工的乐观学生阎君浩阎氏集团总裁,换女朋友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一直认为女人长得再漂亮,性感,结构都是一样办起事来都差不多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双眼睛让他深陷进去.从此让他吃尽苦头.....却仍然坚持最后是否可以抱着娇妻回家门..........
  • 吞天之瞳

    吞天之瞳

    诸帝的怨念,万古的等候!应运之子,紫瞳至尊!末神时代,一个让诸帝蛰伏万载等待的少年,身负神秘紫瞳,以无敌风采之姿一路高歌,横推八荒无敌手,开启了一段惊艳且强势的崛起之路!
  • 通灵系统

    通灵系统

    他是个孤儿,当在最后的亲人离去不久,命运的轴承开始转动,他开始通灵,进入一个令他改变一生的世界。之后又得系统帮助,他能否通灵成神,手抱红颜,傲视苍穹。通灵学徒、通灵者、通灵师、通灵王、通灵皇、通灵帝、通灵仙、通灵圣、通灵神。
  • 再有一次

    再有一次

    上一世,不知何为情,何为爱?这一世,不管是商场,朝堂,亲情,友情,还有爱情,牵制利用。只为重生!